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解周易預測學:吉凶占斷(第1部)
作者:唐頤 著
齣版社: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版次:1
印次:1
頁數:317
ISBN:9787561348338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在中國古代汗牛充棟的典籍中,著名的是《易經》,難懂的是《易經》,被閱讀多的還是《易經》。作為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萬象之源”。中國所有預測學幾乎都以《易經》為源頭,包括著名的“六爻法”,也就是“周易預測學”。但兩韆年來,真正能夠精通周易預測學的人並不多,許多讀者都無法駕馭其古奧晦澀的文字、變幻莫測的卦爻、言簡意深的論斷,無法真正將易理與古人的智慧融會貫通。《圖解周易預測學:吉凶占斷(第1部)》綜閤曆代研究成果,利用現代白話生動闡釋周易預測的方法、步驟,並配以大量實例與圖片,深入淺齣,為您打開六爻法的大門。翻開本書,你會發現,六爻預測真的很容易。 如果你不懂古文,沒關係,本書全部采用淺顯易懂的白話進行闡釋。 如果你沒有易學基礎,不要緊,本書深入淺齣,零基礎也可以學會。 如果你不喜歡太復雜的推算,沒問題,《圖解周易預測學:吉凶占斷(第1部)》化繁為簡,步驟鮮明。 如果你想要預知官運、財運、姻緣,本書同樣可以給你大驚喜! ·查看全部>>
目錄:
周易預測學對中國傳統生活的影響 易卦與時序的對應 編者序 周易預測學:萬術之國的王者 本書內容導航 上篇 預測前的準備 第一章 帶你認識《易經》 1.《易經》:中國古老深邃的經典 2.《易經》的兩部分:《經》與《傳》 3.《易經》的産生:年代、作者和“三易” 4.《易經》的內核:“天人閤一”思想 5.《易經》的哲學思想:“一陰一陽之謂道” 6.《易經》的唯物性:“生生之謂易” 7.《易經》四探:象數與義理 8.《易經》遺韻: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9.《易經》辯證思想的演繹:五術 10.《易經》與神秘學的結閤:術數 第二章 周易預測的基本符號 1.太極:宇宙原始而混沌的狀態 2.兩儀:矛盾的對立統一 3.四象:陰陽消長的四種情況 4.陰陽與五行:古代哲學的基礎 5.五行:樸素的辯證法 6.天乾地支:經天緯地的符號體係 7.河圖洛書:韆古難解的“宇宙魔方” 8.卦與爻:《易經》的基本單位 9.八卦:構成世界的八種元素 10.卦象:萬物皆可歸入卦中 11.兩種八卦:先天後天有差彆 12.易的美學:六十四卦的多種排序 13.爻位:卦的內在秩序 14.承乘比應:卦的內部關係 中篇 周易預測方法 第三章 《易經》衍生的預測術和起卦法 1.經典的預測術:六爻預測 2.古老的起卦法:揲蓍布卦 3.簡單的起卦法:金錢卦 4.多樣化的起卦法:梅花易數 5.簡便的“查錶”預測法:靈棋經 6.人類的“居住法則”:風水學 7.學易而知天命:四柱學 第四章 教你用六爻進行預測 1.六爻預測的基礎:學會納甲 2.六爻基本理論(一):六親的應用 3.六爻基本理論(二):諸神的取用 4.斷事的依據:爻位與事物的對應 5.卦的內部環境(一):爻的動與變 6.卦的內部環境(二):爻的衝、閤、刑、墓 7.卦的外部環境:年、月、日、時 8.預測中的參考(一):反吟伏吟、遊魂歸魂 9.預測中的參考(二):六神 10.預測中的參考(三):卦身 11.預測中的參考(四):神煞 12.預測的後環節:應期 下篇 六爻預測實戰 第五章 知天氣 測災害 1.預測天氣:六爻實戰的捷徑 2.災害先知:六爻法的宏大應用 3.國運興衰:龐雜而高難的預測 第六章 問學業 測事業 1.預測考試:古代科舉的參考 2.工作變動:事業吉凶能先知 第七章 知財運 明成敗 1.財運詳情:長期短期皆可推 2.生意成敗:博弈時的照明燈 第八章 問緣分 看婚配 1.戀愛婚配:因緣美滿早知道 2.男女有彆:兩性測婚有差異 第九章 求失物 定官訟 1.遺失被盜:失物是否能尋迴 2.訴訟吉凶:官司糾紛有勝敗 第十章 測齣行 知病情 1.齣行情況:行人在外之吉凶 2.疾病傷災:知《易》方可言醫 附錄一:六爻名詞釋義 附錄二:納甲後的64卦 附錄三:《六十四卦金錢課》卦象及斷語 附錄四:《靈棋經》卦象及斷語 ·
編輯推薦:
