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书籍 石材护理技术;建筑材料;建筑科技

正版书籍 石材护理技术;建筑材料;建筑科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秉坚 著
图书标签:
  • 石材护理
  • 建筑材料
  • 建筑科技
  • 建筑工程
  • 维护保养
  • 材料科学
  • 工程技术
  • 装修设计
  • 房屋修缮
  • 石材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渊清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73041
商品编码:2817628222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石材护理技术;建筑材料;建筑科技
作者 张秉坚
定价 49.8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173041
出版日期 2013-10-01
字数 447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石材护理技术》力图总结我国石材护理的实际经验,进一步凝炼和规范石材护理操作技能,系统介绍装饰石材基础知识、石材防护技术、石材病变治理技术(清洗技术)、石材整体研磨技术、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技术、石材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技术,以及石材护理机械保养维修常识。
  《石材护理技术》结合了石材护理工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培训要求,融入了“国家石材护理工职业资格培训班”十多届培训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当前石材护理方面内容为全面和完善的专业著作,并被指定用做行业培训的教材。
  《石材护理技术》是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石材加工和安装的技术人员,工程管理或监理的工作人员,以及从事酒店保洁、外墙清洗、装饰装修、水磨地坪等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秉坚男,1950年生,浙江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浙江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文物保护与鉴定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材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成员。1997起从事砖石质文物保护材料、保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建筑石材有关的化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包括:清洗、加固、增光、翻新、防护、改性材料等。担任国家石材护理工职业资格培训班教师,主讲绪论与石材病变治理(清洗),已为16届学员授课约100多学时。林玉华男,1956年生,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学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雅高矿业控股有限公司矿山技术总监,全国石材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石材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从事石材资源开发、矿山开采、石材标准化和石材基础理论与实践工作30年。担任国家石材护理工职业资格培训班教师,主讲装饰石材基础知识内容,已为10余届学员授课约80多学时。王炳忠男,1952年生,西北农林学院和北京物资管理学院毕业。现任北京建海齐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经理;中国石材协会常务理事,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专家组成员。1994年起从事石材护理业务。为国家石材护理工职业资格培训班教师,主讲石材防护与技能操作,已为22届学员授课约150学时(含技能操作课)。李金生男,1964年生,大学文化程度。现任郑州新易丰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材协会石材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专家组成员。2000年起从事石材护理业务。为国家石材护理工职业资格培训班教师,主讲石材研磨技术与技能操作,已为20届学员授课约200多学时(含技能操作课)。黄德明男,1959年生,大学文化程度。现任南京洁天美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材协会石材应用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成员。2002年起从事石材护理业务。为国家石材护理工职业资格培训班教师,主讲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石材日常维护与保养等内容,已为22届学员授课约200学时(含技能操作课)。邓惠青男,1949年生,大专文化。现任中国石材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材协会石材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从2007年开始在行业内组织开展石材护理工职业资格培训工作,到2012年底共举办培训班22期,为行业培训学员1129名。在培训工作中,参与了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工作。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石材应用护理的历史
1.2 石材护理行业面临的技术问题
1.3 石材护理行业的内涵
1.4 石材护理行业的发展前景
第2章 装饰石材基础知识
2.1 石材的概念和术语
2.1.1 石材的概念
2.1.2 石材术语相关标准
2.2 地质与石材矿产
2.2.1 地球的构造
2.2.2 地质作用与地质营力
2.2.3 地质作用和岩石成因
2.2.4 岩石之间的关系
2.2.5 岩石与装饰石材的关系
2.3 装饰石材常见矿物
2.3.1 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2.3.2 矿物的化学成分
2.3.3 矿物的物理性质
2.3.4 石材中常见矿物
2.3.5 矿物与石材花色的关系
2.4 常见石材的岩石结构和构造
2.4.1 岩石的结构
2.4.2 岩石的构造
2.5 石材的理化性质和装饰性能
2.5.1 石材化学成分特征与稳定性
2.5.2 石材的物理性能
2.6 装饰石材的开采、加工与安装
2.6.1 石材开采
2.6.2 石材加工
2.6.3 石材安装
