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力学名著译丛:线性与非线性波 |
| 作者 | G.B.惠瑟姆著 |
| 定价 | 158.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469700 |
| 出版日期 | 1986-01-01 |
| 字数 | 503000 |
| 页码 | 599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线性与非线性波》系统地论述了物理、力学中的各种波动现象,特别是波在固体和流体中的传播问题。《线性与非线性波》试图以尽可能统一的方法,揭示各种波动的一般特点。《线性与非线性波》不但包括了线性理论的主要结果,还用相当篇幅介绍了非线性理论和一些当前活跃的研究课题。 《线性与非线性波》可供力学、物理以及天文方面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引言和概论 1.1 两类主要的波动 1.2 双曲波 1.3 色散波 1.4 非线性色散 **部分 双曲波 第二章 波和一阶方程 2.1 连续解 2.2 运动学波 2.3 激波 2.4 激波结构 2.5 弱激波 2.6 间断条件 2.7 关于守恒定律和弱解的注释 2.8 激波的装配:Q(p)是二次式的情形 单峰 N波 周期波 激波的汇合 2.9 激波的装配:一般的9(p) 2.10 关于线化理论的注释 2.11 其他边界条件;发信号问题 2.12 更一般的拟线性方程 阻尼波 运动源产生的波 2.13 非线性一阶方程 第三章 特殊问题 3.1 交通流 交通灯问题 高阶效应;扩散和反应时间 高阶波 激波结构 关于汽车跟踪理论的注释 3.2 洪水波 高阶效应 稳定性;起伏波 单斜洪水波 3.3 冰川 3.4 化学交换过程;色层法;江河中的沉淀 第四章 Burgers方程 4.1 Cole-Hopf变换 4.2 v→0时的性态 4.3 激波结构 4.4 单峰 4.5 N波 4.6 周期波 4.7 激波的汇合 第五章 双曲型方程组 5.1 特征线和分类 特殊情况Aij=鋓j 5.2 分类的例子 5.3 Riemann不变量 5.4 利用特征线的逐步积分 …… 第六章 气体动力学 第七章 波动方程 第八章 激波动力学 第九章 弱激波的传播 第十章 波系 第二部分 色散波 第十一章 线性色散波 第十二章 波图案 第十三章 水波 第十四章 非线性色散与变分法 第十五章 群速度,不稳定性与高阶色散 第十六章 非线性理论的应用 第十七章 解;相互作用的孤波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POD产品说明:1. 本产品为按需印刷(POD)图书,实行先付款,后印刷的流程。您在页面购买且完成支付后,订单转交出版社。出版社根据您的订单采用数字印刷的方式,单独为您印制该图书,属于定制产品。2. 按需印刷的图书装帧均为平装书(含原为精装的图书)。由于印刷工艺、彩墨的批次不同,颜色会与老版本略有差异,但通常会比老版本的颜色更准确。原书内容含彩图的,统一变成黑白图,原书含光盘的,统一无法提供光盘。3. 按需印刷的图书制作成本高于传统的单本成本,因此售价高于原书定价。4. 按需印刷的图书,出版社生产周期一般为1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请您耐心等待。5. 按需印刷的图书,属于定制产品,不可取消订单,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引入方式实在是太“硬核”了,我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勉强啃完前三章的预备知识部分。坦白说,对于我这种背景相对薄弱的初学者而言,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挫败感。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对高等数学和微分方程有着近乎本能的熟悉,导致很多基础概念的铺垫显得过于仓促。每一次试图理解一个复杂推导时,都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知识高山,汗流浃背却常常找不到立足点。不过,正是这种高强度的“烧脑”体验,让我对某些被我死磕下来的公式和定理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深刻印象。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和风细雨,而是直接将你扔进知识的深水区,逼迫你迅速学会换气。这种学习过程虽然痛苦,但一旦某个关键点豁然开朗,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仿佛真的触摸到了理论的脊梁。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说实话,褒贬不一,但整体上是值得肯定的。我注意到译者在处理那些高度专业化的术语时,花费了极大的心思去寻找最贴切的中文表达,很多时候,那种精准度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然而,在处理一些长难句或者复杂的逻辑连接词时,偶尔会出现欧式句式残留的痕迹,使得句子结构略显拗口,需要读者回溯几遍才能完全捕捉到原作者的完整意图。这稍微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尤其是在涉及复杂推导步骤的文字描述部分,需要格外集中注意力。不过,瑕不掩瑜,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东西方学术思想的桥梁,即使有细微的翻译上的滞涩,也远比那些囫囵吞枣、术语错乱的译本要好上百倍。这是对原著精神的尊重。
评分我试着把它和其他几本我手头上的经典力学教材做了个横向对比。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将理论的抽象性推向了一个极致。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注重问题的具体求解和工程应用,而是将重点完全放在了原理的普适性和数学结构的优雅性上。在阐述某些现象时,作者倾向于使用更宏观、更本质的视角去剖析问题,这使得某些原本看似孤立的物理现象,突然之间找到了它们在更广阔数学框架下的统一性。这种俯瞰全局的叙述风格,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学科边界的认知。虽然这使得初次接触时门槛陡增,但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探究“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怎么算”的进阶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型,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理世界。
评分从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来看,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和内容的递进逻辑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它似乎更侧重于逻辑推导的完美闭环,而非传统教学法中循序渐进的引导。例如,在某个关键的假设被引入之后,后续的章节会立刻跳跃到该假设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表现,而中间关于这个假设的物理背景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探讨却相对简略。这让习惯于“背景故事+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这种结构的我,感到有些迷茫。我常常需要在章节之间来回翻阅,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知识图谱。它更像是一本给同行之间交流的参考手册,而非为入门者精心设计的教科书。因此,我建议任何想要攻克它的读者,最好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指点,或者至少准备好其他辅助材料,以弥补其在“导读性”上的缺失,否则很容易在浩瀚的公式中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深蓝配上烫金的字体,一看就知道是本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拿到手的时候,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舒服,翻页的时候几乎没有噪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我特别喜欢它封面上的那句引言,虽然我还没深入阅读具体内容,但光是那几行字,就已经勾勒出了一幅严谨治学的画面。侧边书脊的排版也显得很专业,放进书架里,一下子就能提升整个书架的“学术气质”。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无疑是对内容的尊重,也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建立起一种期待值——这本书绝非等闲之辈。尽管我尚未完全领会其深奥之处,但仅凭这份匠心独运的外在包装,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这样的书,不仅适合用来研读,更适合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