《易經》真的很難讀懂嗎?是難懂還是對它的闡釋不清晰?《易經》被人們神化,能不能讓它降落到普通人中間,讓每個人都學習它的智慧?《易經》衍生齣瞭什麼樣的預測術?這些預測術之間有什麼異同,互相間有什麼關係?《易經》預測術中,流傳至今仍經久不衰的有哪幾種?為何它們在今天仍倍受青睞?《易經》包羅萬象,這個“萬象”有多少方麵?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預測人生的方法,搖卦一算便可“心中有數”?有沒有介紹預測法的通俗書籍,既能快速入門,又提供瞭深入學習的資料?…… 如果你有以上問題,都可以在這本《圖解周易預測學》中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書摘:
《易經》辯證思想的演繹 五術 五術即“山醫命相蔔”源於“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五術”的概念産生於唐朝,它以《易經》為哲學根基,以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為目的,探窺天道運行的秩序和人生奧秘。 “山”是指通過修道、修煉尋求身心超脫的一種學問,包括玄典、養生、修密三類。一、玄典:包括《老子》、《莊子》等修心養性的書;二、養生:追求健康長壽的吐納法、煉丹法等;三、修密:咒法、武術等,利用運動以及精神、意念的統一來提高身心境界。“山”是秘術中的高境界,修習者極少。而“醫命相蔔”則流傳於江湖,受眾很廣。 “醫”是醫術,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術來保持健康、治療疾病,代錶作有《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 “命”是通過推命的方式來瞭解人生、窮達自然。其主要分支有兩種:一、占星:代錶作有《果老星宗》、《七政四餘》、《紫薇鬥數》、《五星術》等;二、四柱:以人齣生的年月日時的乾支預測命運,其典籍很多,如:《星平會海》、《淵海子平》、《鬼榖遺文》、《孫臏遺書》、《三命通會》、《窮通寶鑒》、《滴天髓》、《神峰通考》、《河洛理數》、《子平真詮》等。 “相”是指通過觀察人、地、物等形象來研究人類命運的方法,主要包括名相、人相、風水(地相)等。其中常用的是人相和風水。人相包括手相、麵相、體相、骨相等,代錶作有《觀人於微》、《相理衡真》、《神相鐵關刀》、《水鏡神相》、《麻衣神相》、※柳莊相法》、《神相全編》、《金鉸剪》等;風水分為看門井竈的陽宅相法和看龍穴砂水嚮的陰宅相法,代錶作有《三元法》、《三閤法》、《九星法》等。 “蔔”包括占蔔、選吉、測局三種,如納甲筮法、梅花易數、三式(六壬、奇門遁甲、太乙神數)等。還有占夢、測字、簽貼等方術,統稱為“雜蔔”。蔔術是為淵遠流長的術數,曆史上有名的軍事傢、政治傢大多精通此術,如漢朝的諸葛亮、唐朝的李淳風、宋朝的邵康節、明朝的劉伯溫、清朝的曾國藩。 《易經》與神秘學的結閤 術數 《易經》從産生之始就與道學相互融閤,産生瞭眾多的預測術,統稱為“術數”。術數各分支都以《易經》為理論源點,它們和《易經》有相同的哲學內核,隻是在演繹時對《易經》進行瞭不同方嚮的闡釋、發展和變異。 術數學傳承瞭數韆年而不衰絕,其目的和《易經》一樣,試圖揭示“天地人”的演變規律,並以此為人類提供可行的方法,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術數的五個時期 先秦時期:遠古時期的術數主要是占蔔。古人認為占蔔是與神靈和祖先的溝通的一個重要手段。傳說在三皇五帝時就有占蔔方法流傳,但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而後,《尚書》、《左傳》等典籍中有瞭很多蔔筮、占星、風水等方麵的記載。《周易》的齣現極大地促進瞭占蔔術的發展。 兩漢時期:齣現瞭相麵術、解夢術,由於人們對自身命運的關注,占蔔法更多地運用到個人身上,這不同於先秦時隻有天子或諸侯纔能占蔔的情況。兩漢時期的術數著作有2000多捲,分為陰陽、天文、占星、形法、著龜、雜占六大類。易學傢以孟喜、京房為代錶,他們重點發展瞭象數之學,並以此為齣發點創造瞭飛伏說、卦氣說、納甲說、爻辰說等象數學體係,使象數之學成為《易經》研究的主流學說,其中納甲法是兩漢易學傢重要的創造。 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術數學和佛學的全盛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促使人們更多關注自身命運,原來用於立繼承人、兩國交戰、興修工程、祭祀大典等活動的預測術,被應用到瞭個人命運的預測上。金錢起卦法也應運而生,並得到瞭廣泛的應用。這個時期齣現瞭“六壬”、“太乙”、“奇門”等術數分支,以及風水學開山寶典——郭璞所著的《葬經》。 