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行为学(二版) | ||
| 定价 | 56.00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2 | |
| 出版时间 | 2014年09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尚玉昌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301248478 | |
| 重量 | 720 | |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用于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部门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促进仿生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等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动物行为学(二版)》在第壹版基础上新增了近十年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新进展。全书共12章,从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行为遗传、行为进化、行为生理、行为发育、觅食行为、时空行为、社会生活与通讯、学习行为等多种角度,对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书中列举的大量实例生动有趣,笔触严谨而又不失诙谐,为读者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
《动物行为学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类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及奥林匹克生物竞赛参赛者的参考书,还可供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第壹章 绪论
一、 什么是行为和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 描述行为学和实验行为学
三、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领域
四、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五、 比较心理学派和行为学派
六、 行为的进化和行为功能
七、 动物行为谱
第2章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一、 比较心理学研究法
二、 行为学研究法
三、 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
四、 分子遗传学方法及研究实例
五、 动物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六、 动物行为观察的几点原则
第三章 动物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
一、 反射
二、 动性
三、 趋性
四、 横定向
五、 释放行为的刺激阈值和空放行为
六、 行为反应的疲劳现象
七、 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八、 动物行为的动机
九、 动机的测定
十、 刺激过滤
十一、 行为的释放机制和关键刺激
十二、 释放者
十三、 信号刺激
十四、 刺激的累积
十五、 超常刺激
十六、 固定行为型
十七、 本能与学习
十八、 利他行为
十九、 替换行为
第四章 行为遗传
第壹节 问题与方法
一、 行为遗传学中的问题
二、 评估遗传决定性的方法
三、 杂交试验
四、 动物行为遗传分析的几个实例
第2节 基因与动物行为
一、 基因对鹦鹉和蜘蛛行为的影响
二、 基因与黑顶莺的迁移行为
三、 基因与果蝇的活动周期和求偶鸣叫节律性
四、 基因与束带蛇的行为
五、 基因影响行为的生理基础
六、 染色体对行为的影响
第五章 行为进化
第壹节 行为进化的证据和研究方法
一、 来自化石研究的证据
二、 来自行为个体发育方面的证据
三、 遗痕行为
四、 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地雀的适应辐射
五、 来自驯化方面的证据
六、 近缘物种行为的比较研究
七、 来自通讯行为仪式化方面的证据
八、 来自行为趋同方面的证据
九、 吸血蛾吸血行为的起源和进化
第2节 行为适应的产生和进化
一、 什么是行为适应
二、 对黑头鸥激怒反应功能假说的检验
三、 对家燕激怒反应功能假说的检验
四、 近缘物种行为的比较研究
五、 动物行为的适应价值
六、 动物行为的进化特征
七、 个体适合度和广义适合度
第三节 通讯信号的起源和进化
一、 重建通讯信号的进化史
二、 蜜蜂的舞蹈通讯及其起源和进化
三、 通讯信号的利弊分析
四、 通讯信号在捕食压力下是如何进化的
五、 欺骗信号为什么会普遍存在
第六章 行为生理
第壹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
一、 不同类群动物的神经系统及其进化关系
二、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及其功能
三、 动物的感觉和知觉
四、 感觉与行为
五、 神经系统的研究方法
六、 神经生物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实例
第2节 内分泌激素与行为
一、 无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二、 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三、 激素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
四、 激素的功能之一——激活效应
五、 激素的功能之二——组织效应
六、 激素、环境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七、 动物的睡眠行为
第七章 行为发育
第壹节 动物发育期间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 神经系统发育引起的行为变化
二、 激素改变引起的行为变化
三、 其他形态改变引起的行为变化
四、 经历与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
第2节 基因和环境在鸟类鸣叫发育中的作用
一、 斑马雀鸣叫行为的控制机制
二、 学习在白冠雀鸣叫发育中的作用
三、 鸟类鸣叫学习的敏感期
四、 鸣叫学习的本种倾向性和学唱对象的选择
五、 雌鸟在雄性牛鸟叫声发育中的作用
第三节 行为发育的敏感期
一、 什么是敏感期
二、 敏感期的时间选择
三、 敏感期对行为发育的重要性
第四节 行为发育的内稳定性
一、 猕猴的社会行为发育
二、 两栖动物的神经行为发育
第五节 昆虫和鱼类的行为发育
一、 果蝇的行为发育
二、 蜜蜂的行为发育
三、 鱼类的行为发育
第八章 动物的觅食行为
第壹节 zui适觅食理论
一、 zui适觅食理论的概念
二、 zui适食物类型的选择
三、 觅食行为的动机
四、 猎物的转换
五、 zui适觅食地点的选择
六、 捕食和竞争对zui适觅食的影响
第2节 动物觅食的技能和策略
一、 动物食性的多样性
二、 食性的特化
三、 传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适应
四、 动物的觅食技能
五、 动物的捕食策略
六、 鸟类的食物多样性及取食适应
第三节 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新进展
一、 蕈形体对蜜蜂觅食行为的影响
二、 基因、mRNA与蜜蜂觅食行为的关系
三、 激素与蜜蜂觅食行为的关系
第四节 动物的求偶喂食行为
一、 求偶喂食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二、 求偶喂食与欺骗
三、 求偶喂食行为的生物学功能
四、 求偶喂食行为的进化
第五节 食物的贮藏与计划未来
一、 鸟类脑大小对觅食创新的影响
二、 动物有计划未来的能力吗?
