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插圖目錄
圖解目錄
撰稿人簡介
緻謝
縮略語
緒論
第-部分音樂理論的學科劃分
一、領域的界定
二、“實用音樂”:作為教學的音樂理論
三、音樂理論的認識論
第二部分思辨性傳統
四、希臘音樂理論
五、古代音樂理論嚮中世紀的傳播
六、中世紀的測弦學
七、調音與調律
八、諧音學在科學革命中的作用
九、從音響學到樂音心理學
十、音樂理論與數學
第三部分規章傳統
A定位音高空間
十一、早期中世紀的音符、音階與調式
十二、文藝復興時期的調式理論:理論性、作麯性和編輯性的觀點
十三、17世紀音樂理論中的調性組織
十四、19世紀音樂思潮中的調性空間與轉化的二元論
B作麯理論
十五、中世紀的奧爾加農、狄斯康特和對位
十六、文藝復興時期的對位法教學
十七、演唱與演奏理論
十八、攀登帕納薩斯山:1725年的對位理論的先驅者與繼承者
十九、十二音理論
C時間
二十、節奏符號的演變
二十一、18和19世紀的音樂節奏理論
二十二、20世紀理論中的節奏
D調性
二十三、調性
二十四、拉莫與18世紀的和聲理論
二十五、19世紀的和聲理論:奧一德遺産
二十六、海因裏希·申剋
第四部分描述性傳統
A音樂分析模式
二十七、音樂與修辭
二十八、麯式
二十九、主題與動機分析法
B音樂心理學
三十、動能論
三十一、音樂心理學
作傢索引
主題索引
《劍橋西方音樂理論發展史(原版引進)》是第-部用英文齣版的西方音樂理論的綜閤史。它是由音樂理論傢與史學傢協作完成的一個項目,《劍橋西方音樂理論發展史(原版引進)》對從古希臘開始直到的豐富的音樂理論思想的全貌進行瞭描述。考慮到音樂理論作為一個曆史主題所擁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有些章節是在所限定的領域內按照年代順序描述的;另外一些章節是從概念方麵進行描述並跨越瞭較長的曆史時期。《劍橋西方音樂理論發展史(原版引進)》三十一章的內容是對曆史音樂理論這一迷人和復雜主題的概括。為瞭強化內容,《劍橋西方音樂理論發展史(原版引進)》配有豐富的圖解、圖錶、譜例和詳盡的索引,並且補充瞭全麵的文獻目錄,無論對學生還是學者而言,《劍橋西方音樂理論發展史(原版引進)》將是一份無價的資源。
編輯推薦 《劍橋西方音樂理論發展史(原版引進)》不僅為讀者提供瞭從古希臘到現代的有關西方音樂理論著述的曆史的詳盡描述,而且也對這些著述的性和重大意義提供瞭深刻的評判。托馬斯·剋裏斯坦森撰寫的《劍橋西方音樂理論發展史(原版引進)》三十一章的內容是對曆史音樂理論這一迷人和復雜主題的概括。 作者簡介 作者:托馬斯·剋裏斯坦森(Thomns Christensen) 譯者:任達敏 托馬斯·剋裏斯坦森是芝加哥大學的音樂和人文學教授,他足《拉莫和法國啓濛時代的音樂思想》(劍橋大學齣版社1993年齣版)的作者。他於1999年當選為美國音樂理論協會的主席,他還在艾奧瓦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任職。 任達敏,1956年齣生於天津,現任星海音樂學院作麯與作麯技術理論教授,音樂研究所所長,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及武漢音樂學院外聘教授。主要從事音樂理論研究、作麯和音樂文獻翻譯工作。
這本書的深度,遠超齣瞭我之前接觸的任何一本同類教材。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上,而是深入探討“為什麼會這樣”的本質問題。舉個例子,它對調性係統的演變過程的闡述,簡直是一部微型的音樂哲學史。作者沒有武斷地宣告某個理論的優越性,而是細緻地展示瞭從眾調性到調式,再到後來的十二音體係,每一步是如何在解決前一個體係的內在矛盾中誕生的。這種辯證式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批判性思維。我發現自己不再滿足於僅僅記住“根音、三音、五音”這些名詞,而是開始追問,為什麼西方音樂會如此鍾情於三度和弦的構建,這種音響偏好背後隱藏著怎樣的聽覺心理學或文化傳統?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拿齣自己的樂器(一把老舊的吉他),嘗試去“演奏”書上提到的那些和弦進行,親身體驗理論的實際效果,這種知行閤一的學習過程,效果是驚人的。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抱著一絲懷疑的,畢竟“引進教程”這四個字有時意味著水土不服或者翻譯腔過重。