基本信息
书名:山海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历史地理必读本)
定价:12.0元
作者:贾立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583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荒诞不经的奇书。
令现代读者着迷的光怪陆离的故事。
《山海经》记录了大约40个神奇邦国,550座巍巍大山,300条蜿蜒水道,100多位传奇历史人物,400多个上古怪兽,内容缤纷多彩,如梦似幻。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禹杀相柳,无数精彩寓言流传至今,成为各类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题材之源。
全面、系统、细致的全新注释版本。
href='#' target='_blank'>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处世谋略(精华版系列共五册)》
href='#' target='_blank'>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精华版系列共九册)》
href='#' target='_blank'>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精华版系列共八册)》
内容提要
《山海经》是古老的经典著作,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这部奇书中,除了详细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还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并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多个领域,可谓是包罗万象。
《山海经》以其超群的想象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开创了后世神话、寓言、童话的先河,不仅让自古及今的学者们不停地研读考据,更给一般的读者带来神秘奇幻的艺术享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南山经
南山之首曰(昔隹)山①。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②。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③,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④,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⑤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⑥,食之善走。丽 之水⑦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⑧,佩之无瘕疾⑨。
【注释】
①(昔隹)(què)山:古“鹊”字。鹊山,传说中的山名。②金玉:金,古代泛指金属矿石。玉,有光泽的美玉。③华:同“花”。④迷榖(gǔ):古代一种木本植物,用其树皮造纸。榖,即构树。⑤禺(yù):兽名,形似猕猴,赤目长尾,后人常猜测为猿类动物。
⑥狌(shēng)狌:一种人面兽,也有说就是猩猩。⑦丽 (jǐ)之水:古水名。⑧育沛:水中生长的一种植物。
⑨瘕(jiǎ)疾:指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译文】
南部山系的**组山系叫(昔隹)山。(昔隹)山组的**座山叫招摇山,这座山耸立在西海岸边,山上盛产桂树,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上长有一种草,样子很像韭菜,开着青色的花朵,这种草的名字叫祝余,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山中长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它的光华照耀四方,这种树的名字叫迷穀,把这种树开的花佩戴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中还有一种野兽,长得很像猿猴却有一对白色的耳朵,它有时匍匐爬行,有时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这种野兽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的肉就可以行走如飞。丽 之水从这里发源,向西注入大海,水中生有大量的育沛,人们如果佩戴它,就不会生寄生虫病。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①,多棪②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注释】
①堂庭之山:古山名。②棪(yǎn):一种说法是乔木,果实像海棠果;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苹果。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叫堂庭山,山上生长着大量棪树,还有很多白色的猿猴,盛产水晶和金属矿物。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①,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释】
①蝮虫:古代的一种毒蛇,也叫反鼻虫。
【译文】
再往东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叫猨翼山,这座山上有许多怪兽,水中有很多怪鱼,山里盛产白玉,有很多蝮虫和怪蛇,还有很多怪木,这座山险峻而不可攀爬。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①之山,其阳②多赤金,其阴③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④,其名曰鹿蜀⑤,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⑥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⑦。
【注释】
①杻(niǔ)阳:古山名。②阳:山南水北为阳。③阴:山北水南为阴。④谣:古代不用乐器伴奏的清唱叫“谣”。⑤鹿蜀:传说中的兽名。
⑥虺(huǐ):一种有毒的蛇。⑦为底:为,治疗的意思,底,通“胝”,指手掌或脚底的厚茧。
【译文】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叫杻阳山。山南盛产赤金,山北盛产白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脑袋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尾巴是红色的,吼叫的声音就好像人在唱歌,名字叫作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可以使子孙繁衍不息。怪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大量暗红色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字叫作旋龟,它的叫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把它佩戴在身上就能使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底的老茧。