2.7 装饰石材的种类与区分
2.7.1 装饰石材的种类
2.7.2 装饰石材的区分
第3章 石材防护技术
3.1 石材防护的基本概念
3.1.1 石材防护的意义
3.1.2 石材防护的内容
3.1.3 石材防护的对象
3.2 石材防护剂的概念及标准
3.2.1 石材防护剂
3.2.2 石材防护剂的分类与命名标记
3.2.3 其他分类
3.2.4 石材防护剂应具备的基本性能及技术要求
3.3 防护剂的成分与防护机理
3.3.1 石材防护材料概述
3.3.2 有机硅酸盐防护剂
3.3.3 有机硅氧烷防护剂
3.3.4 有机硅乳液防护剂
3.3.5 有机氟防护剂
3.3.6 石材防护剂的发展趋势
3.4 防护剂的选择和使用
3.4.1 防护剂的重涂性和叠加性
3.4.2 防护剂的正确选择
3.4.3 防护剂的正确使用
3.4.4 防护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5 石材防护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3.5.1 安全施工
3.5.2 施工程序
3.5.3 一般施工方法
3.5.4 使用防护剂后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5.5 防护施工的验收
3.6 防护工程实例分析
3.6.1 美国白麻及国产白麻花岗石材的防护
3.6.2 石材防护剂在地面石材整体研磨及结晶硬化中的应用
第4章 石材病变治理技术
4.1 石材病变治理概述
4.1.1 基本概念
4.1.2 石材病变治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4.1.3 石材病变治理技术在石材护理技术体系中的地位
4.2 石材病变的基本原因
4.2.1 石材病变的主要内因
4.2.2 石材病变的常见外因
4.3 石材常见病变的原因分析
4.3.1 水斑
4.3.2 白华
4.3.3 盐碱斑
4.3.4 锈黄斑
4.3.5 有机色斑
4.3.6 油斑
4.3.7 胶黏剂渗出斑
4.3.8 石材风化病变
4.4 石材清洗基础知识
4.4.1 石材清洗概述
4.4.2 石材化学清洗主要原理
4.4.3 化学清洗工程的前期准备
4.4.4 化学清洗工程的施工
4.5 常见病变的化学清洗技术
4.5.1 锈斑的清除
4.5.2 水斑的清除
4.5.3 白华的清除
4.5.4 有机色斑的清除
4.5.5 油斑的清除
4.5.6 胶黏剂渗出斑的清除
4.5.7 烟熏黑垢的清除
4.6 化学清洗施工必须注意的问题
4.7 石材清洗技术的发展趋势
4.7.1 水流喷射清洗技术
4.7.2 蒸汽喷射清洗技术
4.7.3 粒子喷射清洗技术
4.7.4 干冰清洗技术
4.7.5 激光清洗技术
第5章 石材整体研磨技术
5.1 地面石材整体研磨的目的和意义
5.2 石材整体研磨基础知识
5.2.1 石材整体研磨的概念
5.2.2 石材整体研磨的分类
5.2.3 石材整体研磨技术应用范围
5.3 石材整体研磨机械设备和磨料磨具基础知识
5.3.1 石材整体研磨设备概述
5.3.2 石材整体研磨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原理
5.3.3 研磨机械的安全使用和操作规范
5.3.4 石材整体研磨的磨料
5.3.5 石材整体研磨的磨具
5.3.6 石材整体研磨时磨料和磨具的选择
5.3.7 石材整体研磨辅助工具简介
5.4 石材整体研磨的系列技术
5.4.1 地面石材空鼓治理应用技术
5.4.2 地面石材病变治理应用技术
5.4.3 石材缺陷修补应用技术
5.4.4 地面石材无缝化处理应用技术
5.4.5 地面石材防护应用技术
5.4.6 整体研磨应用技术
5.4.7 整体研磨边角处理的应用技术
5.5 地面石材整体研磨工程
5.5.1 地面石材整体研磨技术方案
5.5.2 地面石材整体研磨施工规范
5.5.3 整体研磨工程验收标准
第6章 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技术
6.1 基本概念和发展史
6.1.1 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的概念
6.1.2 石材晶面机及辅料的基本要求
6.1.3 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的历史
6.2 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的基本原理
6.2.1 石材的光泽度、粗糙度与平整度
6.2.2 表面光泽产生的四种假说
6.2.3 抛光原理的应用
6.3 常用石材晶硬介质
6.3.1 K2、K3系列石材晶硬剂
6.3.2 NCL系列石材晶硬剂
6.3.3 CR系列石材晶硬剂
6.3.4 红宝石、蓝宝石、白水晶系列石材晶硬剂
6.4 施工流程及验收要求
6.4.1 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的一般流程
6.4.2 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的验收
6.5 影响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效果的因素
6.5.1 石材矿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6.5.2 石材吸水率的影响
6.5.3 石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6.5.4 石材风化的影响
6.5.5 研磨片的影响
6.5.6 施工过程的影响
6.5.7 施工环境温度的影响
6.5.8 潮湿的影响
6.6 做好石材再结晶硬化处理的方法
6.6.1 施工的步骤和要点
6.6.2 再结晶硬化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6.6.3 学习运用石材理化性能表
第7章 石材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技术
7.1 石材维护和保养概述
7.2 地面石材维护保养的措施
7.2.1 地面石材日常维护技术的更新换代
7.2.2 地面石材日常维护保养的认知
7.2.3 地面石材污染控制系统
7.2.4 日常推尘保养
7.2.5 石材日常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7.3 地面石材日常维护与保养的实施
7.3.1 前期准备工作
7.3.2 调查工作
7.3.3 了解维保前地面石材的状况
7.3.4 制定具体施工方案
7.4 地面石材维护保养的标准和效果
7.4.1 地面石材日常维护保养的标准
7.4.2 地面石材日常维护保养的效果
第8章 石材护理机械使用和保养常识
8.1 石材研磨机械概述
8.1.1 石材/地坪研磨机械分类及典型结构
8.1.2 机台的验货与配线
8.2 研磨机械的使用和日常保养
8.3 设备故障排除处理方法
附录 石材护理相关标准
附录1 石材护理工国家职业标准(试行)
附录2 天然石材术语标准(GB/T 13890—2008)
附录3 建筑装饰用天然石材防护剂(JC/T 973—2005)
附录4 建筑饰面材料镜向光泽度测定方法(GB/T 13891—2008)
附录5 地面石材防滑性能等级划分及试验方法(JC/T 1050—2007)