但翻開這本書的內頁,這種疑慮立刻煙消雲散瞭。這翻譯的功力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術語的拿捏精準到位,既保持瞭原著的學術嚴謹性,又完全符閤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讀起來毫無翻譯腔的生硬感。它不像某些教輔書那樣,隻給你一堆乾巴巴的定義和規則,而是努力去還原曆史的語境和理論發展的內在邏輯。我喜歡它在講解某個特定時期(比如巴洛剋晚期)的織體特點時,會自然而然地引述到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這種跨學科的視野讓理論學習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與人類文明的進程緊密相連的。讀完其中關於奏鳴麯式結構分析的那幾個章節後,我再去聽海頓或莫紮特的交響麯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是拿到瞭一張精準的藏寶圖,立刻就能辨認齣主題呈示、發展和再現部的精妙布局。
評分這本封麵設計得相當有格調,那種沉穩的藍灰色調,搭配著燙金的書名,一眼看上去就覺得不是那種人雲亦雲的暢銷書,而是真正下過功夫的學術著作。我特地挑選瞭這樣一個安靜的下午,泡上一壺濃鬱的锡蘭紅茶,試圖沉浸在這本傳聞中非常紮實的音樂理論入門讀物裏。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排版,清晰得令人贊嘆,大量的圖錶和樂譜示例穿插得恰到好處,絲毫不會讓人感到信息過載。閱讀體驗極其流暢,仿佛作者本人就坐在旁邊,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引導著你一步步揭開西方音樂結構背後的奧秘。那些復雜的和聲進行和對位法原則,在文字的梳理下,竟然變得可以觸摸、可以理解瞭。我尤其欣賞它處理基礎概念時的那種耐心,沒有絲毫輕視初學者的傲慢,而是用最精煉的語言,構建起一座堅實的知識颱階。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羅列知識點,更在於它教會你如何“聽”音樂,如何用更深層的視角去解析你過去習以為常的鏇律和和弦。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係統化、內斂化的知識體係構建方式。它很少使用浮誇的語言來吸引眼球,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瞭內容的密度和邏輯的嚴謹性上。它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耐心地用最優質的材料(準確的知識點)和最堅固的結構(清晰的邏輯綫索),為你打造瞭一座通往專業殿堂的階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容易引起爭議的理論分支時所持有的客觀態度,既不偏袒某個流派,也不貶低任何一種音樂實踐,而是將它們置於曆史的長河中進行審視。對於任何一個真心想在音樂領域走得更遠,不僅僅滿足於彈奏或欣賞,而是想真正理解其內在機製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基石。它所奠定的理論基礎之紮實,足以支撐未來更高階的學習和研究。
評分裝幀的質量也值得一提,這絕對是一本可以長期珍藏的書。紙張的選擇很有質感,厚實而又不失柔韌,即便是頻繁翻閱查閱,也不會輕易齣現書頁鬆動的現象。側邊距留得寬裕,方便讀者在閱讀時隨時進行批注和圈畫,對於需要反復研讀的學術書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我通常習慣於在書的空白處記錄下自己的疑問或者與其他樂理知識的關聯點,這本書的空白區域恰到好處地滿足瞭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的目錄編排邏輯清晰得像是精心製作的導航係統,你可以非常快速地定位到你正在學習或者需要復習的特定章節。比如,如果你對某個特定的對位技巧感到睏惑,目錄能精準地引導你找到相關的曆史背景和技術講解,減少瞭在浩瀚知識海洋中盲目搜索的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