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
定价:39.00元
作者:路甬祥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046634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通过探讨科学大师和创新奇才的重大发现与发明创造、科学技术的历史进程与未来发展,揭示出百年科技发展与创新的规律和特征,启发人们对创新与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内容包括伽利略、达尔文、魏格纳、麦克斯韦、卢瑟福、海森堡、居里夫人、图灵和乔布斯等大师的非凡业绩,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未来,技术的进化与展望,物理和化学的历史与启迪,以及对诺贝尔科学奖重大成就与20世纪科技原始创新的成功规律的分析和总结。作者路甬祥院士是的科学家、教育家和顶层科研管理者,经验丰富,成绩斐然,对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科技与社会发展等问题有深刻思考和成功实践,他撰写的文章见解深邃、高屋建瓴、富于启发,《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收录其中十篇,以飨广大读者。
目录
自序
制造技术的进展与未来
毋庸置疑,21世纪的制造技术将吸纳全世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和数学的新成就,并吸收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文学艺术的营养,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成为创造人类新的物质文明的支柱,也仍然是人类精神文明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自然科学的重大理论突破,需要善于发现已有理论与实际的矛盾,需要勇于挑战传统理论的自信与勇气;重大理论的创建和形成,往往经历长时间的争论以至非难,在得到反复验证后才被公认。
百年物理学的启示
物理学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物化成果可以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物理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彰显出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智力上的升华。物理学从纷杂的事物中抽象出物质的统一特性,更正了我们凭借常识得出的浅见,透过表象为我们揭示出物质本质上的奇妙特征,并且借助数学和逻辑,做出了为理性而简洁的宇宙表述。物理学在为我们解释周边物质世界的同时,为我们营造出内容丰富、思维缜密、富有想象、妙趣无穷的理论、方法与实验体系。
技术的进化与展望
未来的技术进化,将向延伸拓展人类智能的方向发展,将告别单纯向自然索取的发展策略,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将呈现出技术群体突破协同进化的态势,技术进化
和转移、传播的速度将继续加快,与经济、社会、教育、科学、文化的关系曰益紧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将更加广泛。
纪念达尔文
达尔文不仅是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是科学史上的巨匠,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伟人。他富有创造的思想,跨越了生物学领域,跨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国家,至今仍对世界生物学的发展,对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从仰望星空到走向太空——纪念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周年
2009年是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周年,因此被联合同确定为国际天文年,以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个把望远镜对准茫茫太空的人。伽利略是近代科学的开创者之一,是科学史上的伟人。他把理论与实验栩结合,形成了一套基于实验观察、数学分析、严谨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此人类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化学的启示——为国际化学年而作
为纪念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2008年12月,联合国第63届大会通过决议,将2011年确定为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联合国“国际化学年”,以彰显化学对于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大师的启示
麦克斯韦、卢瑟福、海森伯和居里夫人都是近现代科学史之无愧的科学大师。回顾他们的业绩和走向成功之路,对激励启示当代青年献身科学,领悟科学人生的真谛,提升科学原创的自信和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奉献人类知识文明时代,无疑都很有意义。
从图灵到乔布斯带来的启示——关于信息科技的思考与展望
2012年是信息科学奇才图灵100周年诞辰年,也是信息技术奇才乔布斯逝世1周年。借此机会,我们纪念信息科技领域杰出人物的贡献,回顾思考百年信息科技发展的轨迹,认知信息科技的本质、特征与价值,科学基础与核心技术,发展进化的动力与环境,展望信息科技的前沿和未来。对于推进我国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建设,无疑很有意义。
魏格纳等给我们的启示——纪念大陆漂移学说发表一百周年
由魏格纳创立并经过后人完善的近代地球科学理论取得的革命性进展,改变了整个地球科学的面貌,给地质构造学、地球动力学、地磁学、矿床学、地震学、海洋地质学等,以及几乎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深刻变革,也对地球演化、生命演化和科学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苏青
作者介绍
路甬祥,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科学博士,教授,在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和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两度获国家发明奖、国家高等教育奖,获德国狄塞尔发明金质奖章、洪堡基金会海森伯格奖章、马普学会哈纳克奖章、美国机械工程学会KOSKI流体传动与控制终身成就奖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德国科学院院士,俄、澳、匈、韩等国科学院外藉院士、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名誉会员。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科学院理事会共同主席,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创新”一词进行了深刻的去魅化处理。在许多流行读物中,创新常被描绘成少数天才的灵光乍现,带有某种近乎神话的色彩。但此书却以一种非常务实的视角,层层剥开了这种浪漫主义的表象,直抵创新的本质——那是系统性的努力、是社会结构的耦合、是资本与知识的博弈。作者对创新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极其细致入微,展现了超越一般技术史观的复杂系统思维。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提醒:伟大的突破往往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特定历史时期多种条件成熟后的必然产物。这种回归现实的审视,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推动新兴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性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非常严谨,每一章的论述都像是精心铺设的阶梯,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理解科技创新这个宏大而复杂的议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上,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这些百年变革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思维模式。我尤其欣赏它在梳理不同技术浪潮之间的内在联系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仿佛能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将蒸汽机时代的突破与信息革命的浪潮串联起来。这种宏观视野下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使得阅读体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前沿思辨的锐利。它不只是一本回顾历史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思考创新”的思维指南,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思维被不断拓展的愉悦。读完之后,对于那些看似偶然的伟大发明,似乎也能洞悉到其必然的哲学基础。
评分坦率地说,我一开始对这类“百年思考”的著作抱有一定的疑虑,总担心内容会流于空泛的说教,或者陷入晦涩的理论泥潭。然而,这本书出乎意料地保持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叙事节奏。它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阅读的易懂性,语言流畅而不失力量感。那些关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以及创新失败教训的分析,都不是教科书式的刻板论述,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极富感染力的文字阐释出来的。特别是对几位关键创新人物心路历程的描绘,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让人仿佛亲历了那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而引人入胜,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素材的精湛驾驭能力。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非完全为零,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持续的专注力。但一旦你投入其中,它给予的回报是指数级的。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到近乎冷峻,但其背后流淌的却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深切敬意。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广度与哲学的深度融为一体,探讨了何为真正的“进步”,以及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我们所处的时代。阅读过程中,我的笔尖停不下做笔记,许多句子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三重含义。这绝不是那种可以“轻松消磨时间”的读物,而是一次需要全神贯注的智力攀登。攀登之后,视野豁然开朗,对于“创新”二字,我的理解维度被彻底拉伸,变得更为立体和全面。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在于它为理解未来提供了坚实的过去参照。它没有提供任何“快速致富”或“一招鲜吃遍天”的捷径,这恰恰是它高明之处。作者似乎是在用一种俯瞰全局的历史视角,描绘出创新曲线的起伏与常态,告诉读者,真正的颠覆性变革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社会阵痛和认知挑战。书中对不同时代创新模式的对比分析,尤其是对知识产权、人才流动和跨界合作模式变迁的探讨,对当前的产业政策制定者和科技工作者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读完后,我不再轻易被短期的市场热点所裹挟,而是更加关注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这种心境上的转变,本身就是阅读这本书最丰厚的回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