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郑永年论中国:文明的复兴 作 者: 郑永年
译 者:无 定 价:45
页 数: 280 开 本:32
I S B N: 9787520700658 装 帧: 平装
字 数 : 105千字 印 张: 8.75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郑永年教授的这本书主要针对中国社会道德重建、文化和国际话语权建设、中国文化崛起等热门社会话题进行深入客观的研究分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中国的文明的复兴也是对十八大以来如何进行中国道路建设的大破题,为中国道路建设提供文化支持。这个选题具有深刻性和前瞻性,对社会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理论参考和实际意义。非常适合政府官员、zhuan家学者、当代青年大学生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关心国家社会发展的平凡的大众阅读。
本书收录了作者过去数年对中国的文明复兴研究的论文和演讲稿。着重从中国道德体系建设、意识形态崛起,话语权建设以及知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中国的文明复兴。分析了道德解体现状、原因和道德重建;中国当前意识形态状况和重塑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并从国际话语权和中国知识体系建设两大重要方面探讨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在文章结尾部分还附录了儒学与现代国家建设的主题访谈,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复兴的意义。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zhuan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其主要兴趣和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国际和东亚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序言
章:中国社会道德体系重建
节 金钱社会与文明不安全
1. 金钱是万能的?
2. “命系钱”的中国社会
3中国年轻代金钱膜拜,谁之过?
二节 中国社会到了道德重建的时候
1.中国的GDP主义及道德的解体
2. 道德解体与中国人的生存危机
3. 道德解题的根源:是市场还是政治
4. 如何重建中国社会道德体系
二章: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崛起
节 新全球主义意识形态从何而来
1. 新全球主义心态从何而来
2. 意识形态何以迅速变革
3. 中国应避免中西方意识形态冷战
二节 中国意识形态当代转型
1. 中国意识形态的两极化及其后果
2. 国家建构与执政党之间的张力
3. 为什么中国需要建设国家意识形态?
4. 社会意识形态的崛起
三章: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节 中国的也可以是普世的
1.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还没有话语权
2. 中国必须提升国际话语权
3. 中国话语权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 中国的话语体系建设
二节 中国外交的大变局与大抉择
1. 中国的抉择决定世界未来格局
2. 经济依赖不是和平的保证
3. 中国的选择
四章:从文明角度把握中国的未来
节 告别中国百年悲情
1.中国正发展新的文明因素
2.文明自信需配合政治自信
二节 包容使中国更强大
1.中华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
2.当今中国仍需要中学为主、西学为次
3.塑造中国价值需要找回三个传统
三节 中国文化体系重建
1. 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种新的文化选择
2. 是什么阻碍了文化软实力的崛起
3. 文化创新的三个解放
4 .新的文化选择
五章:儒学:能成为中国软力量的核心吗
1. 儒学与现代国家建设
2. 东亚的儒家特征
3. 文明竞争与儒学的未来
...........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的触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构建其论述体系时,展现出一种令人佩服的结构美感。每一章似乎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的基石,层层递进,最终支撑起一个宏伟的分析大厦。我发现作者极少使用那些空泛的口号式语言,而是倾向于用具体的案例和严谨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使得整本书的说服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在分析一些国际互动中的微妙平衡时,作者能够抽丝剥茧,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动力机制,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引用史料和引入不同学派观点时的处理方式,非常得体,既展现了其广博的知识面,又确保了论证过程的连贯性。对于希望系统性理解某一领域深度议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佳的参考指南,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批判性思维的范本。
评分我曾尝试阅读过不少关于时代变迁的著作,但鲜有能像这本书一样,在逻辑的严密性与情感的共鸣感之间找到如此完美的契合点。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冰冷的分析注入人性的温度,让读者在思考宏大命题的同时,不至于迷失在纯粹的理性世界中。这本书的后记部分尤其耐人寻味,它没有草草收场,反而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未来展望,引导读者继续思考。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所处时代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激励我以更审慎、更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它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之中,更在于它如何在合上书本之后,持续地在读者的心智世界里发酵和生长。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思想上的深度探险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力量是极其强大的,它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作者的遣词造句极其考究,精准有力,没有一丝冗余,每一个词语似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摆放。我注意到,作者在阐述一些涉及文化基因和身份认同的议题时,使用了非常富有张力和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这使得即便是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构建起对复杂情境的直观认知。我特别欣赏那种作者在严肃讨论中流露出的那种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既有批判的锋芒,又有建设性的期许。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思考作者如何将如此庞杂的信息流组织得如此井然有序,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沉稳而富有历史感的色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厚重感。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翻阅起来,想一探究竟。作者的文笔非常扎实,行文间流露出一种深厚的学养和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读起来不像是一些纯理论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和深刻的洞察力。特别是一些关于宏观叙事和微观个体互动的论述,简直是醍醐灌顶。很多过去我感到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作者的梳理下变得清晰明朗,逻辑链条也更加完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复杂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偏不倚、力求全面的态度,既不盲目乐观,也非一味悲观,而是基于扎实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呈现出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总能不断地反思和审视自己原有的认知框架。每一次合上书页,都感觉思绪在脑海中久久回荡,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长途跋涉。
评分坦白讲,初读时我曾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而难以消化,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的叙事节奏控制得相当到位,总能在关键时刻穿插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反思,使得阅读体验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感是很多严肃著作所欠缺的。我感觉作者像是站在一个非常高远的山巅之上俯瞰全局,既看到了广阔的地平线,也注意到了脚下苔藓的纹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历史发展轨迹的论断,作者的切入角度总是那么新颖,能够巧妙地避开陈词滥调,直击核心矛盾。读完一些篇章后,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找人分享我的新发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阅读好书最宝贵的馈赠。这本书对于启发独立思考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提问,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现成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