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

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润 编
图书标签:
  • 管理学
  • 商业
  • 职场
  • 效率
  • 自我提升
  • 知识管理
  • 领导力
  • 精读
  • 5分钟系列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85397
商品编码:28843789940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
  • 作者:刘润
  • 定价:49.8
  • 出版社:中信
  • ISBN号:978750868539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4-01
  • 印刷时间:2018-04-18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包装:平装
  • 页数:307
  • 字数:186千字

内容提要

在商业社会中发展,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掌握商业理论与管理方法。聚焦于复杂程度堪比宇宙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抵管理的本质。
     如何激发善意?工资是否应该透明?怎样才能做到知人善用?如何防止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大企业病”有得治吗? 侧重于管理领域,涵盖管理的本质、系统与团队设计、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13个重要方面。从期望理论、分权机制、套娃现象,到手表定律、拜伦法则、破窗效应……导入场景、援引案例、剖析心理,为你提供切实有效的65个实战管理**。

作者简介

刘润: 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拥有23万+用户的私人商学院——“得到”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海尔、百度、恒基、中远等众多大企业的战略顾问。 工作、公益之外,爱好旅行,徒步戈壁,环骑青海湖,到达珠峰大本营,登上南极大陆,抵达北极点,探访进化岛,登顶非洲乞力马扎罗。
   著有《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从微软到北极点》《互联网+》《互联网+战略篇: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趋势红利》。

目录

第一篇
第一章 管理的本质
1.尽力来自本分,尽心来自善意——激发善意 \\ 004
2.分钱、花钱和赚钱——设计系统 \\ 008
3.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知人善用 \\ 012
4.发而不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反求诸己 \\ 016
5.梦想归梦想,绩效归绩效——面向业绩 \\ 021

第二章 管理就是激励
1.激励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026
2.从“应得的”到“太好了”——双因素理论 \\ 031
3.“跳一跳,够得着”的奖励,才是激励——期望理论 \\ 036
4.左手激励,右手压力——X-Y理论 \\ 040
5.工资是否应该透明——公平理论 \\ 044

第三章 系统与团队设计
1.老板做员工的事,员工讨论**大事——责权利心法 \\ 050
2.考核结果,还是考核行为——分权机制 \\ 055
3.羽毛球双打、足球队、交响乐队,还是军队——组织模式 \\ 059
4.内部市场化的组织模式——阿米巴模式 \\ 063
5.一个员工,不能有两个老板——手表定律 \\ 067


第二篇
第四章 知人善用:选人
1.找人,是天底下*难的事情——变招为抢 \\ 074
2.武大郎开店,一个比一个矮——套娃现象 \\ 078
3.鱼头美女身,美女头鱼身,你选哪一个——态度决定一切 \\ 082
4.面试的巨人,行动的矮人——拒*“面霸” \\ 087
5.说回去等消息的,后来给消息了吗——面试公关 \\ 091

第五章 知人善用:育人
1.谁跟我谈战略,我开除谁——蘑菇定律 \\ 098
2.有人敢欺负你,就报我的名字——师徒制 \\ 102
3.他是钉子你用锤子,他是螺丝你用改锥——情境管理 \\ 106
4.用危机和竞争激活团队——鲶鱼效应 \\ 111
5.让员工的脚步,跟上你的思路——贝尼斯定理 \\ 115

第六章 知人善用:用人
1.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不值得定律 \\ 122
2.懒,是因为勤奋到没时间——懒蚂蚁效应 \\ 127
3.把自己的权力关进笼子里——热炉法则 \\ 131
4.你那不叫授权,叫授责——拜伦法则 \\ 135
5.扔掉心中的错误放大镜——波特定律 \\ 140

第七章 知人善用:留人
1.没解雇过员工,不是好管理者——员工流失率 \\ 146
2.你的公司有“户口制度”吗——职业生涯 \\ 151
3.给你的组织装一个净水器——酒与污水定律 \\ 155
4.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离职面试 \\ 159
5.你的公司有“前员工俱乐部”吗——前员工俱乐部 \\ 163


