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二胡第10级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新编系列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

正版 二胡第10级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新编系列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二胡
  • 考级教材
  •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民族乐器
  • 音乐教学
  • 第10级
  • 教材
  • 正版
  • 乐器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新脚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9938186
商品编码:27187096193
丛书名: 二胡第10级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3月1日)
  • 丛书名: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新编系列教材
  • 平装: 93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条形码: 9787549938186
  • 商品尺寸: 30.8 x 23.4 x 0.8 cm
  • 商品重量: 458 g
  • 品牌: 江苏教育出版社

内容介绍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新编系列教材:二胡(第10级)》在多年的考级实践中受到广大二胡教师及学习者的好评。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学习,我们在前四套考级曲目中选取了考生经常选用和喜爱的优秀作品,按等级编纂成册,并对各级考试水准的总体要求及各首作品练习要领和演奏要求做了诠释。这些文字是我们几十年表演和教学实践的体会,也是十余年来业余考级活动的经验总结,希望对于二胡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掌握二胡演奏技术能有所帮助。

目录

Ⅰ.音阶练习 
1.音阶练习(王永德) 
2.半音音阶模进练习(王国潼) 
Ⅱ.练习曲 
1.非传统指距及八度音程练习(张尊连) 
2.音乐会练习曲(周耀琨) 
3.春天(罗马尼亚民间乐曲) 
4.无穷动(帕格尼尼) 
5.野蜂飞舞(李姆斯基—科萨科夫) 
6.霍拉舞曲(迪尼库) 
7.压弦滑音练习(李秀琪) 
8.广东音乐风格练习二(王曙亮) 
Ⅲ.乐曲 
1.行街四合(江南丝竹) 
2.汉宫秋月(古曲) 
3.一枝花(张式业) 
4.椰岛风情(陈军) 
5.火·彩衣姑娘(刘文金) 
6.第三二胡狂想曲(王建民) 
7.雪山魂塑(刘文金) 
8.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钢、刘天华、刘长福) 
9.兰花花叙事曲(关铭) 
10.天山风情(王建民)


