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大金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40年

大国大金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4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远征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
  • 中国经济
  • 金融改革
  • 体制改革
  • 经济发展
  • 历史
  • 40年
  • 大国金融
  • 金融史
  • 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45457759
商品编码:28292842702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作  者:曹远征 著作 定  价:58 出 版 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01日 页  数:34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45457759 暂无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九章节,从各方面论述了金融领域四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金融体制改革,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更以自身改革旋律汇入总谱,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曹远征 著作 曹远征,1954年生,1983年至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学习。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靠前届经济学博士。1986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先后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国外经济体制司比较经济体制处处长。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靠前副院长(正局级),曾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1998年进入中国银行,曾担任中银靠前董事、副执行总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任中银靠前研究公司董事长,中银靠前经济学家,中欧陆家嘴靠前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兼等
《全球金融脉动:从危机到重塑的时代叙事》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国家的金融改革历程,而是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全球金融体系,深度剖析自二十世纪末以来,尤其是进入新千年以来,世界金融格局所经历的剧烈变迁、驱动这些变化的深层力量,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构性挑战与重塑。它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当代全球金融生态的宏大叙事,理解不同区域、不同市场之间相互依存的复杂机制。 第一部分:新自由主义的浪潮与全球化加速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全球金融自由化和市场化浪潮如何席卷世界。详细阐述了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金融工具的复杂化(衍生品市场的爆炸式增长),以及监管框架在跨国流动性面前的滞后性。我们探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推动这一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在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时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的辩证统一。 重点分析了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如何极大地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军备竞赛”,使得资本可以在瞬间穿越国界。这种全球化加速的趋势,在提升了资本配置效率的同时,也播下了系统性风险的种子。 第二部分: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机制 本书的中间部分,将核心笔墨放在对几次标志性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入解构上。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盘,更是对危机传导机制的系统性研究。 亚洲金融风暴(1997-1998):分析了固定汇率制度在短期资本冲击下的脆弱性,以及政府干预和国际救援机制的局限性。探讨了“抱团取暖”与“邻避效应”如何在区域金融动荡中交织。 全球金融危机(2008-2009):这是本书叙事的关键转折点。我们详尽描绘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泡沫生成、信用违约互换(CDS)等影子银行活动的风险积聚,以及雷曼兄弟倒闭如何引发全球流动性枯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本书特别关注了全球金融中介体系(G-SIFIs)的相互关联性如何将局部风险迅速传染至全球,并对各国央行和财政部门的协调应对提出了批判性审视。 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剖析了单一货币区在缺乏统一财政政策和政治联盟基础上的结构性张力。讨论了“僵尸银行”问题、财政纪律的缺失,以及欧洲央行(ECB)在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时所面临的法律与政治困境。 第三部分:全球金融监管的重塑与碎片化 危机暴露了原有监管体系的严重不足。第三部分聚焦于危机后全球监管的改革浪潮。详细介绍了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进展,其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严格要求,以及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附加监管要求(如“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国际影响)。 然而,本书也辩证地指出,尽管监管力度空前加强,全球金融监管体系仍呈现出碎片化和“监管竞赛”的特征。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和监管偏好,对同一类金融活动实施不同标准的现象,构成了新的监管套利空间。此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和金融科技(FinTech)的快速发展,使得“影子银行”的边界日益模糊,对传统的审慎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部分:地缘政治与金融的交汇 进入新十年,金融不再仅仅是经济活动,它日益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前沿阵地。本部分探讨了以下关键趋势: 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尝试:分析了美元霸权在面对多极化世界格局时的张力。探讨了非美货币(如欧元、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储备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去美元化讨论背后的驱动力。 金融制裁作为政策工具:深入研究了跨境支付系统(如SWIFT)被用作经济制裁工具的效力与反噬效应。讨论了国家层面如何通过资本管制和数据安全审查来保护本国金融主权,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金融治理的“去风险化”与“脱钩”讨论。 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角力:描绘了私人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理念与主权国家对货币控制权的争夺。分析了各国央行推进CBDC的战略考量,特别是其在提升支付效率、维护金融稳定以及应对私人数字货币挑战方面的潜力与风险。 第五部分:未来图景:韧性、可持续性与不确定性 本书结尾部分着眼于未来。探讨了全球金融体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和转型风险,即“绿色金融”的兴起及其对传统资产定价模式的冲击。同时,审视了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重构对跨境投融资活动的影响。 《全球金融脉动》旨在提供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帮助读者超越孤立的案例研究,理解全球金融体系如何在创新、危机、监管和地缘政治的复杂互动中,不断地自我修正、演化,并在韧性与结构性不确定性之间艰难前行。它揭示了一个事实:全球金融不再是简单的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行,而是一场由国家行为者、跨国机构、技术创新和历史经验共同塑造的宏大博弈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大国大金融”这几个字,就带着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中国经济体量与日俱增的宏伟画卷。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变迁充满好奇,总觉得这背后隐藏着无数令人着迷的故事和深远的意义。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宏大的叙事空间,从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略显稚嫩、充满探索的金融市场,一步步见证它如何成长为如今影响全球的重要力量。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每一次重要的政策调整,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所经历的每一次阵痛与蜕变。特别是那些关于国有银行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描述,都让我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韧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旁征博引,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鞭辟入里,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乏微观的细节,让我读来既感到知识的充盈,又对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更多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像是一部解读中国经济崛起密码的钥匙,让我对“中国奇迹”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是它如同一个精密的显微镜,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四十年历程,从微观的政策细节到宏观的战略演进,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时期金融机构和市场形态的细致描绘。例如,在谈到早期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时,作者通过翔实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当时改革的紧迫性和难度。而当视角转向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时,书中又生动地描绘了股票、债券市场的建立和成长,以及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我耳目一新的是,书中并没有将改革简单地视为一个线性过程,而是巧妙地展现了其间的反复、试错以及最终的突破。尤其是在探讨金融开放和国际化方面,书中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分析,以及中国金融机构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叙述,都让我对中国金融力量的崛起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教科书,更是一次对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的深刻解读。

