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二手] 服务经济学(经济科学译库)

[正版二手] 服务经济学(经济科学译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典简·欧文·詹森 著
图书标签:
  • 服务经济学
  • 经济学
  • 二手书
  • 正版
  • 译库
  • 经济科学
  • 服务业
  • 管理学
  • 教材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独峰书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58860
商品编码:286709636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B)友情提示: 本店出售二手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选购!一般当日下午三点前下单,当日即可发货(如遇法定假日,发货时间顺延至假期后的个工作日),有特别着急的客户请您提前联系我们协商发货。此订单从北京发货,一般同城次日达,外阜2-4日达。 关于二手图书的品相问题:本店一般默认八成新的二手图书才会出库发货,如有个别书达不到标准,我们会在发货前与您联系。如图书标明含有光盘及学习卡之类的附件,请您下单之前联系客服询问是否完整(二手图书品相每个人的标准有差异,所以请追求完美的客户谨慎下单)。如需帮助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上班后统一回复,并根据您的下单时间安排发货。

基本信息

书名:服务经济学(经济科学译库)

定价:42.00元

作者:(瑞典)简·欧文·詹森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3001588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经济科学译库:服务经济学》则以服务这一无形产品的特殊性作为经济分析的起点,为读者奉上关于现实经济研究的新视野。《经济科学译库:服务经济学》首先描述了服务业当前的结构、发展历程和微观基础。与“服务经济”的号角相反,在不变价来衡量的真实总消费中,服务消费的份额并没有增加,而是长期维持在50%左右。城市化进程导致经济活动在空间进行重置,这一经济结构变迁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不仅抵消了鲍莫尔成本病所说的服务和产品之间不断扩大的劳动生产率差距,而且解释了一个世纪以来服务业就业份额从20%上涨到70%,仍能维持总体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经济科学译库:服务经济学》提出应努力实现真正的服务经济,提高真实总消费中的服务业份额。这要求资源配置政策要切实考虑产品和服务在成本和需求方面的根本差异。本书对微观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经济史等方面的研究者和教师,对中央和地方官员以及关注社会未来的人士都有参考价值。

目录


部分 导论
第1章 研究目标、基本范畴和当前服务消费的结构
1.1 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
1.2 基本范畴
1.3 聚焦消费

第2章 服务业就业扩张的三阶段
2.1 阶段:工业化,服务业处于从属地位
2.2 第二阶段:公共部门的扩张
2.3 第三阶段:公共消费停滞和产品供应链第三阶段的扩张
2.4 信息技术革命在就业统计上的烙印
2.5 从消费产品转向消费服务
附录 被界定为信息工作的职业[参照Martin(1999)]

第3章 服务的核心特征
3.1 服务的无形性
3.2 鲍莫尔成本病与城市化
3.3 私人公益产品和纯公品都是服务

第二部分 微观基础
第4章 把空间因素引入成本理论
4.1 长期生产成本曲线的一般形状
4.2 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4.3 货物运输革命与制造业

第5章 服务的生产成本
5.1 两种情形
5.2 排队论的应用
5.3 特殊情形:区位专用服务
5.4 零售业

第6章 服务的分销成本
6.1 消除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空间分离
6.2 运输成本与距离
6.3 公共交通的一般成本:高度依赖于客流量
6.4 单位服务的分销成本

第7章 基本权衡和供应体系成本函数
7.1 为权衡模型设定生产成本函数
7.2 推导供应体系长期成本函数
7.3 不同单位价值的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密度经济
7.4 需求密度经济:一个描述性例子

第8章 强调用户成本的优服务价格
8.1 基本的优化条件: GC=MC
8.2 公共汽车优票价
8.3 扩展及一般化
8.4 区位专用性服务的优定价
附录 出租车服务的优定价

第9章 选址模式和竞争
9.1 优市场区域
9.2 空间垄断竞争的市场区域
9.3 工厂分散和集聚
9.4 私人服务部门的市场形式
9.5 自然垄断和完全无供应
9.6 小结

