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研究

【XH】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秀成,张海霞 著
图书标签:
  • 成品油市场
  • 市场重组
  • 能源经济
  • 石油经济
  • 产业政策
  • 中国能源
  • 经济学
  • 管理学
  • 行业研究
  • 市场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爱尚美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45399
商品编码:278868411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研究

定价:48.00元

作者:董秀成,张海霞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7745399

字数:

页码:2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成品油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是我国成品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品油市场重组的关键是有效竞争,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我国成品油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探索,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本由董秀成、张海霞编著的《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研究》充分分析了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的历史、基本态势,借鉴了国际经验,对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进行了整体设计。即由有效竞争走向有效市场,构建出成品油市场重组的模型和市场调控机理模型。本书的出版,对实现我国成品油市场有效竞争的测试和分析,形成有效的竞争状态,有的参考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目录 第一部分:历史沿革与宏观背景 1.1 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1.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成品油供给模式 1.3 改革开放与市场化初期的挑战 1.4 全球能源格局变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第二部分:成品油市场的结构性特征 2.1 上游资源控制与中游炼化能力分布 2.2 批发与零售网络的博弈 2.3 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与管制放松 2.4 区域差异与物流瓶颈分析 第三部分:关键参与者的战略重塑 3.1 “三桶油”的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转型 3.2 地方炼厂(地炼)的崛起与地位巩固 3.3 跨国石油公司在华业务布局的调整 3.4 贸易商与独立分销渠道的角色变化 第四部分:重组浪潮的驱动力与具体路径 4.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 4.2 环保升级与能效标准的驱动作用 4.3 兼并、收购与资产剥离的案例研究 4.4 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能源领域的实践 第五部分:未来展望与风险评估 5.1 新能源替代对成品油需求的长期影响 5.2 数字化与智能化在油品流通领域的应用 5.3 市场化定价机制的最终形态预测 5.4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与能源安全挑战的策略 --- 图书简介:中国能源版图的深度转型与市场重构 本书聚焦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品油市场的复杂变迁历程,不以“重组”为核心叙事主线,而是旨在全面剖析支撑这一庞大体系运行的基础要素、结构演变、关键参与者行为模式及其所处的宏观政策环境。全书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观察视角,描绘出过去数十年间,中国成品油如何从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体系,逐步演化为一个充满竞争与博弈的、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实体。 第一部分:历史沿革与宏观背景的奠基 本部分追溯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源,从建国初期对能源安全的原始追求,到“一五”计划期间奠定的工业基础。重点分析了在计划经济框架下,成品油的分配如何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启动,市场化浪潮开始冲击固有的供给链条,本部分细致梳理了初期在引进外资、逐步放开部分终端产品价格管制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体制性矛盾和效率瓶颈。随后,我们转向全球视角,研究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必须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这为后续的市场结构调整埋下了深刻的伏笔。 第二部分:成品油市场的结构性特征的解剖 本章深入剖析了支撑成品油流通的物理与制度结构。在上游,详细阐述了“三桶油”对原油和成品油加工能力的控制格局,并辅以区域性的炼化产能分布图谱,揭示了资源禀赋与战略布局的内在关联。在中游环节,重点探讨了管网运输的现状、瓶颈,以及仓储设施的地域分布特点,这些构成了市场运行的物理基础。在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对比了加油站网络的密度、所有权结构(国有、外资、民营)的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区域市场(如城市中心区与偏远乡村)所扮演的角色。此外,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是本部分的核心,分析了从完全政府定价到“市场随行就市”的渐进过程,探讨了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周期性调控工具和目标。 第三部分:关键参与者的战略重塑与市场行为 本部分聚焦于塑造市场的核心力量。首先,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这三大国有能源集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重点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它们在市场化压力下,进行的内部管理优化、专业化分工的尝试,以及在非传统业务领域的拓展。随后,本书将笔触转向了“地炼”的崛起。分析了地方炼油厂如何利用原油进口权放开、地方政府支持以及成本控制优势,成功在燃料油和部分石化产品领域占据重要份额,改变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同时,也考察了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公司如何在中国寻求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及国内独立贸易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中创造价值的具体方式。 第四部分:市场深化与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进程 本章探讨了推动市场进步的内在动力。我们首先考察了中国在环保治理方面的日益严格的标准,特别是对硫含量、车用燃料清洁度等指标的要求,这些标准对落后产能构成了实质性的淘汰压力,并倒逼炼厂进行技术升级。随后,详细阐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了引入非国有资本对提升企业治理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的影响。此外,本部分还探讨了政策层面对能源供应链安全性的关注,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如宏观调控周期或国际冲突时段),政府为保障成品油稳定供给而采取的非市场化干预措施的特点和有效性边界。 第五部分:面向未来的挑战与格局的持续演进 展望未来,本书最后一部分审视了影响成品油市场的长期变量。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对汽油、柴油需求的长期替代效应,构成了行业最根本的结构性挑战,分析了传统成品油企业应对“双碳”目标的长远布局。同时,我们也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如何重塑油站管理、库存预测和客户关系维护,提高整个流通环节的运营效率。最后,本书评估了在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中国成品油市场如何平衡能源进口的多元化与国内产能的稳定供给,以维护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定力与工具箱。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中国成品油市场从历史脉络到结构现状,再到未来趋势的全面、严谨的学术性考察。它关注的是这一领域在特定发展阶段所展现出的体制适应性、市场力量的博弈以及技术进步对传统行业的重塑作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面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让人联想到深夜的油田,或是广阔无垠的能源海洋,非常有想象空间。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内容一定很扎实。我之前一直对我们国家的能源市场,尤其是成品油这块儿,挺感兴趣的,感觉这东西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又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本书的标题,【XH】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研究,光看名字就感觉很学术,很严谨,似乎要深入剖析这个领域。我个人是属于那种,平时可能不太会主动去研究这类专业书籍的人,但一旦被某个话题吸引,就会想深入了解。所以,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它能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或者至少是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把一些比较宏观的概念讲清楚。比如,成品油市场到底是怎么样构成的?有哪些主要的参与者?“重组”这个词具体指的是什么?它是指企业层面的合并、拆分,还是政策层面的调整?这些问题,一直是我比较模糊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让我能理解为什么会有“重组”,重组的目的是什么,以及重组后可能会带来哪些变化,对我们普通消费者会有什么影响。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成品油市场重组”这个概念的理解其实非常浅显。我只知道加油站遍布大街小巷,我们日常用到的汽油、柴油,背后牵扯着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而“重组”这个词,通常会让人联想到企业的并购、拆分,或者是行业的洗牌。我之所以会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我最近关注到一些关于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感觉成品油市场作为传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也在经历着一些深刻的变化。这本书的标题【XH】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研究,听起来就非常专业,我希望它能把我从一个“小白”的状态,提升到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更系统性的认识。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这种“重组”是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还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如果是前者,那么它会涉及到哪些具体的政策调整?是关于审批制度的改革,还是关于市场准入的放宽?如果是后者,那么市场力量又是如何促成这种重组的?另外,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清晰的图表和数据来佐证观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毕竟,对于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直观的数据和图示更容易帮助理解复杂的经济学概念。

