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牛奶可乐经济学3
定价:39.80元
作者:(美)弗兰克,闾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3001116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经济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升级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全程解读。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牛奶可乐经济学3
内容提要
弗兰克的这部著作,实际上也是从特定的角度,试图给予一个解释。也许这本著作的观点不异常深刻,事实上,全书用的都是经济学教科书里非常基本的原理;然而,我毫不怀疑弗兰克的客观立场。和独特方法。全书连带序言共十二部分。序言部分简要评价了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行为经济学诞生后带来的巨大作用以及本书的成书经过。章主要讲了纳税问题,着重评价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对富人减税的利弊得失。第2章主要讲了人类行为的动机,并重点分析了好人——利他主义者——为何能够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以及相应的监管问题。第3章探讨了与全人类都休戚相关的话题:幸福。第4章重点分析了人类社会的一大悲剧:群体性弱智,也即个体明智的决策所带来的总结果却是弱智的。第5章关心的更是全人类的福祉——公共医疗。在第6章里,弗兰克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的价格问题,给我们展现了经济学的无穷魅力。第7章和第5章类似,都是探讨全人类的福祉,只是这次的重点是能源和环境问题。第8章分析了当代社会“赢家通吃”的现象。第9章探讨了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和结果。0章着重论述了人们做出借贷、储蓄和投资等决策的深层次原因。在*后一章,弗兰克进一步反思了信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
本书内容的选取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话题。阅读此书,不仅能学到很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弗兰克用理论分析现实的思路,从而实现“非仅一鱼,更得一渔”的效果。
href='#' target='_blank'>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牛奶可乐经济学3
目录
序言
章 聊聊
◎只会大手大脚地浪费吗
◎对小企业主减税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吗
◎为什么节俭的人反倒要受罚
第2章 好人总是吃亏吗
◎教学内容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吗
◎恪守道德的人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法律能遏制政治献金的腐败影响吗
第3章 金钱与幸福
◎人的欲望无止境吗
◎幸福是重要的福利指标吗
◎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合理指标吗
◎我们需要更大的汽车,还是更好的学校
第4章 开路先锋
◎詹姆斯·杜森贝里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为什么加尔布雷恩从没得过诺贝尔奖
◎米尔顿·弗里德曼真的是冷血动物吗
第5章 说说医疗问题
◎人道待遇是基本权利吗
◎为什么美国的医疗制度运作糟糕之至
第6章 搞对价格
◎为什么堵车收费很少得到采纳
◎什么旅客应当免费得到一种宝贵资源
◎为什么不向SUV收税
第7章 能源和环境
◎为什么燃油税给民众带来了更多实惠
◎为什么外国的燃料补贴会让美国人更贫穷
第8章 赢家通吃的市场
◎为什么对冲基金经理多得过了头
◎为什么成绩奖学金排挤了贫寒奖学金
◎儿童读物终会消失吗
第9章 收入日益不平等的因与果
◎为什么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
◎为什么富邻居让你觉得穷
◎是什么引发了品消费大爆炸
◎为什么减税恶化了交通拥堵状况
◎伙计,这辆路虎多少钱
0章 借贷、储蓄和投资
◎为什么美国人存钱这么少
◎是华尔街引发了金融危机吗
◎借钱太多的人该受惩罚吗
◎的财政数据能让你致富吗
1章 信息经济学
◎真有秘密可言吗
◎偏见会干扰正常学习吗
◎竞争能消除就业歧视吗
作者介绍
罗伯特·弗兰克 ◎博物经济学家。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 ◎《纽约时报》“经济现场”专栏特约评论员。 ◎2007年,《牛奶可乐经济学》在纽约出版;2008年,成为中国经济学畅销书。 ◎2009年1月,《牛奶可乐经济学2》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品味是令人赞叹的。内文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足够的阅读空间,又避免了页面显得过于空旷。字体选择上,选择了一种清晰且具有古典韵味的衬线体,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深度投入的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细节。我有时候会故意把书放在咖啡馆的桌面上,只是因为它的外观就足以吸引路人的目光,那是一种低调而有内涵的知识感。而且,这本书的定价相对于其厚度和内容深度来看,绝对是物超所值。它提供的知识密度是惊人的,但阅读体验却非常舒适,这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和对书籍质量的极致追求。拿到这样一本制作精良的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意思,那种带着点复古又有点现代的撞色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略微粗糙但很扎实的触感,让人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我本来对经济学这类话题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友好,大量的图表和案例穿插其中,使得即便是像我这样的“小白”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记得刚翻开前几页,就被那个关于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手”如何运作的描述给吸引住了,它不像教科书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掰开了揉碎了讲,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我每天都在经历这些!” 这种叙事风格的流畅性,让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好几个章节,那种“恍然大悟”的体验,是阅读体验中非常美妙的一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极其老派但又充满智慧的腔调,读起来有种沉静的力量。它不像现在很多畅销书那样追求快速的感官刺激,而是更注重思想的慢慢渗透和积累。比如,它在探讨某种市场失灵的原因时,会不自觉地引述一些经典学派的观点,但这些引用绝不是生硬的堆砌,而是作为论证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显得水到渠成。我注意到作者在用词上非常精准,每一个形容词、每一个动词的选择都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概念,通过精准的语言描述变得清晰而有力。这种对文字精雕细琢的态度,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它要求读者放慢脚步,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信息上。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复品读、每次都有新收获的工具书。
评分我对这类非虚构类书籍的要求一直很高,不仅仅是信息量要足,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否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没有陷入纯粹的术语辩论,而是将经济学的核心逻辑,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之中,比如为什么超市里的商品会那样摆放,或者为什么某些服务的价格会波动得如此剧烈。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但表达方式却充满了洞察力,仿佛是带你走进了一个秘密的观察室,让你以经济学家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的平衡感,他既提出了强有力的论点,也顾及到了反方的声音,没有将任何一方描绘成绝对的“反派”,这种成熟的观点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思考的广度。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经济学雷达”都被打开了,看新闻、逛街时的感受都变得不一样了。
评分从结构上来说,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精妙,它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结构,每深入一个主题,都会在前一个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推演,但同时又会时不时地回头,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开头提出的那个简单问题。这种设计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和逻辑的完整性。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题”或者“延伸阅读建议”,虽然这本书本身内容已经足够详尽,但这些小小的提示,像是指向更广阔知识海洋的灯塔,激发了我主动去探索更多相关领域的兴趣。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从初级认知到高级分析的跨越。它没有给我们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可靠的分析框架,教我们如何去提问,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经济学思维模型,这点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