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周易知识通览
定价:98.00元
主编:刘伟
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17341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作者简介:
朱伯崑,著名哲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易学研究院院长。李申,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儒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片学术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王德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第四届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周易》从汉代开始被尊为经,作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书?从春秋时代至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一方面由于这部典籍的文字古奥,又有图象,难以捉摸;另一方面由于其影响深远,人们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评论其价值。本书汇集了著名大学和研究部门一批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各抒己见,见仁见智,给读者从不同角度的理解以参考。作为一个对中国哲学史有持续关注的业余爱好者,我更看重一套丛书的学术视野和整体架构。既然这本书被归入了“周易研究经典丛书”,我预设它应该具备一种系列化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孤立的单本作品。我非常好奇,这套丛书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易学流派中定位《知识通览》这一册的角色的。它到底是侧重于象数之学,还是更偏向于义理的阐发?如果能清晰地勾勒出历代易学家们的主要争论焦点,比如宋代理学的易学观与汉代经学家的差异,那无疑能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宏观的知识地图。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单本专著时,常常会陷入某位大师的独断体系中,缺乏对比和批判的视角。我期望《知识通览》能提供一个相对中立且全面的概述,为后续深入研读其他专业性更强的著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一个可靠的起点而非终点。
评分我一直认为,《周易》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它既能成为帝王将相的决策指南,也能成为文人雅士的修身法门。因此,一本优秀的通览,必须能够同时触及这两个层面:既要有对统治哲学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深刻洞察,也要有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生命哲学的细腻描摹。我希望这本书在讲解“君子自强不息”或“履薄冰”等章节时,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一些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思考角度。比如,在面对当代社会的不确定性时,易学中的变易思想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方法论指导?如果作者能够避免将易学“神化”或“工具化”,而是将其置于中国思想史的宏大叙事中,展现其作为一种生活智慧的恒久价值,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越一本单纯的学术专著,而成为一部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安顿”心灵的指南。
评分拿到这本《周易知识通览》后,我立刻被它内文的排版吸引了。那种留白恰到好处的字体,让人在长时间阅读时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这对于研究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个人对古代典籍的解读一直有个执念,那就是不能脱离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去空谈理论。很多对《易经》的解读,往往只聚焦于卦象的卜筮功能,而忽略了它在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的深刻价值。我最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比如,它是否能详细阐述“六爻”变化背后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是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权谋术和治国方略的。如果能将《彖传》和《象传》的阐述与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效的交叉印证,那就太棒了。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对经典的注释,更是一种将古代智慧“活化”的解读,让我们明白,古人是如何在那个特定的时空中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们当作古董来供奉。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大气,封面那种深邃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书名,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最近一直在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脉络的入门读物,特别是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总希望能有一个清晰的导览。市面上很多介绍性书籍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化,堆砌着我不甚理解的术语,读起来像是在啃石头;要么又流于表面,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概念罗列,完全没有深入到那个思想体系的内核。我期望的是那种既能提供严谨的学术背景,又能用现代的语言将古人的智慧阐释得生动有趣的“桥梁之作”。这本书从书名上来看,似乎就暗示着它致力于为读者搭建这样一座通往古代智慧的桥梁,希望能看到作者在概念解析和历史背景梳理上做足了功夫,而不是简单地复述那些耳熟能详的段落。我特别关注它如何处理那些跨越时代的哲学命题,比如“天人合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它对后世儒释道三家思想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如果内容充实,逻辑清晰,那它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评分从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背景来看,我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抱有较高的期待。在涉及如《周易》这类具有极高文化敏感度的经典时,学术上的严谨性是不可妥协的底线。我的关注点在于其资料的搜集和考据工作是否到位。例如,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古本校勘问题,书中是如何处理的?是采取了主流的观点,还是提供了新的证据来支持某种解释?我对那种不经过严格考证、随手引用“流行说法”的解读深恶痛绝。此外,这本书是否能提供清晰的引文出处,方便读者进行追溯和交叉验证,这是衡量一部严肃学术参考书的重要标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一个知识的守门人,确保我们接触到的都是经过历史检验和学界认可的精粹,而不是一些流传已久但缺乏根据的穿凿附会之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