第三篇
第八章 反求诸己:从员工到经理
1.人生中的**个管理问题——古狄逊定理 \\ 170
2.权力不是领导给的,权力是员工给的——权力接受论\\ 174
3.不会把目标翻译成任务,要你何用——任务分解\\ 178
4.打妖怪你去,背黑锅我来——推功揽过 \\ 182
5.亲密,但是不能无间——刺猬法则 \\ 186

第九章 反求诸己:从经理到总监
1.你的部门有必要存在吗——独立的损益表 \\ 192
2.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定律 \\ 196
3.如何防止: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抓大放小管细 \\ 200
4.坐进你的管理驾驶舱——关键绩效指标 \\ 204
5.不但要锁死目标,*要锁对目标——目标管理 \\ 208

第十章 反求诸己:从总监到CEO
1.用一个人的梦想,点燃一群人的理想——愿景、使命、价值观 \\ 214
2.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战略思考 \\ 218
3.组织,就是信息流动的方式——组织 \\ 223
4.如何做出好的决策——决策理论 \\ 230
5.这不是一个坏问题,但我没有一个好答案——平衡艺术 \\ 234


第四篇
第十一章 管理须面向业绩
1.优质、快速或廉价,只能选两样——项目三角形 \\ 242
2.变态的质量,源自变态的过程管理——六西格玛 \\ 246
3.能用数字讲故事的三张报表——财务报表 \\ 250
4.悲剧里挖出来的学问——风险管理 \\ 254
5.你敢管理你的老板吗——向上管理 \\ 259

第十二章 管理常见病
1.无序邀请无序,混乱引发混乱——破窗效应 \\ 264
2.责任除以二等于零——旁观者效应 \\ 268
3.“大企业病”有得治吗——帕金森定律 \\ 272
4.别把晋升当激励——彼得原理 \\ 276
5.只要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墨菲定律 \\ 280

第十三章 转型期的管理
1.向着悬崖狂奔——企业生命周期 \\ 286
2.别把正确的方法,用在了错误的阶段——管理阶段 \\ 290
3.降一半工资,委以重任,你干吗——三个共同体 \\ 294
4.因为你是微软的,所以减一分——创业管理 \\ 299
5.长生不老,不如养儿防老——永续经营 \\ 303


