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车工工艺学课教学参考书
:25.00元
作者:王 主编
出版社:中国劳动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516712962
字数:220000
页码:2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目录
绪论
章 车削的基本知识
§1-1车床与车削运动
§1-2车床的润滑
§1-3车刀
§1-4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
§1-5切削过程与控制
§1-6切削液
第二章 车轴类工件
§2-1车轴类工件用车刀
§2-2轴类工件的装夹
§2-3轴类工件的检测
§2-4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及车削质量分析
第三章 套类工件的加工
§3-1钻孔
§3-2扩孔和锪孔
§3-3车孔
§3-4车内槽、端面直槽和轴肩槽
§3-5铰孔
§3-6套类工件几何公差的保证方法
§3-7套类工件的测量
§3-8套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及车削质量分析
第四章 车圆锥和成形曲面
§4-1圆锥的基本知识
§4-2车圆锥的方法
§4-3圆锥的检测
§4-4车成形曲面的方法和质量分析
第五章 车螺纹和蜗杆
§5一l螺纹基础知识
§5-2螺纹车刀切削部分的材料及角度的变化
§5-3车螺纹时车床的调整及乱牙的预防
§5-4车三角形螺纹
§5-5车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
§5-6车蜗杆
§5-7车多线螺纹
§5-8螺纹和蜗杆的检测及质量分析
第六章 车床工艺装备
§6-1夹具的基本概念
§6-2工件的定位
§6-3工件的夹紧
§6-4常见车床夹具
§6-5组合夹具简介
§6-6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
第七章 车复杂工件
§7-l在花盘上装夹工件
§7-2车偏心工件和曲轴
§7-3车细长轴
§7-4车薄壁工件
第八章 车床
§8-1机床型号及卧式车床的技术参数
§8-2卧式车床的主要部件和机构
§8-3卧式车床精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8-4立式车床
§8-5其他常用车床简介
第九章 典型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9-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9-2车削工件的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9-3工艺路线的制订
§9-4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9-5套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内容提要
王编著的《车工工艺学课教学参考书》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车工工艺学(第五版)》的配套用书,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本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写,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表、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补充材料等内容。
本书配有多媒体教学光盘。
本书由王主编,张鑫任副主编,袁桂萍、轩诗东、张开友、张立朋、蒋自强、尹传玲参加编写。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拿到这本《车工工艺学教学参考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朴实,没有那些花哨的图样,但正是这种沉稳的风格,让我对它传递的知识充满了信心。我是一名刚刚接触车工技艺的初学者,此前对机械加工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概念,更不用说对各种车床操作和精密加工的要求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基础的车床原理讲起,详细介绍了车床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这一点对于我这样零基础的人来说尤为重要。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清晰明了,能够帮助我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机械结构和操作流程。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时,都附带了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分析,这让我能够提前规避很多可能遇到的问题,大大缩短了学习弯路。比如,在讲解如何进行车削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刀具的选择、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确定,还详细阐述了如何调整刀具的几何角度以达到最佳的切削效果,以及如何处理切屑,避免划伤工件。这些细节的处理,恰恰体现了它作为一本“教学参考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相信通过这本书的指导,我的车工技艺一定能得到显著提升。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车工工艺学教学参考书》时,我立刻被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所吸引。本书的内容组织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对于我这样一位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来说,它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讲解车削加工原理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切削过程中的力学、热学和润滑机理,这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加工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中对于各种车削刀具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几何角度的确定,都有非常详尽的阐述,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不同的加工对象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刀具。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数控车床编程和操作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工业需求的技能人才至关重要。它详细介绍了G代码和M代码的常用指令,以及如何进行刀具路径的规划和优化,并配以大量的实例,让学生能够快速上手。此外,书中关于工件装夹、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论述,也十分全面和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扎实的教学依据。我可以预见,这本书将极大地提升我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我的学生们能够更扎实地掌握车工工艺学的精髓。
评分拿到这本《车工工艺学教学参考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那详实而又不失条理的内容组织。作为一名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更看重的是其能否直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讲解基础的车削方法时,对于刀具的几何角度、切削用量、加工顺序的阐述,都非常具体,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快速地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于复杂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书中对各种异形零件、精密零件的车削加工,进行了详细的步骤分解和工艺路线设计,并对关键的加工环节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和注意事项。例如,在加工具有复杂曲面轮廓的零件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仿形车削、复合加工等技术,并通过具体的编程示例,指导读者如何完成编程和加工。这对于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解决思路。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图纸和表格,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工艺参数和数据,方便我们快速查阅和应用。可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随时在我们身边,给予最及时、最专业的指导,让我们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加工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技师,我对于各种工艺书籍的要求向来非常挑剔。《车工工艺学教学参考书》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在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之间的绝佳平衡。不同于一些只注重概念讲解而忽略实际应用的教材,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它深入探讨了车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并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关于表面粗糙度控制的部分,书中不仅列举了影响粗糙度的各种因素,如刀具磨损、切削速度、进给量、冷却液等,还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作用机理,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不同材料、不同加工精度要求的车削工艺的分析。书中针对各种常用金属材料,如碳钢、合金钢、铸铁、铝合金等,都给出了详细的车削参数范围和推荐的刀具材料。对于需要达到高精度表面质量的工件,书中还专门介绍了精车、光整加工等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技巧。这对于我指导年轻一代的工人,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通俗,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工艺原理,也能通过生动的描述和贴切的比喻,让读者容易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在旁循循善诱,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车工工艺学教学参考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其作为一本技术手册的功能。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的教科书。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视,对每一个工艺步骤的反复打磨。书中关于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对工件性能影响的探讨,让我对材料科学与机械加工的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谈到表面硬化处理时,书中详细介绍了渗碳、氮化、感应淬火等工艺,并分析了它们如何改变工件表面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此外,它对于加工误差的分析也极为透彻,从刀具磨损、机床精度、环境温度等多个维度,细致地剖析了误差的产生原因,并提供了多种减少和补偿误差的方法,如采用精密测量仪器、优化加工顺序、进行热平衡等。这些内容对于追求高精度加工的工程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的图表和数据也十分丰富,能够为读者提供直观的感受和科学的依据。它所传递的,是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一种不断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对于任何一个渴望在机械加工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