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厚黑学全集
:29.80元
作者:李宗吾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57312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宗吾遍检诸子百家,读破二十四史,目睹人间冷暖,看穿宦海沉浮,终于发现历史的真谛: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愤而写成轰动一时、流传后世的一本奇书——《厚黑学》,并以“厚黑教主”自居,开创“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被誉为“影响中国文化的20大奇才怪杰”之一。
本书将“厚黑教主”李宗吾目前存世的文字编为《厚黑学》《厚黑丛话》《厚黑别论》《厚黑原理》《宗吾自述》等五个部分,真正堪称典藏《厚黑学全集》,以飨广大“教友”以及有志斯学者膜拜研读之用。
目录
导 读 名家论李宗吾与《厚黑学》/1
一、近代新圣人李宗吾/林语堂/3
二、被忽略的大师/柏杨/5
三、厚道的“厚黑教主”/南怀瑾/10
四、新印《厚黑教主传》述源/李敖/13
部 厚黑学/1
自序一/3
自序二/4
自序三/6
一、绪论/7
二、厚黑学论/9
三、厚黑经/13
四、厚黑传习录/16
五、结论/22
附:古文体原版《厚黑学》/23
第二部 厚黑丛话/27
自序/29
致读者诸君/31
厚黑丛话卷一/33
厚黑丛话卷二/47
厚黑丛话卷三/65
厚黑丛话卷四/79
厚黑丛话卷五/101
厚黑丛话卷六/119
第三部 厚黑别论/137
自序/139
一、我对于圣人之怀疑/141
二、怕老婆的哲学/148
三、六十晋一妙文/153
第四部 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157
自序一/159
自序二/161
一、性灵与磁电/163
二、孟荀言性争点/168
三、宋儒言性误点/174
四、告子言性正确/180
五、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188
六、人事变化之轨道/193
七、世界进化之轨道/199
八、达尔文学说之修正/204
九、克鲁泡特金学说之修正/209
十、我国古哲学说含有力学原理/214
十一、经济、政治、外交三者应采用合力主义/222
第五部 宗吾自述/227
一、迂老自述/229
二、我的思想统系/247
三、亲访宗吾答客问/277
作者介绍
李宗吾(1879-1943),四川富顺(今自贡市)自流井人,原名世铨,入学堂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孔孟,25岁思想大变,认为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字宗吾。他一生致力于教育,1912年因一部惊世奇书《厚黑学》而名震华夏,从此便以“厚黑教主”自号,开创了“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被誉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二十大奇才怪杰”之一。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行文风格,实在是古雅而又充满力量,仿佛能听到作者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它没有时下流行读物那种廉价的口号和速成的承诺,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像是经典学术著作的严谨与深刻。我特别欣赏它对历史典故的信手拈来,用古人的智慧来佐证当代的困境与解决之道。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如同品味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辛辣,回味无穷。它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心智努力,才能真正领略到那种“大智若愚”、“以退为进”的精妙之处。这本书不是用来“读完”的,而是用来“参悟”的,它更像是一本需要伴随人生成长过程不断回顾和印证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精髓并不在于教人如何去“厚黑”,而在于让人充分理解“厚黑”的机制。这是一种对社会运行底层逻辑的深度剖析,它描绘的不是简单的阴谋论,而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心理学和权力动态学。我喜欢它那种近乎冰冷的理性分析,它不带有道德评判,只是客观地呈现“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与书中的观点进行辩论和印证,这使得我的思维变得更加立体和多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运行的潜规则,也照出了我们在遵守规则与试图打破规则之间的挣扎。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深入理解社会运作模式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充满洞察力的切入口。
评分初读此书,如同走进一座迷雾缭绕的古堡,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和绕来绕去的逻辑,着实考验着我的耐心与理解力。它不像寻常的成功学书籍那样直白地告诉你“该做什么”,反而像是一位深谙世故的智者,用近乎寓言的方式,描绘着人性深处的幽微与复杂。我尤其被其中对于“面子”与“里子”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所吸引,那种在人情世故中游刃有余的姿态,让人不禁反思自己在社交场中的种种不自觉的暴露与局限。这本书的文字是凝练的,每一句话都似乎经过千锤百炼,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读来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蕴含的冰冷而又现实的智慧。它不是用来让你感到舒服的,而是用来让你清醒的,明白在这场人生的博弈中,光有善良和真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套足以应对魑魅魍魉的生存哲学。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清醒剂”。它彻底打破了我对人际交往中“纯粹美好”的幻想,将世界还原成一个充满博弈和制衡的场域。书中对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如何保持自我主体性的探讨,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那些关于隐忍、退让、蓄势待发的论述,并非鼓励怯懦,而是指引着一种更高明的生存策略——在时机未成熟时,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并积蓄必要的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给予了那些在复杂环境中感到迷茫的人们一个清晰的框架,一个理解复杂人性的工具箱。它要求你放下虚伪的道德优越感,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科学家的态度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更像是一次对既有世界观的颠覆性冲击。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社会交往中那些虚伪的面纱,将赤裸裸的权力运作和利益交换摆在了台面上。坦白说,在阅读过程中,我数次感到不适,甚至有些许的愤慨,因为书中描绘的许多场景,太过接近我们不愿承认的真相。然而,正是这份“不适”,才体现了此书的价值所在——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主流价值观的视角,一种“反向操作”的思维模型。我开始学着用一种更审慎、更具穿透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和那些看似和谐的集体关系。它的叙事方式极具穿透力,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插人心的幽暗角落,让人不得不正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算计与权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