附录6 天然石材装饰工程技术规程 (JCG/T 60001—2007)摘要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现代建筑材料科学与应用》 简介 在现代建筑领域,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是决定工程质量、使用寿命、环境友好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关键。本书《现代建筑材料科学与应用》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当前建筑行业所使用的各类新型及传统建筑材料的科学原理、性能特点、生产工艺、施工技术以及其在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建造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应用。本书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建筑工程师、设计师、材料研究者、施工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本系统、权威的参考指南。 第一部分:建筑材料基础理论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首先回顾建筑材料的历史演变,阐述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基本物理性能与材料结构的关系。我们将深入剖析决定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如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孔隙率、密度等。 随后,本书将重点介绍当前建筑材料领域的核心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因此,我们将详细探讨环保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包括低能耗生产、可再生资源利用、可回收性设计、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等。本书将关注那些能够有效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提升居住健康水平的新型材料,例如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环保型涂料和粘合剂、绿色建材的认证体系等。 此外,智能化建造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建筑材料的生产、检测与应用方式。本书将介绍智能建筑材料的概念,如自感知、自修复、自适应材料,以及它们在智慧城市和未来建筑中的潜在应用。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技术来优化材料的性能评估、质量控制和现场管理。 第二部分:传统与新型建筑材料的深入分析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对各类主要的建筑材料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分析,涵盖其基本属性、性能参数、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2.1 结构材料: 混凝土与水泥基材料: 除了传统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我们将详细介绍高性能混凝土(HPC)、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纤维增强混凝土(FRC)、自密实混凝土(SCC)等。重点讲解其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关键技术,以及在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地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还将探讨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以及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钢材: 覆盖各种结构钢材的种类、牌号、力学性能、焊接性能、防腐蚀技术(如热浸镀锌、涂料防腐)及其在框架结构、钢桁架、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还将讨论新型高强度钢、耐候钢等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潜力。 砌体材料: 详细介绍砖、砌块(如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性能、砌筑砂浆的要求、砌体结构的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及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同时,将关注预制砌块技术和自动化砌筑技术的发展。 木材: 探讨不同种类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防腐防潮处理技术、胶合木(Glulam)、工程木材(如LVL、CLT)等新型木结构材料及其在绿色建筑、被动房、模块化建筑中的应用。 2.2 围护结构与非结构材料: 墙体材料: 除了上述砌体材料,还将介绍轻质隔墙板、金属夹芯板、复合墙板等新型墙体材料的性能、安装工艺及节能保温优势。 保温隔热材料: 深入分析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板(EPS, XPS)、聚氨酯泡沫(PU)、气凝胶等各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防火等级、吸湿性、耐久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并介绍其在不同建筑部位(外墙、屋顶、地面)的适用性及施工要点。 防水材料: 覆盖沥青基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如PVC、TPO、SBS)、防水涂料(如聚氨酯、丙烯酸)、水泥基防水材料等,并阐述其选择原则、施工方法及在屋面、地下室、厨卫等部位的防水设计与施工要点。 装饰装修材料: 介绍各类内、外墙涂料(乳胶漆、真石漆、质感涂料)、壁纸、石材(天然石材、人造石)、木地板、瓷砖、玻璃(Low-E玻璃、夹层玻璃)、金属板材等,关注其美观性、耐久性、环保性以及施工工艺。 门窗系统: 详细分析不同材质(铝合金、塑钢、木、木铝复合)门窗的性能(气密性、水密性、隔热性、隔声性),以及玻璃的选择(双层、三层中空,充惰性气体,Low-E涂层)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2.3 复合材料与功能性材料: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 介绍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的特性,以及在结构加固、新型构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功能性涂料: 如自清洁涂料、隔热涂料、抗菌涂料、导电涂料等,探讨其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在建筑节能、健康、智能化方面的应用。 