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刀具选用与刃磨(第2版)

金属切削刀具选用与刃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浦艳敏 著
图书标签:
  • 金属切削
  • 刀具
  • 刃磨
  • 切削刀具
  • 制造工艺
  • 机械工程
  • 工业技术
  • 金属加工
  • 工具磨削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高淳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6704
商品编码:2694371899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金属切削刀具选用与刃磨(D2版)
作者: 浦艳敏 开本:
YJ: 69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6-09
书号: 978712227670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D1章 金属切削基础1
1.1 金属切削过程 1
1.1.1 切削过程 1
1.1.2 切屑类型 2
1.1.3 切屑的流向 3
1.1.4 断屑 3
1.2 切削力与切削热 7
1.2.1 切削力的来源 7
1.2.2 切削力及其影响因素 8
1.2.3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11
1.2.4 刀具磨损和使用寿命 13
1.3 提高金属切削效率的途径 21
1.3.1 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21
1.3.2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24
1.3.3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32
1.3.4 切削液的合理选择 36
D2章 刀具材料41
2.1 刀具材料概述 41
2.1.1 刀具材料性能 41
2.1.2 刀具材料类型 43
2.1.3 刀体材料 45
2.2 工具钢刀具材料 45
2.2.1 碳素工具钢 45
2.2.2 合金工具钢 47
2.2.3 高速钢 49
2.3 硬质合金钢刀具材料 56
2.3.1 硬质合金 56
2.3.2 钨钴类硬质合金 59
2.3.3 钨钛钴(WC-TiC-Co)类硬质合金 63
2.3.4 含碳化钽(碳化铌)的硬质合金 65
2.3.5 碳化钛(TiC)基硬质合金 66
2.4 金刚石刀具材料 67
2.4.1 金刚石刀具材料的种类 67
2.4.2 金刚石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68
2.5 立方氮化硼刀具材料 68
2.5.1 立方氮化硼刀具材料的种类 68
2.5.2 立方氮化硼刀具材料的性能、特点 68
2.6 陶瓷刀具材料 69
2.6.1 陶瓷刀具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69
2.6.2 陶瓷刀具材料的性能、特点 70
2.7 涂层刀具材料 70
2.7.1 涂层刀具 70
2.7.2 涂层工艺 71
2.7.3 涂层种类 72
2.7.4 刀具涂层的选择 73
2.7.5 涂层高速钢刀具 73
2.7.6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 74
2.7.7 刀具的重磨与再涂层 75
D3章 车削工具76
3.1 车刀概述 76
3.2 车刀组成及其几何参数 78
3.2.1 车刀切削部分组成 78
3.2.2 车刀几何参数 79
3.3 焊接车刀 82
3.3.1 硬质合金刀片的选择 83
3.3.2 焊接式车刀刀槽的选择 83
3.3.3 车刀刀柄截面形状和尺寸的选择 84
3.4 机夹车刀 84
3.5 可转位车刀 86
3.5.1 可转位车刀的组成及特点 86
3.5.2 可转位车刀表示方法 86
3.5.3 可转位车刀几何角度的选择 89
3.5.4 可转位车刀类型与夹紧结构的选择 90
3.5.5 可转位车刀的选用 92
3.5.6 可转位车刀的合理使用 95
3.6 成形车刀 95
3.6.1 成形刀的种类 95
3.6.2 成形刀的选择原则 97
3.7 车刀的刃磨 97
3.7.1 车刀刃磨的原因和类型 97
3.7.2 刃磨车刀时砂轮的选择原则 98
3.7.3 刃磨车刀的姿势和方法 98
3.7.4 高速钢车刀刃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98
3.7.5 硬质合金车刀刃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99
3.7.6 机夹可调位刀片的刃磨 101
3.7.7 注意事项 107
3.7.8 刃磨后车刀的检测 108
D4章 孔削刀具110
4.1 概述 110
4.1.1 钻削原理 110
4.1.2 孔加工刀具分类 111
4.2 麻花钻 114
4.2.1 麻花钻的结构 115
4.2.2 麻花钻的结构参数 116
4.2.3 麻花钻的几何角度 117
4.2.4 麻花钻的刃磨角度 120
4.2.5 钻削用量与切削层参数 120
4.2.6 钻削用量选择 121
4.2.7 钻头磨损 122
4.2.8 硬质合金麻花钻 123
4.2.9 可转位浅孔钻 123
4.2.10 麻花钻的刃磨 123
4.3 群钻 125
4.3.1 群钻概述 125
4.3.2 群钻的刃磨步骤 127
4.3.3 灵活掌握刃磨方法 131
4.3.4 刃磨后的检查 133
4.4 深孔钻 135
4.4.1 深孔加工的特点 135
4.4.2 深孔钻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136
4.5 扩孔钻 139
4.5.1 扩孔钻的种类 139
4.5.2 标准扩孔钻 139
