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10:小儿常见病
定价:32.0元
作者:崔玉涛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06076876
字数:11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婉拒了十几家出版社的图书策划方案之后,本着“不做育儿百科,不做空洞理论”的原则,崔玉涛医生同意了这套“图解育儿”系列书,既是为了给妈妈们*舒服的用户体验,也是想把育儿的方法讲的通俗易通,让新手父母真正能够看书育儿。
在长达25年的行医经验中,崔玉涛医生很少给孩子开出抗生素药物,普通药物也是尽量少开甚至不开,妈妈们因为几乎都是没有任何经验,所以认为育儿是件庞杂的事情,但是做好那些核心的事情掌握那些核心的道理都足够了,剩下的就是耐心和细心,崔玉涛医生是一个极其有效率和有条理的人,经过他本人数次的校审之后,相信这本育儿书能让妈妈们能够做到开心育儿,养育出一个健康开心的宝宝。
内容提要
本书的主题是小儿常见病,以小儿常见疾病的防治为目的,介绍了小儿容易出现的常见症状和常见疾病,以及算不上疾病但是家长们又很关注的一些常见问题。针对每部分内容,又从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尤其是重点阐述了如何预防、如何观察与护理患儿。不做空洞理论,让家长能有用有趣地现学现用,在宝宝病、痛、伤时时间正确应对处理,科学抚育婴幼儿健康成长。
目录
作者介绍
崔玉涛
新浪微博粉丝:391万人。中国知名的儿科医生。
崔玉涛是中国儿科领域的医生,是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作为明星医生,他的微博粉丝接近400万人。他的微博内容已成为育儿媒体经常选用的素材。马伊琍,李小萌,李小璐,刘孜的宝宝都曾得到过他的悉心照顾。《爸爸回来了》《天天向上》等栏目中崔大夫都做为人气儿科医生出境。崔医生每年讲座近百场,每年应邀参加各种国际儿科会议,在他的《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系列中传播了他了解到的国际前沿的育儿知识,并与中国传统育儿方法有机结合,帮助中国的家长们建
立科学正确的育儿观念。
文摘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病毒分很多种,如埃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类病毒造成的,但不是同一种病毒。仅咽喉部分有泡就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脚也有疱,是手足口病。
因为这种病毒来得快,反应强烈,病毒一来就会高烧,烧到39℃、40℃,所以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上午状态还很好,下午就开始无精打采,突然就发起高烧。疱疹性咽峡炎病毒复制期一般3~5天,到后期就不再增生,到后病毒自然在体内衰败,病情好转。像这种时间后会自然消失的疾病,我们叫它自愈性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典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发热3~5天,同时口咽部会出现许多小红疱,发热停止后,出现破溃。从医学角度看,这时病情开始好转,但咽部小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会剧烈疼痛。在孩子身上的表现是,嗓子刚开始是水疱,是水疱的时候还不觉得疼,高烧的时候,孩子可能不觉得特别疼,直到退烧后还能吃喝,但是等到不发烧之后,疱破了到了溃疡期,孩子反而拒绝吃饭,甚至拒绝吃奶和喝水,有的还流口水,哭闹,因为孩子疼痛非常严重。这样的情况持续3~5天,就会完全好转。
整个过程就是由开始的疱疹(水疱期)到高烧阶段,再到后来的水疱破后的溃疡期,一般体温是低烧或者退了,到后完全好。对孩子来说难受的几天是就是快痊愈的那几天,也就是溃疡期。这样一来,病的恢复时间就要两周。3~5天复制期,到溃疡,逐渐再好,到痊愈基本上是两周的时间。所以整个的病程是两周。
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是补液和退烧,很少开中成药。让孩子多喝水,孩子不愿喝可以喝适量凉开水。 因为孩子口腔里有创面,细菌停留在这里可能会繁殖,因为黏膜破了之后会渗出来一些液体,对细菌来说是有营养的,喝凉开水有镇痛的作用,第二是可以把创面给冲刷干净,利于恢复,还可以吃点含片以减轻局部的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通过飞沫、唾液、口腔接触传播,从潜伏期开始,一直到完全恢复,因为疱破了以后都具有传染性,因为疱破了以后,虽然有抗体了,但是很可能还会扩散给其他人。
……
序言
我必须承认,在育儿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让你感到非常“无助”的时刻,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症状时。网上信息铺天盖地,各种“民间偏方”和耸人听闻的结论混杂在一起,让人真假难辨。这本图解手册给我的最大安慰,就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可靠的“事实基础”。作者在引用任何建议或操作方法时,都显得非常审慎和严谨,所有的指导都基于科学的逻辑和大量的实践经验。例如,当谈到如何处理宝宝意外吞食异物时,它给出的步骤是清晰、冷静且严格按照医疗流程设计的,完全摒弃了那些容易引起恐慌的夸大描述。这种“科学的冷静”是育儿书籍中最稀缺的品质。它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贩卖“掌控感”。对我来说,育儿最难的不是体力上的付出,而是心理上的不确定性。这本书就像一个定海神针,每当我感到迷茫时,翻开它,看到那些清晰的步骤和图示,我就能迅速将自己从情绪的漩涡中拉出来,回到理性的轨道上。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学会相信科学和理性的力量,这对于任何一个现代家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
