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读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 |
| 作 者: | 周鼎文 |
| 定价: | 45.00 |
| ISBN号: | 9787557011246 |
| 出版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 开本: | 16开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出版日期: | 2017年12月01日 |
| 印刷日期: | 2017年12月01日 |
| 编辑推荐 |
| 接住孩子的爱,激发孩子持续一生的内驱力
孩子是家庭忠心的守护者。很多时候,我们眼里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只是孩子爱家庭爱父母的方式。本书着力探讨问题孩子的深层心理,从而让我们看到孩子爱的方式,激发孩子持续的内驱力,也让这个家源源不断地产生前进的力量。 通过这本书: 家长们将看到孩子对家庭的爱与承担,陪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 教育工作者将得以新的视角应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偏差、情绪变化等状况,为不同的孩子提供更包容、有爱、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助人者们将从更深的角度探索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动能,从而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
| 内容介绍 |
|
孩子是家庭忠心的守护者。他们会想尽办法挽救父母的关系,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承担这个家的问题。通常,孩子会通过行为、情绪、身体上的疾病、人际关系,甚至危害生命等方式来承担。很多时候,我们眼里看到的问题孩子,其实只是家庭的“替罪羔羊”。 本书就是用“家庭系统排列”为视角,来探讨问题孩子背后的家庭问题,从而让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变得更好,让这个家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前进的力量。
|
| 作者介绍 |
| 周鼎文(中国台湾)
?亚洲系统排列大会主席
?道石教育创办人 ?生命教育导师 ?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特邀讲师 ?中科院心理所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专业委员会主任 ?北京大学EMBA总裁班《企业领导人系统心理学》特聘讲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心理学兼职教授
他是国际知名导师,不仅在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开设课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也有课程,协助人们在个人成长、家庭关系与企业组织,面对瓶颈,迈向成功幸福之道。著有《爱与和解》《读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家庭系统排列:核心原理、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等书。 为了更好地服务更多的生命,周老师发愿:“培育1000名正知正念、谦卑精进的专业导师,携手1万名大爱无疆、服务生命的义工,支持更多的人、家庭和企业实现健康快乐﹑幸福智慧的生命!” |
| 目录 |
|
序: 看见孩子的爱
章孩子如何爱自己的家 人的本能是什么 良知报警器何时响起来 看到如实生命,活出真正的自己 爱就要实践生命的五大法则
第二章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静观镜照,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家庭真相 为爱承担,问题孩子只是家庭的“替罪羊” 家族系统排列,用一种新视角看见孩子 练习
第三章孩子的行为在说什么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家长需要一份觉知 孩子心中需要爸爸的位置 离婚的夫妻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内在排列:面对父母冲突或离异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行为问题 家有儿女之 Q&A; 特别话题:隔代教养 练习
第四章孩子的情绪在说什么 孩子情绪问题里有多少承担 帮孩子与自己走出人过世的悲伤 堕胎,痛的绝非只有母 内在排列:为堕胎的孩子祈祷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的情绪问题 家有儿女之Q&A; 练习
第五章 孩子的人际关系在说明什么 中断的连接如何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重新连接母,帮助孩子建立人际与密关系 归属感对孩子而言,等同于爱和幸福 我们要用更好的方式来面对家族秘密 内在引导:连接生命的源头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人际问题 家有儿女之Q&A; 练习
第六章 孩子的疾病在说什么 看见孩子,而不是仅仅看见疾病 “多动”孩子的背后,充满争吵与冲突的家 爱阻塞,所以心也阻塞 战争创伤对后代影响有多大 内在排列:世间万物的祈祷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疾病 家有儿女之Q&A; 练习
第七章:我的教育观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永远不能忘记品德教育 表达自己、关怀他人就是成功的情绪教育 爱的能力只能在关系中学习 孩子,我们这一生为何而来? 练习
附录一:给家长的家族关系检视表 附录二:读懂孩子—生命教育 / 家庭教育 推动开展在校项目实施计划 附录三:道石教育集团简介 |
.........