……
序言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古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并涉及宗教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多个方面,可谓是包罗万象。因此,《山海经》堪称是现代人获得知识的宝库。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记载了四十多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个神怪异兽,而全书仅有三万多字,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为难得的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古代神话传说,在所有古代典籍中更是首屈一指。诸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由此可见,《山海经》这本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开创了后世神话、寓言、童话的先河,不仅让自古及今的学者们不停地研读考据,更给普通读者带来神秘奇幻的艺术享受。
关于《山海经》的原作者、成书经过、问世年代及流传与演变的情况,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其中比较的说法是旧传《山海经》为夏时的大禹、伯益所作,近代研究者则认为其书成于战国初年到西汉初年,作者并非一人,而是由多人集体编撰而成。《山海经》的今传本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后来历朝历代有多位文人学者为其作注,从而出现了流传于世的多种版本。
《山海经》记述了辉煌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值得人们永世珍藏的精品,是中外无数学者专家与普通读者朋友们公认的世界奇书。我们如果想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大地、风物传奇、奇兽怪鸟、神仙魔怪、金玉珍宝等,不可不读《山海经》。但是,由于这部书年代久远,文字艰深难解,许多读者因为文字的障碍,不能饱览其全部风采。鉴于此,我们推出了这本书的白话版。在本书中,原文参照中华书局版本,并根据原文将全书译成白话文,加以注释,并对生僻字加以注音,以方便读者阅读。相信本书的出版,会让广大《山海经》爱好者收益颇丰。
在现代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以全新的眼光静下心来读一读《山海经》,一定会让我们获取知识、启迪心智、丰富想象、开拓视野,受益颇多。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徐霞客游记》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明代)徐霞客 译者:范其宇
游天台山日记
(浙江台州府)
游雁宕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
(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
(后)
游武彝山日记
(福建建宁府崇安县)
游庐山日记
(江西九江府,山之阴为九江府,山之阳为南康府)
游九鲤湖日记
(福建兴化府仙游县)
游嵩山日记
(河南河南府登封县)
闽游日记:游玉华洞
游五台山日记
(山西太原府五台县)
游恒山日记
(山西大同府浑源州)
浙游日记:游飞来峰
江右游日记:游徐岩一线天
楚游日记:游南岳衡山
粤西游日记:游阳朔漓江
黔游日记:游白水河瀑布
滇游日记:游颜洞
滇游日记:盘江考
滇游日记:溯江纪源
产品参数:
本书为精选版,选取*精彩的地理知识、人文风俗、历史遗迹、典故神话,等等。
译文通俗易懂、叙事清晰,原文、注释核对经典,以善本为考。
采用简体横排模式,阅读性强。
【原文】
左丘明《国语》云: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开山图》曰:有巨灵胡者,遍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所谓巨灵赑①,首冠灵山者也。常有好事之士,故升华岳而观厥迹焉。
【注释】
①赑(bì xì):相传是龙子之一。
【译文】
左丘明《国语》记载:华岳原本是一座大山,阻挡了黄河水,河水流经此处只能绕道而流。河神巨灵,用手推,用脚踢,将华岳分成了两半,华岳的山岩上至今还留着他的手印和足迹。《开山图》记载:有个巨灵名胡,独有创造万物的本领,能创造山川,开出江、河,所说的巨灵赑,就是灵山顶上昂首的那位。常有好事之人,特意攀崖援壁去观赏这些遗迹。
【原文】
《魏土地记》曰:弘农湖县有轩辕黄帝登仙处。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遂升于天。故名其地为鼎胡。荆山在冯翊,首山在蒲坂,与湖县相连。《晋书·地道记》《太康记》并言胡县也。汉武帝改作湖。俗云黄帝自此乘龙上天也。《地理志》曰:京兆湖县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不言黄帝升龙也。
【译文】
《魏土地记》说:轩辕黄帝升天成仙的地方在弘农湖县。黄帝在首山开采铜矿,在荆山之下铸鼎,有一条龙将长须垂落在鼎上,黄帝登上龙背,跟着他爬上去的七十人,全部都升天了。所以这地方得名为鼎胡。荆山在冯翊,首山在蒲坂,与湖县相接。《晋书·地道记》《太康记》都说是胡县。汉武帝将“胡”字更为“湖”字。民间传言黄帝是从这里乘龙升天的。《地理志》说:京兆湖县有周天子的两座祠堂,所以称胡,却未提及黄帝乘龙飞天的故事。
【原文】
《春秋穀梁传》曰:晋献公将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①之乘,垂棘②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晋国之宝也。曰:是取中府置外府也。公从之。及取虢灭虞,乃牵马操璧,璧则犹故,马齿长矣。即宫之奇所谓虞、虢其犹辅车相依,唇亡则齿寒,虢亡,虞亦亡矣。
【注释】
①屈产: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地名,产良马。
②垂棘: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地名,以出美玉而闻名。
【译文】
《春秋穀梁传》记载:晋献公准备攻伐虢国。荀息说:您为什么不用屈产之马、垂棘之璧同虞国借路呢?献公说:你说的这些都是晋国的宝贝啊!荀息说:这只不过是从我们的中央府库拿出来暂放虞国的府库罢了。献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在吞并了虢国,灭了虞国之后,便牵着马、捧着璧回来了。璧依然如初,可是马的牙齿却长长了。正如宫之奇所说的那样,虞、虢两国互相依靠,唇亡则齿必寒,一旦虢国被吞并,那么虞国也必将灭亡。
【原文】
《搜神记》称:齐景公渡于江沈之河,鼋①衔左骖②,没之,众皆惕。古冶子于是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
【注释】
