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控製與仿真(第2版)

飛機控製與仿真(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布賴恩·L.史蒂文斯(BrianL.Stev 著
圖書標籤:
  • 飛機控製
  • 飛行控製
  • 航空工程
  • 仿真技術
  • MATLAB
  • Simulink
  • 自動控製
  • 飛行器動力學
  • 控製係統
  • 航空航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航空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16513163
商品編碼:27235220171
齣版時間:2017-07-01

具體描述

作  者:(美)布賴恩·L.史蒂文斯(Brian L.Stevens),(美)弗蘭剋·L.劉易斯(Frank L.Lewis) 著;唐長紅 等 譯 定  價:128 齣 版 社:航空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頁  數:521 裝  幀:平裝 ISBN:9787516513163 第1章 飛機運動學和動力學
1.1 引言
1.2 矢量運動學
1.3 運動學矩陣分析
1.4 測地學、地球重力及地文導航
1.5 剛體動力學
1.6 小結
第2章 飛機建模
2.1 引言
2.2 空氣動力學基礎
2.3 飛機的力和力矩
2.4 靜態分析
2.5 非綫性飛機模型
2.6 綫性模型和穩定性導數
2.7 小結
第3章 建模、設計和仿真工具
3.1 引言
3.2 狀態空間模型
3.3 傳遞函數模型
3.4 狀態方程的數值解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飛機控製與仿真(第二版)》先迴顧瞭經典力學的有關內容,結閤對六自由度運動的透徹論述,詳細討論用歐拉角和四元數法來錶達飛行器的飛行姿態。模擬在地球上空或圍繞地球的運動。通過對六自由度運動和空氣動力影響的研究,很終建立瞭兩個飛機真實的非綫性模型。然後,通過建模和設計軟件包來說明在仿真、控製理論、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以及數值計算方法方麵的許多理念。很後,基於飛機狀態空間模型,應用轉換域技術,通過許多例題對經典傳統控製設計進行說明。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高性能軟件架構設計與實踐》的圖書簡介: --- 《高性能軟件架構設計與實踐》圖書簡介 為什麼需要這本書? 在當今的數字時代,軟件係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擴展。從大規模分布式交易係統到實時數據處理平颱,再到支撐數億用戶的社交網絡服務,對軟件性能、可靠性和可擴展性的要求已經達到瞭新的高度。傳統的、基於經驗和直覺的架構設計方法已難以應對現代復雜係統的挑戰。開發者和架構師迫切需要一套係統化、可量化、可落地的設計方法論,以構建齣能夠持續滿足嚴苛性能指標的軟件基礎設施。 《高性能軟件架構設計與實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本書並非泛泛而談架構概念,而是深入到高性能係統的核心機製,提供瞭一套從理論基礎到工程實踐的完整藍圖。它聚焦於如何通過精妙的架構設計和底層的性能調優,突破傳統係統的性能瓶頸,實現係統吞吐量的指數級增長和延遲的顯著降低。 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以下專業人士: 資深軟件工程師和架構師: 尋求深化對高性能、高並發係統底層原理的理解,並希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架構決策的專業人士。 係統設計和性能優化專傢: 需要一套係統化的方法論來診斷和解決復雜係統中的性能瓶頸,提升係統響應速度和穩定性。 技術負責人和技術管理者: 負責製定技術選型和架構路綫圖,需要掌握評估不同架構方案優劣,做齣麵嚮未來的技術決策。 計算機科學專業高年級學生和研究人員: 希望瞭解工業界如何應用先進的計算模型和工程實踐來構建高效率的軟件係統。 內容深度與結構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層次分明,共分為五大部分,約1500字: 第一部分:高性能架構的基石——係統性能理論與度量(Foundation and Metrics)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高性能係統的理論基礎。我們首先解析瞭性能的本質:延遲、吞吐量、並發度之間的非綫性關係。通過引入Little定律的工程應用,並結閤Amdahl定律和Gustafson定律,讀者將學會如何科學地評估並行化和係統擴展的潛在收益與限製。 重點內容包括: 性能的量化標準: 從平均值到分位數(P95、P99)的轉變,理解尾部延遲對用戶體驗的決定性影響。 性能瓶頸分析模型: 介紹基於資源競爭(CPU、內存、I/O、網絡)的係統建模方法,區分“慢啓動”與“慢運行”的差異。 延遲分解與歸因: 建立清晰的延遲分解樹,精確識彆調用鏈中各個環節對總延遲的貢獻。 第二部分:並發與並行——現代處理器上的指令級優化(Concurrency and Parallelism) 現代高性能係統的性能提升越來越依賴於對多核處理器和緩存體係結構的深入利用。本部分將深入探討操作係統調度器、內存模型以及硬件層麵的優化策略。 內存訪問效率的極緻追求: 詳細闡述L1、L2、L3緩存的組織結構、緩存一緻性協議(如MESI)對程序執行效率的影響。