第三部分 服务经济的推动力和阻力
第10章 用生产率的不平衡发展模型解释过去
10.1 两种主要动力
10.2 图解生产率的不平衡发展模型
10.3 服务的质量和生产率
10.4 不平衡发展模型中遗漏的一个要素

第11章 城市化和服务市场的形成
11.1 因果关系
11.2 小结

第12章 交通运输机动化、市场区域扩大和城市扩张
12.1 交通运输史
12.2 私人汽车普及前的城市服务供应
12.3 私人汽车重大成就之后的城市服务供应
12.4 城市扩张

第13章 趋向自我服务经济
13.1 自我服务经济的兴起
13.2 时间配置
13.3 “消费膨胀”
13.4 第三部分主旨小结:第四部分政策分析的起点

第四部分 面向服务的公共政策
第14章 改善城市便利设施的政策
14.1 问题和目的
14.2 理论挑战
14.3 中心城区是否能成为主要服务的中心?——-这完全依赖于公共交通状况
14.4 保留传统的城郊居民聚集区?
14.5 边缘新城:扩张中的市区
14.6 相关联的气候政策

第15章 现代福利国家的首要问题
15.1 问题和目的
15.2 有启发意义的比较
15.3 展望

第16章 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能取代配置政策
16.1 事后聪明总比先见之明容易
16.2 “如果我们的真正目标的让人们更加幸福,将会有什么不同呢?”
16.3 将经济增长作为促进HEC增长的途径——-这行得通吗?
16.4 配置政策:概要

第17章 再论公益产品
17.1 历史和意识形态背景
17.2 和平等的权利及义务
17.3 公益产品概念的详尽说明
17.4 为配置政策准备的分类法

第18章 配置效率1:预算内的资源配置改革
18.1 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方法
18.2 自下而上的资源配置方法
18.3 实践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18.4 公品的收益测度问题
18.5 纯公益产品的服务质量选择
18.6 收益测度问题的小结
附录 总支付意愿与“影子收入”

第19章 配置效率2:边际成本定价和差别商品税
19.1 优定价
19.2 商品税:知识准备
19.3 实物产品和服务消费的差别商品税
19.4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变革
附录 税收额外负担对成本-收益分析和定价政策的启示

第20章 公共服务供给的X效率
20.1 国际背景和历史背景
20.2 审视市场化导向
20.3 税收融资服务供给的地区分权:赞成和反对

第21章 政策建议提要
21.1 “服务经济”还没来临
21.2 主要困境
21.3 被误导的增长政策
21.4 让纳税人自己选择
参考文献
术语表

作者介绍


  简·欧文·詹森,是瑞典林克平大学经济管理学系交通运输经济学教授。交通运输经济学是他的研究领域,自1969年以来,他以英语和瑞典语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出版著作6部。服务经济学是他的第二研究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他对服务经济的关注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十多年开始倾注更多精力,本书就是一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序言



