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坤朋,王崇臣,王鹏 著
图书标签:
  • 北京
  • 水文化
  • 遗产
  • 京华
  • 历史
  • 文化遗产
  • 城市文化
  • 民俗
  • 建筑
  • 水利工程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6053
商品编码:2525685021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

:128.00元

作者:周坤朋、王崇臣、王鹏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302486053

字数:464000

页码:306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水给北京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也为今天的北京留下了灵动的神韵:沧桑的古桥、秀美的湖泊、富有人文气息的河道、文化底蕴深厚的祠庙……。这些文化遗产是水和北京故事的见证,也是地区文脉的载体,承载着北京的“水韵风情”,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识和关注。

内容提要


在悠久的城市发展中,北京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和水相互作用,形成了灿烂的水文化遗产。全书根据遗产类型特点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章河渠故道;第二章园林湖泊;第三章桥闸设施;第四章泉池古井;第五章祠庙遗址。本书主要通过历史图片、调研图片让人们直观地了解遗产点的历史沿革、现状和文化艺术价值等,通过文字主要介绍遗产点历史沿革、功能、文化特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北京水遗产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让更多人走进和了解北京水文化遗产。

目录


莲花河 2

长河 5

通惠河 8

金水河 13

筒子河 16

护城河 18

元大都护城河 21

坝河 23

萧太后河 26

玉河 29

菖蒲河 31

转河 32

南、北旱河 34

元代金水河 36

泡子河 38

大明濠 40

龙须沟 41

月牙河 43

永定河 45

温榆河 48

潮白河 51

凉水河 53

妫水河 56

永济渠故道 58

漷县护城河 60

玉带河 61

方氏渠 62

丁家滩灌渠 64

城龙灌渠 66

目录

章河渠故道

第二章园林湖泊

莲花池 70

什刹海 72

北海 75

78

紫竹院 81

昆明湖 84

静明园 87

未名湖燕园 89

玉渊潭钓鱼台 91

玉渊潭 93

樱桃沟(周家花园) 95

萃锦园 97

宋庆龄故居 99

棍贝子府花园 102

龙潭湖 104

青年湖 105

柳荫湖 106

人定湖 108

南海子地区 109

西海子公园 112

金中都太液池遗址 114

延芳淀 116

高水湖 118

养水湖 120

太平湖 121

西小海 122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

IV

第三章桥闸设施

第四章泉池古井

卢沟桥 124

永通桥 127

朝宗桥 130

琉璃河石桥 132

运通桥 135

广济桥 137

金水桥 139

北海大桥 141

万宁桥 143

银锭桥 146

德胜桥 148

高粱桥 150

永安桥 152

陟山桥 154

濠濮间七折曲桥 156

绣漪桥 158

颐和园十七孔桥 160

谐趣园知鱼桥 162

寅辉城关桥 164

德陵五孔桥 165

金龙桥 166

南岗洼古桥 168

长阳桥 170

四柏一孔桥 172

宝胜仙桥 174

万善桥 176

草桥遗址 178

漷县十三孔桥 180

土桥及水兽 182

烈虎桥 184

汉石桥 186

积善桥 188

三家店公路桥 190

勺园娄兜桥 192

马驹桥 194

牛郎桥和织女桥 196

天桥 197

金门闸 199

广源闸桥 202

西城闸 204

澄清闸 205

庆丰闸 207

平津闸 210

普济闸 212

铁棂闸 214

永定河庞村石堰 215

牛牧屯潮白河海墁 217

永定河堤防 219

玉泉山诸泉 222

白浮泉遗址 225

万佛堂孔水洞 227

盆窑清泉 229

珍珠泉 230

黑龙潭(延庆) 232

红龙潭 234

黄龙潭 235

青龙潭 236

韩家潭 237

黑龙潭(西城) 238

清厂潭 239

北京圣泉山古(斜)井 240

古北口三眼井 242

石景山古井 244

金阁寺双眼井 246

李辛庄古井 247

通州文庙古井 248

酸枣岭老井 249

南口村立交桥井 250

目录

V

第五章祠庙遗址

参考文献 304

汇通祠 260

都龙王庙 262

广源闸龙王庙 264

通州三教庙 265

里二泗佑民观 267

北关龙王庙 270

下花园龙王庙 271

东红寺龙王庙 273

西五里营龙王庙 274

黑龙潭龙王庙(黑龙庙) 275

黄龙潭龙王庙 276

仙人洞 278

南新仓 280

禄米仓 282

北新仓 284

皇木厂 286

张家湾古城遗址 288

石坝和土坝码头 291

清末自来水厂 293

通县发电厂自来水塔 295

元大都下水道遗存 297

西周遗址——陶水管 298

皇木厂古槐 299

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 300

“水门”西直门 302

大铜井 251

龙头井 252

回龙观古井 253

大运南仓古井 254

北关石井沿 255

漷县三井 256

马驹桥四眼井 257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是一部深入探索北京地区水资源历史、文化及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紧密联系的著作。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北京独特的水文化遗产,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脉络和地理环境中进行细致的解读。 全书的开篇,作者首先追溯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演变,并以此为基点,阐释了水资源对北京选址、发展乃至气质形成的关键作用。从燕山山脉的冰雪融水,到海河流域的滋养,再到古代都城规划中对水源的考量,本书细致描绘了北京天然水系的格局,以及这些水系如何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早期形态。 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北京古代的水利工程。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北京的先民们修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水利设施。从京城内外的漕运河渠,如通惠河,如何承载了物资流通和经济命脉,到为了满足饮用水和灌溉需求而开凿的引水工程,本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书中不仅展现了工程的宏伟,更挖掘了其背后蕴含的智慧、劳动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例如,关于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书中会详细阐述其选线、施工的难点,以及它如何改变了南北交通格局,对元大都的繁荣起到了怎样的支撑作用。 除了宏观的水利工程,本书也关注北京城市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点点滴滴。古代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虽然看似与宏大叙事无关,但本书会揭示它们与水之间微妙而重要的联系。例如,井的设置、雨水收集系统、以及家庭用水的习俗,这些细节都反映了古代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对水的依赖。同时,本书也探讨了北京的泉水文化,那些曾为京城增添无限魅力的名泉,如玉泉山、甘露泉等,它们不仅是水源,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书的另一重要维度是北京的水系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北京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无不以水为核心,构筑了精妙绝伦的水景。本书会详细分析这些园林中水体的设计理念、水系网络的构成,以及它们如何与建筑、山石、植物共同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从昆明湖的浩渺,到苏州街的蜿蜒,每一处水景的背后,都蕴藏着古代皇家对自然美学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向往。 此外,本书还会深入探讨北京水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节水灌溉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井与社区生活的关系,甚至包括与水相关的民间信仰和习俗,都被纳入了本书的考察范围。例如,书中可能会提及一些与水有关的节日习俗,或是关于水神的传说,这些都丰富了北京水文化的内涵。 在近现代,北京的水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转型。