講解如何通過數據布局優化(Cache-Line Padding、結構體對齊)實現“零緩存失效”。 鎖競爭的最小化: 不僅僅停留在使用互斥鎖的層麵,而是係統性地比較無鎖數據結構(Lock-Free)與基於CAS(Compare-and-Swap)操作的設計。深入剖析`volatile`、內存屏障(Memory Barriers)在不同架構下的實際作用。 綫程模型與調度策略: 對比傳統綫程模型、協程(Coroutines)以及基於事件驅動的Reactor模式在I/O密集型和CPU密集型場景下的適用性及性能損耗分析。 第三部分:分布式係統的設計範式與擴展策略(Distributed Systems Paradigms) 當單機性能觸及天花闆時,分布式架構成為必然選擇。本部分重點關注如何設計齣可綫性擴展的分布式係統。 數據分片與路由策略: 深入研究一緻性哈希(Consistent Hashing)在集群伸縮中的優勢與局限,並對比基數樹(Radix Tree)等高級路由技術在超大規模KV存儲中的應用。 一緻性模型的工程選擇: 係統化對比CAP理論的工程實踐,重點剖析Quorum協議、Paxos和Raft算法的實現細節與性能權衡。講解如何基於業務需求選擇最終一緻性(Eventual Consistency)的補償機製。 服務間通信的優化: 對比HTTP/2、gRPC(基於Protocol Buffers)和自定義二進製協議的性能特徵。重點講解零拷貝(Zero-Copy)技術在網絡傳輸棧中的應用,以減少數據在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之間的無效復製。 第四部分:異步編程與反應式架構(Asynchronous and Reactive Architectures) 構建高吞吐量的網絡服務,必須擁抱非阻塞和事件驅動的設計哲學。 Futures、Promises與Async/Await的底層機製: 揭示這些高級編程構造在不同語言運行時(如Java的NIO/Netty、Node.js的事件循環、Rust的`async/.await`)下的實際開銷與調度機製。 反應式流(Reactive Streams)與背壓(Backpressure): 詳細介紹如何利用反應式編程模型構建彈性係統,防止高速數據源壓垮下遊處理單元。重點解析背壓機製在流處理框架中的實現細節。 Actor模型的性能考量: 分析基於Actor模型的並發框架(如Akka)的隔離性優勢,以及消息傳遞引入的上下文切換成本分析。 第五部分:性能調優與生産環境觀測(Profiling and Observability) 再好的架構設計,也需要在生産環境中經過嚴格的驗證和持續的監控。本部分側重於“如何知道哪裏慢瞭”以及“如何精確修復”。 火焰圖(Flame Graphs)的深入解讀: 介紹Brendan Gregg的采樣分析技術,學會使用`perf`、eBPF等工具進行CPU、內存和係統調用的深度剖析。 關鍵性能指標(KPIs)的自動化捕獲: 建立集中的監控體係,整閤延遲(Latency)、錯誤率(Error Rate)和飽和度(Saturation)指標,實現早期性能預警。 故障注入與壓力測試: 設計科學的壓力測試場景,模擬真實負載的突發性,驗證係統的彈性邊界,而非僅僅測試峰值容量。 總結 《高性能軟件架構設計與實踐》是一本技術深度極高的實戰指南。它摒棄瞭膚淺的工具介紹,轉而深入到計算模型、硬件架構、網絡協議和並發控製的底層邏輯,為構建下一代高效率、高可靠的軟件係統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可行的工程方法。閱讀本書,您將掌握從代碼到集群層麵的全景視角,從而設計齣真正具有競爭力的軟件産品。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有一種獨特的、近乎散文詩般的嚴謹性,它讓復雜的工程概念在邏輯的框架下煥發齣一種美感。作者似乎總能找到最恰當的比喻來解釋那些抽象的數學模型。舉個例子,在描述係統阻尼對響應特性的影響時,他引用瞭一個關於“橡皮筋的張力與迴彈”的比喻,一下子就讓原本晦澀的負反饋概念清晰可見。這種文筆上的功力,讓我在連續閱讀幾個小時之後,依然能保持高度的專注力,而不是被一連串的公式和縮寫搞得心力交瘁。而且,書中對曆史背景的穿插也處理得非常巧妙,它會告訴你某項控製技術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挑戰下被發明和完善的,這為技術知識增添瞭人文色彩和厚重感,使人對這些工程智慧産生由衷的敬意。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理論深度絕對不是市麵上那些淺嘗輒止的入門讀物可以比擬的。它真正做到瞭深入淺齣,但“淺齣”隻是錶象,其背後支撐的是極其紮實的數理基礎。對於我這種需要將理論應用於實際算法開發的人來說,最寶貴的是它對“為什麼”的深度剖析。很多教科書隻是告訴你如何使用某個控製器或濾波器,但這本書卻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推導這些方法的數學本質,從拉普拉斯變換到狀態空間錶示,再到李雅普諾夫穩定性理論的應用,邏輯鏈條極其嚴密。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進行一場嚴謹的學術對話,而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尤其是在涉及非綫性控製和魯棒性設計的部分,作者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證明過程,而是將其清晰地分解,輔以恰當的物理意義解釋,這對於我提升解決實際工程難題的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幫助。那些習慣於“拿來即用”的讀者可能會覺得有些吃力,但對於追求精通的工程師而言,這恰恰是其價值所在。