《创新与增长:全球经济新范式研究》 导言:迈向服务驱动的未来 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经济转型期,全球经济的重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传统的商品生产和物质积累转向以服务、知识和体验为核心的驱动力。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简单调整,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范式革命,它重塑了价值创造的模式、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以及国际贸易的格局。本书《创新与增长:全球经济新范式研究》旨在深入剖析这一宏大叙事背后的复杂机制、关键驱动力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与微观企业战略的深远影响。我们试图超越对“服务业占比提高”这一表面现象的描述,转而探究服务经济如何通过创新扩散、技术赋能和人力资本积累,成为推动下一轮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 第一部分:服务经济的理论基石与演进脉络 第一章: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范式转换 本章首先梳理了经济学史上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经典理论,从古典经济学对农业的重视,到工业革命时期对制造业的聚焦,直至战后对第三产业的初步认识。我们强调,现代服务经济的崛起并非简单的部门转移,而是经济复杂性的内生演化结果。新技术(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ICT)降低了服务的可复制成本和传输成本,使得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研发、咨询)成为价值链中的主导环节。本章引入了“服务化”(Servitization)的概念,讨论了传统制造业如何通过嵌入高价值服务(如维护、设计、定制化解决方案)来重塑其核心竞争力,模糊了“产品”与“服务”的界限。 第二章:服务价值创造的新逻辑 在工业经济中,价值主要通过物质投入和规模化生产来实现;而在服务经济中,价值的创造高度依赖于互动、关系和协同。本章聚焦于服务经济的核心特征:不可分割性、易逝性和异质性。我们运用行为经济学和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客户在服务生产过程中的共同创造(Co-creation)作用。特别地,我们探讨了“体验经济”如何将服务从一种功能性交付转变为一种情感性、个性化的消费体验,从而显著提升了边际价值。服务价值的评估不再仅依赖于投入要素,更取决于感知到的质量、信任度和关系粘性。 第三部分:技术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第三章:信息技术对服务效率的革命性影响 信息技术是推动当代服务经济繁荣的关键催化剂。本章深入分析了数字技术如何解决了传统服务业长期存在的效率瓶难点。例如,平台经济的兴起(如共享出行、在线教育)通过算法匹配和网络效应,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市场透明度。我们详细考察了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在金融风控、医疗诊断、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它们使得高度定制化、大规模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突破了传统服务难以标准化的限制。 第四章: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 随着数字化的深入,数据正迅速取代传统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服务经济中最具战略意义的生产要素。本章讨论了数据流动的经济学意义、数据所有权和隐私保护的权衡。我们分析了数据驱动型企业如何通过持续的数据反馈循环(Data Feedback Loop)来实现持续的产品和服务迭代,从而形成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数据护城河)。同时,本章也审视了数据孤岛、数据垄断以及数据安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影响与政策挑战 第五章:服务经济时代的就业结构与人力资本升级 服务经济的扩张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创造了大量需要认知技能、情感智能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型岗位;另一方面,自动化技术正在快速取代重复性、规则明确的服务流程岗位,加剧了技能错配。本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服务业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强调了终身学习体系和职业再培训体系在维持社会稳定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核心作用。人力资本不再是投入要素,而是内生的、自我强化的增长动力。 第六章:全球服务贸易与价值链重构 在全球化受阻的背景下,服务贸易正成为国际经济增长的新前沿。本章区分了传统(跨境交付)和新型(自然人流动、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模式。我们研究了全球外包和离岸服务的动态,特别是专业服务(如IT外包、法律咨询)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即时化”交付,从而深刻改变了国家间的比较优势。本章探讨了各国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中面临的挑战,如监管趋同性、数据跨境流动壁垒以及数字主权等议题。 第七章:监管、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的平衡 服务经济的快速创新性(尤其在金融科技和共享经济领域)对现有监管框架提出了严峻挑战。本章分析了“监管滞后”的风险,包括市场失灵、系统性风险累积和新兴垄断的出现。我们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性监管”(Adaptive Regulation)框架,即鼓励创新沙盒,同时确保消费者保护和社会公平。最终,本章论证了只有通过审慎的政策干预,确保技术创新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服务经济才能真正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而非加剧“K型复苏”的社会分化。 结论:未来的服务生态系统 本书总结认为,服务经济不仅是经济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更是人类社会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和更有效资源配置的体现。未来的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于跨部门、跨技术的服务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以及对人类独特能力——创造力、同理心和复杂决策力的深度挖掘与投资。理解并驾驭服务经济的逻辑,是各国制定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经济战略的关键所在。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它的“系统性”。现在市面上关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畅销书很多,但它们往往只关注现象和操作层面,缺乏对现象背后的宏观经济基础的深挖。而这本《服务经济学》恰恰弥补了这一块的空白。它仿佛提供了一个高倍显微镜,让我们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商业案例,看到其核心的经济学原理是如何运作的。比如,在谈到新兴服务业态的就业吸纳能力时,它没有简单地赞美,而是审慎地分析了这些新增就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收入结构以及其可持续性。这种审慎和批判性的视角,在如今一片唱好的氛围中显得尤为可贵。它提醒读者,经济活动的变化不仅仅是技术迭代的结果,更是深层次的要素禀赋和制度安排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于想要从事政策研究或者进行长期战略规划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帮助你在看待短期波动时,保持住长期的历史视野和经济学的理性光辉。

