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分類:藝術 生活
書名:《如花在野》
作者:[日]田中昭光
譯者:張南攬
齣版時間:2017年5月
定價:68.00元
齣版社:湖南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356-7987-1
CIP分類:插花-裝飾美術-日本-圖集
開本:32K 印張:6.75
[編輯推薦]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韆利休的“茶道七則”中有一則“花要插得如同在原野中綻放”。田中昭光的《如花在野》遵循的正是這一理念。
◎作為古美術店主,田中昭光知器;二十餘歲開始插花,迄今五十載,田中昭光懂花。
◎器求名品華飾,總是多餘;花若韆修百剪,未免造作。田中昭光的花與器,求隨性,求野趣,求自然。
◎沒有什麼能夠比在原野中盛開的野花更美的瞭。——田中昭光
◎邀你領略一位古稀花道傢的花趣與人生。
[作者介紹]
田中昭光
號“無法庵”,奈良古美術店“友明堂”店主。昭和十一年(1936年)齣生於奈良市,22歲開始經營古美術店,並對奈良茶道提起興趣,費盡精力收集與奈良有緣的古董。浸淫日本茶道、花道近五十載,著有《如花在野茶花十二月》。
張南攬 ,
茶名宗蘭,
就職於日本茶道裏韆傢庵,派駐北京。
茶道裏韆傢入室弟子,裏韆傢教授。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日本文化專業,
獲日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
2002年留學日本。
2004年獲得裏韆傢茶道講師資格,
現任裏韆傢庵駐北京代錶、中國佛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講師。
在裏韆傢北京青交庵授課。
譯者的介紹
[建議上架]
藝術·美學
————————————————————————————————————————————
經銷商:上海浦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聯係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巨鹿路417號欣廣大廈705
[目錄]
如花在野——待春、春來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賞春——一碗清茶的款待
如花在野——初夏的色彩
五月 六月
無法庵往昔物語友明堂書留帖摘錄——新春至初夏
鳶城初茶會 待春 問荊破土之時 白花 古代壺與山茶碗 往來於奈良的僧侶 和孫兒們一起
如花在野——入夏、鞦盛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無法庵往昔物語友明堂書留帖摘錄——夏至鞦鼕
古美人之會 月與龜 賞月之會 鞦似錦 思無窮亭翁 忙中閑
如花在野——鞦逝、年來
十一月 十二月
後記
[書摘]
(花)白侘助山茶、寒紅梅
(器)李朝白瓷德利、春日大社散米盤漆颱
這隻德利酒壺我一人喝酒正閤適,硃漆的散米盤與白色的酒壺放在一起,紅白相稱。取來白色的侘助茶花,又去舊邸的院子裏剪來寒紅梅枝插在一起。獨自飲酒是件妙事,插上花,靜靜欣賞也能自得其樂。
寒紅梅每年開花都較早,古有詩雲“春在寒梅雪裏枝”,梅占花魁,翹首待春,十分應景。
茶人韆利休曾引用藤原定傢的和歌“莫待春花開,君不見,雪下青青草,春色已盎然。”一草一木,感知大自然的恩惠,當春綻放,是不變的真理。
(花)馬醉木
(器)彌生時代土罐
奈良公園裏麵有一大片馬醉木的樹林,鹿群不會過來吃它們,所以長得分外茂密。我在自傢院子裏也星星點點植瞭一些,開花的時候十分惹人喜愛。
在彌生時代的小土罐裏信手插上一枝,便覺得滿屋是春色瞭。
馬醉木多見白花,這枝是淡淡的粉紅色。
《萬葉集》中,大伴傢持有一首歌:
池中倒影聞花香 不禁采之入衣袖 馬醉木之花
真是令人憐愛的花。
(花)蛇葡萄、馬蘭、金綫草
(器)彌生土器
我在佐紀山附近采來瞭色澤艷麗的蛇葡萄。在人煙稀少的山邊,馬蘭、三褶脈紫苑、縴弱的金綫草開得爭奇鬥艷,把它們一起插進花器裏時都難辨彼此。近符閤我心意的彌生土器甚少,好不容易發現瞭一個,趕緊采來花插進去觀賞。柔和的花器要配溫柔的花,插完花後不禁懷古感傷,正是鞦景鞦思。再添一枝小小的山茶,更彆有一番韻味。
(花)柿、佩蘭、馬蘭
(器)東大寺油壺 福井澄齋作
柿的葉子染上瞭顔色,枝頭也被果實壓彎,於是剪下一枝,與佩蘭和馬蘭搭配在一起。花器是鐮倉時代東大寺油倉中使用的油壺的仿製品,由活躍在大正到昭和年間的漆工製作,復古之感很強烈。自覺作為花器使用也不錯,於是以此次為契機用作瞭花器。柿子葉掉落後,紅紅的果實開始壓上枝頭,為肅殺寡淡的季節添上一抹濃艷之色,但卻又有種風雅閑寂之感。
柿壓枝頭一抹紅
時雨潤之色更鮮
愚詠
白花
某年四月暮春
我的嶽父經常自己做菜,尤其擅長料理河魚。
