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京華水韻——北京水文化遺産
:128.00元
作者:周坤朋、王崇臣、王鵬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302486053
字數:464000
頁碼:306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水給北京帶來瞭生命、帶來瞭活力,也為今天的北京留下瞭靈動的神韻:滄桑的古橋、秀美的湖泊、富有人文氣息的河道、文化底蘊深厚的祠廟……。這些文化遺産是水和北京故事的見證,也是地區文脈的載體,承載著北京的“水韻風情”,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認識和關注。
內容提要
在悠久的城市發展中,北京因水而建、因水而興,和水相互作用,形成瞭燦爛的水文化遺産。全書根據遺産類型特點主要分為五個章節:*章河渠故道;第二章園林湖泊;第三章橋閘設施;第四章泉池古井;第五章祠廟遺址。本書主要通過曆史圖片、調研圖片讓人們直觀地瞭解遺産點的曆史沿革、現狀和文化藝術價值等,通過文字主要介紹遺産點曆史沿革、功能、文化特色,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北京水遺産點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意義,讓更多人走進和瞭解北京水文化遺産。
目錄
蓮花河 2
長河 5
通惠河 8
金水河 13
筒子河 16
護城河 18
元大都護城河 21
壩河 23
蕭太後河 26
玉河 29
菖蒲河 31
轉河 32
南、北旱河 34
元代金水河 36
泡子河 38
大明濠 40
龍須溝 41
月牙河 43
永定河 45
溫榆河 48
潮白河 51
涼水河 53
媯水河 56
永濟渠故道 58
漷縣護城河 60
玉帶河 61
方氏渠 62
丁傢灘灌渠 64
城龍灌渠 66
目錄
章河渠故道
第二章園林湖泊
蓮花池 70
什刹海 72
北海 75
78
紫竹院 81
昆明湖 84
靜明園 87
未名湖燕園 89
玉淵潭釣魚颱 91
玉淵潭 93
櫻桃溝(周傢花園) 95
萃錦園 97
宋慶齡故居 99
棍貝子府花園 102
龍潭湖 104
青年湖 105
柳蔭湖 106
人定湖 108
南海子地區 109
西海子公園 112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 114
延芳澱 116
高水湖 118
養水湖 120
太平湖 121
西小海 122
京華水韻——北京水文化遺産
IV
第三章橋閘設施
第四章泉池古井
盧溝橋 124
永通橋 127
朝宗橋 130
琉璃河石橋 132
運通橋 135
廣濟橋 137
金水橋 139
北海大橋 141
萬寜橋 143
銀錠橋 146
德勝橋 148
高粱橋 150
永安橋 152
陟山橋 154
濠濮間七摺麯橋 156
綉漪橋 158
頤和園十七孔橋 160
諧趣園知魚橋 162
寅輝城關橋 164
德陵五孔橋 165
金龍橋 166
南崗窪古橋 168
長陽橋 170
四柏一孔橋 172
寶勝仙橋 174
萬善橋 176
草橋遺址 178
漷縣十三孔橋 180
土橋及水獸 182
烈虎橋 184
漢石橋 186
積善橋 188
三傢店公路橋 190
勺園婁兜橋 192
馬駒橋 194
牛郎橋和織女橋 196
天橋 197
金門閘 199
廣源閘橋 202
西城閘 204
澄清閘 205
慶豐閘 207
平津閘 210
普濟閘 212
鐵欞閘 214
永定河龐村石堰 215
牛牧屯潮白河海墁 217
永定河堤防 219
玉泉山諸泉 222
白浮泉遺址 225
萬佛堂孔水洞 227
盆窯清泉 229
珍珠泉 230
黑龍潭(延慶) 232
紅龍潭 234
黃龍潭 235
青龍潭 236
韓傢潭 237
黑龍潭(西城) 238
清廠潭 239
北京聖泉山古(斜)井 240
古北口三眼井 242
石景山古井 244
金閣寺雙眼井 246
李辛莊古井 247
通州文廟古井 248
酸棗嶺老井 249
南口村立交橋井 250
目錄
V
第五章祠廟遺址
參考文獻 304
匯通祠 260
都龍王廟 262
廣源閘龍王廟 264
通州三教廟 265
裏二泗佑民觀 267
北關龍王廟 270
下花園龍王廟 271
東紅寺龍王廟 273
西五裏營龍王廟 274
黑龍潭龍王廟(黑龍廟) 275
黃龍潭龍王廟 276
仙人洞 278
南新倉 280
祿米倉 282
北新倉 284
皇木廠 286
張傢灣古城遺址 288
石壩和土壩碼頭 291
清末自來水廠 293
通縣發電廠自來水塔 295
元大都下水道遺存 297
西周遺址——陶水管 298
皇木廠古槐 299
金中都南城垣水關遺址 300
“水門”西直門 302
大銅井 251
龍頭井 252
迴龍觀古井 253
大運南倉古井 254
北關石井沿 255
漷縣三井 256
馬駒橋四眼井 257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意識到,原來北京的“水”是如此的豐富多彩,絕不僅僅是幾條河幾汪湖那麼簡單。《京華水韻——北京水文化遺産》這本書,如同一個智慧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探尋隱藏在北京地下的,或者說,曾經流淌在城市脈絡中的那些珍貴的“水”記憶。它不僅僅是關於地理知識,更多的是關於文化、關於生活。我特彆被書中描述的那些與水相關的曆史事件所吸引,比如,水是如何影響北京的政治格局、經濟發展,甚至戰爭的走嚮?那些曾經的皇傢園林,它們的水景設計是如何體現瞭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精髓,又蘊含著怎樣的哲學思想?書中的一些細節讓我印象深刻,例如,關於“京城”名稱的由來是否與水有關?又或者,那些關於老北京水井的傳說,它們背後是否隱藏著關於水源保護的古老智慧?這本書讓我對北京這座城市的“生命之源”有瞭更深的敬畏和理解,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有血有肉的北京。
