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经济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无需任何经济学背景。
英文原版被译为20余种语言,畅销全世界。
教材中译本销量数百万套。
内文全彩印刷,配精美书签。
内容简介
经济学是一门可以用很少的知识解释很多现象的学科。经济学家看待世界的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而其中很多思维方式不需要太多时间就可以掌握。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目标就是把这种思维方式传达给尽可能广泛的读者。
《经济学原理(第7版)(典藏版)》自1999年出版以来,迄今已被翻译成二十余种语言,畅销全世界。与同类书相比,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更多地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而非经济学模型。书中包含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研究和政策讨论,语言风格生动诙谐,内容安排引人入胜,将带给读者愉悦的阅读体验。阅读本书,不需要读者有任何经济学的背景知识。适合广大经济学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作者简介
N. 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1985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并于1987年晋升为正教授,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等课程。
曼昆教授是一个著作颇丰的学者,并经常参加学术与政策争论。他的研究范围涉及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包括价格调整、消费者行为、金融市场、货币与财政政策及经济增长。他所撰写的《经济学原理》被翻译成20种语言,畅销全世界。
目 录
第1篇 导言
第 1 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 2 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 3 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 4 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 5 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 6 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 7 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 8 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 9 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 10 章 外部性
第 11 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 12 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 13 章 生 产 成 本
第 14 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 15 章 垄断
第 16 章 垄 断 竞 争
第 17 章 寡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 18 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 19 章 收入与歧视
第 20 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 21 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 22 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27章 金融学的基本工具
第28章 失业
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 货币制度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13篇 *后的思考
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术语表
索引
前 言
中文版序
我写经济学教科书的*乐趣之一是看到它们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在出国访学碰到他国学生,或碰到访问哈佛大学的外国学生时,他们往往会告诉我,我为他们提供了经济学的入门读本,尽管有时是被翻译成各种我所不懂的语言。关于究竟有多少学生接触过我的教科书的报道是粗略的,但很明确的是,在成为一位教科书作者二十余年后,我在全球数以百万计学生的经济学教育中扮演了一个小小的角色。正因为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如此基本,这种全球范围内的普遍使用才成为可能。经济学领域的伟大洞见,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以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并不旨在仅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反,它们给机敏的学生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透镜和有助于设计更好的公共政策的新工具。当然,一个人透过该透镜看到了什么,以及他或她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将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条件。经济学理论本身并不会给出所有问题的正确答案,但作为通才教育的一部分,它为找到诸多重大问题的正确答案提供了关键要素。美国学生通常对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颇感兴趣,我相信许多中国学生也会关注美国经济。我向我的学生们指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经济增长极为引人注目。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人类历史上很可能没有其他事件,能比这一快速增长时期使更多人口脱离贫困。对此,我们*正确而合适的反应无疑是掌声和赞许。这种快速增长强化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主要参与者的角色。未来几年,将有许多经济议题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讨论,如全球气候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及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这些讨论应基于以下认识而展开:繁荣并非一个零和博弈,而是能以一种合作和共赢的精神共同实现。就我的教科书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上推动了中美两国学生的教育而言,我希望自己能以某种微不足道的方式对两国的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N.格里高利·曼昆
免费在线读
“看不见的手”可以帮你停车
在许多城市,在街上找一个可用的停车位看来很像中彩票。但是,如果当地政府更多地依靠价格体系,它们就可以使这种稀缺资源达到更有效的配置。
天价计时器创造了停车位Michael Cooper Jo Craven McGinty
旧金山——在大街上发疯地寻找停车位不仅是对司机的折磨,也是对城市的考验。在某些地段,交通量的三分之一是司机在转来转去寻找停车位。这种令人厌倦的传统浪费了时间,污染了空气,而当绝望的司机平行停上两排车时,甚至加剧了道路的拥堵。
但是,旧金山正在用一种野心勃勃的实验来缩短找车位的时间,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确保在每一个有计时器的地区至少总可以找到一个空停车位。这个项目用了新技术和供求规律,提高了城市*拥堵地区的停车价格,并降低了空闲地区的停车价格。新的价格仍然在逐渐形成中——*昂贵的停车位已经涨到每小时4.5美元,但可以达到6美元——初步的数据表明,价格的变化在某些地区产生了积极效应。
我们已经可以在Embarcadero附近的Drumm大街中心区和Ferry Building受欢迎的餐馆看出这种变化。去年夏天在这里要找一个停车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旧金山逐渐把停车价格从每小时3.5美元提高到4.5美元之后,街边嵌入的高科技传感器显示,找停车位比以前容易了点儿——Victor Chew是一家商用洗碗机公司的销售人员,他开一辆镀银的丰田皇冠,经常在这个地区停车,这一天居然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停车位。
48岁的Chew说:“现在可以找到更多停车位了。我不用走半英里了。”
旧金山一直在努力改善城市和城市内部车辆之间的紧张关系——一个世纪以来,城里的高速公路建了又拆,道路扩了又缩,停车位有时增,有时减,所有这一切就是为了让市中心不至于拥堵到进不去的程度。而上述停车实验便是一种*的重要尝试。
