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永樂琴書集成
*:2380元
作者:明成祖
齣版社:西泠印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50814172
字數:1000000
頁碼:0
版次:0
裝幀:平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內容提要
本書底本藏在颱北故宮,是個孤本。查阜西先生編《古琴集成》時因為找不到底本沒有收入。本書是成書於明永樂年間,是一本集大成的古琴資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參考價值。為大陸首次齣版。
我對這部書的關注點,很大程度上在於它背後的“西泠印社”題跋或收藏信息,如果屬實,那便賦予瞭它雙重的文物價值——音樂史料與金石篆刻藝術的結閤。西泠印社,那可是近現代金石書畫界的聖地,他們經手的物件,品相與流傳都極為考究。想象一下,在某一頁的空白處,或許留下瞭某位清末民初的篆刻大傢留下的硃砂印記,或是幾句意味深長的題跋,那份人與書、人與曆史的對話感,是冰冷的印刷品無法比擬的。這種“文人趣味”的滲透,讓原本嚴肅的琴譜變得有溫度、有故事。我特彆好奇,那些流傳下來的關於它裝幀細節的描述,是否能推測齣當時工匠們處理宣紙縴維的獨特技法,那份手作的痕跡,纔是最耐人尋味的。
評分作為一個常年與古籍打交道的愛好者,我對“孤本”這個詞匯有著近乎朝聖般的情感。意味著它承載瞭太多的曆史偶然和幸存的僥幸。這部《永樂琴書集成》的底本能被收藏在颱北故宮,本身就說明瞭其曆史地位的無可替代性。故宮的收藏標準之高,使得入選者無不是精品中的精品。這部書如果真的未經後世的轉抄和刪改,那麼它就像是琥珀裏封存的遠古昆蟲,記錄瞭明初宮廷對“雅樂”的理解與實踐。每一次觸摸,都像是與曆史的直接對話。我更關注的是,在它如此珍貴的背景下,編纂者是如何平衡藝術的自由發揮與宮廷規範的約束的。這種矛盾與融閤中,往往孕育齣最偉大的藝術成果。
評分這部《永樂琴書集成》的傳聞,著實讓人心馳神往。光是“明成祖”這三個字,就足以讓人聯想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以及皇傢對文化藝術的推崇與搜集。想象一下,在那個時代,編纂這樣一部集大成的琴書,其投入的人力物力,絕非尋常能及。更彆提它最終以“宣紙綫裝”的形式呈現,那份紙張的溫潤、裝幀的古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光是捧著這樣一部書,就能感受到穿越時空的厚重感。據說它收錄瞭當時最頂尖的琴學精粹,或許能解開許多現代琴人對古琴演奏法、指位概念乃至麯譜理解上的諸多睏惑。對我而言,它不僅僅是一本樂譜集,更像是一把鑰匙,能開啓通往明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大門。我很期待能從中學到一些前人獨有的“氣韻”,那是現代齣版物難以復刻的精髓所在。
評分每每提及《永樂琴書集成》,我總會想象它在曆史長河中的顛沛流離,能從戰亂和時間的侵蝕中幸存,本身就是一種奇跡。宣紙本的脆弱性是眾所周知的,能曆經數百年仍保持相對完整的形態,實在考驗著曆代守護者的智慧。我設想,在那些深夜的燈火下,明代的琴師們如何對著這份孤本校音、研習指法,那份專注與虔誠,遠非今日我們通過網絡資料學習所能比擬。這部書,簡直就是一本“活的曆史教科書”,它記載的不僅僅是琴麯,更是那個時代士人的審美情趣、修身養性的理念。能將如此重要的文化遺産保存至今,令人由衷地感到慶幸,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讓普通研究者也能窺見其萬分之一的光芒,從而豐富我們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認知脈絡。
評分能將這部“習琴精要”的古籍視為珍寶,實在是因為其背後蘊含的學術價值和文獻意義。我平日裏研究古琴發展史,深知在流傳過程中,許多珍貴版本都已散佚或麵目全非。這部“永樂琴書集成”,據傳是明代宮廷對當時琴學的一次全麵整理,其嚴謹性和權威性,是後世刻本難以企及的。它所記錄的諸多指法、徽位校正,或許能直接糾正現在流傳版本中一些約定俗成的、卻未必符閤原意的謬誤。對於每一個嚴肅的古琴學習者來說,這幾乎是還原“本真”的最後希望。如果能有機會親睹其部分內容,哪怕隻是殘頁,都能為我的研究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代錶著一個時代對音樂哲學的最高錶達。這種對“原貌”的追求,是做學問的根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