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LAB数据分析方法 第二版 | ||
| | 定价 | 39.00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第二版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吴礼斌 李柏年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11558507 | |
数据分析方法就是解决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重要方法,已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研究者必备的知识。MATLAB是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是实现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有效工具。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MATLAB软件简介,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回归模型、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数据模拟方法、应用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和预测。此外,每章除了习题还安排了紧密联系实际的综合性、分析性实验内容。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MATLAB基础1
1.1 数据分析与MATLAB1
1.1.1 数据分析概述1
1.1.2 MATLAB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2
1.2 MATLAB基础概述3
1.2.1 MATLAB的影响3
1.2.2 MATLAB的特点与主要功能3
1.2.3 MATLAB主界面与常用窗口4
1.2.4 MATLAB的联机帮助7
1.2.5 工具箱及其在线帮助8
1.3 MATLAB基本语法10
1.3.1 数据类型10
1.3.2 操作符与运算符12
1.3.3 MATLAB命令函数14
1.4 数组和矩阵运算14
1.4.1 数组的创建与运算14
1.4.2 矩阵的输入与运算15
1.5 M文件与编程20
1.5.1 M文件编辑/调试器窗口20
1.5.2 M文件21
1.5.3 控制语句的编程22
1.6 MATLAB通用操作实例25
习题128
第2章 数据描述性分析29
2.1 基本统计量与数据可视化29
2.1.1 一维样本数据的基本统计量29
2.1.2 多维样本数据的统计量36
2.1.3 样本数据可视化39
2.2 数据分布及其检验45
2.2.1 一维数据的分布与检验45
2.2.2 多维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48
2.3 数据变换52
2.3.1 数据属性变换52
2.3.2 Box-Cox变换55
2.3.3 基于数据变换的综合评价模型57
习题259
实验1 数据统计量及其分布检验61
第3章 回归分析63
3.1 一元回归模型63
3.1.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63
3.1.2 一元多项式回归模型67
3.1.3 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69
3.1.4 一元回归建模实例76
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79
3.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表示79
3.2.2 MATLAB的回归分析命令82
3.2.3 多元线性回归实例89
3.3 逐步回归92
3.3.1 最优回归方程的选择92
3.3.2 引入变量和剔除变量的依据93
3.3.3 逐步回归的MATLAB实现94
3.4 回归诊断96
3.4.1 异常点与强影响点诊断96
3.4.2 残差分析100
3.4.3 多重共线性诊断102
习题3106
实验2 多元线性回归与逐步回归110
第4章 判别分析111
4.1 距离判别分析111
4.1.1 判别分析的概念111
4.1.2 距离的定义111
4.1.3 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分析114
4.1.4 多个总体的距离判别分析119
4.2 判别准则的评价121
4.3 贝叶斯判别分析124
4.3.1 两个总体的贝叶斯判别124
4.3.2 多个总体的贝叶斯判别128
4.3.3 平均误判率130
4.4 K近邻判别与支持向量机135
习题4141
实验3 距离判别与贝叶斯判别分析145
第5章 主成分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147
5.1 主成分分析147
5.1.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147
5.1.2 样本主成分分析154
5.2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158
5.2.1 主成分分析用于综合评价158
5.2.2 主成分分析用于分类161
5.2.3 主成分分析用于信号分离163
5.3 典型相关分析166
5.3.1 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166
5.3.2 样本的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169
5.3.3 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170
5.3.4 典型相关分析实例172
5.4 趋势性与属性相关分析应用实例177
5.4.1 Cox-Stuart趋势检验177
5.4.2 属性数据分析178
习题5180
实验4 主成分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184
第6章 聚类分析187
6.1 距离聚类187
6.1.1 聚类的思想187
6.1.2 样品间的距离188
6.1.3 变量间的相似系数190
6.1.4 类间距离与递推公式192
6.2 谱系聚类193
6.2.1 谱系聚类的思想193
6.2.2 谱系聚类的步骤194
6.2.3 谱系聚类的MATLAB实现196
6.3 K均值聚类200
6.3.1 K均值聚类的思想200
6.3.2 K均值聚类的步骤200
6.3.3 K均值聚类的MATLAB实现201
6.4 模糊均值聚类203
6.4.1 模糊C均值聚类203
6.4.2 模糊减法聚类205
6.5 聚类的有效性207
6.5.1 谱系聚类的有效性207
6.5.2 K均值聚类的有效性209
6.5.3 模糊聚类的有效性211
习题6212
实验5 聚类方法与聚类有效性215
第7章 数值模拟分析217
7.1 蒙特卡罗方法与应用217