弦音律动: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创新 一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精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的权威论著 引言 中国民族音乐,如同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河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精神。它不仅是宫廷雅乐的遗韵,更是民间生活的生动写照。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音乐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元素,焕发出勃勃生机。本书并非针对某一特定乐器或某一特定考级的教材,而是一部立足于宏大叙事,深入剖析中国民族器乐(包括但不限于二胡、古筝、琵琶、笛子等主流乐器)的理论体系、演奏技法演变、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的综合性研究专著。 本书旨在为音乐院校的师生、专业演奏家、音乐理论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中国传统音乐抱有浓厚兴趣的文化探索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具有启发性的学术视野。 --- 第一部分:溯源与定型——中国民族音乐的古典基石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回溯中国民族音乐的源头,从先秦的雅乐制度到唐宋的燕乐体系,勾勒出民族音乐审美品味和基本规范的形成过程。 第一章:礼乐制度下的音乐形态 周代雅乐的社会功能与理论构建: 探讨“礼”与“乐”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地位,分析宫廷音乐的等级划分及其对后世音乐理论(如“五音”、“十二律”)的奠定作用。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融合与变迁: 重点解析丝绸之路带来的西域音乐元素如何与本土音乐进行深度交融,催生出新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 唐宋乐律的成熟与典范: 深入研究唐代燕乐的恢弘气象,以及宋代“减字谱”等记谱法的出现对音乐传播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器物群像与技艺初探 本章将从乐器学的角度,系统梳理中国主要民族乐器的起源、结构特点及其早期演奏的社会场景。 弦乐体系的早期形态: 考察古琴、古筝、琵琶等拉弦与弹拨乐器的早期形制(如七弦琴、方筝、曲项琵琶)的构造差异,并初步探讨它们在文人阶层与市井之间的不同应用。 管乐与打击乐的生态位: 分析笛、箫、笙等管乐在不同地域的变异,以及锣、鼓在祭祀、戏曲中的不可替代性。 “内乐”与“外乐”的张力: 探讨皇家宫廷音乐(内乐)与民间燕乐(外乐)在风格、情感表达上的分野与互动。 --- 第二部分:地域分化与流派纷呈——民族音乐的多元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习俗孕育出了风格迥异的音乐流派。本部分聚焦于地域音乐的特点及其在特定演奏群体中的传承。 第三章:江南丝竹的精巧与细腻 上海与苏南地区的音乐语汇: 详细分析江南丝竹中常用的“花腔”技巧,如“轮”、“打”、“扫”、“撮”等,及其对音色控制的极致要求。 文人音乐的审美取向: 考察以“雅”为尚的音乐观如何在丝竹音乐中体现,探讨其在结构组织上对韵味和意境的追求。 第四章:北方音乐的浑厚与豪迈 秦腔板胡与大弦的张力: 剖析以陕西、山西为代表的北方剧种音乐对器乐演奏的影响,重点分析其在力度、速度处理上的粗犷与直接。 西北地区的民间叙事性音乐: 考察如“信天游”等曲调中蕴含的地域文化信息,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乐器的特定发声方式得以体现。 第五章:戏曲音乐对器乐的渗透 板眼体系与节奏的规范: 阐释戏曲音乐中严格的“板眼结构”如何成为器乐演奏,尤其是拉弦乐器(如京胡、板胡)演奏中的核心节奏框架。 声腔模仿与器乐“歌唱性”: 分析如何通过揉弦、滑音、吟猱等特殊技法,使纯器乐演奏达到媲美声乐的叙事效果。 --- 第三部分:近代转型与当代视野——民族音乐的革新与挑战 进入近现代以来,民族音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部分将聚焦于20世纪以来的改革历程,以及当代音乐家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重塑民族音乐的身份。 第六章:音乐教育体系的重构 从传统师徒制到学院教育: 探讨在西方音乐理论输入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如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 “规范化”的得与失: 辩证分析在统一教材、统一考级标准(如本领域内其他重要体系的建立)的过程中,对传统技法自由度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寻求平衡。 记谱法的现代化探索: 考察工尺谱、减字谱向五线谱、简谱转化的历史进程与技术难点。 第七章:演奏技法的深化与拓展 二胡的“中西交融”实验: 详细解析如刘天华等先驱者如何将西方和声概念、配器法引入民族音乐,并催生了如“弓指结合的快速换把”等高难度技法。 新作品创作中的技术创新: 探讨当代作曲家如何利用传统乐器的最大音域、最宽动态范围,拓展其表现力,以适应大型交响乐团的编制需求。 第八章:民族音乐的全球化表达 跨文化对话的可能性: 考察民族音乐如何参与到爵士乐、电子乐等现代音乐形式的合作中,探讨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适应性。 数字技术对传承的影响: 分析录音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等工具,如何改变了民族音乐的记录、传播和再创作模式。 结语:未来之声 本书总结了中国民族器乐历经千年的演变轨迹,强调了其内在的哲学意蕴和不朽的艺术生命力。未来的民族音乐发展,必然是在深刻理解“根”的基础上,勇敢地拥抱“变”,实现技艺的传承与审美的创新,最终在世界音乐版图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本书期望能成为引发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的催化剂。 --- 本书特色: 史料翔实: 引用了大量来自清末民初音乐文献和当代学术期刊的一手资料。 理论深度: 不仅关注“怎么弹/拉/吹”,更深究“为什么是这样弹/拉/吹”背后的文化逻辑。 视野宏大: 覆盖了从古代宫廷到现代音乐厅的完整谱系,超越了单一乐器的局限。 分析客观: 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争议和挑战,进行了平衡且深入的探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非常系统和科学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乐谱堆砌,而是包含了一整套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从基础的指法练习,到各种弓法的运用,再到不同风格的曲目演绎,每一步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逻辑性非常强。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技巧时,不仅提供了文字说明,还配有一些示意图,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究,但光是看这些图例,就能大致理解动作要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而且,它对乐曲的难度划分也非常清晰,能够让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避免了盲目挑战过难的曲子而产生挫败感。这种科学的编排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会更加高效,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成就感对于坚持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是很精美,封面设计很大气,采用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有种沉甸甸的厚实感。打开来,里面的排版布局也很合理,字体清晰,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印刷质量也是一流的,没有出现模糊或者重影的情况,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符号都清晰锐利,这对于学习二胡来说至关重要,能够保证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模仿。书页的装订也很牢固,我翻看了好几遍,也没有发现有松动或者脱页的迹象,感觉这绝对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很久的教材。封底的一些介绍文字也写得非常到位,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了教材的价值和目标,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总而言之,从外在的包装到内在的细节,这本书都体现出了出版方的用心和专业,给人一种非常可靠和值得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在音乐审美教育方面的侧重。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拉,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如何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一些曲目的介绍中,能够看到作者对作品背景、情感内涵的深度挖掘,这让我在演奏时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其中。比如,某些曲子在情绪的表达上,它会给出一些非常细腻的指导,告诉你什么时候该表现出内敛的忧伤,什么时候又该释放出激昂的情感,这些细致的提示,对于提升演奏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感觉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的音乐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不只是一个演奏者,更能成为一个懂得欣赏和表达音乐的“音乐人”。

评分

这本书在实用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作为考级教材,更是作为一本实用的二胡演奏指南。我发现其中关于弓法和指法的讲解,虽然是针对考级要求,但其原理和方法却是通用且非常重要的。比如,它对一些高难度的弓法,如“连弓”、“分弓”的细致拆解,以及各种“揉弦”、“滑音”的技巧解析,都非常详尽,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练习素材,让我能够反复揣摩和练习,直到掌握为止。而且,书中提供的一些“考级曲目”的演奏提示,虽然是为考试服务,但其中蕴含的很多演奏细节处理,比如乐句的呼吸、力度的变化、情感的递进等,都对提升日常的演奏水平有极大的帮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考级”二字,它为我的二胡学习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未来的演奏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一直对二胡这件乐器情有独钟,但苦于没有系统学习的机会。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它所涵盖的内容之广让我感到惊喜。里面不仅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还穿插了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但听起来非常有味道的新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在曲目选择上似乎也兼顾了艺术性和技巧性,既有能展现二胡深厚情感的慢板小品,也有需要精湛技艺才能驾驭的快速乐段。这对于我这样想要全面提升演奏能力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的。通过练习这些不同风格的曲子,我不仅能感受到二胡音色的丰富变化,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这让我觉得学习二胡不再是枯燥的技巧训练,而是与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一次次深度对话,充满了文化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