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微表情心理学人际交往书籍心理分析普通心理学与生活入门畅销图书洗脑术正版微反应读人察言

FBI微表情心理学人际交往书籍心理分析普通心理学与生活入门畅销图书洗脑术正版微反应读人察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FBI微表情
  • 心理学
  • 人际交往
  • 心理分析
  • 普通心理学
  • 读心术
  • 察言观色
  • 微反应
  • 洗脑术
  • 畅销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鑫舟启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2198
商品编码:25537584557
丛书名: FBI微表情心理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42.8
店铺促销
价格
¥105.00
折扣
4.08折
节省
¥62.2
抢购结束
06 23 56


★《FBI微表情心理学》:处处占先机的心理策略,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美国联邦警察秘而不宣的阅人术洞察术。

★FBI教你一眼看透对方。揭露隐蔽的心理秘密,识破微妙的情绪真相。

★胡佛罗斯福丘吉尔普京等政治圈金字塔精英人士都在秘密运用。

★揣情攻心,瞬间秒杀对手,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

★一部适用于商场、职场、情场各种人际场的手册,告诉你:

1.面部表情是如何表达出各种情绪的?

2.怎样用质疑撕破表象?

3.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摸鼻子?

4.FBI如何从笑容里发觉秘密?

5.人为什么会脸红?

6.你的性格是什么颜色?

7.有哪些深层涵义?

……

★只需一本书,俘获所有人,让你比FBI还专业!


人的肢体各部的姿态表情,都有它传递情绪、体现性格特征等信息的方式,所以,想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人,各方面都不能疏于观察。也许正是他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下意识手势、或者脚部的某个不经意的动作,才让我们捕捉到其泄露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在我们对其了解的过程中,成为帮助我们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依据。

《FBI微表情心理学》从多个方面介绍从肢体语言中识别他人情绪、心理变化及性格特征等信息的方法,其中,有事实、有理论,更有方法。相信大家在阅读时,能从中学到一些识人的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人际交往中。


金圣荣

社科心理图书作者,先后出版过《FBI读心术——美国联邦警察的心理密码》、《FBI攻心术—美国联邦警察的心理战术》、《FBI心理操控术:美国联邦警察的心理策略》、《CIA读心术——美国中情局决胜的秘密武器》、《FBI沟通术——美国联邦警察的人际沟通策略》、《FBI气场修习术——美国联邦警察的秘密气场能量手册》等著作。