三、 脑海马大小与贮食行为的关系
四、 贮食行为的进化与系统发生
第六节 动物的防御行为
一、 防御行为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二、 初级防御
三、 次级防御
四、 蝶类的拟态
第七节 动物的战斗行为
一、 会导致严重受伤和死亡的战斗
二、 分阶段和逐步升级的战斗
三、 靠威吓战胜对手
四、 仪式化战斗
五、 决定战斗胜负的心理因素
第九章 动物的生殖行为
第壹节 两性生殖对策
一、 两性差异和亲代投资
二、 性选择、性二型和两性作用的逆转
三、 性选择的两种表现形式——性内选择和性间选择
四、 优质基因与配偶选择
五、 学习与配偶选择
六、 竞争交配权
七、 精子竞争
八、 雌性动物的配偶选择
九、 雄性只提供精子时的配偶选择
第2节 婚配体制
一、 雄性动物婚配体制的多样性
二、 一雌多雄的婚配体制
三、 一雄多雌的婚配体制
四、 社会性昆虫的一雌多雄制
五、 混交制
六、 一雄一雌制与多巴胺
七、 婚配体制的研究实例——岩鹨
第三节 亲代抚育
一、 亲代抚育行为的利弊分析
二、 亲代抚育通常是由雌性个体提供
三、 雄性个体提供亲代抚育的实例
四、 亲代对子代的识别(亲子识别)
五、 不同类群动物的亲代抚育
六、 双亲偏爱
七、 同胞(兄弟姐妹)互残
第十章 动物的时空行为
第壹节 生物节律和生物钟
一、 生物节律和生物钟的研究简史
二、 生物节律的概念和特征
三、 生物节律的类型
四、 生物钟的调控
五、 生物节律和生物钟的适应意义
六、 生物钟的特性
七、 生物钟的作用机制
八、 各类动物昼夜节律生物钟的组织与调控
九、 蝶类的生命周期——从卵到成虫
第2节 动物的迁移行为
一、 什么是迁移
二、 动物迁移的研究方法
三、 动物迁移的诱发因素
四、 动物迁移的利弊分析
五、 动物迁移的起源
六、 动物迁移与人类的关系
七、 哺乳动物的迁移
八、 鸟类的迁移
九、 爬行动物的迁移
十、 两栖动物的迁移
十一、 鱼类的迁移(洄游)
十二、 昆虫的迁移
第三节 动物的定向和导航机制
一、 利用地标定向和导航
二、 利用太阳定向和导航
三、 利用星星和星空定向和导航
四、 利用月亮定向和导航
五、 利用地球磁场定向和导航
六、 利用嗅觉定向和导航
七、 利用电和电场定向和导航
八、 利用声音定向和导航
第四节 动物的领域行为
一、 巢域、核域和领域
二、 动物保卫领域的方法
三、 领域的类型
四、 领域的标记
五、 种间领域
第五节 动物的栖息地选择
一、 栖息地选择与理想自由分布理论
二、 散布和迁移
三、 迁移行为的进化史
第十一章 动物的社会生活与通讯
第壹节 动物的社会生活
一、 群体无脊椎动物
二、 社会性昆虫
三、 蜜蜂的社会生活
四、 蚂蚁的社会生活
五、 白蚁的社会生活
六、 昆虫社会行为的进化和生态适应
七、 鱼类
八、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九、 鸟类
十、 哺乳动物
第2节 社会生活的好处和代价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社会生活的好处
三、 社会生活的代价
第三节 动物的通讯及通讯方式
一、 什么是通讯
二、 动物为什么要通讯
三、 动物的通讯方式
四、 动物通讯的代价
五、 对动物通讯方式的选择压力
六、 蜜蜂的通讯行为
七、 蚂蚁的化学通讯
八、蚂蚁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通讯
第四节 动物通讯的功能
一、 识别物种
二、 识别社会等级
三、 识别种群
四、 吸引异性
五、 求偶
六、 使卵的孵化同步
七、 乞食和喂食
八、 报警
九、 求救呼叫
十、 招募
十一、 靠身体接触保持社会联系
第五节 通讯信号的进化
一、 为什么炫耀行为总是刻板不变的
二、 仪式化的炫耀行为是怎样进化来的
三、 仪式化的实际过程
第十二章 动物的学习行为
一、 什么是学习
二、 学习与适应
三、 学习敏感期
四、 学习的类型
五、 习惯化
六、 经典条件反射
七、 操作条件反射
八、 试错学习
九、 潜在学习
十、 模仿学习
十一、 玩耍学习
十二、 印记学习
十三、 学习集
十四、 顿悟学习
十五、 动物的文化传承
十六、 动物使用工具
参考文献
动物行为学名词英中对照及释义
