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第二辑全36函128册
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第二辑)(第35函)秘传杂占四种:《测字秘牒》、《先天易数》、《冲天易数》、《马前课》 书号:97875108291572 定价:360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主编:谢路军 郑同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35函-1,《测字秘牒》 [清]程省撰 全一册,测字也称相字,是一种以文字为载体占卜未知事物的方法。《测字秘牒》则是一部参以阴阳、五行、六神、八卦等古代学说阐述测字方术的专书。作者程省,淸初江阴(今江苏)人,字以三。一生漂泊江湖,以测字为业。据程省在该书的自叙中称,他自己曾遇到一位异人,得以跟他学习测字,得到了一部《相字心易秘牒》的奇书,有“五行六神八卦万汇之机”,又兼“阴阳消长刚柔进退之理”,以后测字决疑无不奇中。本次重印,以休阳程芝云百二汉镜斋本为底本影印,刻印精美,内容完备,有著重要的文献价值。 35函-2,《先天易数》 署[宋]邵雍撰 全一册,《先天易数》一册,不分卷,署[宋]邵雍撰。其序曰:易之道大矣。自庖牺画八卦,开先天之奥,文王衍之,为六十四而后,先后天之易理彰焉。位离于南,位坎于北,位震于东,位兑于西,干位西北,坤位西南,艮位东北,巽位东南,此后天之学,即邵子所谓人用之位,万象灿然具备矣。后人探其秘旨,以六十四种种事寄之于六十四卦,卦中而以七言绝句系之,凡五百十二章,复以先天八卦置作外图,周流不息,以判喜迎,以昭悔吝,无不校若如列眉,涣如冰释,用亦神矣。共法以求占者报三字,以三字笔画数起卦,卦以八除,共得三数,求其对应之卦及释文,即可进行占测。其法简便易行,因而在明清民国之时广泛流行,因而此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35函-3,《冲天易数·马前课》 署[宋]邵雍撰、[汉]诸葛亮撰 全一册,《冲天易数》包括《称命秘法》及《冲天妙数》两个部分,署[宋]邵雍撰。其法六十甲子皆有其重,如甲子一两四分,乙丑五分五钱,辛丑七分三钱等等,以人之生成年月日时之四柱八字各取四数并相加而得其重量,查找后文对应诗诀,以决断人一生之运势。《冲天妙数》亦同,其法六十甲子皆有其数,如甲子二百五十数,壬辰二百三十数等等,以人之生成年月日时之四柱八字各取四数并相加而得其总数,查找后文对应诗诀,以决断人一生之命运。因二法简便,易于操作,故于民间流传甚广。 《马前课》,署[汉]诸葛亮撰,亦称小六壬,本为道传的一套简便预测法门。此法以六星入课,以星代数,以数和星返本归原,简单明了,吉凶福祸了然于指掌之间。因其体系完备,法理精妙,故而在民间亦广泛流传。以上二书在本次影印时,均以民间传抄本为底本,书法精工,内容完整,校勘精细,堪称完美,具有传世价值。
我特意选了这样一个安静的午后,想沉下心来研究一下这套所谓的“冲天易数”究竟有何玄妙之处。坦白说,这本书的选材确实非常罕见,汇集了市面上不易得见的几部秘笈,光是“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这个名头就足够让人心动了。它像是一个宝藏的索引,指向了许多古老术法的源头。但是,阅读体验上,我必须指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注释的缺失。很多关键的概念和术语,尤其是涉及到“先天”和“马前课”的部分,如果缺乏权威的、现代化的注释或校注,读者很容易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甚至完全误入歧途。这就像是拿到了一张古老的地图,图上的标记都是晦涩的象形文字,没有向导的指引,只能凭空猜测。我理解保持原貌的用意,但学术上的严谨性要求我们在传播这些知识时,必须对可能的误解负责。我希望作者或编者能够在后续的版本中,加入一些考据和对比分析,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让读者在汗牛充面的古籍堆里迷失方向。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对于这类汇编体的书籍一直抱有一种敬畏又挑剔的心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广度,它确实将许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术数流派并置一处,试图从中寻找某种宏大的统一性。这体现了编者广博的学识和强大的搜集能力。然而,这种广度似乎是以牺牲深度为代价的。例如,关于“称命秘法”的部分,术语和口诀倒是不少,但缺乏对于其底层逻辑推演的清晰说明。它更像是一份操作手册,告诉你“做什么”和“怎么做”,却很少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对我来说,易学的美妙恰恰在于其背后蕴含的宇宙观和哲学思辨,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种预测的工具,未免有些可惜了。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引导我思考,激发我探索其背后“道”的书籍。这本书的风格更偏向于术数实践者而非理论研究者,对于我这样试图打通术数与哲学桥梁的人来说,提供的支撑略显单薄。
评分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它集中展示了清末民初,民间方术如何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传播、演变和融合的侧面。特别是诸葛亮的“马前课”与那些不知名术士的“先天易数”并列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对比。但是,作为一本面向现代读者的书籍,其排版和校对上的疏忽是显而易见的。错别字和脱漏的文字时有发生,这在严肃的古籍整理工作中是不可接受的瑕疵。这些小问题,虽然单个看来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极大地破坏了阅读的沉浸感,让人时刻在“阅读内容”和“纠正文字错误”之间来回切换。一本汇集了如此多珍稀内容的宝典,如果能在整理和校对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使其呈现出与内容价值相匹配的专业水准,那么它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将会大上许多,而不只是沦为少数圈内人士的内部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眼球的,那种传统的古籍味道扑面而来,墨香似乎都要从纸张里溢出来了。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让人感觉里面的内容必然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我对易学和传统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对这种汇集了多部经典的作品自然是充满了期待。然而,真正翻开内页,那种感觉就变得复杂起来了。书中的排版风格,说实话,有些地方显得过于密集,对于初学者来说,光是辨认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号,就已经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了。而且,不同篇章之间的过渡显得有些生硬,仿佛是不同时代的著作被强行装订在了一起,缺乏一种整体的流畅性。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对核心理论的深入解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术法的罗列上。毕竟,"秘"的东西之所以为秘,往往在于其背后的哲学思辨,如果能辅以更多现代视角下的解读和案例分析,想必会更具价值。这本书像是给那些已经对基础理论了如指掌的行家准备的工具书,对于我这样的入门者而言,更像是一座需要不断攀登的高山,每一步都需要查阅大量的辅助资料才能勉强跟上节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倒是出乎意料地好,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这对于一本流传下来的“秘笈”来说,无疑是加分的项。我本来期望它能像一部武林秘籍一样,每一页都散发着神秘和力量。然而,当我真正去研读那些涉及“冲天易数”的部分时,我发现它对读者的基础要求极高,高到近乎于一种排斥。书中很多论述是建立在读者已经熟知另一套复杂系统之上的,它没有耐心去重新构建这个基础。这使得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去翻阅其他基础易理的书籍进行对照学习。这本《测字秘牒》的汇编,更像是一部高阶的参考词典,而不是一本入门教材。它的价值在于收藏和对比不同流派的异同,观察古人对同一套天地运行规律的不同解读方式。但作为一个学习者,我希望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一种由浅入深的建构过程,而不是直接把我扔进一个充满了专业术语和跳跃性逻辑的迷宫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