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2版)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剑中 著
图书标签:
  • 金属切削
  • 切削原理
  • 刀具
  • 制造工程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
  • 金属加工
  • 第二版
  • 机械制造
  • 工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高邮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4433
商品编码:2695760820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D2版)
作者: 陆剑中 开本:
YJ: 28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6-06
书号: 9787111534433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前言绪论1D一章基本定义3D一节车削3D二节车刀角度5D三节切削层参数和切削方式13复习思考题14D二章刀具材料15D一节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15D二节常用刀具材料15D三节其他刀具材料19D四节涂层刀具23复习思考题25D三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26D一节切削变形和切屑的形成过程26D二节刀屑面间摩擦和积屑瘤29D三节已加工表面变形和加工硬化31D四节切削力31D五节切削热与切削温度38D六节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40复习思考题45D四章切削基本规律的应用46D一节断屑46D二节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49D三节切削液51D四节已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53D五节刀具几何参数选择58D六节切削用量选择62复习思考题66D五章车刀67D一节焊接式车刀68D二节机夹式车刀70D三节可转位车刀72D四节成形车刀78复习思考题84D六章孔加工刀具86D一节麻花钻86D二节深孔钻95D三节扩孔钻、锪钻和镗刀98D四节铰刀101D五节孔加工复合刀具106D六节圆拉刀108复习思考题111D七章铣削与铣刀112D一节铣刀的几何参数113D二节铣削用量和切削层参数114D三节铣削力117D四节铣削方式119D五节铣刀的磨损120D六节常用铣刀的结构特点与应用122D七节可转位面铣刀129D八节铲齿成形铣刀简介132复习思考题133D八章螺纹刀具135D一节丝锥135D二节其他螺纹刀具139复习思考题143D九章切齿刀具144D一节齿轮铣刀的种类和选用144D二节插齿刀的结构和使用145D三节齿轮滚刀147复习思考题150D十章数控刀具及其工具系统151D一节对数控刀具的特殊要求151D二节刀具快换、自动更换和尺寸预调152D三节数控刀具的工具系统156D四节刀具尺寸控制系统与刀具磨损、破损检测165复习思考题167D十一章磨削与砂轮168D一节磨削运动168D二节砂轮169D三节磨削加工规律174D四节磨削表面质量176D五节XJ磨削技术简介178复习思考题180参考文献181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材料成形工艺与设备 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且深入的材料成形工艺与设备领域的知识体系。内容涵盖了金属材料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切削加工、以及其他关键材料加工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特点、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本书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之间取得平衡,为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高校学生以及对材料成形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塑性成形 本部分将详细探讨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变形机理以及各种塑性成形方法。 第一章 塑性变形基本原理 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塑性变形: 深入解析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重点阐述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硬度等关键力学参数与塑性变形能力的关系。介绍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机制,包括位错滑移和晶界滑动,以及它们在宏观塑性变形中的作用。 变形抗力与变形功: 详细讲解变形抗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材料本身(成分、热处理状态、加工历史)、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应力状态等。分析塑性变形过程中功的转化,包括塑性变形功、摩擦功和弹塑性功,以及它们对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 阐述三维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与材料塑性变形之间的关系。重点介绍屈服准则(如冯·米塞斯准则、特雷斯卡准则)在分析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中的应用。 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探讨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包括晶粒的细化、变形带的形成、相变的诱导等,并分析这些组织变化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 第二章 锻压工艺与设备 自由锻与模锻: 详细介绍自由锻(如镦粗、拔长、弯曲、冲孔)和模锻(如闭式模锻、半闭式模锻)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适用范围。分析不同锻压操作对工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影响。 压力与冲击: 区分压力加工(如机械压力机、液压压力机)和冲击加工(如模锻锤、空气锤)的特点,探讨不同设备对锻件质量、生产效率和能源消耗的影响。 锻压设备: 详细介绍各种锻压设备(如热锻压力机、冷镦机、旋压机、挤压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传动方式和控制系统。 锻压工艺参数: 探讨锻压温度、变形量、变形速率、模具设计(分模线、拔模斜度、圆角半径)等工艺参数对锻件质量(如锻造缺陷、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的影响。 锻压设备的应用与发展: 介绍锻压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展望锻压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和绿色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 轧制工艺与设备 轧制基本原理: 深入解析金属在轧辊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机理,包括咬入条件、轧制力、轧制矩、轧制温度和轧制道次等。 轧制工艺: 详细介绍热轧、冷轧、温轧等不同轧制工艺的特点、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重点讲解板带材轧制、型材轧制、管材轧制等主要轧制工艺。 轧制设备: 介绍各种轧制设备,包括轧机(如初轧机、精轧机、型材轧机、管材轧机)、矫直机、剪切机、卷取机等,并对其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进行阐述。 轧制过程控制: 探讨轧制过程中对轧制速度、轧制力、轧制温度、轧制道次、板形等关键参数的控制方法,以及这些参数对轧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轧制应用与发展: 介绍轧制技术在钢材、有色金属等材料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并探讨智能化轧制、高精度轧制、特殊轧制技术等发展方向。 第四章 挤压与拉伸工艺与设备 挤压工艺: 详细介绍正挤压、反挤压、联合挤压等挤压方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分析挤压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变形抗力以及对挤压制品性能的影响。 挤压设备: 介绍挤压机(如卧式挤压机、立式挤压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操作要点。 