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視覺重構——文化遺産的數字化重構
:65.00元
作者:劉派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3024446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文化遺産的數字化重構指的是在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對文化遺産原態進行采集、記錄處理並生成可再生的數字形態之後,利用科技與人文相結閤的視角通過有效的設計手段對其進行再設計、再演繹的過程,並且將*終的成果用於展示、研究與大眾傳播。—— 劉 派文化遺産的數字化重構指的是在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對文化遺産原態進行采集、記錄處理並生成可再生的數字形態之後,利用科技與人文相結閤的視角通過有效的設計手段對其進行再設計、再演繹的過程,並且將*終的成果用於展示、研究與大眾傳播。
內容提要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不斷多樣化,人類已經全麵步入視覺時代,正如海德格爾所預言的那樣:“世界被把握為圖像瞭。”麵對視覺文化的全麵來襲,人類觀看世界的方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依托科技與文化相融閤手段而的“視覺重構”理念正被廣泛應用於文化遺産的數字化保護領域。基於“視覺重構”理念的文化遺産的數字化重構研究,正是本書探討的核心。本書構建瞭一個較為完整的文化遺産數字化重構的理論與實踐體係,對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理論支撐與藉鑒作用;對從事文化産業的相關研究人員與高校藝術設計類相關專業師生的學習、研究與創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目錄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內容及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方法
1.4 本書框架
第
2章 “視覺重構”的理論內涵
2.1 何為“視覺重構”
2.2 視覺重構的社會文化基礎——視覺文化
2.3 視覺重構的科學技術基礎
2.4 視覺重構理念帶來的新機遇
第
3章 遺産的迴望與詮釋——文化遺産的數字化重構
3.1 無法永存與再生的文化遺産
3.2 文化的重生——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的含義與層次
3.3 文化遺産的數字化重構及其應用概述
3.4 以設計學視角為導嚮的文化遺産數字化重構
第
4章 文化遺産數字化重構的實踐研究
4.1 敘事的重構與交互式演繹——交互娛樂設計作品《老鼠嫁女》
4.2 信息的組織與錶達——北京城曆史變遷的數字化錶現
4.3 空間的重構與再現——敦煌文化遺産為對象的虛擬呈現
第
5章 文化遺産數字化重構成果的傳播
5.1 體驗型博物館的傳播
140
142
146
151153
154
159160
163
165
169171
173
174
176
183
189
5.2 巡迴展覽的推廣
5.3 互聯網平颱的傳播
5.4 移動終端與互聯網整閤的移動導覽型傳播
第
6章 文化遺産之於人心的重構——文化遺産數字化重構的精髓
6.1 文化遺産數字化重構的文化內涵與特徵
6.2 文化遺産數字化重構的設計原則歸納
第
7章 文化遺産數字化重構中的新技術可能
7.1 自由靈活的手勢交互
7.2 可穿戴式交互設備——榖歌眼鏡
7.3 微軟與
MIT的
3D桌麵係統
第8章 結論
8.1 本書研究成果
8.2 本書的研究創新點
8.3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圖片來源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書中關於“文化語境下的重構”的論述,讓我明白,數字化重構並非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需要深入理解文化遺産的曆史背景、社會意義以及其所處的文化語境。作者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時代文化遺産的案例研究,展現瞭數字化重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化重構的探討,例如那些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音樂、舞蹈等,如何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得以記錄、保存和傳承,這讓我看到瞭科技在保護人類共同文化財富方麵的無限可能。書中的語言樸實而富有力量,既有嚴謹的學術性,又不失人文關懷。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團隊是如何懷揣著對曆史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憧憬,用科技的力量去守護和傳承那些珍貴的文化記憶。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情懷;不僅僅是關於過去,更是關於未來。它激勵著我去思考,如何在我們自己的時代,為那些承載著民族記憶的文化遺産,貢獻一份力量。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我深刻體會到“重構”這個詞所包含的深意。它不僅僅是對肉眼可見形態的復原,更是一種對曆史信息的挖掘和解讀。作者在開篇就提齣瞭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如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讓那些承載著厚重曆史的文化遺産,重新煥發齣生機,被新一代所理解和珍視。我非常贊同作者關於“沉浸式體驗”的論述,書中對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在文化遺産展示中的應用進行瞭詳盡的介紹,這讓我對未來的博物館和紀念館充滿瞭美好的想象。我甚至可以想象,未來我們可以戴上VR眼鏡,漫步在數字化的紫禁城,親身感受皇傢的輝煌;或者通過AR技術,讓古老的雕塑在我們的眼前“活”過來,講述它們的故事。這種超越時空的連接,讓我覺得文化遺産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觸手可及的,是鮮活而充滿生命力的。書中提到的那些技術案例,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也能感受到其背後的嚴謹和創新,它們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讓我對“視覺重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文化遺産的未來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邏輯清晰,條理分明,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引導我一步步深入探索文化遺産的數字化世界。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數據采集與處理”的章節所吸引,作者用非常生動且易懂的方式,解釋瞭如何通過三維掃描、攝影測量等技術,將現實世界中的文物轉化為數字模型。我一直很好奇,那些看起來如此逼真的數字文物,究竟是如何被“捕捉”下來的。書中通過對不同類型文物(例如建築、雕塑、服飾等)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瞭這些技術的實際應用,也讓我瞭解到在數據采集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挑戰,比如光照、材質、精度等。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技術本身,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數字模型如何服務於文化傳播和教育,比如如何用於學術研究、公眾科普、甚至是創意産業。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次關於科技如何賦能文化傳承的深度思考,它打開瞭我對文化遺産保護的新視角,也讓我看到瞭數字技術在連接過去與未來中所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隱藏在曆史深處的細節充滿著濃厚的興趣,無論是古代建築的精巧工藝,還是失傳已久的手工藝,總能讓我著迷。這本書的書名《視覺重構——文化遺産的數字化重構》一下子就抓住瞭我,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模糊的影像,那些隻能在想象中得以還原的場景。我好奇書中是如何將這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如何將那些殘缺的故事,通過數字化的手段重新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那些令人驚嘆的3D模型,能夠讓我們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親身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生活。同時,我也希望能瞭解到,在進行“重構”的過程中,作者是如何平衡史實的準確性和藝術的錶達的。畢竟,文化遺産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真實性,還在於它所承載的情感和故事。我設想著,書中也許會有一章專門講述某個具體文物的數字化修復過程,從最初的資料搜集,到建模,再到最後的視覺呈現,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挑戰和創造。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而數字化重構,就是那把能夠開啓這扇門的鑰匙,讓我無比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一抹金色的綫條,勾勒齣古老建築的輪廓,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我拿到書的時候,就被這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視覺語言所打動。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引言部分,作者用一種充滿激情又略帶憂思的筆觸,闡述瞭文化遺産在當今時代所麵臨的挑戰,以及數字化技術在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財富方麵的巨大潛力。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具體的技術細節,但光是作者對文化遺産保護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的展望,就足以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開篇就強調瞭“重構”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復製,更是一種文化的再生和活化,這讓我意識到,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次關於如何與過去對話,如何在數字時代賦予文化遺産新生命的思考。封麵的設計,就像這本書的縮影,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有科技的現代感,完美地契閤瞭“視覺重構”的主題,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與探究的欲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