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你怎么知道学生会了?/初任教师.教学ABC |
| 定价 | 25.00 |
| ISBN | 9787504177148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作者 | |
| 编号 | 1200778845 |
| 出版日期 | 2013-07-01 |
| 印刷日期 | 2013-07-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无 |
| 致谢 引言 概念前测 1评估决策 陈述性信息和程序性信息的区别 设计符合大脑活动规律的评估 基于标准和目标的评估 2识别和加强学生的理解 考查学生理解的传统做法 我们怎么知道学生已经会了? 用脑科学提高记忆效率 考试焦虑和大脑 3教师自编测验的形式 强制xuan择题 论述题 口头报告 表现性学习任务 教师观察 学生自评 4智力测验 智能的类型 利用多元智能强化课堂活动 5表现性学习任务 成长记录袋 教师观察 学生自评 独立或团体项目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应用程式 6使用学刁导图或量表 用学习导图描述期望结果 使用和创建量表 7创设具有一致性的评估 D1一步:xuan择课堂目标 D1二步:把目标写成文字 D1三步:监测学生的理解 D1四步:创建量表 D1五步:准备评估工具 D1六步:对评估进行再评估 *后几点想法 8州级和全国性评估 如何提高测验成绩 课堂里的高招 概念小结 概念后测 参考文献 |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毫无疑问 我们正处在一个比任何时候都强调教育问责的时代。这要求教师**明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善于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真正学会了 而不仅仅是会应付考试。那么 如何判断学生的理解水平?课堂中可以有哪些学习评估工具?脑科学与学生学习有哪些结合点?等等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教师意味着什么?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学生的差异在哪里?特殊孩子的需要你了解吗?如何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你的媒体武器装备好了吗?如何策略地教学?那些“开小差”的学生怎么办?你怎么知道学生会了?'你怎么知道学生会了'为你解答。 '你怎么知道学生会了'详细考查了目前在表现性评估(即真实性评估)上的所有调研 妥当的教师自编测验、标准化测验和基于标准的教学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探讨了六种学生成就测验的有效性 包括测验、监控和教学的有效性;详细讨论了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多样化和真实性评估、成长记录袋、自我评估以及如何设计量表。 |
初读这本书的引言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种直击灵魂的提问方式所折服。他没有采取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同理心的方式,剖析了初入职场教师常常会遇到的那些迷茫和困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让我感觉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咖啡馆里促膝长谈,彼此分享着教育路上的酸甜苦辣。特别是对“新手教师的心理调适”这一部分的描述,简直是太精准了,仿佛作者能洞察到我内心深处那些说不出口的焦虑。这种细腻的情感捕捉和深刻的洞察力,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的陪伴,让人感到踏实和温暖。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诠释了教育的本质,而非仅仅是技术的堆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性极强,层次分明,这一点尤其值得称赞。它不像有些理论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采用了模块化、步骤化的讲解方式,将复杂的教育理念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单元。我特别注意到了其中关于“课堂管理效率提升”的那几章,作者似乎把多年积累下来的“独门秘籍”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那种操作层面的可行性,让我这个资深“老教师”都感到醍醐灌顶。每一个案例的选取都恰到好处,既有宏观的理论支撑,又有微观的实操指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忍不住拿笔在旁边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待实践的方案,这种强烈的互动感,正是好书的标志之一,它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色彩的搭配和排版布局,透露着一种既专业又不失活泼的气息。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那种纸张的质感吸引住了,厚实而又不失细腻,翻开扉页,字体清晰易读,字里行间仿佛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沉甸甸的热爱与思考。尽管我还没有深入研读每一个章节,但仅凭初步的翻阅,就能体会到这套丛书在装帧上的用心良苦,这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一套读物。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教辅材料,而是散发着一种沉淀下来的、经过时间考验的学术气息,让人由衷地敬佩出版方的专业水准。我期待着深入探索其中蕴含的智慧,相信它能为我的教学实践带来耳目一新的启发,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更体现在它所传递的一种教育哲学和职业精神上。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做”一名老师,更是在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要做”以及“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在内容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教育公平、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以及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崇。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超其页数。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坚实桥梁,让每一个翻开它的人,都能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向上的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成长。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与光荣,让人对接下来的教学生涯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和斗志。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语言魅力,它摆脱了传统教育文献那种刻板、说教的腔调,转而采用了一种充满活力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作者的文笔老辣而又不失幽默,总能在关键时刻插入一两句画龙点睛的比喻,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我阅读的时候常常会心一笑,甚至会因为某些精妙的措辞而停下来,反复品味。这种文字上的驾驭能力,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教育实践的深刻理解。它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这在专业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一本好的书,应该能让人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流逝,而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它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充满启发性的精神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