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厉以宁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经济
  • 改革开放
  • 经济发展
  • 经济史
  • 中国
  • 经济政策
  • 市场经济
  • 转型经济
  • 当代中国
  • 经济改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20202770
商品编码:29273771240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厉以宁 著 定  价:88 出 版 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页  数:495 装  帧:精装 ISBN:9787520202770 代序摆脱路径依赖,在新思路指导下前进001
1978技术教育和资本主义工业化——西欧和美国技术力量形成问题研究001
1979论资本密集型经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019
1980论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037
1981进口替代还是出口替代?——我国现阶段进出口战略的探讨063
1982论社会主义有效投资与合理投资074
1983教育经济学中的要素分析093
1984关于宏、微观经济统一的调节机制问题121
1985试论我国现阶段金融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130
1986所有制改革和股份企业的管理141
1987社会主义所有制体系的探索157
1988经济改革的总体设计——经济改革思路的政策化173
1989农产品市场与宏观调节189
1990关于社会流动200
1991企业发展环境与企业家的素质209
1992市场调节经济,政府管理市场215
1993非均衡条件下经济增长与波动的若干理论问题220
1994论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246
1995加快经济立法,铲除贪污264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厉以宁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40篇代表性论文,篇目由厉以宁先生亲自审定。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农业、工业改革,以及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见解。这些文章都是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发展时期的精辟论断,是他对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不间断思考与研究精华,对中国今后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厉以宁 著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生于南京,中国有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自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 《罗马—拜占庭经济史》 《工业化和制度调整》 《希腊古代经济史》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等。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这本书内容的图书简介,聚焦于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脉络,同时避免提及该书的特定内容,而是从更宏观、更具历史深度的角度来描绘一个相似主题的图景,旨在激发读者对这一历史进程的兴趣。 --- 重塑篇章:理解一个巨人的崛起与转型 导言:历史的断裂与新纪元的开端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如何塑造了一个现代经济体的基本形态与运行逻辑。我们回顾的并非仅仅是一串数字的增长,而是关于一个古老国度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和力度,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挣脱,步入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并最终成为全球经济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这个转型过程,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系统同步重塑的宏大叙事。 第一部分:破冰与试验——体制的松动与初始动能 本篇章聚焦于变革伊始的年代,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实验精神和巨大社会张力的时期。我们探讨了驱动这场变革的深层思想基础与外部环境压力。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局部试点,每一个决策都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我们细致考察了“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独特治理智慧的实践细节。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而是渐进式的、基于实践反馈的调整。这种“试验田”式的推进,如何在特定区域(如经济特区)率先释放了生产力,并逐步累积了向全国推广的经验与信心。本部分着重分析了价格双轨制的设计初衷及其在市场化过渡中扮演的复杂角色,以及所有制结构在这一阶段所经历的微妙变化——集体经济的活力释放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理解这一阶段的艰辛与探索,是理解后续飞速发展的基石。 第二部分:融入与腾飞——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定位 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开始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本部分的核心议题是“开放”——不仅是资本和商品的流动,更是思想、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与吸收。我们深入研究了中国如何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对外开放格局,从最初的边境贸易到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再到确立吸引外资的基本政策框架。 重点分析了“世界工厂”这一角色的形成过程。这并非简单的劳动力优势叠加,而是需要复杂的配套设施建设、供应链的培育以及一整套激励机制的配合。我们审视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影响,以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不断攀升。同时,我们也辨析了在融入国际贸易体系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包括如何平衡国内产业保护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以及在这一进程中对国内资源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结构性重塑——产业、金融与区域的再平衡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暴露了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本部分聚焦于经济内部的重塑工程。 首先,在产业层面,我们关注了从以重工业和基础制造业为主导,向更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艰难爬坡。这涉及到研发投入的几何级增长、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 其次,金融体系的现代化是关键一环。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建立与规范,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逐步完善,是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高效的资金支持的?我们探讨了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伴随而来的风险管控挑战。 最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新的焦点。沿海与内地的差距、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催生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本部分分析了这些战略的内在逻辑、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它们对重塑国家经济地理格局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第四部分:迈向新常态——深水区的挑战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过去那种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本书的后半部分转而探讨“新常态”下的深刻变革需求。 我们审视了经济增长动力如何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这要求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持续理顺。环境约束的日益收紧,推动了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促使产业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绿色化”调整。 此外,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影响长期稳定的核心议题。我们分析了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及它们在实现更具包容性增长中的作用。 结语: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路标 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转型,绝非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充满了权衡、妥协与创新的复杂博弈。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是回顾过去辉煌的成就,更是为了透视当前和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节点与潜在风险。这段经济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窗口,审视一个超大型经济体如何在内部改革与外部互动中,不断自我调试、自我超越,以应对新的时代挑战。 ---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此书,就像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他/她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经济如何在惊涛骇浪中砥砺前行。我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的种种探索和试错,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革举措,却孕育着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书中对市场机制的引入、价格改革的推进、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有着生动而细腻的描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改革精神的解读,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解释了中国经济发展为何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作者并没有回避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和挑战,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力,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走向繁荣富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场经济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重塑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世界格局。读完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所拥有的历史自豪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憧憬。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斑斓色彩。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经济数据和政策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诗。我读到了普通人在改革浪潮中的命运变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梦想。书中对乡镇企业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对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描述,都充满了人情味。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家庭在改革开放中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生活,再到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将枯燥的经济概念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描绘,它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物质富裕的同时,精神世界的日益丰富。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和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它是一本让人读来心潮澎湃,又倍感温暖的书,让我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细致入微的视角,展现了改革开放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不是那种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而是深入到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个具体案例和细节之中。我读到关于个体户的兴起,关于私营经济的萌芽,关于沿海开放城市如何成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一点点渗透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书中对企业家精神的描绘,对市场竞争的残酷与机遇的并存,都写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最早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弄潮儿,他们如何在摸索中前进,在挑战中成长。同时,书中也并未回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国家为此付出的努力。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者的语言风格朴实而有力,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字字珠玑,引人深思。整本书读下来,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亲身经历了中国经济腾飞的点点滴滴,也更加理解了“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

评分

这本书的气势磅礴,仿佛带领我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亲身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变革历程。我仿佛能听到改革的号角吹响,看到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如何燎原,又见证了城市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书中对一系列关键政策的解读,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步伐等等,都写得鞭辟入里,让我对改革开放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政策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中国如何从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体成功转型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叙述印象深刻,这种转变不仅是经济模式的改变,更是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的重塑。书中对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些争议和曲折也进行了客观的呈现,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更加饱满和真实。读完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这段历史时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智慧,以及他们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学的探讨,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奋斗史的生动写照,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也激发了我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思考。

评分

这部著作的分析逻辑严密,论证过程详实,将中国经济改革的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深入剖析了改革开放背后的一系列经济学原理和宏观调控策略。我对书中关于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系建设、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章节尤为感兴趣。作者运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和带来的影响。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她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和解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书中对于中国经济如何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及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分析,也让我对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里程碑事件的解读,作者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国际经济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整本书的学术性很强,但作者的表述方式又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其中的核心观点。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奇迹的强大理论框架,也让我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刻的洞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