《高效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实战指南》 【书籍定位】 本书是一本面向现代企业中层管理者、项目负责人及有志于提升领导能力的职场人士打造的实战手册。它摒弃了空泛的理论说教,聚焦于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如何通过优化团队结构、掌握有效沟通技巧、激发团队潜能,最终实现卓越绩效的具体方法论。全书以“以人为本,结果导向”为核心理念,旨在帮助读者系统性地构建起一套适用于任何行业、任何规模团队的实战管理框架。 【核心内容模块】 第一部分:重塑组织基石——高效团队的构建与诊断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高效团队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现。 1. 团队诊断的“雷达系统”: 介绍了一套多维度、可量化的团队健康度评估模型。这不仅包括传统的KPI达成率分析,更侧重于“非显性指标”的捕捉,例如团队士气指数(Team Morale Index, TMI)、信息流通壁垒系数(Information Flow Barrier, IFB)以及冲突解决效率(Conflict Resolution Efficiency, CRE)。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快速识别团队的“沉睡病灶”。 2. 角色定位与权责矩阵的精细化设计: 阐述了在快速变化的项目中,如何运用动态角色分配模型取代僵化的职位描述。详细讲解了RACI(Responsible, Accountable, Consulted, Informed)矩阵的升级版本——DARCI(Decision Maker, Approver, Resource Provider, Contributor, Informed),特别强调在跨部门协作中,如何清晰界定“决策者(D)”与“批准者(A)”之间的微妙界限,避免“责任稀释”现象。 3. 建立团队的“信任契约”: 信任是高效协作的润滑剂。本章提供了建立高强度心理安全感的具体步骤。探讨了如何通过“坦诚的失败复盘文化”(Blameless Post-Mortem)和领导者主动展示脆弱性(Vulnerability Display)来消除猜忌,鼓励成员敢于提出异议和挑战现状。 第二部分:沟通的艺术与冲突的转化 沟通是管理的血管,冲突则是血液流动中的阻力。本部分致力于提供清晰、有力的沟通工具和冲突处理机制。 1. 从“信息传递”到“意义共建”的沟通升级: 介绍基于“意图、事实、感受、请求(I-F-F-R)”的结构化反馈模型。重点分析了在高压、异步沟通(如邮件、即时消息)场景下,如何确保指令的精准传达,并教授“确认性倾听”技巧,确保接收方不仅听到内容,更理解背后的期望。 2. 结构化会议的“效率革命”: 摒弃无效会议,推崇“目的先行,决策导向”的会议哲学。详细拆解了不同类型会议(信息同步会、问题解决会、头脑风暴会)所需的前置准备、主持人引导技巧以及会后行动项的闭环跟进机制。附录提供了一套“15分钟决策会议”模板。 3. 建设性冲突管理:将摩擦转化为动力: 冲突并非总是负面的。本章教授如何区分“建设性冲突”(关于想法和策略)与“破坏性冲突”(关于人身攻击或权力斗争)。提供“调解者视角”的介入流程,引导冲突双方回到共同目标上来,利用差异性思维来优化决策质量。 第三部分:赋能与激励——激发团队的内驱力 本部分关注如何从“管理任务”转向“激发人才”,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造的转变。 1. 授权的艺术:从微观管理到战略放权: 详细阐述了“分层授权模型”(Tiered Delegation Model)。管理者需评估任务复杂度与员工能力成熟度(Competence & Confidence),匹配相应的授权等级(从“告知后执行”到“完全自主决策”)。强调授权的同时,必须同步授权资源和必要的失败缓冲空间。 2. 目标设定的“动态对齐”:OKR的实战落地: 深入解析了如何将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至团队和个人。本书强调OKR(目标与关键成果)并非僵化的指标,而是一个对话和对齐的工具。重点教授如何撰写“有野心但可衡量”的关键成果(KR),以及如何在季度周期内进行有效的进度检视(Check-ins)。 3. 非物质激励:构建深层次的职业满足感: 物质激励是基础,内驱力才是引擎。本章聚焦于“成长感、自主感和归属感”这三大核心内驱力的培养。探讨了如何设计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IDP),如何通过“影子领导者计划”提供高潜力员工的快速通道,以及如何建立基于贡献而非资历的公开认可机制。 第四部分:变革驱动与绩效持续优化 在VUCA时代,管理者必须是变革的催化剂。本部分提供应对变化和持续优化的工具箱。 1. 敏捷思维在非技术领域的应用: 介绍精益(Lean)原则和迭代思维如何应用于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内部流程优化中。强调“小步快跑,快速反馈”的原则,以降低试错成本。 2. 绩效反馈的闭环系统:告别“年终审判”: 提倡从年度评估转向持续的、基于事实的绩效辅导(Coaching)。提供“SBI”(Situation-Behavior-Impact)反馈框架,确保反馈的客观性、即时性和建设性。同时,指导管理者如何处理“低绩效”成员的辅导计划(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PIP)的公正执行。 3. 领导者的自我修炼:反思与韧性(Resilience): 最后一部分回归到领导者自身。探讨了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Energy Management)的区别,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定期的“领导力反思日志”来捕捉自身的思维盲点,培养在压力下的情绪韧性,确保持续、健康的领导力输出。 【本书特色】 工具箱导向: 附带大量可直接复用的表格、模板和Checklist,如“会议效率自测表”、“冲突处理流程图”等。 案例驱动: 所有理论均配有来自不同行业(科技、金融、制造)的真实案例解析,展示管理决策的实际路径和后果。 强调“做”而非“知”: 内容设计旨在让读者在读完后,能立即在下一天的工作中应用至少一项新技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将复杂抽象的管理理念,转化为了一套套高度可操作的工具箱。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团队协作很重要”,但具体怎么做?这本书就给出了具体的“协作地图”。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沟通”,而是深入到如何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如何通过信息透明度来减少误解,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甚至是如何利用非正式的沟通来增强团队凝聚力。我特别欣赏它在“授权”那一章节的论述,它不仅仅讲了授权的好处,更详细地剖析了授权的“度”和“时机”,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来确保授权的有效性,防止“放任自流”。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个难题:既想让下属独立完成任务,又担心出错耽误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尝试和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它不是那种“听完就忘”的励志鸡汤,而是让你读完后,手边就多了几张可以立即拿出来用的“管理工具卡”,可以随时随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5分钟”这个概念是有些存疑的,总觉得这么短的时间,能讲清楚什么深刻的管理道理?但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精准地把握了现代人碎片化的学习特点,将原本可能需要数小时才能消化的知识点,提炼成最精炼、最核心的要义。每一讲的内容都紧扣一个管理痛点,直击要害,而且语言风格极为鲜活,常常伴随着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让你在会心一笑中,就领悟了管理的精髓。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激励”那一章,它没有讲那些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用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例子,说明为什么有些所谓的“激励措施”反而适得其反。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激励的关键不在于“给多少”,而在于“怎么给”,以及是否真正触及了员工的内在需求。这种“短小精悍”的表达方式,让我能够在通勤路上、午休间隙,甚至是睡前几分钟,都能有所收获,并且这些收获是如此的扎实,能够立刻转化为行动。

