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现象论丛一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
:19.00元
作者:启功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101045022
字数:177000
页码:2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目录
前 言
一、“葛郎瑪”是否分析漢語語言規律可用的法則
二、没學過“葛郎瑪”的人是怎麽讀懂文言文的
三、我對漢語規律試行探討的經過
四、“散體”文外的各種文學體裁中,特别是律詩、駢文的句調究竟 有多少,其旋律能否探出
五、小結
古代詩歌、駢文的語法問題
一、漢語“語法”是甚麽
二、漢語中的一些現象和特點
三、詩句、駢文句中的修辭問題
四、聲調、聲律是哪襄來的
五、小結
有關文言文中的一些現象、困難和設想
一、探討的動機
二、字、詞的界限
三、虚字和實字
四、詞與詞的關係
五、頓挫和倒裝問題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学术丛书的阅读体验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会遇到那些佶屈聱牙、只为同行服务的文字。然而,这套书的行文风格在保持高度专业性的前提下,展现出一种令人赞叹的克制与清晰。作者们似乎深谙如何与非本专业但对该领域有兴趣的读者进行有效沟通。他们的论证结构层次分明,每一个段落的首句往往就能精准概括该段的核心观点,使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可以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而不用在冗余的铺陈中迷失方向。读起来不累,但思想却在持续地被挑战和激发。这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建筑师,用最坚固的材料,搭建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知识殿堂,让人在其中漫步,感到安全而又充满探索的欲望。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研读其中几篇关于语言演变历史的长文,感觉作者们的功力深厚得令人咋舌。他们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构建了一张细密而富有逻辑的网,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语言碎片,以一种极具说服力的方式重新组织起来。我特别留意了其中一篇关于中古汉语声调演变的论述,其引证的文献之广,分析方法的精微,远超我以往接触到的任何同类研究。作者似乎对每一个音变节点都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和交叉验证,结论的得出过程清晰、严谨,完全经得起推敲。对于一个对语言学抱有热情,但又常常被过于晦涩的理论劝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完美的平衡:它在保证了学术前沿性的同时,还能用一种令人信服的、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复杂的议题,让人感觉每翻一页,自己对汉语的理解就深入了一层,收获感十足。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转换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语言现象,一下子拔高到宏观的历史和社会学高度进行审视。我记得有篇文章探讨了地域方言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功能分化,分析角度新颖到让我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日常说话的习惯和背后的文化意涵。这种“陌生化”的处理手法,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手持放大镜,带领读者一同探索我们脚下这片语言沃土的深层结构。对我这样一个习惯于从应用层面理解语言的人来说,这本书成功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看到了语言背后那些深刻的社会张力、权力关系以及文化认同的构建过程。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的发音,每一次的用词选择,都携带着沉甸甸的历史信息。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从拿到手的第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厚重感。纸张的质地选得极好,泛着淡淡的米黄色,摸上去有种沉静而温暖的触感,这在当今快餐式的阅读风潮中,实在难得。尤其是封面设计,那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学处理,让人在快速浏览书架时,目光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比如字体选择的细微调整,以及排版时留白的艺术,都体现了编辑团队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学术书籍应有格调的坚守。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份对阅读体验的认真承诺。光是把它们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就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沉静的书卷气,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坐下来,翻开其中一册,沉浸其中。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作为一套学术专著的定位,它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国文化深层思维模式的窗口。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语言学的知识,更是一种整体的、系统性的思维训练。例如,书中对词义流变过程中文化心理因素的考量,促使我开始反思我们的集体记忆是如何通过语言被固化和传播的。这种跨学科的视野,将语言现象置于哲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考察,使得结论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对我而言,每次阅读都像是一次深入的内省,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规范”和“变化”的理解。它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分析工具,让我能以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当下的一切语言现象,无疑是对提升个人思维质量最有价值的投入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