智能响应材料: 介绍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聚合物、电致变色玻璃、温致变色材料等,探讨其在动态建筑外墙、智能遮阳、能量回收等方面的未来应用。 第三部分: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质量控制与标准规范 本部分将聚焦于建筑材料的科学检测与质量保障体系。 3.1 性能测试方法: 详细介绍各类建筑材料的典型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力学性能测试: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韧性、疲劳性能等。 物理性能测试: 密度、吸水率、孔隙率、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耐火性、抗冻融性、耐候性、声学性能(隔声、吸声)等。 化学性能测试: 耐腐蚀性、抗化学侵蚀性、VOCs释放量、放射性等。 耐久性测试: 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下的老化、风化、侵蚀等性能衰减的测试。 3.2 质量控制: 探讨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半成品及成品检测到现场施工验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介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SPC)、六西格玛等。 3.3 标准与规范: 系统梳理国内外主要的建筑材料相关的标准、规范、行业法规和认证体系(如ISO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CE认证、绿色建材认证等)。强调了解和遵循相关标准的重要性,以及标准在保证工程质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进一步深化建筑材料在践行绿色建筑理念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4.1 绿色建材的评估与认证: 介绍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认证流程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建材标识体系。重点分析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LCA),即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量化评估。 4.2 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 深入探讨如何通过选择高性能保温材料、使用节能门窗、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材料(如太阳能光伏板、地热利用材料)来降低建筑能耗。同时,着重阐述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如再生骨料、再生水泥、废旧轮胎在道路和建筑中的应用,以及鼓励使用本地化、可再生、可循环的建筑材料。 4.3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讨论如何通过选择低VOCs排放、无毒无害的装饰装修材料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对居住者健康的潜在危害。介绍吸音降噪材料、调湿材料、净化空气材料等在提升室内舒适度和健康水平方面的应用。 4.4 韧性与适应性建筑: 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利用新型材料(如抗震材料、防洪材料、防火材料)来提升建筑的韧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环境的挑战。 第五部分:建筑材料的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对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勾勒出更智能、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发展蓝图。 5.1 新材料的研发前沿: 介绍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料、超材料等新兴材料在建筑领域的潜在应用,例如自修复混凝土、智能隔热材料、可生长建筑材料等。 5.2 数字化与智能化集成: 探讨建筑材料的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检测、物联网连接以及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深度融合,实现材料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和优化。 5.3 循环经济与材料设计: 展望未来建筑材料设计将更加注重材料的“可拆解性”、“可修复性”和“可回收性”,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材料循环经济。 总结: 《现代建筑材料科学与应用》是一部集理论深度、技术广度、实践指导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系统地梳理了建筑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核心技术,强调了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关键作用。无论您是行业资深人士,还是初入此领域的学生,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启示,助力您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创新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用户评价

评分

哇,这本书简直让我爱不释手!我一直对家居装修充满了热情,尤其是在选择和维护各种建材方面。我之前在翻新老房子的时候,因为不懂得石材的特性,买了一些不太适合的材料,后期护理起来真是费了好大的劲。这次拿到这本书,简直像是找到了救星。它不仅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石材的优缺点,比如大理石的纹理之美,花岗岩的坚固耐用,甚至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石材,比如石英石和微晶石,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分析。最关键的是,书中关于石材的日常养护和修复技术,写得太到位了!从清洁、抛光到填缝、防污,每一个步骤都讲得清清楚楚,还配有大量的高清图片,让我这个新手也能轻松上手。特别是关于如何去除顽固污渍和划痕的章节,简直是我的福音。以前总担心自己会把精心挑选的石材台面弄坏,现在看了这本书,心里踏实多了,感觉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小小的石材护理专家了。这本书真的太实用,太有价值了,强烈推荐给所有和我一样热爱家居、追求生活品质的朋友们!

