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組學方法

蛋白質組學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饒子和 著
圖書標籤:
  • 蛋白質組學
  • 蛋白質分析
  • 生物技術
  • 生命科學
  • 生物化學
  • 分子生物學
  • 實驗技術
  • 研究方法
  • 醫學
  • 生物信息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蛋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030355843
商品編碼:2746449163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蛋白質組學方法

定價:59.00元

作者:饒子和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030355843

字數:

頁碼:216

版次:3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蛋白質組學方法的入門讀物,我們希望藉本書的編寫和齣版為大專院校學生、科研人員提供參考,為各部門在蛋白組學科學、技術和産業發展的戰略決策和實施規劃製訂上提供參考,並希望藉此書引導人們去思考中國基因組學及其産業體係的創新發展。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細胞信號轉導:調控與機製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細胞信號轉導這一生命活動的核心過程,全麵涵蓋從信號的接收、傳遞、放大到最終效應的完整通路。細胞信號轉導是生命體對外界環境變化和內部調控指令做齣精確、快速反應的基礎,其紊亂往往是多種疾病,包括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代謝紊亂的根本原因。本書將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詳實的實驗證據,構建一個全麵、係統的信號轉導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信號轉導的基礎與分類 本部分首先界定信號轉導的基本概念,闡述信號分子(配體)的化學本質及其多樣性,包括生長因子、細胞因子、激素、神經遞質以及膜上受體等。我們將詳細介紹信號轉導的四種基本模式:旁分泌、自分泌、內分泌和直接接觸介導的信號傳遞。 核心內容將聚焦於信號轉導的核心組件——受體。我們將詳盡討論G蛋白偶聯受體(GPCRs)的結構、激活機製及其下遊效應的分子基礎,重點解析第二信使(如cAMP、IP3、DAG和Ca$^{2+}$)在信號放大中的關鍵作用。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離子通道偶聯受體,闡述它們如何實現跨膜電位和離子流動的快速調控。 第二部分:酪氨酸激酶受體(RTKs)與信號級聯 酪氨酸激酶受體是調控細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的最重要受體傢族之一。本章將係統闡述RTKs的結構域、配體結閤後的二聚化、自身磷酸化及其作為“分子支架”招募下遊效應分子的過程。 重點剖析經典的兩大通路: 1. Ras/MAPK 通路: 詳細解析從RTK到Grb2/SOS、Ras的激活,再到Raf、MEK、ERK(即MAPK級聯反應)的每一步分子事件。我們將討論該通路在細胞周期調控和基因錶達中的精確作用,並探討其在腫瘤發生中的突變機製。 2. PI3K/Akt/mTOR 通路: 本通路是細胞生長和代謝的核心調節器。本書將細緻描繪PI3K的激活、PIP3的産生、Akt(PKB)的募集和磷酸化,以及Akt對下遊靶點(如Bad、FoxO傢族)的抑製作用。同時,將深入討論mTOR激酶(包括mTORC1和mTORC2)在蛋白質閤成和自噬調控中的樞紐地位。 第三部分:非受體酪氨酸激酶與細胞骨架調控 信號轉導並非僅限於受體本身。本部分關注細胞內信號分子,尤其是非受體酪氨酸激酶(NRTKs)。我們將重點研究Src傢族激酶、JAK激酶和Syk傢族激酶。 JAK-STAT 通路: 詳細闡述細胞因子如何通過JAK激酶激活,並將信號直接轉導至細胞核內的STAT轉錄因子。該通路在免疫應答和造血功能中的不可替代性將被充分論述。 整閤素與細胞粘附信號: 介紹整閤素如何通過與細胞外基質結閤來激活細胞內的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和 Src,以及這些信號如何重塑細胞骨架、影響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 第四部分:磷脂酰肌醇信號學與膜蛋白交互 信號轉導的另一個關鍵要素是膜脂的修飾和信號脂質的産生。本章將深入研究磷脂酶(如PLC、PLA2)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通過生成信號脂質(如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來調節下遊效應。我們將探討脂筏(Lipid Rafts)在信號分子聚集和高效傳遞中的作用,並分析膜蛋白相互作用(如PDZ結構域)如何組織信號復閤體。 第五部分:信號轉導的調控、整閤與動態平衡 成功的細胞應答依賴於信號的精確“開啓”與“關閉”。本部分將集中討論信號轉導的負反饋、信號適應性以及信號的交叉對話(Crosstalk)。 磷酸酶的作用: 詳盡描述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和絲/蘇氨酸磷酸酶如何拮抗激酶的活性,實現信號的精確終止,並討論PTPs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信號整閤: 探討細胞如何整閤來自不同受體的多個輸入信號,實現復雜的決策製定。我們將引入動力學建模的概念,闡述信號持續時間和強度如何決定細胞的最終命運(例如,短暫信號驅動增殖,持續信號誘導凋亡)。 第六部分:信號轉導的異常與疾病 最後,本書將信號轉導的知識體係應用於病理生理學研究。我們將分析信號通路關鍵節點的失調如何導緻人類疾病: 1. 腫瘤發生: 重點解析驅動基因突變(如Ras、EGFR、PTEN)如何導緻信號通路的持續激活,並討論靶嚮藥物(如激酶抑製劑)的作用機製。 2. 代謝疾病: 分析胰島素信號通路(涉及IRS蛋白、PI3K/Akt)的功能障礙如何導緻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3. 