评分

作为一个对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的书籍。这本《大国大金融》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以一种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勾勒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宏大图景。书中不仅仅是对政策的堆砌,更是对每一次改革背后逻辑、得失以及深远影响的深度挖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述不同阶段改革时所展现出的历史纵深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到加入WTO后的深度融入,再到如今的“双循环”格局,每一个时期的金融改革都紧密地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呼应,充满了战略性和前瞻性。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动,比如在讨论银行体系的改革时,作者并没有回避其中的争议和困难,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各种观点和实践,让我对改革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演进有了全新的理解,也更加理解了金融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评分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提供了一次系统性的回顾和反思。书中对于每一项重大改革的背景、动机、实施过程以及效果的阐述,都显得格外详实且有说服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改革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提炼,这使得书中内容不仅仅是理论的搬运,更是对中国实际国情下金融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例如,在探讨金融监管体系的演进时,书中详细梳理了不同时期监管机构的设立、职能调整,以及它们在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此外,书中对于金融科技的崛起及其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颠覆性影响的论述,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金融业的创新活力。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过去的改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激发了我对未来金融发展趋势的深入思考。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经济的崛起感到震撼,尤其是作为经济命脉的金融领域,其发展速度和影响力更是引人注目。这本书带我深入了解了过去四十年中国金融体制是如何一步步改革、发展,直至今日的规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一系列关键节点事件的深入剖析,展现了改革过程中的挑战、权衡与创新。比如,在探讨国有银行改革时,作者详细描述了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包括不良贷款、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各种尝试,从剥离不良资产到引入战略投资者,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能感受到决策者们在复杂环境中做出的艰难抉择。此外,书中对于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的叙述,从早期试点到如今的全面注册制,也让我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和监管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个详实的中国金融改革历史画卷,更让我领略到了中国经济发展背后那股强大的驱动力和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