评分

《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的阅读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管理思维重塑”的旅程。它颠覆了我过去一些固有的管理认知,让我开始从更宏观、更系统化的角度去审视管理行为。例如,在讲解“人才发展”时,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培训”层面,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组织战略的框架下,讨论如何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设计不同的人才梯队建设方案,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人才的成长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这种“战略导向”的管理视角,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管理中感到力不从心,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个清晰的战略指引,导致管理行为变得零散和无效。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巧妙地将各个管理模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你看到每一个管理行为背后的战略意图。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执行者,更像是一位能够站在战略高度,审视和设计管理体系的“建筑师”。

评分

初读《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其“见木又见林”的叙事逻辑。作者并没有像某些管理学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各种高深理论和晦涩概念,而是以一种极其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方式,层层剥茧,引导读者逐步深入。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堂精心设计的微型案例分析课,从一个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出发,通过简练的语言,点明核心的管理问题,然后给出切实可行的分析框架和解决方案。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目标设定”那一章节时,没有泛泛而谈SMART原则,而是通过一个初创团队如何从模糊的愿景一步步拆解出可执行的KPI,再到如何通过复盘不断调整的过程,让我这个曾经为“目标落地难”而头疼不已的管理者,找到了久违的清晰思路。它不像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遇到瓶颈时,轻拍你的肩膀,然后用他的人生阅历和商业智慧,为你拨开迷雾,指点迷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让我即便在阅读过程中,也忍不住思考自己的管理实践,不断对照,自我反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

评分

《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给我的另一个深刻感受是,它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管理情商”。书中的案例分析,往往不仅仅关注“是什么”和“怎么做”,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情境下”。它让我意识到,管理的核心,其实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例如,在处理“团队成员的消极情绪”时,它不仅仅给出了安抚和沟通的方法,更强调了理解情绪背后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来预防和化解负面情绪。这种“情商化”的管理解读,让我看到了管理中那些被忽视的软实力,也让我更加理解,为什么有些管理者看似方法不多,却能带出一支士气高昂、效率卓越的团队。它让我开始反思,在管理过程中,除了技能和方法,更需要一颗同理心,以及能够感知和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管理者”向一个“有温度的领导者”的转变,又近了一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