评分

这本【XH】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研究,从目录上看,似乎涉及了一些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和重要的政策文件,这让我觉得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肯定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梳理工作。我猜想,书里面可能会详细介绍中国成品油市场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是如何形成的,中间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革,比如一些国有大型石油公司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后,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市场格局带来的影响。而“重组”这个核心概念,我猜测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企业间的合并,更可能包含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措施,比如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整,或者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演变等等。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界定“重组”的范围的?是局限于国内的交易行为,还是也包含了国际层面的影响?而且,对于“研究”二字,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能提出一些有深度、有见地的分析和观点。比如,作者是否会对比不同重组模式的优劣,或者提出一些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毕竟,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能更好地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以及这些政策可能对我们生活产生的长期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用了那种抽象化的图案,似乎暗示着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系统,这和我对成品油市场的初步印象挺吻合的。我们知道,石油相关的产业,从勘探、开采到炼化、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牵扯到巨大的投入和复杂的流程,而“重组”这个词,更是让人联想到在这个庞大体系中的某种结构性调整。我个人对这类宏观经济的研究一直都挺感兴趣的,尤其是当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成品油市场的“重组”现象。我希望它能解释清楚,这种重组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是因为国内生产能力过剩,还是因为国际油价的波动,或者是为了应对未来的能源挑战?同时,我也很想知道,重组会给市场参与者带来怎样的影响。比如,对于那些小型民营加油站来说,重组是否意味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对于消费者来说,重组是否会影响油价的稳定性和服务的质量?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解答这些疑问,而不是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让我望而却步。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XH】我国成品油市场重组研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专业且信息量巨大。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成品油市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对于其内部的运作机制和发展规律,我始终感觉隔着一层纱。尤其是“重组”这个词,听起来就有一种大刀阔斧的变革意味,让我对书中所探讨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从一个比较宏观的层面,为我梳理清楚中国成品油市场发展的脉络。比如,它是否会追溯市场形成的历史,分析早期体制下的市场特征,然后逐步过渡到近现代的改革进程?“重组”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的调整?是企业间的合并与分立,还是价格机制的改革,亦或是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我特别想了解的是,作者是如何定义和衡量“重组”的成效的?是否会引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最希望的是,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这个复杂市场的基本认知框架,让我能够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发展趋势,而不至于对那些新闻报道和政策解读感到一头雾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