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研究报告 | 作者 | 石源华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86147 | 出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主要是作者对以来我国周边外交的一些思考,具体内容有:中国周边外的新环境和新挑战、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国周边外交的新理念、以“一带一路”“亚洲新安全观”“亚投行”等为内容的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中国周边外交新路径、未来中国周边外交新课题等;第二部分为以来至2014年12月的中国周边外交纪事,主要有中国领导人出访来访、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以及中国与外国签署的一些宣言和声明等。 |
| 作者简介 | |
| 石源华,男,江苏无锡人。现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会长,韩国韩中文化协会名誉理事、韩国国会图书馆咨询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中国周边外交史、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国际关系等。 |
| 目录 | |
| 章 中国周边外交新环境和新挑战/001 一 中国周边国家出现“外部反应综合征”/001 二 挑战首先来自美国/002 三 挑战也来自日本/004 四 挑战还来自周边地缘热点问题/005 五 中国周边部分邻国政治转型与政局动荡/008 六 全球经济不振和中国经济转型/009 七 中国周边治理和国际规则重新制定/010 第二章 中国战略机遇期有望延长/012 一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然是时代主题/013 二 中国综合国力奠定继续发展的厚实基础/013 三 中美有望建立稳定发展的大国关系/014 四 中国是一个不断创造机遇的国家/015 五 若干世界性突发事件客观上减轻了中国面临的压力/016 第三章 中国周边外交“重中之重”新定位/019 一 中国周边外交地位逐步提升/019 二 中国周边外交“重中之重”新定位/020 第四章 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023 一 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文化观/023 二 不接受西方范式的价值观/024 三 欢迎“搭便车”的义利观/025 四 “亲、诚、惠、容”的近邻观/026 五 反对“国强必霸”的和平观/027 第五章 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030 一 倡议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030 二 绘制“一带一路”新宏图/032 三 构建“亚洲新安全观”/034 四 主导创设“亚投行”/036 第六章 中国周边外交新路径/039 一 推行“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039 二 实现中美两大安全体系“兼容共存”/041 三 构建与俄、日、印地区大国新型关系/042 四 “友邻外交”创建周边外交新特色/048 五 “底线思维”保障中国和平发展/050 六 统筹“六大板块”和“印太两洋”/053 第七章 未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新课题/057 一 建设中国特色的周边大国外交/057 二 谋划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058 三 明确对中国周边争端国和争端问题的战略定位/060 四 注重陆海统筹、海海统筹的布局和方略/061 五 推行“双轨思路”,和平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063 六 大力建设周边外交人脉工程/064 附 录 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纪事/067 后 记/393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资料搜集和信息整合方面的功力深厚得令人咋舌。报告中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非常具有时效性和权威性,似乎作者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穿梭于各种官方文献、国际会议记录乃至非正式的智库报告之中。这种扎实的史料基础,为后续的分析论证提供了坚不可摧的根基。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罗列事实的层面,而是高屋建瓴地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编织成一张宏大的外交图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思考,因为其中提出的某些观察角度是如此新颖,以至于我之前对相关议题的理解都需要被重新校准。这种“以小见大,以微知著”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报告的学术深度和思想穿透力,让读者在领略具体事件的同时,也能把握到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论述逻辑非常具有个人色彩,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学术辩论感。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平铺直叙地介绍“是什么”,而是更热衷于探讨“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未来可能如何演变”。行文之中,不乏一些富有洞察力的判断,这些判断往往不是基于空泛的理论推演,而是紧密扣合现实政治的微妙变化。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敏感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而又不失批判性的笔触。他似乎总能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既能充分揭示问题的症结所在,又避免陷入过度绝对化的武断结论。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恰恰给予了我们读者足够的空间去进行二次思考和批判性吸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结论,这对于一本前沿的研究报告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品质。
评分从内容组织上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出一种精密的几何美感。它似乎不是按照简单的地域划分来展开,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初读时或许会感觉信息量较大,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会发现每个章节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如同齿轮般紧密咬合,共同驱动着对核心议题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区域互动模式的对比分析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照和类比的手法,使原本抽象的国际关系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极大地增强了报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这种结构上的精心设计,使得读者在回顾梳理时,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周边外交的脉络和主要张力所在,避免了陷入信息迷雾。可以说,这本书在结构设计上的用心,成功地将复杂的现实问题“可视化”了。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国际政治动态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发现它在解读某些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时,所采用的视角非常具有启发性。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从单一的宏大叙事角度去看待国际关系,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引入了区域次级行为体的视角,展示了基层社会和地方政府在外交实践中的能动作用,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外交”二字的理解。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对地缘政治的非线性变化有着独到的见解,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往往预示着未来战略格局的重大调整。读完后,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将书中提到的关键概念和分析模型应用到对其他地缘政治热点的观察中去,这本书成功地激活了我的分析思维,其价值远超了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大气,配色沉稳,很符合其严肃的学术定位。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内页的字体清晰易读,行距适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作为一本研究性质的报告集,内容的逻辑结构梳理得非常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这在同类出版物中是比较少见的亮点。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目录的编排,既全面概括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又用小标题辅助读者快速定位感兴趣的部分。整体而言,从物理形态到阅读体验,这本书都展现出了一种高水准的专业水准,让人感觉物有所值,也更愿意沉下心去深入研读里面的论述。这本书的装帧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对研究严肃性的无声宣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