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13
定价:89.0元
作者:倪鹏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9774847
字数:419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在大国城市化、大国工业化、城市转型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历史机遇之下,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传统的四大区域发展格局在战略上平均用力,出现了东部过度聚集,西部过度分散,东北持续下滑的困境。在长期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要重新调整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城市体系。报告以“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为主题,分别从市场、产业、要素、交通一体化角度论证了东中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建议:中国经济分区应该由四分区调整为二分区;按照“一团五线”的发展格局对中国的城市体系做出重大调整。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在传统的四大区域发展格局下,中国出现了东部过度聚集、西部过度分散、东北持续下滑的困境。本书以“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为主题,分别从市场、产业、要素、交通一体化角度论证了东中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建议:中国经济分区应该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分区调整为自主发展区(东中)-政策扶持区(西部和东北)二分区,并构想了“一团五带”的中国城市体系新格局。
目录
作者介绍
倪鹏飞,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获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主要研究领域: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经济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刚拿到手,就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沉稳的蓝色基调,加上“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几个字,透着一股专业与权威的气息。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涵盖的城市分析维度之广,让我颇为惊喜。从经济发展、创新能力,到绿色发展、文化影响力,再到治理能力和民生福祉,几乎囊括了一个城市能够体现竞争力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创新驱动”的部分,这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创新,看看各城市在这方面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哪些城市真正走在了前列,哪些城市又面临挑战,这一切都让我充满好奇。另外,对于“绿色发展”的论述,在当前环境下也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句口号,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这本书想必会给出一些有价值的洞察。我一直对城市的发展变化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城如何一步步崛起,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重要节点,这种“逆袭”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励志色彩。这本书通过数据和分析,应该能为我揭示这些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这本《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时,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和学术化,毕竟“蓝皮书”这三个字往往意味着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模型分析。但当我翻阅进去之后,发现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在呈现数据分析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生动的描述。例如,在分析某个城市的经济活力时,它会穿插介绍该城市近年来引进的重点产业、扶持的创新型企业,以及这些企业为城市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税收增长。这种“有血有肉”的呈现方式,让原本抽象的数据变得鲜活起来,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和记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城市软实力”的探讨,比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国际化程度、市民的生活满意度等等。这些因素往往不容易量化,但却对一个城市的长期发展和吸引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读完这部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城市鲜活的生命力,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这比单纯的经济指标更有温度。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规划和发展的人,我发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评估体系。它没有局限于单一维度的考量,而是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模型,这对于全面衡量一个城市的实力非常关键。尤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评估,这部分内容常常被忽视,但却是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良好的治理能力不仅体现在行政效率上,更体现在其政策的科学性、执行的公正性以及对社会各界声音的吸纳能力。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哪些城市在城市治理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此外,书中对“民生福祉”的关注,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毕竟,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评分我一直坚信,每一次经济腾飞的背后,都离不开创新和人才的驱动。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印证了我的这一想法。它深入剖析了中国城市在创新生态建设、科技研发投入、人才吸引与留存等方面的现状和挑战。我特别想了解,那些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城市,它们是如何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又是如何吸引到顶尖科研人才和创业团队的。书中关于“人才竞争力”的分析,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一直认为,人才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这本书通过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案例,应该能让我更清晰地看到,哪些城市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了优势,它们的策略又有哪些独到之处。此外,书中对“国际化”的解读,也让我充满了期待,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城市,必然要具备与世界接轨的能力,这包括文化交流、产业合作以及人才的全球化视野。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崛起,绕不开对其中主要城市发展脉络的梳理。《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宏观视野下的微观探索需求。它不仅仅是罗列数据,更像是在绘制一幅中国城市发展的全景图,用客观的视角,剖析了不同城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书中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论述,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如何在推动东中西部及城乡协同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我很好奇,那些被定位为“增长极”或“创新高地”的城市,究竟是依靠哪些具体的政策和战略来实现的?它们又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怎样的辐射效应?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框架和实证数据,相信能为我解答这些疑问,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