旧金山这个项目也受到了美国其他城市的密切关注。借助于联邦政府的拨款,旧金山在其26 800个计时停车位中大约四分之一的停车位上安装了停车感应器和新计时器,可以追踪停车的时间和地点。去年夏初,旧金山开始每两个月调整一次其价格——可以选择每小时上调25美分或降低50美分——希望在每一个街区*少留下一个空车位。旧金山还降低了政府管理的车库和停车区位的价格,以引导汽车离开街道停车……
该项目是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城市规划教授Donald Shoup理论的一次*检验。Shoup教授2005年的著作《免费停车成本高昂》(The High Cost of Free Parking)使他成为城市规划者崇拜的偶像——Facebook上的Shoupistas小组有一千多个成员。他说:“我的基本思路是,如果我们用正确的价格来引导路边停车,我们就会得到大量的好处。所谓正确价格是指在每个街区都可以保有一两个空的停车位的情况下,城市可以收取的*价格。”
但没人喜欢涨价。在Shoup的书中有一章引用了电视剧《宋飞正传》(Seinfeld)里George Costanza的话:“我爸不付费停车,我妈、我哥也不付,没人付停车费。这就像去嫖娼。如果我自己本来就可以免费得到的东西,我为什么要交钱?”有些旧金山社区*近否决了在现在停车免费的街道上安装计时器的提议。而在大多数好地段的价格上升也使人们担心,这会使穷人更难到这些好地段去。
在Drumm大街停车的一些人们就是这么想的。在价格上升之后,这里正午时的占位率从98%下降到86%。55岁的发型师Edward Saldate为在这里停车差不多4小时付费近17美元,他称这是“一笔巨额敲诈”。
69岁的会计师Tom Randlett说,他很高兴*次能在这里找到一个车位,但也承认“这个方案就社会平等层面而言是复杂的”。
市政官员们提醒大家,停车费是有涨有落的。Shoup教授也说,这个方案有利于许多穷人,包括许多并没有汽车的旧金山人,因为所有停车费收入都用于公共交通,而且,任何交通量的减少都会使许多人依靠的公共汽车更快捷。他设想会有一天,司机不再把找到一个好停车位归结为运气或因果报应。
他说:“人们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就像你去商店时理应买到新鲜的香蕉和苹果一样。”
资料来源: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15 2012 The New York Times.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当当网 正版包邮】经济学原理(第7版)(典藏版) 曼昆经典著作 人人能读懂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原版畅销近二十年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美)曼昆[N. Gregory Mankiw] 著,梁小民 译 | 定价: | 298.00 | 
| ISBN号: | 9787301286081 | 出版时间: | 2017-09-15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印刷时间: | 2017-09-06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不得不说,曼昆的这本《经济学原理》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我一直以为经典著作肯定很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非常亲切,甚至有点“啰嗦”,但正是这种“啰嗦”,让每一个概念都得到了充分的解释,每一个推理都清晰可见。他不会直接抛出一个结论,而是层层递进,引导你一步步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小插曲”,比如讲到“外部性”时,会讲到工厂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讲到“公共物品”时,会提到国家为什么要修路,为什么不让私人去修。这些看似与主干内容无关的补充,却恰恰是理解核心理论的最佳注解。而且,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前后的章节都是相互关联的,看完一章,你会发现下一章的内容就像是顺理成章的延伸。我经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对照书里的例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思考,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让知识真正地内化于心,而不是死记硬背。
评分初次接触经济学,我总觉得它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公式和图表,好像离我的生活很远。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大量的现实生活案例,将抽象的经济学概念一一剖析。比如讲到“机会成本”的时候,他不是简单地给一个定义,而是让你从每天的选择中去体会,你选择了睡觉,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你选择了看电影,就失去了做其他事情的时间。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瞬间理解了什么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还有“供求关系”的讲解,简直就像在讲菜市场的买卖一样,蔬菜多了价格就便宜,少了价格就贵,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市场机制的精髓。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出现的很多例子都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比如价格上涨、失业问题、通货膨胀等等,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现象,让我觉得经济学原来这么有用,而且这么有趣。
评分作为一个完全的经济学小白,我最怕的就是看到一堆术语就头晕,然后直接放弃。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真的做到了“人人能读懂”。作者在介绍每一个新概念时,都会非常耐心,就像在跟一个完全不懂的小朋友解释一样。他会先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然后再通过一个又一个贴切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讲到“理性选择”时,他会分析人们为什么会排队买限量版球鞋,为什么会因为一点点优惠而选择不同的商家。这些例子都非常接地气,让我觉得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经济学家,而是站在我的角度,一步一步地带我走进经济学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的讨论题,虽然我只是一个人在读,但我会对着问题自己思考,有时候还会上网查查相关的讨论,感觉像是在和一个经济学老师在对话一样。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开始主动去关注一些经济新闻,去分析背后的原因。
评分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了解一下宏观经济的运作逻辑。翻开第七版,我首先被它的内容编排所吸引。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的学术专著,而是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在讲述每一个原理时,都注重将其与现实世界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讨论,作者通过二手车交易的例子,生动地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上总是充斥着劣质产品。这种贴合实际的分析,让我对经济学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经济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书中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比较新,不像一些老版本那样有年代感,读起来不会有隔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模型时的清晰度,虽然是典藏版,但并没有因为追求“经典”而牺牲易读性,反而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播效果。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真的没得说,厚实的纸箱,里面填充物也做得很好,书一点磕碰都没有,拿到手的时候就像刚从印刷厂出来的,崭新崭新的。我一直觉得买书就是要买正版的,支持作者和出版社,而且正版印刷质量就是不一样,纸张的触感、墨水的颜色都舒服很多。这本书是典藏版,看起来就很有分量,封面设计也很大气,摆在书架上很有档次。最重要的是,卖家还包邮,价格也算合理,算下来非常划算,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次购物体验。我本来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想找一本靠谱的入门书,看到很多人推荐曼昆的这本,尤其是评价里说“人人都能读懂”,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毕竟我不是专业出身,怕看不懂太枯燥的东西。收到书后,迫不及待翻开看了看,排版清晰,文字大小适中,读起来很舒服,没有那种压抑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