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日同源的審美意識,解讀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煉東方美學,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書名: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黑川雅之設計係列)
定價:35.00元
作者:黑川雅之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5
頁碼:176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ISBN:9787508683270
"★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審美意識,解讀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煉東方美學,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 以“微、並、氣、間、秘、素、假、破”八個漢字為切入點,從建築、設計、藝術、文化、人與自然的關係等多角度呈現東方美學之魂。不僅闡釋瞭日本設計、日本建築、日本文化之血脈,更是我們東方人原始情感被推衍、轉化為智識的珍貴美學總結,呈現齣與西方世界觀完全不同的東方思想。
★ 在日本,小到服飾、器具、傢居,大到宗教、建築、繪畫、能樂等,乃至社會組織及關係中,無不透露著獨特的審美意識。
★三宅一生將和服進行改造,僅用一塊布,就體現齣“素”的神髓——還原真我;慣用隔扇和移門的日本民居神似漢字“間”,同時呈現齣“秘”之美感;為人鍾愛百年的鑲金箔屏風與漆器,其美學源流與《陰翳禮贊》相通……審美意識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理解瞭審美意識,就理解瞭日本文化背後的隱秘邏輯,及其在現代美學功能意義上的閤理性。
★從古至今,位於世界zui東端的島國日本,不僅受到瞭中國大陸各個時代的不同影響,並且在大海的懷抱中形成瞭獨特的文化。盡管如此,這種文化始終都是被中國的思想之影深深地籠罩著。
"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是建築名傢黑川雅之的日本審美文化集,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審美意識,解讀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煉東方美學,理解東西方差異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麵對撲麵而來的近代西方思想和美學理論,作者立足東方美學價值觀,以“微、並、氣、間、秘、素、假、破”八個漢字為切入點,從建築、設計、能樂、繪畫、器物、服飾、文學、社會文化、人與自然的關係等方麵,深刻挖掘深受中國傳統審美觀念影響的日本審美意識。審美意識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理解瞭審美意識,就理解瞭日本文化背後的隱秘邏輯,及其在現代美學功能意義上的閤理性。
"
"序 言
V 日本人是西方世界觀的奴隸
VI 既並列又互補的八個關鍵概念
微
1 一期一會
2 細節中體現整體
7 原始的身體感覺
9 內與外的同質性
10 日本的城市是村落
15 描繪城市從室內開始
16 情感與羞恥心的關係
並
20 日本的民主主義
22 萬神
26 絕對與相對
29 平麵的組織
34 大腦與互聯網
37 風神與雷神
II
氣
42 氣與氣場
48 柱子是氣場建築
52 女性生殖器與男性生殖器
56 由氣場營造的日本建築
間
60 氣場與間
64 陰陽
67 並列的細節
71 力學的空間
72 間的妖艷
秘
76 隱秘是花
82 秘與間,或留白
84 逆光讓陰翳彰顯華麗
86 “秘”中期待
素
90 還原真我
93 素材與造型
97 一張摺紙
103 原型
III
假
110 對大自然的絕對信賴
112 融通無礙
116 日本的房屋不是建築
120 轉化
128 與西方完全相反的審美意識
破
130 過人的技術
133 序破急·守破離
137 破滅與秩序
總 論
144 日本的審美意識是什麼
144 感覺的反襯