评分

最近我刚买了一套新房子,正在为如何装修和维护而发愁。尤其是家里的厨房和卫生间,我选择了大理石台面,但又担心日后的保养问题。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最终锁定了这本书。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家居守护神”!它从最基础的石材分类开始,详细讲解了不同石材的特性,比如为什么有些石材耐酸碱,有些则容易被腐蚀,这些信息对我选择和使用厨房台面至关重要。更让我安心的是,书中关于日常清洁和深度护理的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列出了各种清洁剂的优缺点,还提供了具体的清洁步骤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避免使用含有酸性成分的清洁剂,如何定期进行打蜡保养等等。书中的图文并茂,让我这个完全不懂石材护理的新手,也能轻松理解并掌握。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应对一些常见的石材问题,比如油污渍、水渍甚至是一些划痕,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对石材一窍不通的“小白”了,而是能够自信地打理我的爱家,让它长久保持美丽和光泽。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建筑修复工作感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专业知识的书籍。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完全契合了我的需求!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传统建筑材料的特性,比如古老的砖石结构、木材的纹理和处理方法,甚至还有一些失传的工艺。让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关于石材的修复技术,真的是非常详尽。它不仅讲解了不同石材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还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石材的年代、风化程度和损坏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从加固、清洁到色彩还原,每一步都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建议和操作指南。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令人惊叹的修复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破败不堪的古迹重新焕发生机,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信心。这本书不仅有理论知识,更有实践指导,让我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观察和探索中。它让我对建筑的“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敬畏那些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建筑材料领域并没有太深的了解,一直是半路出家,自己摸索着学习。这次偶然翻到了这本书,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内容之丰富,让我大为惊叹!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材料的名称和基本参数,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各种建筑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比如,在提到混凝土时,书中不仅解释了不同标号混凝土的强度差异,还详细讲解了钢筋混凝土的受力原理和施工要点,甚至还涉及到了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前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绿色建材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如何影响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空气质量。这对于现在越来越重视环保和健康的我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一部指南。书中还穿梭于各种建筑项目的案例分析,从住宅到公共建筑,从传统工艺到现代技术,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建筑知识宝库之中。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建筑学学生,平时阅读的文献和教材都比较学术化,这次偶然读到这本关于建筑科技的书,感觉像是打开了另一扇窗。它没有像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更加生动、前沿的方式,展现了建筑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书中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讲解,我一直觉得很难理解,但这本书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和实际案例,让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明白了这个技术如何改变了设计、施工和运维的整个流程。还有关于智能建筑的部分,让我看到了未来居住空间的无限可能,比如物联网在建筑中的应用,如何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以及如何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材料科技,比如自修复混凝土、3D打印建筑材料等,这些都让我对建筑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通往未来建筑世界的窗口,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能够将复杂的科技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对于我们这些希望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启发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