拉伸工艺: 讲解线材拉伸、管材拉拔、板材拉伸等工艺的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拉伸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抗力、模具设计以及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拉伸设备: 介绍拉伸机(如盘条拉丝机、管材拉拔机、板材拉伸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挤压与拉伸的应用: 介绍挤压和拉伸技术在制造复杂截面型材、高精度管材、金属丝材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粉末冶金、复合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第五章 冲压工艺与设备 冲压基本原理: 阐述冲压过程中的基本力学行为,包括塑性变形、断裂以及材料在冲压过程中的流动。 冲压工艺: 详细介绍落料、冲孔、弯曲、拉伸、翻边、胀形等基本冲压工序的原理、工艺特点和影响因素。 冲压设备: 介绍冲压设备,如机械压力机、液压压力机、伺服压力机等,并分析其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适用范围。 冲模设计与制造: 探讨冲模的基本结构、设计原则、制造工艺以及对冲压件质量的影响。 冲压件的质量控制: 分析冲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如起皱、撕裂、凸包、尺寸偏差),并介绍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冲压技术的进步: 介绍连续冲压、级进模、复合模、伺服冲压等先进冲压技术,以及在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广泛应用。 第二部分:金属材料切削加工 本部分将聚焦于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过程,深入剖析切削运动、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加工精度以及各种切削加工设备。 第一章 切削运动与切削过程 切削运动的基本概念: 详细阐述主运动、进给运动和调整运动。分析不同切削形式(如车削、铣削、钻削、刨削、磨削)中切削运动的组合方式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切削区域与切削层: 描述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区域,以及切削层(切屑)的形成机理。 切削参数: 深入分析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切削参数对切削力、切削热、刀具寿命、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切屑的形成与分类: 探讨切屑的形成过程,包括切削、滑移、断裂等阶段。对切屑的形状、长度、连续性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型切屑对切削过程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二章 切削力与切削热 切削力分析: 讲解切削力(主切削力、进给力、背压力)的产生原因,以及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如刀具几何参数、材料性能、切削参数、切削液)。介绍切削力公式的应用。 切削热的产生与传递: 分析切削热的主要来源(如切屑变形、刀屑摩擦、工件刀具摩擦)。探讨切削热在切屑、工件、刀具之间的传递规律。 切削温度的影响: 阐述切削温度对刀具寿命、工件表面硬度和加工精度的影响。介绍控制切削温度的方法,如选用合适的切削速度、使用切削液等。 第三章 刀具材料与刀具几何参数 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 详细介绍刀具材料应具备的硬度、耐磨性、强度、韧性、导热性、抗氧化性等性能。 常用刀具材料: 重点介绍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刀具、立方氮化硼(CBN)和聚晶金刚石(PCD)等刀具材料的特性、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刀具几何参数: 深入讲解刀具的切削角度(如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刀尖圆弧半径)和刀具形状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对切削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 刀具磨损机理与失效形式: 阐述刀具磨损的主要形式(如磨钝、粘结、氧化、崩刃、积屑瘤)及其原因。分析刀具失效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刀具寿命的评估与提高: 介绍刀具寿命的定义、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以及提高刀具寿命的方法,如优化切削参数、选用高性能刀具材料、合理设计刀具几何参数、采用有效的冷却润滑措施等。 第四章 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全面分析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包括机床本身的精度(刚度、热变形、传动误差)、刀具磨损、工件装夹误差、热处理变形、切削振动以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 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探讨切削参数、刀具几何参数、切削液以及加工方法对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表面质量的评价方法: 介绍表面粗糙度、表面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物理性能(如显微硬度、残余应力)等表面质量的评价方法。 提高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措施: 提出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具体措施,如选用高精度机床、优化切削工艺、采用先进的加工方法(如精密车削、精密铣削、超精密加工)、有效的冷却润滑和振动抑制技术等。 第五章 切削加工设备 车削设备: 详细介绍普通车床、精密车床、数控车床(NC车床)、回转车床等设备。分析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适用范围。 铣削设备: 介绍卧式铣床、立式铣床、万能铣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MC)等。阐述其工作原理、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形式。 钻削与镗削设备: 讲解钻床、摇臂钻床、数控钻床、镗床、坐标镗床等。 磨削设备: 介绍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无心磨床、坐标磨床以及超精密磨削设备。 数控技术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 深入探讨数控技术对提高加工精度、自动化水平、柔性化生产的巨大贡献。 第六章 特种加工方法 电火花加工(EDM): 介绍电火花加工的原理、电极材料、脉冲参数对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 电解加工(ECM): 阐述电解加工的原理、电解液的选择、加工参数控制。 激光加工: 介绍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淬火等技术。 超声波加工: 讲解超声波加工的原理及其在脆性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其他材料加工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将简要介绍其他重要的材料加工技术,并展望材料成形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章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增材制造的原理: 介绍基于熔融沉积(FDM)、光固化(SLA)、选择性激光烧结(SLS)、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等不同原理的增材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的材料: 探讨可用于增材制造的金属、高分子、陶瓷等材料。 增材制造的应用: 介绍增材制造在原型制造、复杂结构件制造、个性化定制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 材料连接技术 焊接: 介绍弧焊(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氩弧焊)、电阻焊(点焊、缝焊)、气焊等焊接方法。 钎焊: 讲解钎焊的原理、钎料的选择和应用。 机械连接: 介绍螺纹连接、铆接、键连接等。 第三章 材料成形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自动化: 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控制。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材料回收利用等绿色制造理念在材料成形技术中的体现。 