唐宋時期:《易經》是唐朝的九經之首。唐朝初年,李淳風和袁天罡閤著的《推背圖》因準確預言武則天當政而名震一時。北宋初期,華山高道“扶搖子”陳摶創建瞭“紫微鬥數”理論,用星象法進行命理預測,成為命理學的重要流派。邵雍的《梅花易數》和《皇極經世》等著作也在此時問世。 明清時期:術數著作的大特點是具有集大成性,如任鐵樵的《滴天髓》;劉伯溫的《靈棋經注》;袁詳的《六壬大全》等。但美中不足的是:術數學者們過於注重總結前人的成就,相對缺乏獨創性。 術數與科學 術數知識在古代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近代以來,科學的發展讓人們逐漸對它産生瞭排斥。有人認為:術數不是科學。下麵探討一下術數與科學的關係。 在我們受到的社會教育中,科學知識被認為是客觀而符閤真理的。科學的一個預期功能是預測未來,而術數係統的初衷同樣也是發揮知識的預測功能。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社會各個階層都深受其影響。這是術數曆經幾韆年而不衰的一個原因。術數與一般科學的相同點是:其理論都可以被任何人無限次的檢驗。但兩者也有本質區彆,一般科學的基層公理是人們可以理解的,被視為“必然”,如:1+1=2;平麵內的兩條直綫多隻能有一個交點……科學之所以被稱之為科學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其理論可以被證明。而術數知識的基層公理都是玄奧的,無法依據常識來理解,或證明。如:為什麼五行隻有五種?為什麼天乾甲乙的五行屬木?乾支紀年法被發明時,其一年的乾支是如何確定的?……整個術數係統的摩天大廈都建立在這些常人無法探究其“所以然”的基層公理之上。這種神秘性類似於牛頓說的“上帝是一推動力”。國學大師南懷瑾甚至懷疑這是“一種高級的人類”留給我們的遺産。不過,術數學公理的無法證明性似乎並不重要,因為古人認為他們以此作齣準確的預測,就心滿意足瞭。這就是術數被視為“玄”但卻沒被曆史的流沙埋沒的根本原因。.....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說實話,是次要的,我更關注的是它所傳遞的思維方式。我一直認為,易學真正的價值在於提供一種宏觀、辯證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沉穩內斂,沒有絲毫浮誇的成分,這一點讓我非常信服。它將易經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巧妙地融入到預測方法的講解之中,讓人在學習“術”的同時,不忘“道”。例如,書中對“時空觀念”的強調,提醒讀者在解讀卦象時,必須充分考慮到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和環境因素,這遠比單純記住某個符號的吉凶要深刻得多。我個人的體會是,這本書教會我的更多是如何在麵對不確定性時保持內心的定力,並用一種更具結構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生的起伏。它不是一本速成秘籍,而是一部需要靜心研讀、反復體會的工具書,其對思維模式的重塑作用,遠超其作為預測術的本身價值。
評分作為一名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想看看作者對於“占斷”這一環節的處理方式是否有獨到之處。很高興地發現,這本書在實戰技巧的講解上做得相當紮實和謹慎。它沒有過度強調“算準”的絕對性,而是更側重於解釋“為什麼會得齣這樣的判斷”。書中詳述瞭許多經典的斷事口訣和經驗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技巧背後的邏輯——比如天地定位、五行生剋製化在特定情境下的具體體現——闡述得清清楚楚。我特彆贊賞作者在案例分析中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與客觀,沒有為瞭追求戲劇效果而誇大預測的準確性,而是嚴謹地展示瞭分析過程。讀完這些案例,我感覺自己對六爻預測中的“取用神”和“動爻變化”的理解提升瞭一個層次,不再是機械地套用口訣,而是開始理解卦象內在的動態平衡和能量流動。這種由錶及裏的深入講解,對於想從“會看”進階到“會解”的讀者來說,價值極高。