4.5.3 用钻头改磨的扩孔钻 140
4.5.4 高速钢扩孔钻的刃磨方法 141
4.6 锪钻 144
4.6.1 标准锪钻 145
4.6.2 平面锪钻的刃磨 145
4.7 铰刀 148
4.7.1 铰刀的种类 148
4.7.2 铰削的特点 149
4.7.3 铰刀的结构参数和几何参数 149
4.7.4 铰刀的合理使用 154
4.7.5 铰刀的刃磨 155
4.8 镗刀 159
4.8.1 单刃镗刀 159
4.8.2 双刃镗刀 160
4.8.3 多刃镗刀 162
4.8.4 镗刀的刃磨 162
D5章 铣削刀具165
5.1 概述 165
5.1.1 铣刀的种类 165
5.1.2 铣刀的选用 168
5.2 铣刀的主要几何参数 169
5.2.1 铣刀各部分名称 169
5.2.2 铣刀的主要几何角度 169
5.2.3 铣削方式 172
5.3 铣削用量 178
5.3.1 铣削用量的组成 178
5.3.2 铣削用量的选择 181
5.4 可转位面铣刀 184
5.5 铣刀的安装 186
5.5.1 带孔铣刀的装卸 186
5.5.2 套式端铣刀的安装 186
5.5.3 带柄铣刀的装卸 189
5.5.4 铣刀安装后的检查 190
5.6 铣刀的刃磨 191
5.6.1 普通端铣刀的刃磨 191
5.6.2 硬质合金装配式端铣刀盘刃磨 194
5.6.3 硬质合金立铣刀刃磨 196
D6章 拉削刀具198
6.1 拉刀概述 198
6.1.1 拉削刀具的性能 198
6.1.2 拉削加工的特点 200
6.2 拉刀的合理使用与刃磨 202
6.2.1 拉刀的合理使用 202
6.2.2 拉刀的磨损及其检查 209
6.2.3 圆形拉刀的刃磨工艺和方法 212
6.2.4 平面拉刀的刃磨工艺和方法 215
6.2.5 拉刀刃磨后的检查 216
D7章 螺纹刀具219
7.1 螺纹刀具的种类及用途 219
7.1.1 切削加工法加工螺纹刀具 219
7.1.2 滚压加工螺纹工具 220
7.2 螺纹车刀 221
7.2.1 平体螺纹车刀 221
7.2.2 棱体螺纹车刀 228
7.2.3 圆体螺纹车刀 231
7.2.4 普通螺纹车刀的刃磨及安装 234
7.2.5 梯形螺纹车刀 237
7.2.6 车削螺纹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238
7.3 丝锥与圆板牙 239
7.3.1 丝锥 239
7.3.2 圆板牙 246
7.4 其他螺纹刀具 251
7.4.1 螺纹梳刀 251
7.4.2 螺纹切头 252
7.4.3 螺纹铣刀 253
7.4.4 螺纹滚压工具 254
D8章 磨削工具256
8.1 概述 256
8.1.1 磨削技术概况 256
8.1.2 磨料及其选择 257
8.1.3 磨削运动 263
8.1.4 磨削要素 264
8.1.5 磨削温度 267
8.1.6 磨削表面质量 268
8.1.7 质量与砂轮修整 269
8.2 刀具刃磨与重磨 273
8.2.1 刃磨磨床 273
8.2.2 砂轮的选用及修正 273
8.2.3 刃磨方法 274
D9章 齿轮加工刀具287
9.1 概述 287
9.1.1 齿轮刀具种类 287
9.1.2 齿轮刀具的选用 291
9.2 齿轮滚刀的刃磨 292
9.2.1 盘形齿轮铣刀的刃磨 293
9.2.2 滚刀前面的刃磨 295
9.2.3 插齿刀前面的刃磨 300
D10章 数控刀具的使用311
10.1 数控刀具补偿原理 311
10.1.1 刀具半径补偿 311
10.1.2 刀具长度补偿 317
10.1.3 夹具偏置补偿(坐标系偏置)  318
10.1.4 夹角补偿 318
10.2 数控车削刀具 318
10.3 数控车床刀具补偿的应用 321
10.3.1 刀具位置补偿 321
10.3.2 刀尖圆弧半径补偿 321
10.3.3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 322
10.3.4 刀具半径补偿值、刀尖方位号 322
10.3.5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的使用要求 323
10.4 数控铣床刀具 323
10.4.1 刀具的种类与选择 323
10.4.2 夹具的选择 325
10.5 数控铣床刀具补偿的应用 326
10.5.1 数控铣床刀具半径补偿的目的 326
10.5.2 刀具半径补偿G40、G41、G42  327
10.5.3 刀具长度偏置指令G43、G44、G49 (模态)  329
10.5.4 刀具偏置的应用技巧 332
参考文献334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精密制造的基石:金属切削刀具的奥秘与精湛技艺 在现代工业的宏伟蓝图中,金属切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航空航天领域精度到微米级的复杂零部件,到汽车制造中产量巨大的基础零件,再到精密仪器仪表上功能各异的精密组件,一切都离不开精密的金属加工。而在这场关乎精度、效率与成本的较量中,金属切削刀具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利刃”,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的经济效益。 本书并非单纯的刀具目录或操作手册,而是深入剖析金属切削刀具的世界,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材料科学、几何学原理、加工工艺以及精湛的刃磨技艺。我们将一同踏上探索之旅,了解不同类型刀具的“出身”——它们的材料构成,为何有些刀具能够承受超乎想象的高温和高压,而有些则以其卓越的硬度和耐磨性而著称。我们将深入探究各种刀具的“身形”——其复杂的几何角度设计,如前角、后角、刀尖圆弧半径等,这些看似微小的参数如何影响着切削力、切削温度、表面质量乃至刀具的寿命。 材料的抉择:刀具性能的源头活水 金属切削刀具的性能,首先取决于其所使用的材料。在本书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构成高性能刀具的“秘密武器”。 