145 感覺的支配
147 民主的主張
148 自我也是自然的組成部分
149 無政府狀態
150 女性的秩序感
151 為瞭美而活著
153 結 語
156 譯後記 "
"黑川雅之,思想傢、藝術傢、建築師、工業設計師、罕見的跨領域名傢,被譽為“東京達?芬奇”“日本建築與工業設計教父”。他齣生於建築世傢,其傢族在日本建築界具有崇高地位。1967年早稻田大學建築工學博士畢業,70歲時取得“藝術博士”稱號。創辦物學研究會,是“K”傢居品牌創始人。現任日本物學研究會會長、日本文化設計論壇理事及總乾事、日本設計委員會理事等要職。曾獲27次德國iF設計金奬(iF Design Award)、31次日本優良設計大奬 (Good Design Award)、日本每日設計奬(Mainichi Design Awards)、日本室內設計師協會年奬等。許多係列作品被丹佛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收藏。
"
"日本人是西方世界觀的奴隸
我在講述“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之前,腦海裏一直在思考:在世界觀方麵,無論怎說麼,現在的日本人都已經淪為西方世界觀的奴隸瞭。
明治維新後的百年以來,西方的近代思想以非常可怕的氣勢朝著日本湧來瞭。我們知道,西方的近代思想是以基督教為背景的,而且受到德國日耳曼民族思想的深刻影響。然而,日本的西化速度之快,被西方思想的色彩塗抹之重,齣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以敏銳的思考方式和感覺為切入點的日本審美意識,也有許多內容被近代西方思想和世界觀替代。
作為日本傳統建築的代錶作之一,桂離宮展現的審美意識是許多現代的日本建築傢所不理解的,因為日本建築學中的柱梁空間概念已經引入瞭現代西方的建築學理論和概念,所以,對日本建築的描述往往隻能用西化的思式去進行分析和解釋。
審視過去,西方建築學和日本建築學之間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交流,各自發展著屬於自己的體係。但是縱觀日本大學裏的建築,今天在教學中幾乎都采用瞭西方的建築學理論。能夠關注日本自古以來的建築,信奉傳統柱梁結構模式並願意繼承的,隻有極少數的人而已。以上隻是日本成為西方世界觀的奴隸的一個小小的例證。
作為一個日本人,我在敘述自身應有的審美意識時,也不得不基於西方的思式,這實在是一種悲哀。
既並列又互補的八個關鍵概念
有意思的是,我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恰巧是西方建築學,其理論也成為我後來從事建築設計工作的基礎。現在想來,那時的自己在心中一直都在盡量剋製地去錶現“日式”的建築效果。
有一天,在我看到少年時代的故鄉民居和茶室被重新修葺完工時,凝視著這些房屋的我突然發現,在日本傳統空間中潛藏的現代感竟然是如此的美妙。原來在我們的過去,早就蘊藏著未來的至美。那幾乎是瞬間的發現,讓我感到驚訝並難以忘卻。此後,我大膽地揭開瞭那個曾經蓋住自我意識的蓋子,跳躍式地實現瞭對自我的重新認知,重要的是,我能夠以坦率的心情去直麵日本的審美意識。
我自那時開始瞭自我解剖,以及追尋自身遺傳基因的旅程,這也就是我在“日本的審美意識”中重新發現日本的步。請諸位注意,作為學問研究,要解釋日本的文化和審美意識,僅讀一本簡單的書是不夠的。
一方麵,作為試論,這“八個審美意識”不一定能夠反映齣日本審美意識的全貌。因為有著宏大思維體係的日本審美意識,在本書中所體現的隻不過是被切開後的一個剖麵圖。審美意識不可能是獨立的物體,概念之間有著相互影響的復雜關係,是彼此互補的復閤體。我力圖讓日本的審美意識逐漸浮齣水麵。
另一方麵,也想談談個人的理解。這八個審美意識的概念應該是不分主次的,屬於既並列又互補的關係。在意他人的感受是日本社會生活的傳統秩序,換一種說法就是,日本人重視他人的感受,十分在意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和距離,這是一個民族十分顯著的文化特徵。
八個審美意識類似於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影響。就像非連續的、浮遊著的腦細胞,它們會根據身體的某個需求而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八個審美意識的概念也仿佛和腦細胞的結構一樣,既是漂浮著的獨立體,又緊密地聯結著。這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卻是很重要的現實。正如在“微”和“並”的審美意識當中,存在著“間”的思想。它們的連續性,以及彼此的並列關係同時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日本審美意識的解釋,就是對日本生活秩序的一種闡述。
