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智能生态圈
定价:49.00元
作者:叶荣祖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58198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的不做 “帝国”只做“生态圈”战略、海尔的“智慧家居生态圈”、万达的“一站式”智能消费生态圈、海航的“智慧旅游”生态圈……智能生态时代已然到来。
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智能生态圈将是未来的一种主流商业模式,也是企业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内容提要
本书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展示了智能商业模式下形成的几大智能生态圈,通过十二个章节对智能市场中出现的智能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将整个市场分为食品生态圈、穿戴生态圈、消费生态圈、娱乐生态圈等几大“智能生态圈”模块,全面而又建设性地从宏观、微观、具体案例及问题与方法等多重角度,对智能商业模式做了一次系统地分析和探索,展现出智能生态圈的作用,并为读者提供了很多方法和技巧。
目录
目 录
章 生存的新方法 / 001
——智能生态圈的定义和功能 / 001
把“绿色智慧”变成生产力 / 002
满足用户“强需求” / 005
进入“客制化”产品时代 / 008
组织的重构与进化 / 011
第二章 来自品牌与产品的实力 / 015
——“帝国型”智能生态圈 / 015
小米的“帝国”模式 / 017
重新定义“跑马圈地” / 020
关联方只有自己 / 024
收益独享,风险独担 / 028
第三章 持续发展与的战略 / 033
——“共和型”智能生态圈 / 033
与他人“适配” / 035
拒绝排他性 / 040
“共和”的本质是共赢 / 042
选择性越大,盈利越多 / 046
第四章 从0到“宅” / 049
——家居生态圈定位 / 049
家居企业电商化 / 051
从改变消费观入手 / 055
基于O2O,O2O / 061
第五章 流动着的财富 / 069
——空气生态圈定位 / 069
既要健康空气,又要智能方案 / 071
精准把握用户需求 / 073
“软件 硬件”组成空气生态圈 / 076
第六章 舌尖上的智慧 / 083
——食品生态圈定位 / 083
以智能厨房整合美食与科技 / 085
冰箱里的购物清单 / 090
烤箱里的菜谱 / 093
第七章 主打运动和健身 / 103
——穿戴生态圈定位 / 103
加强可穿戴产品的信息功能 / 105
手环就是生命探测器 / 109
用眼睛去拨打电话 / 112
第八章 不可忽略的全民参与 / 119
——娱乐生态圈定位 / 119
“泛娱乐”趋势 / 121
让粉丝成为创造娱乐的一部分 / 125
分享社交化传播 / 127
第九章 与消费者亲密接触 / 135
——消费生态圈定位 / 135
真正与消费者亲密接触 / 137
健康的分期消费生态圈 / 141
线下活动,线上拉动 / 144
第十章 布局全方位自由行 / 153
——旅游生态圈定位 / 153
旅游进入创新体验时代 / 155
形成良性的协同效应 / 159
实施平台战略 / 162
第十一章 找到自己的空位 / 169
——“合”是基础 / 169
求合作与被合作 / 171
协同平台决定竞争力 / 175
开放、共享、共赢 / 180
秉承万物互联的愿景 / 183
第十二章 发现游戏规则 / 189
——数据是第四生产力 / 189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观 / 191
条数据已过时,块数据是时尚 / 194
块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消化 / 202
进入数据交易时代 / 207
参考文献 / 211
作者介绍
叶荣祖
◆中国跨界众筹人
◆免费商业模式之父
◆董事壹号合伙人俱乐部创始人
◆长白山天池矿泉水创始人
◆《重构商业》系统
◆《众筹重构商业》一书作者
◆投融资股权设计顾问
◆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发起人
◆免费、颠覆、跨界商业模式设计专家
文摘
序言
天哪,最近手头这本关于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以极其生动且充满个人色彩的笔触,将宏大的全球性议题拆解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决策。我以前总觉得那些数据和报告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完全不是那种套路。它更多地像是一场深入的对话,作者仿佛就是坐在你对面,用他多年在一线考察的亲身经历来佐证观点。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讲了海洋塑料污染对深海生物链的连锁反应,那种画面感和紧迫感,读起来让人脊背发凉。最绝妙的是,它并没有一味地贩卖焦虑,反而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小到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解决方案,从家庭能源使用的小窍门到社区层面的倡议,读完后会让人立刻想要起身做点什么。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新闻报道的冲击力以及散文的文学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可持续”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需要我们用心去实践的生活哲学。
评分最近读到这本关于全球供应链的韧性与重构的著作,简直是为我过去两年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黑天鹅”事件找到了理论解释。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般的商业评论,它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历史学、地缘政治学和运筹学原理的复杂系统分析报告。作者没有停留在“芯片短缺”或“港口拥堵”的表层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二战后建立的“效率至上”的全球化体系在面对突发冲击时的固有脆弱性。书中的案例分析环节极其精彩,特别是对比了日本、德国和东南亚三国在不同冲击下供应链的应变速度和恢复能力,提供了大量的对比数据和决策树模型。我特别喜欢作者提出的“冗余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它颠覆了过去几十年企业界对“精益化管理”的狂热崇拜。对于任何身处制造业、物流业或国际贸易领域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革命性的,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安全”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点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书能让你对人类心智的运作机制产生一种既敬畏又略带不安的感觉,那一定是这本了。这本书的风格非常晦涩,它不像一本通俗读物,更像是一本高度浓缩的神经科学与哲学思辨的结晶。作者似乎在挑战我们对“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传统认知,他引用了大量前沿的认知实验结果,并用极具挑战性的语言来阐述大脑如何通过复杂的、往往是无意识的反馈回路来构建我们所感知的“现实”。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不断地被自己的思维盲区撞击。书中对“叙事自我”的剖析尤其令人着迷,它揭示了我们日常交流中,有多少成分其实是事后合理化而非即时反应。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中深意,但对于那些渴望探究“我是谁”这一终极问题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思想矿藏是极其丰富的,绝对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啃读。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的一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书籍中,它带来的触动是极其温暖和充满希望的。这本书完全避开了那些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濒临消逝的文化片段——比如某地失传的传统织布技艺、某支游牧民族的口述史诗,以及一些地方戏曲的独特腔调。作者以人类学家的细致入微,记录了技术(如高精度3D扫描、VR/AR技术、区块链存证)是如何被巧妙地“驯服”,用来服务于那些最脆弱的人类记忆。书中展示了几个通过众筹和社区共建方式建立的数字档案库的成功案例,它们不仅完整地保存了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体验,让年轻一代重新爱上了祖辈的文化。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抒情,充满了对匠人精神的由衷敬意,它让我明白,数字化不是为了替代实体,而是为那些注定会消逝的美丽,构建一个永不腐朽的数字庇护所。
评分我对这本书中对未来城市规划与智能化基础设施的探讨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而是以一个虚拟的“未来公民”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到二十年后高度互联的智慧城市中去体验生活。这种沉浸式的体验非常成功,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动驾驶网络如何重塑通勤时间,AI驱动的能源网格如何实现零浪费排放,以及城市公共服务如何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书中的技术预测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工程学和经济学模型之上,这一点从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中可以窥见一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尖锐地指出了数据隐私和数字鸿沟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整本书的基调是审慎的乐观主义,它既赞美了科技的力量,也警示了我们必须在设计未来时,将“人”的需求放在核心位置,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的最大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