高速钢(HSS):作为传统的经典材料,高速钢以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如高韧性、优异的耐磨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至今仍广泛应用于通用切削领域。我们将探讨不同牌号的高速钢(如W18Cr4V、M2、M42等)的成分差异、热处理工艺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局限,了解它们如何通过合理的搭配与精密的冶炼技术,获得高硬度与高韧性的平衡。我们将深入分析合金元素(如钨、钼、钴、钒等)在高速钢中的作用机制,它们如何提高材料的红硬性、耐磨性和高温强度,从而使刀具在高速切削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锋利。 硬质合金(Carbide):硬质合金的出现,标志着金属切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其极高的硬度、优异的耐磨性和良好的高温强度,使其成为加工难加工材料和实现高效切削的理想选择。本书将详细介绍硬质合金的组成,即由碳化物(如WC、TiC、TaC)作为硬质相,钴(Co)作为粘结相。我们将分析不同牌号硬质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碳化物晶粒尺寸、粘结相含量和种类如何影响其性能。例如,细晶粒硬质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高粘结相含量的硬质合金则具有更好的韧性。我们还将探讨应用于硬质合金刀具的涂层技术,如TiN、TiCN、TiAlN、Al2O3等,这些涂层如何显著提高刀具的耐磨性、降低切削力、抑制积屑瘤的形成,从而大幅延长刀具寿命和提高加工效率。 陶瓷(Ceramic):以氧化铝(Al2O3)、氮化硅(Si3N4)等为基体的陶瓷材料,以其超高的硬度、极低的摩擦系数和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在切削难加工材料(如高温合金、硬化钢)时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本书将深入剖析陶瓷材料的种类,如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复合陶瓷等,分析它们的微观结构特点、力学性能以及在高温切削中的表现。我们将探讨陶瓷刀具在高速、干式切削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它们在减少切削热、提高表面质量方面的独特贡献。 立方氮化硼(CBN)与聚晶金刚石(PCD):作为超硬材料,CBN和PCD代表着刀具材料的顶端。CBN以其接近金刚石的硬度和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在加工黑色金属(如铸铁、淬火钢)时表现出色;而PCD则凭借其无与伦比的硬度和耐磨性,成为加工有色金属(如铝合金、铜合金)和非金属材料(如石墨、复合材料)的王者。本书将详细介绍CBN和PCD的制备工艺,分析它们的微观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高速切削、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中的应用案例。我们将探讨它们如何实现极高的切削速度,获得极佳的加工表面质量,并大幅降低加工成本。 几何的智慧:刀具设计的艺术与科学 刀具的几何形状,是决定其切削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看似简单的刀具,其背后凝聚着工程师的智慧和对切削机理的深刻理解。 前角(Rake Angle):前角是刀具工作面的倾斜角度,它直接影响着切削刃的锋利度和排屑的顺畅性。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前角(正前角、零前角、负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屑的形成以及刀具寿命的关系。例如,较大的正前角可以降低切削力,提高刀具锋利度,有利于切削加工软材料;而负前角则能提高刀具强度,适用于加工硬材料或进行大切削量加工。 后角(Clearance Angle):后角是指刀具工作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夹角,它决定了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间隙,避免了刀具后刀面与加工表面发生摩擦。本书将详述不同类型的后角(如主后角、副后角)对加工表面质量、刀具磨损以及切削热产生的影响。过大的后角可能会降低刀具的强度,而过小的后角则容易导致后刀面磨损加剧。 刀尖圆弧半径(Nose Radius):刀尖圆弧半径是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切削力的重要参数。我们将分析刀尖圆弧半径的大小如何影响进给量、切削宽度以及加工表面的波纹度。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可以减小进给痕迹,提高表面光洁度,但也会增加切削力,并可能导致刀具损坏。 刀具的刃磨:刀具的锋利度是其生命线。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刀具的刃磨方法和技巧。无论是高速钢刀具的砂轮研磨,还是硬质合金刀具的金刚石砂轮或电解加工,抑或是超硬材料刀具的特殊刃磨工艺,都将进行细致的讲解。我们将重点关注刃磨角度的控制、刃磨进给量的选择、冷却方式的应用以及如何避免刃磨过程中产生的热损伤,从而确保刀具在刃磨后能够恢复最佳的切削性能。 工艺的融合:刀具与加工的和谐共舞 刀具的选用并非孤立的决策,它与具体的加工工艺紧密相连,是整个加工流程中的关键一环。 切削参数的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是影响刀具寿命和加工效率的核心参数。