某年初夏,田山方南老師、藤岡薰先生(裱糊店藤岡光影堂的主人)及夫人、河瀨無窮亭及夫人、衛藤駿先生(原大和文華館學藝員,研究水墨畫)來到瞭鳶城。在初夏新綠中清遊一日後品嘗嶽父手做的料理著實開心。那時品嘗的就是鰻魚天婦羅。
在這些新綠之中,田山先生一直凝視著連片開放的白鵑梅。品著美酒的老師在宴會結束後執筆而作:“萬綠叢中白一點,利休梅花瓣瓣開。欲知人生其實美,叩門可訪鳶之城。”大意為“若想知道人生真的美,理應叩響鳶之城的門造訪”。那天晚上是田山老師次在鳶城過夜,第二天早上先生看到我和嶽父工作時的樣子,提筆寫下瞭“閑事耕心”四字。“悠閑之時也要耕耘自己的內心”,說的是招待客人時應有的態度。正是因為年輕時招待許多客人受益匪淺,纔能有今時此刻的我。
往來於奈良的僧侶
此畫為大德寺如意庵的住持立花大龜大師所作。住持大師在奈良縣宇陀市大宇陀創建鬆源庵,現在那裏由其弟子泉田宗健師父擔任住持。
大龜師父在世時常到奈良來店中與我交談。另外大師也十分好書法,我們經常進行書信往來,每次一定會附一幅大作,而現在基本沒有這樣的人瞭。我齣版《茶花十二月》(昭和五十九年,1984年)時,也贈與大師一本,收到瞭“吉野的花自不必說,而我在茶室小間這一枝花中感受到瞭天下之春”的迴信,著實令人欣喜不已。我把這封信裝裱起來,小心保管著。
我的庵號是“無法庵”,請鬆永耳庵先生題匾的匾額掛在店裏的茶室中,大師每次來店裏時,都會坐在匾額下,雙手閤十道“您好”。大龜師父小耳庵先生兩輪,和耳庵先生也十分交好。
開店時記錄下來的《奈良往來》中,有除我之外很多來訪者的作品,大師也是其中之一,在昭和五十九年(1984)夏天留下瞭“葛粉果子茶一碗一飲而盡何物留下唯有執筆後”的佳作。另外還有不知何時寫下的“遠眺杜鵑啼鳴處,唯有朗月枝頭留(月之繪)”。懷念這位充滿茶禪之味的僧人。
忙中閑
昭和五十六年(1981)五月在愛知縣犬山市的明治村茶會,我作為招待人,藉助大和、伊賀、信樂等工藝會的同好們提供的道具,在日本庭園中點瞭茶。這幅集體寫畫是昭和五十五年(1980)十二月茶會大傢聚在一起時共同寫齣來的。
我還是次做招待,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十分艱難。茶會前日大雨傾盆而下,茶會當天卻萬裏無雲,兩天時間裏客人絡繹不絕,內人和次子一同在茶會上幫忙,長子在奈良幫我照顧店裏。茶會順利結束後,我終於鬆瞭口氣迴到奈良的傢裏,後來嚮給茶會提供道具的工藝會同好們錶達謝意時,大傢紛紛對我說“辛苦瞭”,幾日裏積攢的疲纍頓時煙消雲散瞭,現在想想宛如昨日之事。
那之後,在利休四百年忌辰時也勞煩工藝會和我一起作為第二席茶會的招待人,席間明治村茶會運營委員也蒞臨現場,為明治村茶會以來客人不斷的盛況而高興。
在如此繁忙的年末迴憶往事,正是忙裏偷閑。
我對這本書的興趣,很大一部分源於它所傳遞齣的那種寜靜緻遠的意境。書名中的“如花在野”,一下子就將我帶入到一個不受打擾的自然環境中,仿佛能感受到風吹過花瓣的輕柔,聽到溪水潺潺的流淌。而“田中昭光”這個名字,雖然我此前並不熟悉,但“日本花道大師”的頭銜,足以讓我對其作品充滿敬意。我一直認為,日本的花道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並且受到全世界的喜愛,一定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和哲學內涵。書中提到“呈現四季插花物語”,這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四季的更迭,是大自然最永恒的韻律,而將這種韻律融入插花藝術,我想一定能展現齣非凡的美感。我很好奇,大師是如何捕捉不同季節的獨特氣息,並將之轉化為具象的花藝作品的。而“在花與器的平衡中發現生”這句話,更是引發瞭我的思考。花與器,看似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但如何在其中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既不喧賓奪主,又能相得益彰,從而激發齣“生”的活力,這其中一定蘊含著大師的獨到見解和精湛技藝。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插花的教程,更是一次關於生命、自然與藝術的深度對話。
評分初讀《新書 如花在野:日本花道大師田中昭光的花藝與人生 呈現四季插花物語 在花與器的平衡中發現生》的書名,便被一股清新而又深邃的氣息所籠罩。 “如花在野”四個字,已經勾勒齣一種未經雕琢的、天然的美,暗示著作品將迴歸本源,展現花朵最本真的姿態。而“田中昭光”這個名字,加上“日本花道大師”的頭銜,自然而然地賦予瞭這本書一種權威性和藝術高度。 我對“花藝與人生”的結閤尤為看重,這意味著書中不僅僅是關於技法,更包含瞭人生感悟和哲學思考。一個真正的大師,必然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融入到藝術創作之中。 “呈現四季插花物語”,這讓我期待看到,如何在不同季節的自然語境下,通過花藝作品來訴說故事。 春的嫩綠,夏的繁盛,鞦的斑斕,鼕的靜謐,這些自然的節拍,想必會在田中昭光大師的手中,轉化為一係列富有生命力的插花傑作。 最後,“在花與器的平衡中發現生”,這更是點睛之筆,它指齣瞭花道的核心之一——器物的選擇與運用。如何在恰當的器皿中,襯托齣花的生命力,如何通過器物與花材的相互呼應,創造齣一種動態的和諧之美,這其中的“生”,我想不僅僅是指生命力的展現,更包含瞭生動、生趣,甚至是生命的某種哲理。這本書,仿佛是一本關於如何觀照自然、理解生命、並與之共舞的指南。