评分坦白说,我这个人对厚重的专业书籍总有一种天然的抗拒心理,总觉得它们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但是这本图解育儿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视觉呈现方式简直是育儿书界的“一股清流”。我发现自己最常做的事情,不是捧着它逐字逐句地啃,而是直接翻到感兴趣的插图部分,一看便知。那些细致入微的解剖图、流程图,把原本晦涩难懂的生理过程,转化成了有趣的“漫画故事”。比如,讲解如何正确清洗宝宝的鼻腔时,它配的那张图,简直是把每个步骤都拆解得清清楚楚,连手势的力度和角度都有明确的指示,我甚至不需要配文字,光看图就能学会。这种设计哲学非常高明,它尊重了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对视觉信息的依赖。我甚至会把它放在客厅显眼的地方,偶尔孩子奶奶或者其他家人过来帮忙照看时,他们也能不费力地快速找到需要的操作指南。这本书的编辑团队在排版和设计上投入的心血,绝对是值得称赞的,让知识的传递不再枯燥,反而成了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
评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接触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奇奇怪怪的“小意外”也随之而来。我过去总觉得,只要按部就班地打疫苗、吃好喝好,孩子就能万事大吉。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家庭育儿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它涉及到一个更宏观的“安全网”的构建。比如,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专门讨论环境因素对孩子健康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就非常前瞻性。它没有停留在“生病了怎么办”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优化家里的空气质量、如何选择安全的玩具材料,甚至是如何在家中设置一个“防跌倒”的区域。这些“软知识”虽然不像发烧那样来得直接,却是决定孩子长期健康的关键。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强调这些预防措施时,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她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和风险,然后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读完这些章节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检查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思维转变,对我来说是这本书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不再只是一个“救火队员”,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健康管理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非常吸引人,那种温馨的米黄色调,加上清爽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信赖的育儿书籍。我记得我是在书店里一眼被它吸引的,当时我正为我家那位小家伙的各种小毛病焦头烂额。拿到手里翻开第一页,那种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就让我感到很舒服,不像有些育儿书,堆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的作者显然非常懂得年轻父母的心态,知道我们更偏爱直观易懂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每一章节的标题都设置得非常贴心,直击我们日常育儿中最常遇到的那些困惑。比如,当孩子突然发烧或者咳嗽时,我们往往会手忙脚乱,这本书的结构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家庭急救指南”,能迅速帮我定位到我需要的信息。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高深的医学术语,即便是像我这种医学知识储备为零的“新手爸妈”,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症状时,都会配上那个手绘的宝宝表情图,那种“宝宝现在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代入感,一下子拉近了阅读的距离。可以说,从拿到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细细叮嘱,让我对即将到来的育儿挑战多了一份从容和信心。
评分自从孩子出生后,家里的气氛就变得有点微妙,总觉得好像随时都有“战斗”要打,特别是当孩子生病的时候,那种焦虑感简直能把人吞噬。我之前也买过几本号称是“育儿圣经”的书,结果翻开后发现,它们要么内容太理论化,要么就是写得过于笼统,关键时刻根本找不到重点。直到我遇到了这本,它的叙事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解压神器”。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她没有把所有疾病堆砌在一起,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模块化的处理方式。比如,书中针对“出疹子”这一主题的讲解,就细致到了不同阶段的皮疹特点、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什么时候“必须、立刻”去看医生。这种分层级的指导对我太重要了,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判断体系:哪些是可以在家观察和处理的“小麻烦”,哪些是需要立即升级到“紧急情况”的信号。这种明确的边界感,极大地缓解了我因为信息过载而产生的恐慌。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强调的不是“治病”,而是“预防和日常管理”,这才是真正适合家庭育儿的理念。读完相关章节后,我不再是那个一看到孩子有点不对劲就想往医院跑的“过度敏感型”家长了,而是能更冷静、更有条理地去应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