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
:28元
作者:王金战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301151372
字数:165000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一位超级教师的育才奇迹,他的方法竟如此简单!
他带的一个班中有3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另有10人被牛津、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录取,他带的一个复读班,83个复读生100%考上大学,他的同名讲座在山东教育卫视等多家电视台轮番热播。
内容提要
王金战老师用实践证明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而他的方法却如此简单。他的每个精彩故事都融入了深刻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王氏幽默,告诉我们:差生和优等生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而它随时可以轻轻捅破。
王金战是个传奇人物,作为老师,他让无数学生重获信心,找到学习的突破点,创造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作为家长,他为女儿精心设计,全面发展,终使女儿考上北大!
他的眼里没有差生,他曾让全班倒教的学生考上北大;
他被誉为“高考战神”,考前面对面辅导2小时,学生一般就能提高20分;
他带的一个复读班,83个学生100%考上大学;
他的寥寥数语就能打开“问题”学生的心结,被很多家长当成“救命稻草”……
在书中,王金战老师首度倾囊传授金战学习法,这不仅是他多年教学经验的精华,也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智慧。
本书附赠的讲座光盘,更能让你零距离感受王老师的魅力,领悟学习之道。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仿佛在挑战我们对“难”的固有认知。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带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既然作者敢这么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什么独到的见解或者行之有效的“秘籍”,能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育才之道变得触手可及;忐忑的则是,教育和人才培养向来是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领域,真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案就概括并简化到“不难”的程度吗?我一开始翻阅时,就被它那种直截了当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它没有冗长晦涩的理论铺垫,而是直接切入主题,用一系列清晰的步骤和案例来构建它的核心框架。特别是其中关于如何识别个体潜能的那一部分,作者的观察角度非常新颖,不再是传统的、标准化的测试工具,而是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互动和行为模式的捕捉,这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我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打破传统教育中那种一刀切的僵硬模式,倡导一种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育才理念。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也颇具匠心,大量使用流程图和对比表格,极大地减轻了阅读的认知负担,让复杂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这无疑是它“不难”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得上是酣畅淋漓,它完全摒弃了学术著作中那种故作高深的姿态,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带点儿“江湖气”的口吻来阐述观点。读起来,丝毫没有一般教育类书籍那种沉闷感,更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跟你促膝长谈,分享他从无数失败和成功中提炼出的精华。这种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那些对教育学、心理学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核心思想。我注意到,书中对“挫折教育”的重新定义非常具有颠覆性。它不是鼓吹无谓的磨难,而是倡导一种“建设性的失败体验”的设计。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论证,如何将失败转化为下一次成功的阶梯,而不是让它成为打击信心的泥潭。这种对负面经验的积极重构能力,在我看来,是这本书区别于其他同类书籍的关键亮点。它没有回避教育中的痛苦和挣扎,而是提供了一种积极应对的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极佳,读起来让人有一种强烈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作者深知,任何一套方案,如果给人的感觉是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那么执行起来必然会打折扣。因此,书中每一个关键步骤后,都会附带清晰的“检查清单”和“常见误区提醒”。这些详尽的细节处理,体现了作者对实践者心理的深刻理解——我们需要清晰的路径指引,同时也需要预警机制来规避陷阱。我特别欣赏它对“时间管理”在育才中的作用的论述,它将精力分配不再视为简单的任务排序,而是视为对核心能力培养的战略性投资。通过书中提供的工具,我开始有意识地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那些能带来最大长期回报的培养活动中去。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一本“告诉你该做什么”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清晰、高效地去做”的指南,其严谨的结构和实用的工具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让复杂问题变得清晰可操作的目标。
评分说实话,我通常对市面上那些宣称能“彻底解决问题”的书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在探讨“育才”这个宏大命题时,展现出一种务实的、脚踏实地的态度,这是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口号上,而是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书中对“环境塑造”的论述尤其深刻,作者强调,人才的成长不仅仅是内在驱动力的结果,更是外部环境精心培育的产物。我特别喜欢它提出的“适性压力阈值”概念,这远比我们常说的“多激励”或“少放手”要精妙得多。它教会我们如何精准地拿捏培养的火候,既不至于因为压力过大而扼杀创造力,也不会因为环境过于安逸而导致潜力沉睡。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似乎都在回答一个潜藏的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的写作手法,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而不是一本理论专著。我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去的一些育人经历进行反思,发现很多过去的困惑,在作者的框架下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这带来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阅读体验中最为珍贵的时刻。
评分深入阅读后,我越来越佩服作者对教育本质的洞察力。这本书最迷人之处在于它对“育才”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或技能训练,而是触及到了精神层面和品格塑造。书中有一段关于“价值观内化”的论述,作者将其描述为一场漫长而精细的“心智雕刻工程”。它详尽地描述了如何通过榜样示范、情景模拟以及系统性的反馈机制,潜移默化地将一套积极的道德和职业伦理根植于被培养者的内心深处。这部分内容极为细致,几乎可以视为一份关于构建强大内在驱动力的路线图。更重要的是,作者不断强调方案的迭代性。他没有宣称这套方案是终极真理,而是鼓励实践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被培养者的成长阶段,灵活地调整和优化方案的每一个环节。这种开放的思维模式,使得整本书的指导价值得以长久保持,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迅速过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