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同年1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作者说:“在写这封信时,我和平时写信给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便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在这封信里我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免俗’。假若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历80年的时间淘洗,本书愈发显出字字珠玑的名作本色。 朱光潜 著 朱光潜:有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笔名孟实、盟石。历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 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读了几章下来,我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的跳脱和灵动,完全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枯燥的说教式文章。他似乎总能在看似不相关的两个点之间,搭建起一座座精妙的桥梁,让人在恍然大悟中领会到更深层的含义。文风时而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娓娓道来,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洞察力;时而又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少年,用最纯粹的视角去解构复杂的世界。这种游刃有余的语言驾驭能力,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议题变得清晰可见,甚至带着一种朗朗上口的节奏感。特别是他处理一些抽象概念时的比喻,简直是信手拈来,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让人读完后忍不住要停下来回味再三,琢磨那字里行间隐藏的深意。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高,但其思想的深度却能让人反复咀嚼,是那种可以陪伴自己度过漫长岁月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古朴中带着一丝现代气息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的时候,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都让人感到非常舒服,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心思的精品。内页的排版也做得很有章法,文字和留白之间的呼吸感把握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拥挤或者枯燥。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仅仅是翻阅的过程,就已经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那些细小的花边、章节的过渡页,都像是精心布置的场景,引导着读者的思绪慢慢深入。可以说,光是它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拿出来欣赏一下。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对于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绝对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有意思,它不像一本按部就班的教科书,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探险旅程。每一章的过渡都衔接得非常自然,仿佛作者在牵着读者的手,从一个风景迥异的领域平稳地过渡到下一个。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之间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或者轶闻,它们虽然篇幅不长,但往往是点睛之笔,用具象的案例瞬间点亮了前文抽象的理论,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故事性和人情味。这种叙事策略有效地避免了纯理论论述带来的枯燥感,让读者在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对于那些希望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同时又害怕被繁复文字淹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平衡了知识的密度和阅读的愉悦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我既有审美观的颠覆和重塑。我原以为自己对“美”的理解已经足够宽泛,但作者总能不断地抛出新的视角,挑战我固有的认知边界。比如,他探讨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的、甚至认为是“不完美”的事物中蕴含的独特价值,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环境和体验。他的论述逻辑极其严密,每一个论点都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但又绝不卖弄学问,而是用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来佐证,读起来非常痛快淋漓。我发现自己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对话”,时而赞同,时而产生辩驳的冲动,这种积极的互动体验是阅读其他书籍时很少能感受到的。它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真正地激发了我的思考欲和探索欲,让我对“美”的感知力变得更加敏锐和细腻。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那可能就是“通透”。作者似乎拥有穿透事物表象、直达本质的能力,他剖析问题的角度非常独特且深刻,总能一语道破关键所在。很多我过去一直感到模糊不清的概念,经过他的阐述后,突然间变得清晰透明,如同拨开云雾见天日一般。这种“通透感”不仅体现在他对主题的理解上,也体现在他对读者的尊重上,他从不居高临下地教导,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邀请我们一同进行思考和探索。每次读完一个段落,我都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心胸似乎也随之开阔了许多。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主题的书,更像是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我对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温柔的接纳。这是一次非常高质量的精神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