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根据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刀具几何形状以及期望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合理选择最佳的切削参数组合。我们将介绍影响切削参数选择的各种因素,例如加工硬度、材料切削性、刀具寿命准则、功率限制等,并提供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参考依据。 刀具的寿命与磨损:了解刀具的磨损机制,是制定刀具管理策略、优化生产计划的关键。我们将分析常见的刀具磨损形式,如月牙洼磨损、后刀面磨损、崩刃、积屑瘤等,并探讨它们产生的原因。基于对磨损机制的理解,我们将介绍如何评估刀具寿命,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切削参数、冷却方式和刃磨周期来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刀具消耗成本。 切削液的应用:切削液在金属切削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起到冷却、润滑、排屑和清洗的作用。本书将分析不同种类切削液(油基、水基、合成切削液)的成分、性能以及它们在不同加工场景下的适用性。我们将探讨切削液如何影响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和加工表面质量,并介绍切削液的选择原则、使用方法以及维护保养。 刀具的安装与调整:正确的刀具安装和精确的调整,是确保切削过程稳定运行的基础。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刀具(如刀片、整体刀具、钻头、铣刀)的安装方式,包括刀柄的选择、夹持方式、刀具伸出长度的控制等。同时,我们将强调刀具几何参数在加工中的实际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微调刀具位置和角度来优化加工结果。 精益求精:刃磨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古老的谚语精准地道出了刃磨的重要性。精湛的刃磨技艺,能够赋予刀具第二次生命,使其重焕锋芒。 刃磨的原理:本书将从微观层面剖析刀具磨损的本质,理解磨削过程中材料的去除机理。我们将深入探讨砂轮的特性,如磨料的种类(氧化铝、碳化硅、金刚石)、粒度、硬度和结合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磨削效率、表面质量和刀具的微观几何形状。 刃磨工艺的优化:针对不同材料和几何形状的刀具,我们将介绍各自最优的刃磨工艺。例如,对于高速钢刀具,我们会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砂轮,控制磨削温度,避免晶粒粗化和热裂纹的产生。对于硬质合金刀具,我们将介绍金刚石砂轮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多道次精磨来获得理想的刀尖精度。 刃磨设备的选型与维护:选择合适的刃磨设备,对于保证刃磨质量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刃磨机床,如万能外圆磨床、工具磨床、CNC刃磨中心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校准来保证刃磨精度。 现代化刃磨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刃磨、电解磨削等新型刃磨技术逐渐崭露头角。我们将简要介绍这些前沿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它们在未来金属切削刀具维护中的应用前景。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刀具管理和技术研发的工程师、技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我们相信,通过对金属切削刀具世界及其刃磨技艺的全面探索,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精密制造的内涵,掌握科学的刀具选用方法,提升刃磨技能,最终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一场关于精度、效率和智慧的探索,期待与您一同开启这段精彩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车间技术主管,手下管着好几个加工班组。平时工作中,最头疼的就是刀具的损耗和加工效率问题。员工们常常因为刀具选用不当,或者刃磨不到位,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返工率高,更不用说刀具的寿命了,简直像流水一样在消耗。我手里也积攒了不少关于刀具的资料,但很多都比较零散,不成体系。这次看到这本《金属切削刀具选用与刃磨(第2版)》,我希望能系统地梳理一下我们车间刀具管理的流程和标准。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选用”和“刃磨”这两个部分,因为这两点是直接关系到加工成本和效率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刀具选型原则,比如针对不同材料、不同加工方式,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刀具,以及相应的切削参数建议。另外,关于刃磨,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各种刀具刃磨方法、磨削角度的图文并茂的讲解,这样我的徒弟们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一个好的刀具管理方案,能为我们车间节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价值是巨大的。