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温庭筠全集校注(上中下)--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定价:136.00元
作者:刘学锴 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1010551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1.262kg
编辑推荐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内容提要
一、本书系存世温庭筠诗、词、文之校注笺解法,并辑其存世小说《乾(月巽)子》三十三则。
二、温庭筠诗校勘以国家图书馆藏明末冯彦渊家钞宋本《温庭筠诗集》七卷《别集》一卷为底本。
三、温庭筠诗注释以明末曾益原注,清顾予咸补注、顾嗣立重校删补订正之《温飞卿诗集》笺注本为基础。为存旧注,概不加删削,分别以“曾注”、“咸注”、“立注”标明。编撰者对旧注之补正,则以“补注”或“按”标明。
四、温庭筠词绝大部分辑自《花间集》(六十六首)。
五、温庭筠文(包括赋、状、书、啓、版文)现存二十五题三十四首,绝大部分辑自《文范英华》。
目录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一 诗
鸡呜埭曲
织锦词
夜宴谣
莲浦谣
郭处士击瓯歌
遐水谣
晓仙谣
锦城曲
生楳屏风歌
嘲春风
舞衣曲
张静婉采莲曲并序
湘宫人歌
黄昙子歌
篥歌李相妓人吹
照影曲
公无渡河
太液池歌
雉场歌
雍台歌
吴苑行
……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二 诗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三 诗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四 诗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五 诗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六 诗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七 诗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八 诗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九 诗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十 词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十一 文
温庭筠全集校注卷十二 乾(月巽)子
附录
作者介绍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文摘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序言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对温庭筠作品的简单汇编,更在于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一员,它的定位决定了它必须是权威性的。我对比了手头几本零散的词选本,发现这套全集在底本的选择上显然下了大功夫,很多细节上的差异,比如错字订正、脱漏篇目补入等,都体现了校注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对于研究五代词派,尤其是温庭筠在花间派中的核心地位,这本书无疑是绕不开的基础资料库。它不仅仅是为文学爱好者准备的精读本,更是未来研究者进行二次创作、比较研究时,最可靠、最稳定、最值得信赖的蓝本,其历史地位和学术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中华书局一贯的严谨和对经典的敬重。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可能卷边的材料,而是带着点温润的触感,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易损耗。字体排版更是体现了校注者的用心良苦,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长时间阅读那些拗口的古文,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特别是那精美的封面设计,古朴中又不失典雅,仅仅是放在书架上,便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想再拿起来翻翻。从外在的包装到内在的细节处理,无不透露着“这是传世之作”的郑重感,足见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所投入的巨大心血和高标准要求。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是对阅读体验最直接的提升,远非电子版所能比拟。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能让我对这套书提出一个“改进”的建议(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吹毛求疵),那就是希望在某些特别复杂或存在多重争议的词作旁边,能够有更具前沿性的学术动态综述。当然,作为一套经典性的“基本丛书”,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是首要任务,过多的争议性内容可能会稀释其核心价值。但对于追求知识的深度挖掘者而言,偶尔能看到对近二十年学界对某几首重点词作的最新解读的简要提及,会更添一份完整性。总而言之,这套书是极具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的精品,它成功地将一位伟大词人的毕生心血,以最庄重、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在了当代读者面前,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山之宝。
评分阅读的过程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刘学锴先生的校注工作真是功德无量。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经过细致的考订和清晰的注释,仿佛拨开了历史的迷雾,让我得以窥见温庭筠词风形成的前因后果。我尤其欣赏注释中那种“旁征博引,不求甚解”的克制,既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文献依据,又留足了读者自己思考和体会的空间,绝非那种填鸭式的“标准答案”。每当遇到一个生僻典故,注释总能精准地指明出处,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相对轻松地进入盛唐晚期乃至五代十国的那个文人世界,体会到温飞卿词作中那份“秾愁似酒”的深沉与华美,大大降低了理解门槛,让那些原本只敢远观的文学瑰宝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被这套书的厚度吓到过,心想能否坚持读完,但一旦沉浸进去,时间仿佛被拉长了。那种被优美文字包裹的感觉,就像在江南烟雨中漫步,步步皆是诗意。特别是那些著名的、描写闺阁情思和羁旅愁绪的篇章,在校注的辅助下,那些看似寻常的景物描写,实则蕴含了多么精妙的意象转换和情感烘托技巧。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捕捉到词中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例如,他如何运用色彩、香气来烘托特定心境的微妙变化。这本书不光是提供了文本,更像是一本“如何欣赏和解读晚唐五代词的教学指南”,让我从一个纯粹的欣赏者,向一个略懂门径的鉴赏者迈进了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