这本书的书脊设计得很有意思,色彩搭配既鲜明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感。光是拿到手里翻阅的触感,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纸张选择上的用心,厚实而平滑,让人很有阅读下去的欲望。我尤其欣赏封面设计上那种简洁而富有冲击力的排版风格,虽然内容是严肃的科学探讨,但视觉上却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不会让人感到压抑。而且,侧边扉页上的字体印刷清晰,字号设置也相当合理,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累,这点对于需要精读的教材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不得不说,光是这包装和装帧,就已经给我留下了非常专业和高品质的第一印象,比起市面上很多粗制滥造的教辅材料,这本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希望内页的排版和图表展示也能保持这种水准,毕竟好的载体是知识有效传递的保障。
评分作为一名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旁观者,我总觉得科学著作往往会陷入过于枯燥的术语泥潭。但这本书的引言部分,虽然措辞专业,却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强烈热情。它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仅仅是罗列定义,而是试图在描述行为现象的同时,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行为在生存竞争中的意义。这种“讲故事”的叙事手法,即使是面对复杂的理论模型,也让人保持着极高的代入感。我期待它后续章节中能穿插更多生动的、跨物种的行为实例,用那些令人称奇的自然选择的杰作来佐证抽象的理论,这样才能真正抓住读者的心,让那些原本高深的学术概念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稳健,用词精准,丝毫没有那种为了追求“通俗易懂”而牺牲专业深度的倾向。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扎实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它在解释那些涉及神经生物学或遗传学基础的理论时,能够做到既不含糊其辞,又不会让初学者望而却步。它应该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需要严谨论证时提供坚实的后盾,在你遇到概念难点时提供清晰的指引。如果它能成功地在学术的精确性和教学的可及性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那么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大部头”。
评分翻开内页的瞬间,我立刻被它丰富的图表和信息图所吸引。很多复杂的机制,如果只用文字来解释,往往会变得晦涩难懂,但这本书似乎深谙“一图胜千言”的道理。那些精心绘制的流程图和对比表格,对于理解行为路径的复杂交互作用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那些用来说明反馈回路和调节机制的插图,它们往往是理解行为调控核心的关键。如果这些图例能够准确无误地标注每一个关键环节,并且配套有简短精炼的文字说明,那么这本书的教学价值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对视觉辅助工具的重视,体现了编者对不同学习风格读者的包容与体贴。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组织得非常有逻辑性,从宏观的进化视角切入,逐步深入到微观的行为调控层面。这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新知识时的认知负荷。我个人一直对行为的“为什么”和“如何发生”很感兴趣,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似乎完美地覆盖了我的这些探究欲望。尤其是看到关于特定刺激触发反应的章节标题时,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经典的实验案例,期待书中能用翔实的论据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支撑这些论断。这种结构上的清晰度,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意味着你不会轻易在复杂的理论体系中迷失方向,每一步的学习目标都明确可见。它似乎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