評分坦率地說,我當初選這本書時,對它的期望值並不算太高,因為市麵上太多同類書籍內容重復,缺乏新意。然而,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驚喜。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作者對於一些傳統占蔔禁忌和注意事項的闡述,非常人性化和科學化。他並沒有把這些視為迷信,而是從心理學和概率學的角度去解釋為什麼某些行為會影響占蔔的準確性,比如心態的穩定、環境的乾擾等。這種現代視角的切入,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讓對傳統文化持保留態度的讀者也能放下心來接受。此外,書中附帶的一些圖錶工具非常實用,它們不是簡單地羅列信息,而是經過優化的,能夠幫助快速定位關鍵信息點,尤其是在需要快速進行多爻對比分析時,效率得到瞭顯著提升。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內容深度、講解清晰度和實用工具性上,做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是一次令人滿意的閱讀體驗。
評分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但又總覺得無從下手的“半吊子”愛好者。市麵上關於周易的書籍汗牛充棟,很多要麼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要麼又流於錶麵,講些似是而非的“玄學”。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種中間地帶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它並沒有試圖將你塑造成一個易學大師,而是提供瞭一套非常係統且邏輯嚴密的學習路徑。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於“象、數、理”三者的結閤分析,處理得極其圓融。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平衡理論的深度與大眾的接受度,使得讀者在學習過程中既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不會被那些過於玄奧的術語嚇退。特彆是它對一些經典爻辭的重新審視和白話解釋,既保留瞭原有的韻味,又賦予瞭符閤現代語境的解讀,這一點非常難得。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對事物的觀察角度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多瞭一份審慎和多維度的思考,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典雅的風格,配上清晰的圖示,即便隻是擺在書架上,都透著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我特彆喜歡它對基礎概念的梳理,很多復雜的易學理論,在作者的筆下變得觸手可及。比如,對於陰陽五行關係的闡述,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過精妙的圖解,一下子就能明白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規律。初學者往往容易被那些深奧的術語睏住,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仿佛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引導你進入易學的殿堂。而且,書中對卦象的解讀也非常注重實際應用場景,不是空泛地談理論,而是結閤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進行剖析,這種實用性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興趣和投入感。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一本艱澀的學術著作,而是在閱讀一本結閤瞭哲學思考和生活智慧的指南。尤其是在講解一些核心卦象的演變時,那些手繪的圖例,簡直是神來之筆,讓人茅塞頓開,也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非常享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