①鼋(yuán):大鳖。
②左骖(cān):古代驾车时,三马或是四马中左边的马。
【译文】
《搜神记》说,齐景公在渡江沈河时,突然有巨鼋咬住了左边拉车的马匹,没入水中,众人惊慌失措。古冶子拔剑入水追寻它的踪迹,斜行五里,又逆行三里,来到了砥柱之下,发现原来是一只巨鼋。他斩杀巨鼋,左手提起鼋头,右手挟着马,身轻如燕鹄,矫捷一跃,仰天高喊,使得河水倒流了三百步,在一旁观看的人都认为他是河伯。
卷一河水
卷二河水
卷三河水
卷四河水
卷五河水
卷六汾水、涑水、晋水
卷七济水
卷八济水
卷九清水、淇水、荡水、洹水
卷十浊漳水、清漳水
卷十一易水、水
卷十二圣水、巨马水
卷十三□水
卷十四湿余水、鲍丘水、濡水
卷十五洛水、伊水
卷十六穀水
卷十七渭水
卷十八渭水
卷十九渭水
卷二十漾水、丹水
卷二十一汝水
卷二十二颍水、洧水、渠(沙)水
卷二十三阴沟水、汳水
卷二十四睢水、瓠子河、汶水
卷二十五泗水、沂水
卷二十六沭水、巨洋水、淄水、潍水、胶水
卷二十七沔水
卷二十八沔水
卷二十九沔水、潜水、湍水、均水、粉水
卷三十淮水
卷三十一滍水、淯水、涢水
卷三十二漻水、肥水、施水、梓潼水
卷三十三江水
卷三十四江水
卷三十五江水
卷三十六若水、温水
卷三十七叶榆河、夷水、沅水
卷三十八资水、湘水、溱水
卷三十九耒水、赣水
卷四十浙江水
郦道元,出生日期不详(约466、469、470或472),卒于527年,字善长,北朝北魏散文家、地理学家,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是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
我最近入手了这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3册”,老实说,一开始是被它的“小蓝本”设计吸引了,觉得非常特别。拿到手后,发现它的优点远不止于此。首先,纸张的质感就非常棒,不是那种轻飘飘的,而是带着一点厚度和韧性,摸起来很舒服。我最看重的是阅读体验,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字号大小适中,排版清晰,而且书本的装订也很牢固,无论怎么翻阅,都不会有松动的感觉。我常常会带着它去咖啡馆,小巧的尺寸非常方便携带,而且蓝色的封面也显得很低调有品味。每次翻开,那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虽然我还在慢慢品味其中的内容,但光是这份美好的阅读载体,就让我觉得物超所值。它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宁静和文化的力量,感觉自己仿佛也在穿越古今,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
评分买这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3册”纯粹是冲着它的颜值去的。32开的小蓝本,拿在手里非常有质感,那种沉甸甸的感觉,让人觉得它不是廉价的商品,而是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艺术品。书的边缘处理得非常光滑,没有毛刺,握在手里非常舒服。内页的纸张不是那种雪白刺眼的,而是带着一点温暖的米黄色,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注意到,这套书的排版非常用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文字看起来更加疏朗,仿佛在呼吸。字体也是古色古香,但又非常清晰易读,不会有那种老旧字体带来的阅读障碍。我最喜欢的是,它放在书架上,那统一的蓝色调,就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赏心悦目。虽然我才刚刚翻阅,但仅仅是这份精心制作的工艺,就已经让我爱不释手了。这套书让我明白,原来经典也可以如此有温度,如此触手可及。
评分我一直觉得,好的书不仅仅是内容,更是它所承载的文化气息和阅读体验。“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3册”这套小蓝本,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素雅,没有张扬的色彩,只有沉静的蓝色,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又因为是小开本,显得尤为精致。翻开内页,纸张的泛黄程度刚刚好,不会让人觉得是陈旧,反而有一种历史沉淀的味道,就像在阅读一本经历过时光洗礼的古籍。文字的大小和行间距也恰到好处,读起来不拥挤,非常有呼吸感。我最欣赏的是它内页的装订方式,非常牢固,不像有些书容易散架,这让我可以放心地将书本完全摊开阅读,不用担心书页会卷曲。这套书虽然是“精粹”,但内容呈现上却一点都不马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古人的智慧,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穿越时空的良师益友,在低语着那些失落的文明。
评分刚拿到这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3册”,感觉真是捡到宝了!虽然我之前对这些古籍了解不多,但被它“小蓝本”的外观吸引了。打开第一本,纸张的手感就很舒服,不是那种粗糙的印刷纸,而是带着点韧劲的,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感觉。字迹清晰,排版也大方得体,阅读起来不费眼睛。我最喜欢的是它的尺寸,32开刚刚好,可以轻松放进我的随身包里,随时随地都能翻开看看,感觉比那些厚重的精装本更适合我这种喜欢碎片化阅读的人。这套书就像一个宝藏的入口,虽然内容我才刚开始接触,但光是这份触感和视觉上的体验,就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喜欢这种简洁的设计,没有过多的花哨装饰,就是纯粹的经典内容呈现,让人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对于想要入门国学,又不想被厚重书籍吓到的人来说,这套绝对是绝佳的选择。它让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也可以是如此轻松愉悦的一件事。
评分这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3册”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它那种低调的奢华感。32开的尺寸,加上沉静的蓝色封面,让它在众多书籍中显得格外内敛而有气质。打开书页,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把人带入了古老智慧的世界。纸张的触感很特别,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光滑感,而是带着一种细腻的磨砂质感,非常耐人寻味。我发现,这套书的印刷非常精细,每一个字都清晰锐利,没有任何模糊的迹象,即使是比较小的字号,读起来也毫不费力。而且,它的装帧工艺也相当考究,书脊的粘合非常牢固,感觉可以翻阅很久都不会损坏。对于我这种对书籍细节有一定要求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我的菜。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件可以把玩的艺术品,让我从内到外都感受到一份对经典的敬意和用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