评分

老实讲,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的这本“译库”系列的书,因为过去接触过一些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的经济学著作,心里总有点打鼓。但这次的体验可以说是惊喜连连。首先是语言的流畅性,译者显然对专业术语的把握非常精准,而且在处理一些较长的、带有从句的句子时,没有生硬地进行直译,而是进行了非常地道的意译,使得阅读过程几乎没有卡顿感。这对于理解那些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至关重要。我记得有几章专门讨论了服务生产过程中的“同时性”和“异质性”对效率的影响,如果翻译得不够精准,这些概念很容易混淆。但这本书处理得极其到位,一些关键术语的首次出现,还附带了简短的解释性说明,这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简直是救星。再者,书中引用的案例和数据尽管是国外的,但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这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理论与我们本土市场的发展进行有效对接和思考。总体而言,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完全配得上其“经典”的定位。

评分

这本《服务经济学》的译本,坦白说,从装帧到译文质量,都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我手里这本是精装版,纸张的手感很不错,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体现出一种学术书籍应有的厚重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对于经济学理论的演进一直抱有浓厚兴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清晰,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服务业的统计数据和案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服务经济之所以成为现代经济核心驱动力的底层逻辑。比如,它对“体验经济”和“关系价值”的探讨,真是让人茅塞顿开。以前总觉得服务就是一种附加值,但读完之后才明白,在很多现代商业模式中,服务本身已经成为了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甚至是唯一的壁垒。作者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很少出现为了迎合当下热点而进行的空泛之谈,而是脚踏实地地从比较优势、信息不对称等经典经济学原理出发,构建起一套解释服务业复杂性的分析框架。对于希望系统了解服务经济理论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非常扎实的参考资料,值得反复阅读和揣摩其中的精妙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期待从中获得什么。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快速了解服务业现状的通俗读物,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有些吃力。它更像是一份严谨的学术教材或者深度研究报告。我个人对产业结构变迁很感兴趣,所以重点关注了其中关于部门间劳动要素转移和社会生产率差异的那部分内容。作者在这里展现了深厚的功底,他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层面,而是通过建立跨行业的投入产出模型,量化了服务业发展对整体经济效率的影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质量”这一服务核心要素的经济学定义。在制造业中,质量是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来控制的,但在服务业中,质量往往是与消费者互动的瞬间决定的,这种“即时性”和“不可分割性”是如何被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的,书中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推演。虽然中间有些数学公式需要我放慢速度去消化,但一旦理解了其背后的逻辑,对整个服务经济的认知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感觉像是打通了某条知识的任督二脉。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二手”属性让我对它的购买决策产生过犹豫,担心品相和内容完整性。但实际收到后,惊喜地发现保存得相当完好,几乎没有什么折痕或批注,让我可以完全沉浸在作者构建的世界里。这本书的章节安排上体现了非常好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开篇是概念的界定和历史回顾,打好基础;中间部分深入到具体理论模型,比如服务定价、供需失衡的微观分析;收尾部分则拓展到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贸易和监管问题。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时,超越了传统的贸易视角,引入了资本流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更宏大的叙事框架。这使得即便是探讨一些看似具体的议题,也能感受到作者试图将其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大背景下去考量的匠心。对于那些希望建立一个完整、无缝的服务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高质量的、历经时间检验的知识载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