精密化与超精密加工: 随着科技进步,对材料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精密化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新材料的加工: 探索新型材料(如高性能合金、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的加工技术。 数字孪生与仿真技术: 利用数字孪生和仿真技术对材料成形过程进行预测和优化,提高研发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材料成形工艺与设备领域的系统性学习平台。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类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操作要领,并对材料成形领域的未来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涵盖了金属切削的基础理论,还对一些更前沿的加工技术进行了介绍。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切削过程中的热力学分析部分,它详细解释了切削热的产生机制,包括塑性变形热、摩擦热以及芯片的变形热,并探讨了这些热量如何影响刀具和工件的温度分布。这种深入的分析对于理解高温切削、高速切削等先进加工技术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涉及了切削过程的力学行为,比如应力、应变以及塑性变形的理论,这些都为理解金属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以前对金属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有所了解,但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这些宏观性能是如何在微观的切削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它还对不同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钢、铝合金、钛合金等,解释了它们在切削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以及相应的加工注意事项。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牢固。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它更像是一本能够陪伴工程师不断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切削过程动力学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些公式,而是详细阐述了这些动力学方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它们在预测切削振动、优化加工参数方面的实际应用。书中对于切削加工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认识到现实中的加工过程并非完全可控,而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策略。而且,它对各种先进切削技术的介绍,比如微细加工、复合加工等,让我对金属加工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书中对于不同材料的切削加工实例分析,提供了非常贴切的参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作为教材还是作为参考书,都能提供极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真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只觉得金属加工就是粗暴地“刮”和“切”,对其中的细节几乎一无所知。但自从我翻开了它,才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多么深刻的科学原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了几种刀具的形状和用途,而是深入剖析了金属在切削过程中微观层面的形变、断裂机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切削力、切削热等关键因素。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物理和力学概念具象化,比如讲解切削力时,你会感觉好像亲眼看到了刀刃如何一点点撕扯金属的纤维,那种阻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对整个加工过程的影响。再比如切削热,书中不仅解释了它为什么会产生,还细致地分析了它对刀具寿命、工件精度甚至材料性能的潜在危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涉及了不同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是如何相互影响,并最终决定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密机械实验室,亲手操作着各种设备,感受着材料的变化。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做得非常到位,让我对“精密制造”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类似问题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真是太合理了!从最基础的金属塑性变形原理讲起,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切削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现象。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刀具几何角度时的详尽阐述,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角度名称,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这些角度对切削力的影响、对切屑形态的改变,以及对刀具耐用度的至关重要性。比如前角,不同大小的前角如何影响切削力的方向和大小,如何影响刀尖的受力情况,这些都被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它还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各种切削刀具的类型,从最常见的车刀、铣刀,到一些更专业的钻头、镗刀,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分类、结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设计依据。我以前觉得这些刀具只是形状不同,看完这本书才知道,每一种刀具的设计都是针对特定的加工工艺和材料特性,蕴含着丰富的工程智慧。特别是书中对刀具磨损机理的分析,让我对“刀具寿命”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了解到磨损不仅仅是表面的刮擦,还包括了粘结磨损、氧化磨损、扩散磨损等等,理解这些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刀具,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评分

说实话,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金属切削这块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知道有这么回事”的层面,非常模糊。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迷雾。它不仅在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切削,更关键的是,它把现实中的问题和理论联系了起来。比如说,在实际加工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加工表面粗糙度不达标的情况,或者刀具磨损过快的问题。这本书就非常到位地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它详细讲解了切削振动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切削参数、改进刀具设计或者加强机床刚性来抑制振动。这一点对于实际操作人员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此外,书中还对切屑的形成和排出做了深入的探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良的切屑处理往往是导致加工表面质量下降、刀具损坏甚至工件变形的罪魁祸首。书中对不同切屑类型的形成机理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切削条件来获得理想切屑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教我知识,更像是在传授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