本书将审视近代以来北京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的管理、利用方式的变迁,以及由此产生的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本书也会关注当代北京在保护和传承水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对古老水系的修复、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以及在城市规划中重新融入水元素的思考。 本书的研究方法严谨,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地图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的综合运用,力求还原北京水文化遗产的真实面貌。作者在叙述中,既有宏观的理论框架,又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 总而言之,《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是一部集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社会等多个维度于一体的学术著作。它以北京独特的水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这座古老都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本书不仅是对北京水文历史的梳理,更是对北京城市精神和独特魅力的深刻解读。通过本书,读者将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水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完《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我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水”之盛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历史叙述,而是深入到那些细微之处,挖掘北京这座城市与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特别好奇书中关于“水”在古代北京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比如,饮用水的来源和净化技术,如何保障了数百万人口的生存?又或者,水是如何影响古代北京的建筑风格、城市布局,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书中对一些消失的水系或已经改变的水文地貌的介绍,让我感到一丝惋惜,但也更加珍惜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水文化遗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引人入胜,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让我读起来津津有味,仿佛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娓娓道来北京的古老故事。

评分

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北京的认知。《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读物,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城市灵魂的探险日志。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北京,一个被水深深塑造过的北京。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水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复杂互动的分析所打动。例如,水是如何影响皇室宗庙的选址,如何成为连接京师与全国的经济命脉,又如何渗透到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之中。书中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比如关于水患的治理、关于引水工程的建设,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解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中国人民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智慧和勇气。这本书让我明白,水不仅仅是城市的物理存在,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精神和生命活力的重要载体,它让北京这座伟大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焕发着独特的魅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北京的“水”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绝不仅仅是几条河几汪湖那么简单。《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这本书,如同一个智慧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探寻隐藏在北京地下的,或者说,曾经流淌在城市脉络中的那些珍贵的“水”记忆。它不仅仅是关于地理知识,更多的是关于文化、关于生活。我特别被书中描述的那些与水相关的历史事件所吸引,比如,水是如何影响北京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甚至战争的走向?那些曾经的皇家园林,它们的水景设计是如何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又蕴含着怎样的哲学思想?书中的一些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关于“京城”名称的由来是否与水有关?又或者,那些关于老北京水井的传说,它们背后是否隐藏着关于水源保护的古老智慧?这本书让我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生命之源”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理解,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有血有肉的北京。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了解”北京的水文化,更在于“感受”它。《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这本书,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北京水韵的千姿百态。书中对一些具体的历史水系,比如北海、什刹海、昆明湖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都有非常详尽的考证和生动的描写。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水与北京城市生活场景的描绘,比如,曾经的漕运码头,人声鼎沸,一派繁荣景象;又比如,胡同里的水井,是邻里之间交流的场所,承载着淳朴的乡情。书中的插图和地图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历史地理信息,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北京的水文化遗产,不仅仅是那些宏伟的水利工程,更是渗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生活细节中的一种精神传承,一种生命脉动。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关于北京历史的宝库!我一直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演变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隐藏在繁华都市下的古老故事。《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这个名字就让我联想到那些流淌在古都记忆中的河流、湖泊和泉眼,它们不仅是城市的生命线,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人文气息。想象一下,那些曾经孕育了无数传奇的胡同旁,是否也曾有涓涓细流?那些宏伟的宫殿和园林,又是如何依水而建,巧妙地利用自然的水景来烘托出帝王的气派和文人的雅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讲述北京城市早期是如何规划水系的,从官渠到民用,从防洪到灌溉,这些水利工程的智慧是如何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还有,那些关于水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与水相关的民俗活动,比如龙舟竞渡、祭祀河神等等,如果能详细地描绘出来,那简直就像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北京的水韵与风情。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理解又增添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