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茶典藏:乌龙茶品鉴
定价:39.80元
作者:丁辛军、张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447334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中国茶典藏·乌龙茶品鉴
近百幅茶叶、茶汤、叶底彩图
汇集闽南、闽北、广东、台湾四大乌龙茶产区几十种名茶
详细介绍四大产区自然环境特点、制茶工艺奥妙
名茶品种培育种植、发展以及茶叶茶汤特色
融合泡茶、品茶技巧,饮茶养生之术,以及茶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广大茶文化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收藏上品
内容提要
《中国茶典藏:乌龙茶品鉴》是一本关于乌龙茶的品鉴书籍,以饮茶养生为经,人文地理景观为纬,用新颖直观的形式展现丰富的茶世界。全书内容由浅入深,从乌龙茶的历史讲起,详细介绍乌龙茶的生产地区、生长环境和气候、制作工艺、购买诀窍、冲泡要点和各种饮茶习俗等,还配合中医养生之法,细致讲解健康品饮之道。书中配有百余幅生动形象的茶叶原色图片
目录
章 碧水丹山出岩茶
——探源闽北乌龙茶
武夷岩茶生长的自然环境
千余种花名的茶树品种
四大名丛的源起
严格的采制技术
闽北乌龙茶的千年历史
遍寻建茶的悠久遗迹
第二章 观音清芬忘不得
——探源闽南乌龙茶
安溪乌龙茶生长的自然环境
闽南茶树的优良品种
闽南乌龙茶的历史寻踪
精湛的采制工艺
清水岩圣泉出好茶
第三章 宋种单丛美名扬
——探源广东乌龙茶
凤凰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百媚千姿的凤凰单丛品系
广东乌龙茶的历史渊源
品质高超的采制工艺
第四章 温婉的东方美人
——探源台湾乌龙茶
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带甜香的茶树品种
台湾乌龙茶的历史寻根
祖先留下的采制技术
第五章 细品闽北养生茶
大红袍
铁罗汉
白鸡冠
水金龟
北斗一号
半天腰
武夷肉桂
正岩水仙
不见天
第六章 细品闽南养生茶
清香型铁观音
浓香型铁观音
陈香型铁观音
炭焙型铁观音
兰花香型铁观音
黄金桂
闽南水仙
永春佛手
第七章 细品广东养生茶
宋种黄栀香单丛
芝兰香型凤凰单丛
玉兰香型凤凰单丛
宋种蜜兰香型单丛
宋种仔凤凰单丛
夜来香凤凰单丛
姜花香型凤凰单丛
岭头单丛
第八章 细品台湾养生茶
文山包种
冻顶乌龙
杉林溪乌龙
梨山乌龙
木栅铁观音
阿里山乌龙
大禹岭乌龙
东方美人
附录一 找到适合你的茶
气血不足的人可饮熟普洱茶
阳虚怕冷的人饮红茶佳
湿气重的人适宜饮绿茶
阴虚燥热的人睡前莫饮茶
男性与茶:远离烟毒、啤酒肚
女性与茶:饮茶、敷面两不误
春季饮花茶和凤凰单丛
夏季饮绿茶莫要喝凉茶
秋季饮秋香乌龙茶
冬季饮红茶和熟普洱茶
附录二 用心泡出健康茶
山泉水,矿物质佳
江河雨雪水,优劣见分晓
井水来煮茶,秋茶滋味佳
静置自来水,无氯好泡茶
丰富多彩的冲泡茶具
不可或缺的玉书和潮汕风炉
洁器、洗茶不可少
水温、时间要拿捏
斟茶、冲茶有讲究
品饮乌龙很独到
乌龙茶冲泡的范例演示
乌龙茶冲泡茶艺演示
选择合适的现代茶具
客来如何敬茶
附录三 送您八杯养生茶
生津解暑清热茶
提神解乏补气第二茶
减肥降脂活血第三茶
延年益寿养生第四茶
排解烟毒清肺第五茶
疏肝理气健脾第六茶
解表明目护齿第七茶
清热解毒祛风第八茶
附录四 涤荡心灵的中国茶道
陆羽和他的《茶经》
南宋时传入日本的中国茶道
禅茶一味的早体悟者
佛家的“吃茶去”公案
以茶怡情、养心的文士茶道
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
作者介绍
丁辛军,知名茶叶专家,于茶叶研究所从事茶叶种植及生产研究普及工作。主编《中国名茶养生丛书》。
张莉,多年从事茶文化史研究,《中国名茶养生系列丛书》编者之一。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它没有停留在对常见台湾高山茶或福建名茶的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挖掘了乌龙茶谱系中那些相对小众但同样极具魅力的分支。作者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也极为清晰,让人理解了乌龙茶是如何从武夷山走向闽南,再流传至宝岛台湾,并最终发展出各自独特风格的复杂历程。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工艺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借鉴,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这种宏观视角让读者能够跳出单一产区的局限性来审视整个乌龙茶的世界。阅读这种论述严谨、逻辑清晰的专业书籍,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有效避免走入信息碎片化的误区。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让我在面对市面上纷繁复杂的乌龙茶产品时,能够迅速定位其可能的出身和风味走向。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简直是一场盛宴,对于一本聚焦于“典藏”主题的书籍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装帧的质感、纸张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乌龙茶文化精髓的尊重。