章 表情:FBI告诉你人的表情有哪些深层涵义

1.面部表情是如何表达出各种情绪的?   2

2.语言表情背后隐藏的性格特征      7

3.从身体姿态表情透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11

4.从下巴的不同表情中透视他人的心理   15

5.从站姿与走路姿势窥探他人性格特征   19


第二章 眼睛:FBI告诉你眨眼之间的心理状态

1.怎样用质疑撕破表象      24

2.眼皮跳动频率的变化所折射出的心理特征   29

3.从瞳孔的扩张与收缩中感受心理变化的奥妙      34

4.通过眼眉之间的“暗语”,识破无坚不摧的谎言   38


第三章 眉毛:FBI告诉你眉毛也能表现内心变化

1.不同类型的眉毛代表的不同个性特征   44

2. FBI教你看懂眉毛这个心情变化的参照物    50

3.眼眉的细微变化所暗示出的心理活动   54

4.眉型与人的性格、心理特征   57


第四章 鼻子:FBI告诉你从鼻子变化瞬间猜透对方的所思所想

1.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摸鼻子   62

2. FBI如何从鼻型上找到突破口65

3.鼻部动作中的隐秘语言   70

4.各种鼻部动作与心理活动的联系   73


第五章 笑容:FBI告诉你微笑背后的内心秘密

1. FBI如何从笑容里发觉秘密    78

2.不同笑容类型下的不同心理   82

3.真诚微笑的力量      86

4.真笑与假笑的区别   89


第六章 头部:FBI告诉你头部动作变化背后的伪装

1.头部动作所对应的心理变化   94

2.头发和性格、心理之间的关系      98

3.头部动作——内心世界直白的信号   104

4.发型与人的性格特征      108


第七章 嘴巴:FBI告诉你嘴形变化的秘密

1.嘴巴不只会说话      114

2.不要忽视了隐性身份的舌头    118

3.通过嘴部动作洞悉人的内心世界   122

4.借助其它的身体语言来判断“撇嘴”的含义   126


第八章 脸容:FBI告诉你面部变化背后的秘密

1.人为什么会脸红      130

2.微妙的面部表情      133

3.不同脸型所代表的不同性格   137

4. “红”不是脸部的色彩       140


第九章 习惯:FBI告诉你日常习惯背后的心理玄机

1.行为习惯中的潜意识      144

2.额头出汗:流出的是谎言还是心情?   148

3.谎言与耸肩不可共存亡   152

4.握杯姿势传达出的性格与心理特征      155


第十章 说话:FBI告诉你语言变化背后的心理特征

1.说话声音高低反映出的心理状态   160

2.说话时的语气类型   165

3.口头语的暗示作用   170

4.说话习惯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173



第十一章 服饰:FBI告诉你服饰所表示的个人喜好

1.饰品里隐藏的个人性情   178

2.你的性格是什么颜色?   182

3.手表款式代表的个人心理特征      186

4.一顶帽子传达出的真实内心   189


第十二章 化妆:FBI告诉你妆容下的真实面孔

1.不同的妆容打造出别样的精致俏佳人   194

2.口红的诱惑与陷阱   197

3.你的妆容是什么样式      200

4.戴上眼镜,也关不住你心灵的窗   203


 

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摸鼻子

FBI表示,人们无意识的动作与大脑神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一个人有意识的动作有很大表演的成分,而那些下意识的动作,才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了解对方的真性情就需多关注他在无意识中做出的动作。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总结年度重大事件时,脸上尽力保持着微笑,还不时地与记者开玩笑。但是当他被问到白宫与国会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外战争等棘手的问题时,还是没能抑制住心中的焦虑,做出了频繁摸鼻子的动作。布什在撒谎时总会不经意地摸鼻子,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动作在FBI眼里,却是布什言不由衷的表现。FBI官员曾经多次劝诫布什一定要克制自己摸鼻子的动作,但是事实证明,布什根本无法控制自己摸鼻子的行为。

摸鼻子通常是在表达内心的焦虑情绪,当然这不是凭空臆测。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血压就会逐渐升高,从而促使软组织肿大。而鼻子是软组织的一部分,软组织肿大,鼻子也会跟着变大,进而产生痒的感觉,所以人们就会不可抑制地想要摸鼻子。如果你经常看新闻采访就会发现有些被采访者在回答问题时经常会做出摸鼻子的动作,这表示被采访者内心正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再比如,在考场上,眼看交卷时间就要到了,而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解答还是一筹莫展,情急之下就常常会做出摸鼻子的动作。如果你是监考老师,发现有人做出这样的动作时,就应该留意他,因为他很可能会在这时作弊。

FBI探员克里斯曾经侦破过这样一起案件:一个叫卢利的中年男人在家中被杀死了,刀子是从背后捅进去的,很明显是他杀。但是,谋杀者将现场收拾得很整洁,除了死者身体里那把没留下指纹的刀子外,再也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克里斯接到案件后,先是从与被害人有密切关系的、具有杀人动机的人员开始调查。经过调查,卢利的妻子、一位朋友以及他的佣人被确定为大嫌疑人。

卢利和他妻子关系一直不是很好,而且有传言说,卢利在外面还有情人,而他的妻子又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人,所以克里斯将他的妻子定为嫌疑人;卢利的朋友因为生意问题近一直和卢利频繁见面,而且这位朋友希望得到卢利的帮助。但是,卢利并不是那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所以这位朋友因怨恨而产生杀人动机的可能性也很大;这位佣人同样有作案的嫌疑,因为他脾气很暴躁,而且对主人的责骂也怀恨在心。掌握这些信息后,克里斯开始轮番审讯这三个人。但是审讯过后,这三个人都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这些证据似乎都与卢利的死无关。克里斯对此感到很惊讶,但直觉告诉他,这三个人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但究竟是谁在说谎呢?克里斯灵机一动,给了三个嫌疑人每人一支笔和一张纸,让他们画出一柄刀子的图样。三个嫌疑人不知道他想要做什么,不安地拿起面前的笔,开始在纸上画起来。这个时候,克里斯指着他们中间的一个,肯定地说:“你就是凶手!”克里斯所指的正是卢利的朋友——这个人在画的时候摸了摸鼻子,而且显得异常紧张,握着笔的手明显颤抖,这说明他怕自己暴露,他当时可能正在思考克里斯让他们画刀子的目的。果然,当克里斯大声指出他就是凶手的时候,他的心理防线迅即崩溃,并承认了自己就是杀死卢利的人。

