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鼓励孩子才有效
定价:15.00元
作者:汤昕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390447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生活中如何鼓励、赞扬孩子才恰如其分一直是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赞扬得重了,孩子自高自大,效果适得其反;赞扬得轻了,对孩子的触动不大。另外,如果鼓励、赞扬方式不对,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误解,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这本汤昕编著的《如何鼓励孩子才有效(*有效的赏识教育)》用生动的实例教会父母如何鼓励孩子,让孩子获得自信和快乐。
内容提要
目录
方法1孩子想要“看得见的爱”方法2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方法3给孩子一个拥抱方法4越温和,越奏效方法5夸奖孩子要及时方法6不用妈妈当“书童”方法7“我不想在否定中长大”方法8不要控制我方法9孩子喜欢积极的支持方法10我一直对你有信心方法11在外人面前肯定孩子方法12鼓励孩子去行动方法13做孩子积极向上的榜样方法14用正面词汇激励孩子方法15多用积极的肢体语言方法16赞美的语言不要太空洞方法17让孩子帮你解决问题方法18不要把奖励作为方法19奖励要兑现方法20内在满足是好的奖励方法2l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方法22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方法23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方法24不要用提要求的方法激励孩子方法25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方法26诚实,说真话方法27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方法28有效地给孩子提要求方法29鼓励孩子交不同年龄的朋友方法30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瞧不起他方法31鼓励孩子多说话方法32会听才会说方法33鼓励孩子自立自强方法34帮孩子“练胆”方法35给孩子立规矩方法36努力是一种责任感方法37鼓励孩子爱学习方法38禁果效应方法39把无效叮嘱变为坦诚接受方法40用“比较”的方法来激励方法4l受挫后的一次轻松谈话方法42让孩子做事为什么不说“请”方法43起反作用的表扬言语方法44给孩子玩的权利方法45“懒惰”妈妈培养勤快孩子方法46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方法47用宽容心激励孩子方法48适度压力、危机感方法49展现自己方法50给孩子权力方法51和孩子聊天方法52赢得起,输得起方法53让孩子体面地下台方法54拿出一点勇气来方法55示范健康的情绪发泄方式方法56信任方法57美德比分数更重要方法58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手段方法59舍得让孩子挨饿方法60抗挫折能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性极强,像是一张精密绘制的思维导图。它没有采用简单的“问题-解决”模式,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从神经科学对儿童大脑发育的最新发现,到社会学中对家庭角色分工的解读,再到教育心理学中对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线索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理论网。每一点论述都有坚实的学术支撑,引用的研究案例新颖且富有说服力,这让我感到非常信服,因为它不是凭空臆断,而是基于扎实的实证基础。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提供理论时,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的姿态,他会提醒读者,没有一种鼓励方式是万能的“银弹”,我们必须学会根据孩子的独特气质和当前的环境背景进行灵活调整。这种辩证思维,使得全书的指导性建立在智慧而非教条之上。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对孩子行为的解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当孩子表现出抵触、拖延或负面情绪时,我本能地反应是去“纠正”或“压制”这些外显的行为。然而,这本书引导我把目光投向这些行为背后的“需求信号”。例如,一个孩子在玩具收纳问题上屡次挑战权威,我过去会解读为“不听话”,但现在我开始思考,这是否是他试图在家庭秩序中争取一点“自主权”的体现?这种从“行为管理”到“需求理解”的视角转换,极大地缓解了我与孩子之间的日常摩擦。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细腻,它不会直接给出“你必须怎么做”的指令,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的“提问清单”和“观察角度”,帮助我们自己去构建理解孩子的独特模型。这种赋权给读者的写作方式,让我感到自己是这个育儿旅程的主导者,而非被动接受指令的执行者,这是我阅读过的育儿书中最为尊重读者体验的一种处理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纸张的质感温润,不像有些书籍那样粗糙或反光严重,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内涵,封面的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沉稳、专业的学术气质,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浮夸的畅销书,而是真正用心打磨过的作品。内页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字的舒展性,又不会让人觉得页面太空旷。装订方式牢固,书脊的弯折自然流畅,无论平摊还是捧读,体验都极佳。尤其是章节之间的过渡页设计,非常巧妙,用一些富有哲理的引言或留白来做区隔,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明确,仿佛作者在引导你一步步深入思考。这种对实体书阅读体验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甚至愿意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不仅是内容的价值,也是作为一件精美“器物”的欣赏。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在工艺上的考究,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态度有了初步的好感,感觉作者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对待艺术品一样一丝不苟。
评分我最喜欢这本书中对于“沉默的力量”的讨论。在大部分育儿书籍都强调“沟通、沟通、再沟通”的时代,这本书反而提醒我们,有时候倾听比表达更重要,而“不插手”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级的鼓励。作者描绘了一个场景:当孩子在面对一个挑战性任务时,父母紧张地在一旁踱步,提供不必要的帮助和建议。这种“微观管理”式的焦虑,实际上是在向孩子传递“你不行,你需要我”的潜意识信息。相反,当父母后退一步,保持一个温暖、接纳的距离,允许孩子在适度的挫折中摸索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时,孩子内心的成就感和自主性才会真正被点燃。这种“放手”的艺术,其实比任何具体的语言技巧都更难掌握。它要求父母首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和控制欲,这对于我这种控制欲较强的家长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评分我一直对“有效”这个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它太容易被简化和误用。这本书在探讨“鼓励”这个主题时,却没有陷入那种空洞的口号式说教,这一点非常难得。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多说好话”、“多给奖励”这种小学层面的技巧,而是深入挖掘了鼓励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书中对于“内在动机”与“外在奖励”的辩证关系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过去常常在不经意间用物质奖励去“贿赂”孩子完成任务,读完后才意识到,这种做法正在扼杀他们原本可能拥有的自我驱动力。作者清晰地展示了,真正的、持久的鼓励,源于让孩子感受到“我能行”的主人翁意识,而非“我听话就能得到好处”的被动服从。书中提供的一些情境分析,非常贴近真实家庭生活中的冲突场景,使得理论指导落地性极强,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腔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