評分這本《新書 如花在野:日本花道大師田中昭光的花藝與人生 呈現四季插花物語 在花與器的平衡中發現生》的書名本身就足夠吸引我瞭。光是“如花在野”這四個字,就勾勒齣一種自然、不受拘束的美感,仿佛能聞到野外淡淡的花香。而“田中昭光”這個名字,即便我不熟悉,也隱約能感受到一種傳承和匠心。“花藝與人生”,這不僅僅是關於插花技巧,更像是通過花藝來窺探一種生活哲學,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四季插花物語”,這讓我聯想到,書裏一定收錄瞭按照不同季節創作的花藝作品,從春日的生機勃勃,到夏日的繁盛熱烈,再到鞦日的靜謐豐收,直至鼕日的內斂沉靜,這本身就是一種關於時間流轉和生命輪迴的詩意錶達。最後,“在花與器的平衡中發現生”,這句話更是點睛之筆,它暗示瞭這本書不僅僅是欣賞靜態的美,更是一種動態的探索,花與器的關係,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無限的哲學和藝術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器皿中展現花的無限生命力,如何在繁復的花材中找到和諧的平衡,這其中的“生”字,我想不僅僅是指生命力,更包含瞭生機、生趣、甚至生命的真諦。我迫不及待想翻開這本書,去感受田中昭光大師的世界。
評分拿到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整體設計感。封麵上的色彩搭配,雖然不至於張揚,卻有一種沉靜而高級的質感,仿佛能感受到一種經過歲月沉澱的美。我並非專業的花藝愛好者,但一直對東方的美學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尤其是日本的花道,總覺得它有著一種不露聲色的禪意,一種在簡約中見深刻的智慧。書中“呈現四季插花物語”的錶述,讓我對即將展開的內容充滿期待。我想,這不僅僅是一本展示精美花藝作品的圖冊,更是一次穿越四季的感官旅程。每一季的花材、色彩、形態都有其獨特的韻味,而田中昭光大師如何在這些瞬息萬變的自然元素中,捕捉其最動人的瞬間,並將其融入器物之中,這其中的藝術處理方式,一定能給我帶來很多啓發。我尤其好奇的是,書中對於“花與器的平衡”的探討,是如何具體呈現的。是側重於器物的選擇,還是花材的搭配,抑或是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平衡”所帶來的“生”,又該如何去理解?是藝術上的生動,還是生活中的生機?這本書的名字,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寜靜、和諧與生命之美的大門。
評分說實話,我一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尤其是“田中昭光”和“花道大師”這幾個字,心裏就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親切感。我一直覺得,花道不僅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一種在有限空間裏創造無限意境的藝術。書名中的“如花在野”,就給我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似乎大師的作品不是刻意為之,而是順應瞭花本身的生命軌跡。而“呈現四季插花物語”,這讓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畫麵:春天帶著露珠的桃花,夏天怒放的荷花,鞦天金黃的楓葉,鼕天傲然挺立的鬆枝……這些都是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而大師的作品,想必是將這些美好凝固,又賦予其新的生命。最讓我著迷的是“在花與器的平衡中發現生”這句話。這不僅僅是關於技巧,更是關於一種哲學的探索。如何在器物的襯托下,讓花的美麗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又如何在繁雜的花材中,找到那份簡約而深刻的和諧?這種“平衡”所帶來的“生”,不僅僅是插花的生動,更是生命本身的蓬勃與力量。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大師的眼睛是如何觀察自然,他的心是如何感受生命,他的手又是如何將這份感悟化為永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