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衰老生物学
:180.00元
作者:(美)麦克唐纳 B. 罗杰著;王钊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030484512
字数:
页码:
版次:3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本以生物衰老为主题的教材,是一本针对生物相关学科的学生所写的教科书,主要阐述了衰老和长寿的影响因素及进程。全书共10章,主要介绍三部分内容:第1、2章介绍衰老生物学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较为常见的基础概念。第3~6章介绍进化、细胞及遗传水平的衰老生物学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如何影响了我们对衰老的起因和过程的认知。第7~10章介绍前几章涉及的基础科学知识在人类衰老和长寿中的应用。书中内容叙述如故事一般引人入胜,又不失生物科学课本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图解通俗易懂,同时有详尽的注释加以补充。本书依照标准的生物学教材安排,每一章都提供了后面章节中需要理解的一些概念和法则,每一章文中都标粗了关键术语,文末还列有核心概念、讨论问题、补充阅读等,方便学习与查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通常阅读科普读物追求的是流畅和快速吸收,但《衰老生物学》要求我放慢脚步,甚至需要拿出笔记本做笔记。这本书的专业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仿佛是直接摘录了顶级研究报告中的关键信息,然后用清晰的逻辑串联起来。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对“氧化应激”这一经典理论的再审视和更新。书中详细论述了“氧化应激悖论”——即适度的自由基产生对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性,这颠覆了我过去简单地认为“自由基都是坏东西”的固有观念。这种对经典理论的批判性继承,是真正好科学书籍的标志。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哲学层面的探讨,比如,既然衰老是基因程序的一部分,我们对抗衰老的努力是否违背了自然规律?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科学证据引导读者自己去形成观点。这种开放式的讨论,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递,更像是一次智慧的碰撞。对于希望挑战自己认知边界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这本《衰老生物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反而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朋友在娓娓道来。我一直对生命的长短和衰老的机制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专业晦涩,要么过于浅显空洞。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端粒缩短、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等核心概念,但讲解方式极其生动。比如,在描述DNA修复机制时,作者竟然用到了“细胞的夜班维修队”这个比喻,让我瞬间就能理解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健康寿命”的强调,它不再把衰老仅仅看作是不可避免的消亡,而是提供了一套积极应对的科学框架。书中列举了大量基于前沿研究的干预措施,从营养学到基因编辑的初步探索,都给予了读者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读完第一部分,我就感觉自己对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盲目地接受身体机能的下降,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去优化它。这本书的图文排版也非常用心,那些精美的插图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真正帮助理解复杂机制的视觉辅助工具。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自己身体“倒计时”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绝对是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很少有科学书籍能让我读到热泪盈眶,但《衰老生物学》做到了,尤其是在它讨论到“衰老与社会公平”的那一部分。前述的生物学机制固然重要,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实验室的培养皿,而是将研究成果与现实世界的人类困境紧密联系起来。书中描绘了如果延迟衰老技术普及后,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鸿沟,以及如何确保这些前沿科技不会仅仅服务于少数富人,这是一个非常高远的视角。在技术层面,书中对“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在逆转衰老信号中的应用前景”的描述,既充满了希望,又带着审慎的警告,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科学态度。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如何活得更久”,更是关于“我们希望一个怎样的未来”。它强迫读者去直面生命的有限性,并以科学武装自己,去争取一个更长、更健康、更有尊严的生命旅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既教会了你关于细胞的知识,也提升了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评分说实话,当我拿起《衰老生物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因为“抗衰老”这个话题已经被太多不靠谱的宣传和伪科学充斥了。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不是一本“如何让你看起来更年轻”的美容指南,而是一部严肃、严谨,但又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科学巨著。作者以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笔法,层层剥开衰老背后的分子真相。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表观遗传学”和“细胞通讯失调”的章节,它们不再把衰老看作是随机的磨损,而是将其定义为一种复杂、可调控的程序性变化。书中对近年来几项突破性研究的梳理,比如senolytics(清除衰老细胞的药物)的进展,描述得非常详尽,甚至提到了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争论和分歧,这显示了作者极高的学术诚信度。这种不回避科学前沿的不确定性,反而让这本书的论述更具说服力。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读完,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地查阅一些基础生物学词汇,但这完全是值得的,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生命科学的理解边界。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沮丧,而是一种对生命复杂性的深深敬畏。
评分这本书《衰老生物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参加一堂由顶尖科学家亲自授课的、面向公众的大学选修课。它的结构组织非常巧妙,不是按照器官系统来划分衰老,而是聚焦于驱动衰老的几个核心“标志物”(Hallmarks of Aging)。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对具体疾病(如老年痴呆、关节炎)的恐惧,转而从更底层的生物学原理上去理解它们为何发生。比如,作者对比了不同物种的衰老速度差异,并探讨了“长寿基因”如sirtuins家族的作用,这种跨物种的比较分析,为我们理解人类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我个人对书中所探讨的“代谢重编程”部分印象最为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年轻时的新陈代谢模式对维持细胞健康如此重要,以及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细胞会越来越倾向于“节能”甚至“停工”状态。这本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灵丹妙药,而是提供了知识的武器,让我们能够更明智地与医生交流,更理性地选择健康策略。对于那些不仅仅满足于“吃什么保健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深度挖掘的土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