實際上,“審美意識”這個詞本身也是相當糾結的。“審美意識”是思想嗎?是哲學嗎?都不是。日本人很重視的價值觀應該怎樣錶現纔好呢?這確實是令人迷惑的事情。審美意識,好的心情,或者讓人心靈震顫的體驗,是很難用理論來說清楚的。美是使人的內心和身體感覺舒服的某種存在,有許多美的感覺實在是難以用語言來錶達。不過,我自己在工作中通過仔細觀察後發現,日本人用生活規範去判斷事物的過程,也許就是審美意識的組成部分。這種審美意識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著信念考量的;是基於崇拜自然神的思想基礎,或者說屬於所謂的哲學範疇;甚至包括對善與惡的判斷,以及更加依賴於身體的種種感受。比如舒適和愜意,幾乎是人類都擁有的對美的感覺,這完全是齣自動物野性的原始生理本能和反應。
我覺得日本人是為瞭美而活著的,是為瞭有愜意的心情而活著的……這一發現對我來說無疑是具衝擊力的一件事情。我在後麵還會進行詳細解說,日本人所謂的絕對價值,諸如拜神、信念和哲學,都不能成為對生活規律的約束。但抱有“對不起周圍人的感覺”“羞恥心的意識”等特彆顧及他人感受的心態都體現瞭這種價值觀。不能做令人不愉快的事,似乎是日本人活著的理由。帶有罪惡感的意識,由羞恥意識支配的心態和如何讓他人感到舒服的想法,是這種價值觀的核心。可以說,這也是日本人絕對的價值取嚮,聚焦在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氣場,以及彼此之間對和諧的影響之中。這與其說是日本人的生活哲學觀,不如說是審美意識帶給人的約束。
“沒有我,更沒有自我”,“不能夠直率地把自己的意見說齣口”是日本人的自我評價。當他們麵對“你需要咖啡還是紅茶”的提問時,日本人隻會迴答“都可以”,給齣的是讓對方選擇的答案。“如果世界上失去平等就不能生存”“沒有所謂理念或信念之類的東西”等颱詞,從日本人口中也會經常聽到,而這一類帶有批評性的意見,對日本人而言,其實都隻是對西方觀念的盲從而已。
今天,我們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享受者,齣行有汽車,有飛機,各種傢用電器包圍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一切都變得更加方便。作為現代社會中的一員,雖然不應該簡單地對現代化進行批判和數落它的不是,但是對於西方世界觀的影響,我相信反省自己的深層文化標識,並沒有什麼問題。實際上,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依然堅守著日本的審美意識,發掘這些審美意識,有利於我們更加瞭解自己。
世界已經進入瞭多維文化共存的時代,在麵對不同的思想和審美觀念的差異時,我們也感受到瞭能夠求同存異的欣慰。隻有對自我意識有更多的瞭解和把握,世界纔有未來。
最近在研究當代建築設計中的“場所精神”概念,這讓我對建築師如何迴應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語境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好的設計,絕不應是標準化的模闆,而應當是紮根於那片土地的有機生長物。我正在看的一本關於安藤忠雄的畫冊裏,那些清水混凝土的牆體,冷峻而有力,它們不僅僅是結構支撐,更像是一種界定空間、引導心緒的媒介。在光影的變幻下,這些牆體如同畫布般記錄著時間的流逝,營造齣一種莊重而又內省的氛圍。這讓我聯想到,如果將這種精神應用於日常器物的設計中,便能避免那種流於錶麵的時尚化傾嚮。真正的經典設計,必定是與環境、與使用者需求深度對話後的産物。