摸鼻子的动作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焦虑,也是说谎的信号,但有时也是一种拒绝的反应。比如,当你向朋友求助时,对方没有马上回应你,而是做出了摸鼻子的行为,这表示他并不情愿给予你帮助,但又不好直接回复,所以通过这种摸鼻子的动作来向你说“不”。当然,人们在面对自己所厌恶的事情时,也可能会做出这个动作表示抗议,这样既不伤害对方的面子,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此,当你面对喋喋不休的交谈者时,可以不停地摸鼻子,如果对方识趣,肯定会马上闭嘴。


探索人心的奥秘:洞察微表情与读心术的艺术 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互动中,我们时常感到难以捉摸对方的真实意图,亦或在沟通中产生误解。那些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细微的肢体动作,以及不经意间流露的语言线索,如同一个个隐藏的密码,诉说着人心深处的秘密。本书旨在为你揭开这些密码的面纱,引领你走进一扇通往深度理解和精准洞察的大门。 我们并非天生具备“读心术”的超能力,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经验丰富的观察者们,却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洞见。这本书正是这些智慧的结晶,它将带你系统地学习如何解读那些常常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非语言信号。我们将从人类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面部微表情入手,深入剖析喜悦、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等基本情绪在脸部产生的细微变化,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组合和演变。你会惊叹于人类面部肌肉的精妙联动,以及它们如何微妙地泄露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波动。 更进一步,我们将超越单纯的面部表情,拓展到身体语言的广阔领域。站姿、坐姿、手势、眼神的流转,甚至是呼吸的节奏,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信息。例如,交叉双臂可能象征着防御或抵触,身体前倾则可能表示兴趣和专注,回避眼神的接触则可能暗示着不安或欺骗。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这些肢体语言的常见含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从而避免片面的解读。 本书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探索“微反应”。这些是由于强烈的情绪冲击而瞬间产生的、短暂的、不自主的生理反应。它们比可见的微表情更为隐蔽,但往往能揭示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最未经修饰的反应。学习识别和解读这些微反应,将极大地提升你判断一个人是否撒谎、隐藏真实情感或受到某种刺激的能力。我们会详细讲解这些微反应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如何在实际对话中捕捉到它们。 人际交往不仅仅是理解对方,更关乎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关系。因此,本书还将探讨心理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们会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帮助你理解人性的基本需求,如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通过了解这些需求,你将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从而以更具同理心和建设性的方式与人互动。 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基础的心理学概念,例如认知偏差、归因理论、依恋风格等。这些概念并非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理解人类行为模式的关键工具。例如,了解“确认偏差”能帮助你理解为何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从而避免在沟通中陷入固执的僵局。理解“基本归因错误”则能让你更客观地分析他人行为的原因,而非轻易将其归咎于其个人特质。 本书更将触及“生活入门”的层面,将这些心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相结合。无论是职场上的沟通与谈判,家庭中的亲子互动与伴侣关系,还是社交场合中的初次见面与朋友相处,你都能从中找到实用的技巧和指导。例如,在谈判中,理解对方的非语言信号能帮助你掌握主动权;在亲子沟通中,准确识别孩子的情绪能帮助你建立更深的信任;在朋友聚会中,洞察细微的互动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倾听者。 我们还会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洞见来提升自身的沟通效率和影响力。学会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如何给予反馈,以及如何适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沟通技巧,帮助你更自信、更有效地与他人交流。 此外,本书还将引导你思考“洗脑术”这个概念,但不是以负面或操控的视角,而是从理解信息传播、说服机制以及群体心理的角度。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辨别信息真伪,保护自己免受不当影响,同时也理解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如何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引导,例如在市场营销、教育培训或公益宣传中。这是一种更高级的“读人”智慧,能够让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 “正版”二字,强调了本书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我们引用的理论和方法均基于可靠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验证,而非道听途说或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我们将力求提供最准确、最权威的知识,帮助你建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认知体系。 这是一本关于“读人”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理解”的书。它不仅仅是教授技巧,更是引导你培养一种观察、分析和共情的思维方式。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能够: 精准捕捉和解读微表情: 识别对方情绪最细微的蛛丝马迹,理解其内心真实感受。 洞察身体语言的秘密: 理解肢体动作背后隐藏的含义,揭示潜在的意图和态度。 识别和理解微反应: 掌握捕捉那些瞬间即逝、不自主的生理反应,判断其真实性。 运用心理学原理改善人际关系: 理解人性需求,掌握共情和同理心技巧,建立更融洽的沟通。 提升沟通与说服能力: 学会有效的提问、倾听和反馈,以及在合法范围内进行积极引导。 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了解说服机制,抵御不当影响,保持独立思考。 在各种生活场景中游刃有余: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职场、家庭、社交等各个领域,提升生活质量。 这是一段探索人心、理解他人的精彩旅程。无论你是希望提升职场竞争力,改善家庭关系,还是仅仅对人性的奥秘充满好奇,本书都将成为你不可或缺的向导。翻开它,你将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自我认知与人际洞察的深刻体验。你将学会倾听那些无声的语言,理解那些隐藏的动机,并最终在人际交往中,成为一个更加通透、更加智慧的观察者和参与者。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心术”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理解”的艺术。