評分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對北京的認知。《京華水韻——北京水文化遺産》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曆史讀物,不如說是一本關於城市靈魂的探險日誌。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北京,一個被水深深塑造過的北京。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水與政治、經濟、文化之間復雜互動的分析所打動。例如,水是如何影響皇室宗廟的選址,如何成為連接京師與全國的經濟命脈,又如何滲透到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之中。書中對一些具體的曆史事件,比如關於水患的治理、關於引水工程的建設,都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解讀,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古代中國人民在麵對自然挑戰時的智慧和勇氣。這本書讓我明白,水不僅僅是城市的物理存在,更是承載著曆史記憶、文化精神和生命活力的重要載體,它讓北京這座偉大的城市,在曆史的長河中,永遠煥發著獨特的魅力。
評分看完《京華水韻——北京水文化遺産》,我感覺自己仿佛參加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水”之盛宴。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僅僅停留在宏觀的曆史敘述,而是深入到那些細微之處,挖掘北京這座城市與水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特彆好奇書中關於“水”在古代北京社會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比如,飲用水的來源和淨化技術,如何保障瞭數百萬人口的生存?又或者,水是如何影響古代北京的建築風格、城市布局,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書中對一些消失的水係或已經改變的水文地貌的介紹,讓我感到一絲惋惜,但也更加珍惜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水文化遺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引人入勝,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讓我讀起來津津有味,仿佛在聽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娓娓道來北京的古老故事。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瞭解”北京的水文化,更在於“感受”它。《京華水韻——北京水文化遺産》這本書,仿佛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用最細膩的筆觸,描繪齣北京水韻的韆姿百態。書中對一些具體的曆史水係,比如北海、什刹海、昆明湖的形成和演變,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扮演的角色,都有非常詳盡的考證和生動的描寫。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水與北京城市生活場景的描繪,比如,曾經的漕運碼頭,人聲鼎沸,一派繁榮景象;又比如,鬍同裏的水井,是鄰裏之間交流的場所,承載著淳樸的鄉情。書中的插圖和地圖也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那些曆史地理信息,仿佛身臨其境。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北京的水文化遺産,不僅僅是那些宏偉的水利工程,更是滲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生活細節中的一種精神傳承,一種生命脈動。
評分這本書絕對是關於北京曆史的寶庫!我一直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演變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隱藏在繁華都市下的古老故事。《京華水韻——北京水文化遺産》這個名字就讓我聯想到那些流淌在古都記憶中的河流、湖泊和泉眼,它們不僅是城市的生命綫,更承載瞭厚重的曆史和人文氣息。想象一下,那些曾經孕育瞭無數傳奇的鬍同旁,是否也曾有涓涓細流?那些宏偉的宮殿和園林,又是如何依水而建,巧妙地利用自然的水景來烘托齣帝王的氣派和文人的雅趣?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講述北京城市早期是如何規劃水係的,從官渠到民用,從防洪到灌溉,這些水利工程的智慧是如何體現瞭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創造力。還有,那些關於水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以及與水相關的民俗活動,比如龍舟競渡、祭祀河神等等,如果能詳細地描繪齣來,那簡直就像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親身感受北京的水韻與風情。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曆史的厚重感,讓我對北京這座城市的理解又增添瞭一個全新的維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