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
定价:40.00元
作者:甄岳来,李忠忱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8020399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甄岳来和李忠忱的女儿1985年出生,患孤独症。他们运用社会性教育的方法,对女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家庭教育训练,使女儿获得了成功的康复,女儿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业,基本实现了社会生活自立。这一成功个案成为鼓舞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巨大力量和学习榜样。
20多年里,甄岳来一直坚持为全国各地的家长提供孤独症教育训练指导,帮助过成百上千个家庭。他们的孤独症康复教育理念、康复教育方法、康复教育效果,一直处于水平,他们主讲的“孤独症社会性教育培训班”,受到了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高度认可,《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被家长、教师誉为“指明之书”。
他们依据20年的孤独症康复教育理论研究和康复教育实践经验,探索出的中国化的“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之路,将造福于中国的孤独症儿童。
目录
前言
引论 生命悲歌孤独症——写在个“世界孤独症日”
一、孤独症可悲吗
1.孤独症之悲
2.孤独症真的可悲吗
二、比孤独症更加可悲的是什么
1.可悲的是:训练而抓不住“孤独症康复的命脉”
2.可悲的是:教育而脱离了“社会化环境”
三、警惕——由天灾到人祸
1.难堪重负的孤独症康复训练机构
2.学校离孤独症孩子还有多远
3.孤独症孩子的命运,谁主沉浮
章 孤独症能够康复吗——孤独症的康复目标
第二章 社会融合教育——孤独症康复之路
第三章 家庭生活中的社会融合教育
第四章 幼儿园随班保教中的社会融合教育
第五章 普通学校就读中的社会融合教育
第六章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第七章 “家有星儿初长成”
第八章 “我的孩子是孤独症吗?”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一开始让我有些意外,它比我预期的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语言要鲜活得多。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味某一句措辞或者一个精妙的比喻。比如,在描述自闭症人士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时,作者使用了一种非常具象化的描述,让我瞬间就能体会到那种“感官超载”的真实感受,这种共情能力的书写,极大地拉近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种温暖而不失专业的笔触,让我在阅读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信任感——我相信作者是真正深入理解过这个群体的生活困境的。它不像是在“俯视”或“分析”一个研究对象,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同行在进行一次深入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交流。这种细腻的情感渗透,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从知识获取升华为一种深刻的人文教育。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必须给予高度评价。我发现自己可以非常方便地将书中的理论框架应用到我日常观察和思考的现实问题上。比如,书中关于“结构化教学”理念的阐述,不仅仅是描述了“是什么”,更详细地展示了“如何做”,从时间管理到空间布局,都有具体的指导原则。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横向支持网络”构建的章节,它打破了传统上只关注个体干预的视角,强调了整个生态系统协同作用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成功绝非孤立的努力,而是需要一系列相互配合的机制来支撑。每当我遇到一个关于如何更好地支持特定需求个体的困惑时,我都会重新翻阅这本书的特定章节,总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点,或者修正自己原有的僵硬想法。它提供的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调整的思维模型。
评分我过去也曾接触过一些关于特殊教育的文献,但坦白说,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满了拗口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要么就是过于偏向个人经验分享,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有严谨的学术底蕴,确保了内容的可靠性和深度,同时又保持了一种面向实践的务实态度。书中对于“融合”这个核心议题的探讨,绝非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微观冲突、环境改造的必要性,乃至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微妙的权力互动关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回避矛盾的勇气,他们没有美化融合的难度,反而将难点清晰地摆出来,然后逐一拆解应对策略,这种坦诚的态度,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十分踏实,仿佛真的有人在为你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箱”。
评分从排版和注释的细致程度上看,这本书的编校质量绝对是上乘的。大量的参考文献清晰地标注在页脚或章节末尾,这对于希望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很少看到一本非纯学术著作能做到如此详尽的引用标注,这体现了出版方和作者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以及对内容严谨性的执着追求。此外,书籍中的图示和表格设计也十分用心,它们不是简单的插图,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视觉辅助工具,有效地将复杂的流程或数据关系可视化。即便是对于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这些精美的视觉呈现也能帮助他们快速搭建起知识的骨架,避免了信息过载带来的迷茫感。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制作层面展现出了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它不仅内容扎实,连外在的呈现都力求完美,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别致,封面那种哑光处理的手感,加上简洁的排版,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亲切感的印象。我记得我是在一个朋友的书架上偶然瞥见它的,当时就被那种沉稳的蓝色调吸引住了。拿到手里翻阅时,立刻被它清晰的逻辑结构所折服。作者显然在内容组织上下了极大的功夫,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仿佛在讲述一个完整且层层递进的故事,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尤其是在探讨某个复杂概念时,总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生动的案例或者图表辅助说明,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晦涩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每次阅读完一个部分,都感觉自己的思维被引导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种被“带着走”的学习体验,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难得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向导,总能在你需要停下来思考时,为你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