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西沙群岛珊瑚礁生物图册 | 作者 | 黄晖 |
| 定价 | 368.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372185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数 | 页码 | 432 | |
| 版次 | 0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西沙群岛多为珊瑚堆积而成的岛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西沙珊瑚礁属于典型的大洋型珊瑚礁,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学功能,同时也是我国沿岸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发源地,为沿岸珊瑚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本书是对西沙群岛及岛礁周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全面呈现,分为三个章节,章主要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包括整个西沙群岛的概况、气候环境和水文特征、地质地貌和各岛礁情况、岛屿动植物;第二章依据分类地位和生态位对西沙群岛珊瑚礁生物做了全面的展示,共记录了包括造礁石珊瑚、珊瑚礁鱼类及其他礁栖生物在内的692种生物;第三章主要讨论了目前西沙群岛珊瑚礁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和保护。本书作者希望借此书展示西沙群岛的真实面貌,唤起公众对西沙珊瑚礁的生态保护意识。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在信息密集型的图册中,如何避免视觉疲劳和信息过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本图册在这方面做得近乎完美。每一个版面都经过了精心的“留白”处理,使得主图和辅助信息(如图注、物种分布图)之间有了呼吸的空间。文字块和图片块的布局错落有致,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突出了重点展示的物种。我注意到,即便是那些信息量极大的图解,也通过巧妙的颜色编码和线条引导,让读者的视线能够自然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这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追求,更是一种对读者时间尊重的体现——你不需要费力去“破解”版面设计,就能迅速准确地获取到你需要的信息。这对于需要快速查阅资料的研究者或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太精美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非常扎实。我尤其欣赏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一下子就把人拉到了那片神秘的海域。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无可挑剔,光滑细腻,使得那些色彩斑斓的生物图片看起来格外鲜活,仿佛触手可及。我随便翻了几页,那些关于珊瑚虫结构和生态关系的图解,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看懂,说明设计者在科普性和学术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特别是那些微距摄影的作品,细致入微,连珊瑚的绒毛和鱼类的鳞片都清晰可见,这绝对是摄影技术和海洋生物学知识双重结晶的体现。可以想象,为了完成这套图册,作者和团队付出了多少心血在野外采集、记录和后期的图像处理上。对于任何热爱海洋生态,或者仅仅是对自然之美心存敬畏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放在书架上都是一件艺术品。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图册无疑是具备长期价值的。它记录的不仅仅是某一时间点上西沙群岛珊瑚礁的生物群落面貌,更像是一份详尽的“生态档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珊瑚礁的生态系统正在经历剧烈的变化,许多物种的分布和健康状况都在持续波动。因此,这本图册所捕捉到的那些繁茂、健康的物种群像,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珍贵,成为研究历史生态学的重要参照物。它超越了普通的“工具书”范畴,上升到了“历史记录”和“文化遗产”的层面。即便是几十年后,后人翻开这本书,依然能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南海珊瑚礁的壮丽与辉煌,这绝对是作者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礼物。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专业图册是抱有一点点“图多字少”的担忧的,但深入阅读后发现,我对这种预设完全是多虑了。文字部分的叙述虽然不是那种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体,但其专业性和精准度绝对是顶级的。它没有用过多晦涩难懂的术语来炫耀知识深度,而是用一种非常清晰、逻辑严密的结构来组织信息。比如,当它介绍某一特定种类的珊瑚时,不仅会给出学名和形态描述,还会穿插讲述其在特定水深或水温下的生存策略,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的留存率。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不同生物群落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生态学家的视角,不只是孤立地展示物种,而是将其置于整个西沙群岛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中去解读,让人对那片海域的生命交织有了更宏大的理解。
评分我得承认,我不是海洋生物学专业的科班出身,但正是这类高质量的科普读物,点燃了我对热带海洋生态的浓厚兴趣。这本书最宝贵的一点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专业知识”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桥梁。它没有过度简化那些复杂的生物学概念,而是选择了用最直观、最生动的视觉语言去辅助解释。那些关于共生关系、捕食链的图示,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有冲击力。每次翻阅,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顶级的海洋博物馆里,有经验丰富的导览员在旁边耐心讲解,而不是被塞入一本死板的教科书。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比单纯死记硬背物种名称要有效得多,它培养的是一种对生物多样性的敬畏感和探索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