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制造专业的在读研究生,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提高刀具寿命和加工效率的课题研究。我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和参考资料来支撑我的研究。这本书的题目——《金属切削刀具选用与刃磨(第2版)》——正好是我研究方向的核心内容。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最新刀具材料、涂层技术的信息,以及它们在提高刀具耐磨性和抗热性方面的优势。另外,对于刃磨技术,我希望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比如不同磨削方式对刀具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刃磨工艺来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我还需要查找一些关于刀具磨损机理和失效模式的分析,以便于我后续的模型建立和仿真。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相关的实验数据或者案例分析,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我的论文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很精致,封面设计也很有质感,一看就是一本认真制作的书籍。我收到的时候,书页还是崭新的,带着淡淡的油墨香,这让人心情很好。我平常对机械加工方面接触不多,但最近因为工作需要,要了解一些金属切削的知识,所以才入手了这本书。我最开始是冲着“金属切削刀具”这个主题来的,希望能找到一些实用的刀具选择和使用方法。拿到手后,我翻阅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还是挺全面的,从基础的刀具材料、几何角度,到各种常用刀具的介绍,再到加工工艺和刃磨技巧,都涉及到了。虽然我对书中的很多专业术语还不太熟悉,但从目录的编排上,我能感觉到作者是循序渐进地讲解,应该适合我这种初学者。我对书的排版和字体也比较满意,阅读起来不会觉得吃力,这一点很重要,毕竟很多技术书籍的排版都很糟糕。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是专业、全面,而且制作精良,非常期待能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获得我想知道的知识。

评分

作为一个热爱DIY和模型制作的爱好者,我最近迷上了用金属材料来制作一些小零件,比如精密齿轮、模型引擎的曲轴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各种切削刀具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刀具的精度和选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金工师傅传授的经验,很多时候不太适合我这种业余爱好者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我看到这本《金属切削刀具选用与刃磨(第2版)》,觉得它可能能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对于一些小型机床,比如台式铣床或车床,有哪些推荐的刀具类型?它们在几何形状、材料上有什么特点?还有,对于一些精细的刃磨操作,有没有一些适合家庭工作室的技巧和工具?我不需要非常复杂的工业级刃磨设备,但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根据自己的设备和加工需求,来DIY一些简单刀具或者对购买的刀具进行初步改造的指导,那就太棒了。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驾驭金属,创造出更精致的作品。

评分

我是一个对机械原理和工艺流程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虽然我不是从事相关行业,但每次看到那些复杂的机械设备运行时,都觉得非常神奇。我常常会想,这些精密部件是怎么加工出来的?那些锋利的刀具在高速运转中是如何精准地切削金属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金属切削刀具”这个词吸引了我。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这个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不需要掌握深奥的理论,但希望能看到一些生动形象的插图和解释,让我能明白刀具的形状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需要磨刃,以及不同形状的刀具分别适合做什么。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刀具发展历史的小故事,或者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著名刀具,我会觉得更有趣。我喜欢那种能够拓展我视野、让我对世界有更深层认识的书籍。这本书也许不能让我成为一个刀具专家,但我相信它能让我对“制造”这个过程有一个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这对我来说就是最有价值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