7.1.1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217
7.1.2 随机数的产生与MATLAB的伪随机数218
7.1.3 蒙特卡罗方法应用实例219
7.2 BP神经网络及应用227
7.2.1 人工神经元及人工神经元网络227
7.2.2 BP神经网络228
7.2.3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230
7.2.4 BP神经网络应用实例232
习题7239
实验6 数值模拟240
参考文献241
这本书简直是数据处理领域的“救命稻草”!我最近刚接触数据分析,面对那些复杂的算法和陌生的软件界面,简直是一头雾水。这本指南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一步步地把我从门外汉领进了数据分析的世界。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用的代码示例和详尽的操作步骤。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把数据清洗、转换、可视化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步骤,讲解得清晰易懂。我记得有一次,我处理一个大型数据集时遇到了内存溢出的问题,翻阅这本书的特定章节后,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内存优化技巧,瞬间解决了困扰我好几天的难题。这种“即学即用,学完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让我对它爱不释手。它不仅仅教会了我“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为我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人性化,关键代码块和输出结果对比鲜明,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基础操作手册,但它对高级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介绍,展现出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工程实践能力。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线性回归或基础绘图上,而是深入探讨了更复杂的模型构建和性能评估指标,这对于那些希望从“会用工具”迈向“精通分析”的读者来说,是无价的财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模型时,总能巧妙地结合实际案例,比如金融时间序列的预测或是生物医学数据的分类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在我以往阅读的其他教程中从未见过的,关于数据降维和特征工程的独到见解,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分析思路。对于资深用户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提供那些“教科书不讲”的实战技巧和陷阱规避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沉稳而有力”。作者的文字表达非常精准,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地传达了技术要点。在讲解涉及复杂数学概念的部分时,作者展现出了极强的科普能力,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或类比来打破技术壁垒,让非数学背景的读者也能领会其精髓。比如,在讲解主成分分析(PCA)时,它没有陷入复杂的线性代数推导,而是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影子投射”模型来解释维度压缩的本质,这让我豁然开朗。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作者自身的项目经验和反思,让冰冷的技术内容瞬间变得有“人情味”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事交流心得,而不是在阅读冷冰冰的技术文档。这种真诚的分享态度,极大地增强了读者对内容的信任感和亲近感,让人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这些宝贵的知识。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软件操作的细节有着“偏执狂”式追求的人来说,这本书的附录和技巧部分简直是宝藏。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某个小小的设置或一个晦涩的命令搞得焦头烂额。这本书似乎预料到了读者可能遇到的所有“拦路虎”,并提前准备了详尽的解决方案。例如,关于如何定制特定的图表样式以符合出版物要求,书中的脚本片段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使用,极大地节省了调试时间。它不光关注核心的分析逻辑,连同软件界面的个性化设置、性能调优的小技巧,甚至是如何编写更高效、更具可读性的脚本的规范,都有涉及。这体现了作者不仅是工具的使用者,更是工具的深度驾驭者和传道者。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的理论参考书,更像是一本随身携带的、时刻能提供帮助的“现场指导手册”。它让我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一个档次,很多原本需要查阅大量论坛才能解决的小问题,这本书里都有直接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流畅。从数据导入的各种格式兼容性,到数据清洗的“疑难杂症”处理,再到结果的可视化和报告撰写,整个流程如同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层层递进,毫不拖沓。我最喜欢它在数据预处理环节的细致入微。数据质量是分析的基石,这本书用大量的篇幅,细致地讨论了缺失值、异常值、重复数据等常见“顽疾”的处理策略,并对比了不同处理方法的优劣。这不像很多书籍只是简单地告诉你用一个函数就能解决,而是深入分析了每种策略背后的统计学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偏差。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干净数据”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作者在章节间的过渡非常自然,知识点的铺垫和衔接非常到位,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流程,完全没有生硬的割裂感。这种整体性的叙事,让学习不再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