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天干地支的源流与应用
定价:15.00元
作者:戴兴华,杨敏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502942076
字数:125000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 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本书就为你详细讲解天干地支的源流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目录
一、溯古察今测未来
(一)天干地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二)天干地支和相关学科的渊源关系
(三)天干地支弥散于现实生活之中
(四)天干地支是后人享用不竭的文化财富
(五)应该学点天干地支知识
二、扶正释惑话源头
(一)天干地支的由来
(二)天干地支的原始含义
(三)天干地支的组合
(四)天干地支早用于纪日
(五)天干早也用于帝王纪名
三、干支用于历法
(一)干支是我国历法的主要骨干
(二)用于物候历法
(三)用于天象历法
(四)用于民间杂历
(五)用于历法变革
(六)用于少数民族历法
(七)用于历书
四、干支用于纪年法
(一)我国用干支纪年由来已久
(二)干支纪年换算公元纪年
(三)公元纪年换算干支纪年
(四)干支纪年与岁阳岁阴纪年
(五)干支纪月和推算
(六)干支纪日和换算
(七)干支纪时和推算
五、干支用于古代天文学说
(一)古今天文学不同的含义
(二)星象与人世吉凶
(三)用于星次
(四)用于斗建
(五)用于星野
(六)用于二十八宿
(七)用于十二宫
六、干支用于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五行学说
(二)用于阴阳
(三)用于五行
(四)用于纳音五行
七、干支用于八卦
(一)八卦在《易经》中的主体地位
(二)用于十二辟卦
(三)用于二十四卦
八、干支用于中医学说
(一)中医的时间医学
(二)用于五运六气
(三)用于子午流注
(四)用于气功理论
九、干支用于民俗
(一)民俗与民俗学
(二)用于占卜
(三)用于风水术
(四)用于择吉
(五)用于禁忌
(六)用于属相
附录一 千支有关轶事趣谈
附录二 公历1951—2050年间干支简历表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对中国传统医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一直想了解“中医”与“天干地支”之间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联系。这本书在这方面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非常惊喜地发现,书中专门探讨了天干地支在古代医学理论中的应用。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出发,阐述了天干地支如何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相对应。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五运六气”学说的部分,虽然这个学说本身比较复杂,但作者通过图表和案例,将它与当时的季节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我对疾病的周期性、地域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天干地支并非仅仅是记录时间,更是古人理解生命、认识疾病的一种独特而精妙的框架。这对于我进一步学习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让我看到了传统智慧在现代健康领域的潜力。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中关于天干地支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的阐述,让我深感震撼。我一直认为,时间记录和历法体系是理解历史的关键,而天干地支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法工具,其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必然不容忽视。本书作者在这方面做了非常详尽的考证。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重大节日、朝代更迭以及重要战役的纪年方式是如何与天干地支紧密结合的。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清晰地展现了天干地支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标记,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社会秩序的符号。比如,书中对某个王朝开国大典的日期选择,是如何被认为蕴含着“天命”的象征意义,这种将历法与政治、文化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如何利用这些象征体系来巩固统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往往隐藏着这些看似朴素的文化元素,而它们的力量却足以影响一个时代的走向。
评分我是一位对中国古典诗词颇有研究的爱好者,一直觉得天干地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往往难以窥其究竟。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欣喜地发现,书中专门辟出了章节来探讨天干地支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作者援引了大量唐诗宋词中的例子,细致地分析了诗人如何在诗句中巧妙地运用干支来暗示时间、节气,甚至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例如,书中对某位诗人作品中“辛卯”年景的描写,是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摹,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凉,这种解读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阅读这些诗句时,只是觉得意境优美,现在才明白,原来其中还隐藏着如此精妙的文化密码。作者还尝试将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属性与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进行关联,这种跨领域的结合,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内部的融会贯通之处。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曾反复阅读的经典作品,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深度。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毕竟“天干地支”这几个字总给人一种古老、晦涩的印象。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书中的内容并没有直接摆出冰冷的概念,而是从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入手,娓娓道来天干地支的起源。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甲、乙、丙、丁”等文字最初象形意义的解读,原来这些看似神秘的符号,竟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古代文献和民间传说作为佐证,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了这些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特别是关于“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如何结合成“六十甲子”的章节,作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复杂的计算过程变得清晰易懂,甚至连我这样对古代历法知之甚少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读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天干地支并非仅仅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自然节律以及生命周期的一种朴素而深刻的认知体系。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天干地支起源的好奇心,更让我感受到中华文明在观察和理解自然方面独特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但又缺乏系统学习机会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算命”之说抱有一种朦胧的好奇,但也深知其背后可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探索欲望。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天干地支如何应用于“八字命理”的部分,虽然作者并没有深入探讨具体的预测技巧,但其对基础理论的梳理,让我对“八字”的构成、十神的关系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生、克、制、化、冲、合”等基本概念,并且通过一些历史上的名人案例,展示了这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介绍这些应用时,始终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并没有将之神化,而是强调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认识工具的价值。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解读。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对那些古老的命理书籍不再那么畏惧,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探究的勇气,也更加期待能有机会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实践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