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庄子集释(精)中华国学文库 | 作者 | (清)郭庆藩 撰,王孝鱼 点校 |
| 定价 | 80.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091519 | 出版日期 | 2013-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1.203Kg |
| 内容简介 | |
清代学术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郭庆藩编著的《庄子集释(精)》是中华国学文库之一,《庄子集释(精)》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庄子集释序 内篇 外篇 杂篇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古代哲学和思想史的业余爱好者,我对工具书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在排版布局上体现出极高的设计智慧。它巧妙地平衡了原文、注释和译文(如果包含的话)的空间分配。原文部分采用了清晰的三号或四号字,保证了阅读的舒适性;而页边距的注释区域则采用了更小的字号,但字距和行距的调整恰到好处,即便是篇幅较长的古代学者评论,也能做到重点突出而不显得拥挤。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引用其他古籍时,所使用的引文标记和字体区分非常明确,使得读者在阅读注释时,能快速分辨出哪些是该书作者的整合性解读,哪些是直接援引自他人的原话。这对于学术阅读尤其重要,因为它保证了信息溯源的准确性。我发现,很多出版社为了节省成本,会牺牲页边距,使得书页看起来局促不堪,但这套书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大气,让眼睛有了呼吸的空间,长时间沉浸其中,精神状态也保持得更好。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是衡量一套好书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让我惊喜了!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立刻就传达出一种“值得珍藏”的感觉。封面采用的是那种略带纹理的纸张,摸上去有种古朴典雅的味道,配色上选择了沉稳的大地色系,与书名“中华国学文库”的定位完美契合。字体排版上,特别是书名和作者的署名部分,楷书和隶书的穿插使用,既保证了辨识度,又增添了一份书卷气。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米白色的纸张有效降低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而且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密集的注释文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毫不费神。翻开书页时,那股淡淡的油墨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简直是阅读者最享受的仪式感之一。整体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看得出出版社在出版物的美学呈现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拿出来欣赏一番。这种对实体书质量的坚持,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对于追求阅读体验的同好来说,绝对是加分项。
评分我之所以选择这套“中华国学文库”系列,主要是冲着它在内容梳理和校注上的严谨程度。阅读传统经典,最怕的就是遇到语焉不详或者注释互相矛盾的情况,让人在理解原意的过程中产生诸多困惑。然而,这本书(我指的是整个文库的风格)在“集释”二字上做到了名副其实。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只提供单一的、现代的解读,而是将历代重要的、有影响力的注解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多维度的解读体系。当遇到一个关键的词汇或哲理时,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汉代经学家到宋明理学家的不同声音,这种“百家争鸣”式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我特别留意了其中一处关于“逍遥游”的论述,作者团队不仅引用了主流的疏解,还对比了不同流派对“至人”概念的细微差异把握,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流动的智慧。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国学原典的人来说,这种汇集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省去了自己去翻阅浩如烟海的注疏的麻烦,效率之高,价值之大,难以估量。
评分购买这套书的决定,与其说是一次消费,不如说是一次对文化传承的投资。湖北新华书店作为出版方,这次的表现绝对是超乎预期的。它不仅保证了内容上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更在发行和渠道管理上做得很到位。我是在实体书店购买的,店员对这套书的背景和价值非常了解,能够清晰地介绍出它在国学普及读物中的定位,这说明出版方在推广层面上也进行了有效的知识普及。收到书后检查,封面、装订、纸张都没有任何瑕疵,这在如今动辄出现胶水味重、裁切不齐的批量印刷品中,实属难得,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对产品质量的底线坚守。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地学习或回顾中国古代智慧的读者来说,这样一套装帧精美、内容扎实、校注精良的系列丛书,是构建个人图书馆的绝佳基石。它不仅能满足我个人的求知欲,同时也是一份可以传承给下一代的优秀读物,其物理形态和精神内核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传世之作”的雏形。
评分说实话,我最佩服的是编辑团队在“精”这个字上所下的苦功。很多经典选本为了追求“全”,反而牺牲了“精”的质量,结果是收录了大量低质量或者重复性的解读。但在这套书中,无论是对庄子的文本选择还是对历代注疏的取舍,都展现出极高的鉴别力和取舍的勇气。他们似乎懂得,在浩瀚的传统文化中,“少即是多”的道理。在对一些极其晦涩的段落进行释义时,他们的注释往往能直击核心,避免了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和故作高深的阐发。有时候,一个精准的、来自早期文献的考据性注释,比长篇大论的现代阐释要有效得多。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一些古代地名、官职以及特定历史背景下词语的释义,往往能提供非常精准的对照信息,这对于构建一个准确的历史语境至关重要。这本书(或文库)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在做一种知识的“精炼”工作,把复杂的历史沉淀,用现代读者能够接受且不失准确性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这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