神經退行性疾病: 探討MAPK和鈣信號通路異常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潛在角色。 本書的撰寫力求全麵覆蓋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關鍵通路和臨床意義,為生物醫學研究人員、高等院校師生提供一本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參考教材。書中將配有大量清晰的分子機製圖示和關鍵實驗設計思路,以期幫助讀者深刻理解生命活動調控的精妙設計。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體係性和前瞻性。很多同類書籍往往側重於某一方麵,比如要麼偏重於質譜硬件,要麼偏重於生物信息學,但《蛋白質組學方法》卻做到瞭各個模塊的無縫銜接。我特彆欣賞它在探討倫理和數據共享規範的部分,這在許多純技術書籍中常常被忽略。作者不僅關注如何從樣本中獲取數據,更關注這些數據的産生和使用應當遵循的學術規範。這種對科學誠信的強調,對於正在構建自己研究體係的年輕學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一課。而且,書中對“小樣本”或“稀有樣本”處理策略的探討,提供瞭很多非常規的解決方案和巧妙的取捨之道,這對於處理臨床樣本或者罕見生物材料的研究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這本書的厚度意味著它囊括的知識量非常龐大,但其組織方式卻讓人感覺內容精華薈萃,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工具箱”和“思想庫”。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非常滿意,那種略帶啞光的紙張減少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對於需要長時間伏案學習的我來說,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內容結構上,它巧妙地平衡瞭理論深度與應用廣度。比如在介紹樣本製備環節時,作者並沒有將此視為一個簡單的技術流程,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裂解液、去鹽方法對後續質譜信號穩定性的影響,甚至連樣本凍融次數對蛋白降解程度的量化分析都有提及,這體現瞭作者對實驗細節的極緻追求。再者,它對“質量控製”(QC)流程的強調和規範化描述,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書中清晰地指齣瞭在不同實驗階段,哪些指標(如信噪比、譜圖覆蓋度、批次效應評估)是必須監控的紅綫,這對於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重復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這本書不僅教你怎麼做實驗,更重要的是,它在教你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科學傢”。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工具書,沒想到閱讀體驗竟然如此流暢。作者的敘事風格極其清晰,邏輯鏈條嚴密得像一個精密的儀器。尤其是在介紹一些前沿的成像質譜和空間蛋白質組學技術時,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瞭這些技術如何幫助科學傢“看到”細胞內部的分子分布,這種對科學之美的捕捉,讓人在學習硬核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探索未知的樂趣。書中對新舊技術的交替介紹非常自然,比如從經典的二維凝膠電泳(2D-PAGE)如何一步步被現代液相分離技術取代,以及這些取代背後的驅動力——分辨率、靈敏度和通量,分析得鞭闢入裏。這種曆史的縱深感,使得讀者不僅僅停留在“會用”某個設備,更能理解“為什麼”要用這個設備。它激發瞭我對未來蛋白質組學發展方嚮的深刻思考,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大氣,黑白灰的主色調配上一些流綫型的分子結構圖,給人的感覺既專業又充滿瞭現代感。我本來是抱著學習基礎知識的目的來的,畢竟“蛋白質組學”這個詞聽起來就很高深莫測,但翻開目錄纔發現,它對入門者的友好度超乎想象。它沒有一上來就堆砌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瞭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從蛋白質的發現史講到現代高通量技術,循序漸進地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特彆是關於質譜基礎原理那一章節,作者用瞭很多精妙的比喻和流程圖來解釋復雜的離子化和分離過程,讓我這個初學者都能大緻把握住核心思路。而且,書中對不同技術平颱之間的優劣對比分析得非常透徹,比如TMT和iTRAQ在定量上的細微差彆,以及靶嚮和非靶嚮策略的適用場景,這些都是我在其他教材裏很少能看到如此深入且易懂的論述。讀完第一部分,我對整個蛋白質組學的研究範式有瞭初步的清晰認知,而不是停留在零散知識點的堆砌上。整體而言,這更像是一本引領探索的嚮導手冊,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書。

評分

我是在進行一個與腫瘤微環境相關的項目時,急需快速掌握一些前沿的分析策略,所以纔入手瞭這本讀物。坦白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它顯然是為有一定生物化學背景的研究人員量身打造的。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其中關於“數據後處理與生物信息學整閤”那幾章的論述。它詳細剖析瞭如何處理海量的原始數據,如何選擇閤適的統計模型來過濾假陽性,以及如何將蛋白質錶達數據與基因錶達數據、代謝數據進行多組學整閤分析,從而構建更具解釋力的生物學網絡圖。書中給齣的幾個案例分析,直接引用瞭近幾年的頂級期刊數據,非常具有實戰參考價值。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數據庫和軟件工具時,那種嚴謹的批判性視角,不是簡單羅列,而是評估瞭各個工具在處理特定類型樣本數據時的局限性。這對於我後續設計實驗方案,避免走彎路,提供瞭極大的幫助。這本書絕非泛泛而談,它更像是一份實戰指南,直擊科研痛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