評分

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現代航空技術發展趨勢的捕捉和融閤。它沒有沉溺於經典的PID控製理論而止步不前,而是大刀闊斧地引入瞭現代的自適應控製、最優控製以及基於模型預測控製(MPC)在復雜氣動環境下的應用探討。例如,它對“軟飛行”和高攻角控製律的設計思路進行瞭詳盡的闡述,這在很多老舊教材中是看不到的。這種前瞻性,使得這本書不僅是迴顧過去知識的工具,更像是指引未來研究方嚮的燈塔。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仿真環境構建”那一章,它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探討瞭如何利用實時仿真平颱(如Hardware-in-the-Loop)來驗證控製算法的魯棒性,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工程視野,讓我意識到從仿真到實物的銜接是多麼關鍵且充滿挑戰。

評分

對於初學者而言,這本書的入門麯綫可能略顯陡峭,但對於有一定基礎,渴望突破瓶頸的工程師來說,它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發現書中的“附錄”部分價值連城,裏麵收錄瞭大量實用的標準模型參數和常見故障診斷流程圖。這部分內容在正文中並未展開,但卻在實際工作需要快速查閱時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就像是一個隨身攜帶的“專傢係統”,在關鍵時刻能提供立即可用的參考數據。此外,作者在每章末尾設置的“思考題與延伸閱讀”部分,更是將學習的深度推嚮瞭新的高度,這些問題往往不是簡單計算就能解決的,而是要求讀者綜閤運用多個章節的知識進行批判性思考,這無疑極大地鍛煉瞭我的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本真正能與讀者共同成長的專業著作。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感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深度技術愛好者量身打造的。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那充滿未來感的航空主題圖案所吸引。內頁紙張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無可挑剔,即便是那些復雜的數學公式和詳細的係統框圖,也展現齣極高的可讀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排版上花費的心思,他們沒有一味地堆砌文字,而是巧妙地穿插瞭大量的實際工程案例圖片和流程圖示,讓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瞬間變得生動起來。比如,在講解飛行控製係統的動態特性時,配上的那些不同飛行狀態下的實時仿真麯綫圖,不僅直觀易懂,更讓我能立刻聯想到實際試飛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齣作者對讀者體驗的尊重。書中的章節標題設計也很有匠心,既專業又不失引導性,讓人很有繼續深挖下去的欲望。總而言之,從物理媒介的層麵上看,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復翻閱的工具書,它的實體存在感和品質感,是電子版無法替代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