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子手记
作者: 高瑾 开本: 16开
定价: 36.8
页数: 274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7-02-01
书号: 9787558007842 印刷时间: 2017-02-01
出版社: 江苏美术 版次: 1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1
……………………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年龄分段”来指导,而是侧重于“行为模式”的解析,这使得即便是不同年龄段的家长,也能从中找到共鸣点。我特别欣赏它对“家庭规则制定”这一部分的论述。作者指出,很多家庭的规则是模糊不清、朝令夕改的,这才是导致孩子挑战权威的罪魁祸首。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三步走”制定规则框架:第一步,父母双方达成共识;第二步,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清晰地表述规则及其背后的原因;第三步,确定明确的、事先约定好的执行流程和后果。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事先约定”,它剥夺了孩子在当下试图通过哭闹来协商或拖延的空间。我过去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规则被打破后,仍然试图在当下说服孩子,结果就是双方都筋疲力尽。这本书提醒我,规则的制定是一次性的、严肃的讨论,而规则的执行则是机械的、不带感情色彩的履行。这种流程化的处理方法,让我在执行纪律时,内心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感,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在发脾气,我只是在履行我们共同制定的约定。
评分说实话,我对育儿书籍通常抱持一种怀疑态度,总觉得很多都是理论大于实践,但这次接触的这本书,其叙事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分析。它没有堆砌复杂的心理学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极其生活化的场景,比如“为什么孩子总是不能按时上床睡觉”或者“如何处理孩子在公共场合的任性行为”,来解构问题的根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后果自然发生”的那一章,它清晰地解释了惩罚与自然后果之间的本质区别。我们很多时候用的“惩罚”其实是成人强加的痛苦,而“自然后果”则是孩子行为逻辑的自然延伸。比如,如果孩子坚持不穿外套出门,我们不再是威胁“再不穿就不带你去公园了”,而是让他体验出门后的寒冷(当然要在安全范围之内)。作者非常强调,执行自然后果时,父母的态度必须是中立和支持的,目的是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为了让他“受苦”。这种去情绪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减少了亲子间的权力斗争。它教会我,放手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而是提供一个安全的探索环境,让孩子在试错中积累经验,这比我们千言万语的说教要深刻得多。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肩膀上那种沉重的“必须管好孩子一切”的压力,也随之减轻了不少。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父母情绪管理”方面的内容,是我读过的所有育儿书籍中处理得最深刻、最实用的一段。它没有把父母塑造成无所不能的圣人,而是承认了父母也会有疲惫、沮丧和失控的瞬间。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暂停”机制——“五分钟冷静角”。当父母察觉到自己的怒火即将爆发,或者孩子已经进入完全不理智的状态时,双方可以约定暂时离开现场,去一个约定好的安全角落进行自我平复。这个机制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承认了人类情绪的不可控性,又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双方都同意的退出机制。重点是,这个“暂停”不是逃避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解决问题。书中还配有简单的呼吸练习和自我对话提示,帮助父母在独处时快速“降温”。这个部分对我而言,是彻底改变我育儿“画风”的关键。我以前总是在情绪上头时进行“抢救式教育”,结果总是“谈话不成,反成指责”。现在我学会了,比起立即修复关系,短暂的、有建设性的脱离现场,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这本书真正让我理解了,最好的教育,往往是父母先学会如何安抚自己。
评分天哪,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亲子沟通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孩子的心思有着非同寻常的洞察力。比如,它详细阐述了“积极倾听”的艺术,不是那种敷衍的点点头,而是真正理解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我以前总以为只要我耐心听完,孩子就该听我的了,结果发现自己常常是在等待反驳的机会,而不是在吸收信息。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技巧,教你如何在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不立即评判,而是先给予情绪上的确认,比如“听起来你现在非常生气/沮丧,对吗?”这种简单的句式,竟然能瞬间软化孩子紧绷的神经。我尝试在接下来的几次冲突中运用了这种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可能升级为一场拉锯战的争吵,最终都以孩子愿意坐下来谈谈而告终。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是空泛地谈论“爱与理解”,而是给出了每一个场景下可以立刻上手的“话术”和“步骤”,让人感觉育儿不再是一门玄学,而是一门可以学习和精进的技艺。这本书对于那些常常在吼叫和妥协之间摇摆不定的父母来说,简直是一剂强心针,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权威建立方式,原来真正的权威不是来自于音量的大小,而是来自于高质量的连接。
评分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而真诚,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高高在上,充满了精英主义的育儿标准。作者似乎非常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失败”经历,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烟火气和亲切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庆祝努力而非结果”的理念。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人们太过于关注考试分数、比赛名次这些硬性指标,导致孩子从小就背负了沉重的“证明自己”的包袱。这本书提倡,无论孩子是第一次尝试系鞋带,还是在某项技能上取得了微小的进步,都应该给予热烈且具体的表扬。比如,不再说“你真棒”,而是具体指出“我看到你刚才练习了十分钟的钢琴,虽然这首曲子很难,但你的专注度比上周提高了好多,为你这份坚持感到骄傲!”这种聚焦于过程的肯定,极大地保护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它让我明白,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孩子,才敢于去面对挑战,而不是仅仅为了讨好家长而做事情。这种对孩子自尊心的呵护,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