我特彆留意到那些關於材料可持續性和地域性錶達的探討,這不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考量,而上升到瞭倫理層麵——即如何以最負責任的方式,去塑造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這種對根源的追溯和對未來的敬畏,是任何浮躁的設計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評分這本集子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日本藝術靈魂深處的窗戶,盡管我手頭並沒有那本具體的“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但光是想象那種對形式、對侘寂、對間白的極緻追求,就足以讓人心馳神搖。我最近迷戀上瞭那種將功能性與禪意完美融閤的設計哲學,它不是那種張揚的炫技,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謙遜與精妙。比如,我正在研究的另一本關於傳統日式庭院的書裏,作者細緻描繪瞭如何通過枯山水的布局來暗示宇宙的無限,每一個石頭的擺放、每一捧白砂的耙痕,都蘊含著設計師對“空”的深刻理解。這種對細節的執著,那種不容許一絲多餘的剋製美學,纔是真正令人著迷的地方。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空間,那些堆積的雜物仿佛成瞭對這種純粹追求的褻瀆。日本設計之所以動人,正是因為它教會我們如何“看見”那些被日常忽略的微妙之處,如何讓物品在沉默中完成與使用者的對話,這遠比華麗的裝飾更具持久的生命力。那種對材料本性的尊重,無論是木材的年輪,還是陶土的粗糲,都散發著一種原始而又高級的質感,讓人不得不屏息凝神,去體會這份匠心。
評分最近在翻閱一本關於世界優秀博物館陳列設計的書籍,我發現最好的展示手法往往是“無聲的引導”,它們不會用密集的文字和標簽去“教導”觀眾應該如何看待展品,而是通過空間的布局、光綫的投射和展櫃的材質,來營造一種讓展品自身發聲的環境。這和我們追求的那些優秀的室內設計理念是相通的:最成功的空間設計,是讓居住者忘記設計師的存在,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感到舒適和被支持。我尤其欣賞那些對“留白”藝術的精妙運用,無論是牆麵上的大片空白,還是器皿之間的適當距離,這種“空”並非缺失,而是為瞭凸顯“有”的價值。它提供瞭一種呼吸的空間,讓觀看者的目光得以停駐和聚焦。這種對負空間的重視,是東方美學中非常深刻的一環,它暗示瞭世界的本質是流動和未完成的,我們的感知和想象力纔是最終完成作品的一部分。這種開放式的邀請,遠比強製性的灌輸來得更有力量,它激活瞭觀者的主體性。
評分我對近期閱讀的一本關於北歐極簡主義的著作深感觸動,它與我所理解的東方美學有著奇妙的共振,盡管文化背景迥異,但核心似乎都指嚮瞭對“少即是多”的虔誠信奉。閱讀那本書時,我仿佛能觸摸到瑞典設計師在寒冷鼕日裏,如何用最簡單的綫條和自然光影來營造室內的溫暖與秩序。那種對傢居環境的構建,並非為瞭展示財富,而是為瞭追求一種平靜、高效的生活狀態。這種對效率和美學的平衡,讓我想起那些對日式傳統工藝的描述,比如金繕的修復過程,它不是試圖掩蓋破損,而是通過描繪裂紋來凸顯物件的曆史與價值,這本身就是一種極高明的“不完美主義”哲學。這種哲學的深度,絕非錶麵上簡單的“斷捨離”所能概括,它要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清理和重塑,讓你學會與物質保持一種健康的距離感。我特彆欣賞那種將光綫視為核心設計元素的做法,無論是通過障子紙過濾的柔和日光,還是北歐設計中對落地窗的偏愛,都在試圖模糊室內外的界限,讓人感覺與自然融為一體,獲得一種難得的心靈棲息地。
評分我最近對日本茶道中“一期一會”的精神特彆著迷,它強調每一次相聚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復製的珍貴時刻,因此必須以最高的敬意去對待。這種瞬間的價值最大化,深刻地影響瞭我對物品使用方式的看法。想想那些世代相傳的漆器,它們承載著使用者的記憶和時間的痕跡,每一次輕撫、每一次清洗,都是對過去的一種緻敬。我最近買瞭一套非常簡單的日式茶具,它們沒有繁復的裝飾,但手感溫潤,重心穩定,每一次衝泡,都能讓人不自覺地放慢呼吸和動作。這種對儀式感的強調,其實是在對抗現代生活的碎片化和高速運轉。它迫使我們將注意力拉迴到手頭的這杯茶、這個瞬間,從而獲得一種暫時的、有質量的寜靜。這種寜靜不是逃避,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選擇去深度體驗當下,去感知那些微小卻真實存在的細節,這比任何喧囂的娛樂都更令人滿足和充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