它将赋予你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理解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们,去解读那些藏在言语之外的真实。这是一场关于智慧的启迪,一场关于人性的探索,一场关于更美好人际关系的实践。准备好迎接这个充满洞察力的全新世界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跟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但总是找不到门道,感觉自己像个笨拙的学徒。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很多时候,对方的内心想法,会通过他们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动作、眼神变化,甚至是呼吸的频率,悄悄地传递出来。作者把这些复杂的心理学原理,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解,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身体语言”的解读。原来,一个人站立的姿势、手势的摆动、甚至脚的朝向,都可能暴露他们的真实感受。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观察技巧,比如在和同事交流时,留意他们是否经常触摸鼻子,或者是否身体微微后倾。这些细小的观察,真的能帮助我判断对方是否感到紧张、不耐烦,或是真的在认真倾听。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更好地洞察人心,也让我与人交往时更加自信和得体。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更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这本书简直颠覆了我对人际交往的认知!之前总觉得和人打交道就像在摸黑前行,不知道对方真实想法,常常因为误解而错失良机,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人们的内心世界,很多时候会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悄悄地泄露出来。这本书简直像一个“读心术”的指南,教会我如何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微反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对方的情绪、意图甚至是潜在的动机。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眼动追踪”和“面部微表情”的章节。作者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看似晦涩的心理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以前觉得那些微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面部肌肉抽动,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现在,我会在和人交流时,不自觉地运用书中的技巧,观察对方的眼神方向、瞳孔变化、嘴角一丝不易察觉的下拉,这些都能给我提供宝贵的线索。这不仅仅是关于“识破谎言”,更是关于“理解真实”,让我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谈话的重点,做出更明智的判断。这本书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视角,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微表情”和“心理分析”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读进去之后,我完全被吸引住了。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将一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让我这个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对于如何识别和解读对方情绪的讲解,真的非常实用。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留意对方说话时的语气变化、眼神是否闪烁、身体姿势是否放松等等。 最让我惊喜的是,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我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学会了在听到一些含糊不清的说法时,去关注对方的非语言信号,从而判断其真实意图。有几次,我通过观察对方细微的表情变化,提前察觉到了一些潜在的冲突,并及时采取了沟通策略,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读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人”的书。它帮助我建立了更健康的沟通模式,也让我对身边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我更愿意去倾听,也更懂得如何去回应,感觉自己的人际关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导师,在用一种非常友善和互动的方式与我对话。作者在讲解微表情和心理分析时,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而是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作为例子,让我感觉这些理论离我并不遥远。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情绪泄漏”的讨论。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但身体却会不自觉地泄露我们的真实情绪。这本书教会我如何识别这些“情绪泄漏”,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我曾经在和朋友的一次争执中,因为没有注意到对方脸上转瞬即逝的失望表情,而说了一些让关系更加僵硬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能早点读到这本书,或许就能避免那样的局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让我变得更加善于倾听和观察,也让我意识到,有效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和非语言信号的传递。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我一直以来都对人性的复杂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且易于掌握的工具,来探索和理解这一切。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心理学名词,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了微表情和非语言信号在日常交流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我尤其佩服作者在分析案例时那种抽丝剥茧的细致。他能够从极其细微的表情变化中,推演出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情绪状态,这种能力让我惊叹不已。读完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人的反应,尝试着去解读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信息。刚开始可能会有些生疏,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对人际交往中的许多微妙之处有了更深的体会。比如,在一次商务谈判中,通过对对方紧张时下意识的小动作的观察,我调整了自己的策略,最终促成了合作。这本书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我能够更冷静、更客观地看待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