这本书的出版,真是一股清流啊!我最近刚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在处理亲子关系上的那种细腻和深入,完全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作者的笔触非常温和,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对面,跟你娓娓道来育儿路上的那些“坑”与“宝藏”。特别是关于如何设立家庭规则那一章,它没有提供一个“万能公式”,而是教你如何观察自己孩子的特质,然后量身定制一套既有边界感又充满爱的互动模式。我记得有个观点特别打动我,就是“看见孩子的情绪,比解决他的问题更重要”。这句话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只顾着“纠正行为”而忽略了孩子内心感受的倾向。书中提供的那些小小的场景模拟,比如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发脾气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它不是教你如何“控制”孩子,而是教你如何“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被重新充电了一样,对未来的育儿挑战充满了信心,那种踏实感,是很多口号式的育儿书给不了的。它让我明白,育儿的本质,其实是一场父母的自我修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父母角色重塑”的深刻洞察。很多育儿书只关注“如何管好孩子”,但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去讨论“父母如何安顿好自己”。作者认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的焦虑、不安全感,都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投射到孩子身上。书中关于“如何处理我们自己的教育创伤”的部分,写得尤为有力。我清晰地记得,它描述了那种“不自觉地用童年时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无奈循环,然后给出了打破这个循环的具体路径——正念练习和自我同情。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解决亲子冲突的终极武器。当我不再带着童年的委屈和恐惧去面对孩子的小错误时,我的反应自然就平和了,孩子的反抗情绪也随之减弱。这已经超出了普通育儿指南的范畴,更像是一本结合了心理疗愈和家庭哲学的深度读物。读完后,我感觉我终于有勇气去面对自己“不完美”的父母身份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值得称赞,它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从基础的依恋关系建立,到中期的品格培养,再到青春期的过渡,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我最喜欢它对“挫折教育”的那段论述,没有鼓吹“狼性教育”或“一味保护”,而是倡导一种“有支撑的放手”。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体验失败的后果,而不是替他们扫清一切障碍。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设计“低风险的失败情境”,让孩子在不被伤害的前提下,学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培养“复原力”。这套方法论非常科学,它平衡了保护欲和成长的需求。我感觉作者是真正沉浸在当代家庭的实际困境中,而不是凭空想象。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击中,需要时间消化那些“原来如此”的领悟。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能读出新意的家庭教育宝典。
评分说实话,我对育儿书一直持保留态度,很多都是理论堆砌,读起来枯燥乏味,看了也用不上。但这一本的叙事方式简直是高手级的。它采用了大量的案例研究,而且这些案例都极其贴近我们普通家庭的日常琐事,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精英式教育的影子。比如,书中分析了“作业拖延症”的深层心理动因,它没有简单地归咎于孩子“懒惰”,而是从孩子对任务的掌控感缺失、完美主义倾向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剖析。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这个“老母亲”立刻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盲点。更精彩的是,作者在给出建议时,总是伴随着详细的步骤和可操作的脚本,让你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不是一堆模糊的“要多沟通,要多鼓励”之类的空话。我试着按照书中建议的方法,和我的小学部的儿子进行了一次关于“如何分配周末时间”的深度沟通,效果立竿见影。他第一次感觉自己的意见被郑重对待了,那次谈话的质量,远超我过去十次的说教总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复杂的心理学原理,转化成了能在厨房、客厅上演的真实生活剧本。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通透”。它没有使用那些花哨的教育术语来故作高深,文字是那种直抵人心的朴素和智慧。我尤其欣赏它对“延迟满足”和“规矩的建立”这一主题的处理。过去我总觉得立规矩就是“不许”和“惩罚”,结果总是陷入猫鼠游戏的拉锯战。这本书却从“尊重”的角度切入,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会挑战规则——那是他们寻求自主权和安全感的本能反应。作者提出的“选择性限制”策略非常巧妙,它给予了孩子在框架内的自由选择权,既维护了父母的权威,又满足了孩子渴望控制的心理。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清晰、一致的规则,比一千句唠叨更有效。这个观点对我这个容易心软、经常出尔反尔的妈妈来说,简直是沙漠中的甘泉。它帮我搭建了一个坚固而灵活的育儿支架,让我不再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