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那些关于茶具、冲泡场景的摄影作品,每一张都堪称艺术品。它们不仅仅是插图,更是烘托氛围、建立审美品位的关键元素。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介绍特定名茶时,所配的那些极具历史感的照片或者手绘图,它们仿佛是时间的切片,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茶文化背景之中。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非常享受,即使是随便翻阅,也能感受到一种心静神宁的美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可以陈列和珍藏的物品,体现了“典藏”二字的重量。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茶类介绍,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很多,大多只是罗列知识点。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极具感染力,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工艺流程转化成了一种艺术鉴赏之旅。它的编排结构非常巧妙,不像传统的按地域或按品种罗列,而是更侧重于“品鉴体验”本身。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如何用自己的感官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茶汤滋味。书中对于“挂杯香”和“喉韵”的解析尤其独到,作者用了一系列非常形象的比喻,让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比如描述某款茶的喉韵“如清泉过喉,余味悠长,似山谷回响”,这种文学化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去实际冲泡验证的兴趣。读完后,我立刻去尝试了书里提到的几种冲泡方法,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品鉴系统,让你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评分我很少看到一本关于茶的书能将“鉴赏”与“实践”结合得如此流畅自然。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注重读者的反馈回路。在讲解完某个关键概念后,作者通常会紧接着提供一个简短的、可供操作的“小实验”或者“对比品鉴建议”。比如,它会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控制水温的细微差别,来观察同一款茶香气释放的不同层次,或者如何通过不同的醒茶时间来体会其滋味的变化。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方法,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爱好者进入高阶品鉴领域的门槛。读完一章,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去泡一壶茶,验证书中所述的原理。这种即时的知识应用和感官反馈,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远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来得有效和持久。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私人导师,随时准备在你需要时提供指导。
评分这本关于乌龙茶的品鉴之作,实在让人爱不释手,它不像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茶师,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讲述着每一片茶叶背后的故事。从采摘的时节、到精细的萎凋、再到关键的杀青和揉捻,作者对每一个环节的描述都充满了画面感。尤其是提到那些对温度和湿度的微妙把控,读起来简直就像是跟着茶农们一起在茶山上劳作,感受着清晨薄雾与阳光的交替。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特征的细致区分,比如武夷岩茶的“岩韵”如何形成,高山茶的“山野气”又藏在哪里,这些描述远超出了简单的“花香”或“果香”,而是深入到了地域风土的层面。阅读过程中,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些著名的茶园景观,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其他很多茶类书籍难以提供的。它不仅提升了我的鉴赏能力,更让我对乌龙茶这种复杂的发酵工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翻开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东方哲学意味的宝盒,让人愿意花上数小时去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